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简王元年(公元前585年),晋、卫、郑三国及伊洛、陆浑、蛮氏之戎的联军进攻宋国(今河南东部一带)的作战。

    周定王十九年(前588年)、二十年,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国连续两次发兵侵占其东南邻国许国(今河南许昌东)的土地。当时,郑、许两国均依附于楚国。故许灵公率先赴楚,状告郑伯,并在楚共王面前与郑悼公争讼获胜。恼羞成怒的郑悼公归国后,决定投靠楚之宿敌晋国,派郑公子偃赴晋求和。晋景公即遣大夫赵同与郑悼公在晋地垂棘(今山西潞城北)举行盟会,两国正式媾和。冬,致力于重振昔日霸业的晋景公因郑归顺晋,遂召集齐、鲁、宋、郑、卫、曹、邾、杞八国国君在郑邑虫牢(今河南封丘北)盟会,借以维持晋在争霸中的地位。会后不久,晋景公欲再会渚侯,遂遣使通告宋、郑等国。当时,晋、楚两强势均力敌。宋共公深恐诸侯再度会盟会激怒楚国,祸及宋国,遂以内乱为由,回绝了晋国的邀请。晋景公对宋此举极为恼火,遂于次年(即周简王元年)春,命大夫伯宗、夏阳说领兵会同卫、郑两国及伊洛、陆浑、蛮氏之戎的军队进攻宋国。联军入末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无功而返。

中国战争 晋文公图霸中原之战

    周襄王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公元前636—前632年),在晋楚争霸战争中,晋文公为夺取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

    春秋中期,齐桓公死后,齐国因内乱失去继续称霸的实力。中原诸侯亦随之陷入群龙无首之境。实力强大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相继控制了郑、陈、随、鲁、蔡、曹、卫、许等中小诸侯国,并击败企图称霸的宋国,大有入主中原之势(参见《泓水之战)。当时,除楚国外,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和北方的晋国是几个实力较强的国家。但,齐已无争霸之力;而秦偏处西陲,方致力于向西拓展势力,无暇它顾。因此,只有晋国能担当起阻止楚国称霸中原的重任。晋历经晋武公父子的苦心经营,兼并了今山西中、南部诸国,扩充了实力,又占据了今陕、晋、豫之间的三角地带,从而走出封闭的地域,奠定丁参与中原政治、军事活动的基础。十七年,流亡在外19年.备尝险阻艰辛的晋公子重耳归国继位,结束了群公子争位的混乱局面(参见晋重耳争位之战)。晋文公任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先轸等人,确立了对内修明政治、富国强兵,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抑制荆楚的争霸方针。为此,晋文公改变世卿制,设立由国君任命卿士的制度,广招贤能之上,削弱公族权力,开农田,兴水利,轻赋敛,奖农商,使晋出现厂“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十八年春,晋文公亲自领兵勤王,平定周王子带之乱(参见晋平周王子带之乱),使晋在诸侯中威望大增,并因此从周襄王那里得到具有战略意义的阳樊、温、原、攒茅四邑。同年秋,晋发兵南下助秦攻打楚之附庸鄀国,借以对秦表示友好,并诱导其南下抗楚,可谓一举两得。对于东方的齐国,因晋、齐之间有楚之与国卫国相隔,故仅可在政治上相互呼应。晋之迅速崛起,使宋国于十九年秋叛楚从晋,致使晋、楚两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楚庄王于二十年冬亲率楚、郑、蔡、许等国联军围攻宋都商丘,企图征服宋国,进而定霸中原。宋成公遣使赴晋求援。晋文公听从大臣建议,决定以此为契机,打击楚国的势力,独霸中原。为此,晋文公将二军扩建为三军,选拔良将,积极备战。自二十一年初至同年四月,晋文公亲率晋军运用联齐、秦,和曹、卫的外交策略及避敌锋芒、诱其深入的后发制人战略,在城濮决战中重创楚军,取得争霸中原的决定性胜利(参见城濮之战)。五月,晋文公召集齐、宋、鲁、蔡、郑、卫、莒、陈等国之君在郑国践土邑(今河南原阳西南)举行盟会。周襄王亦亲莅践士劳师,册封晋文公为侯伯,统御诸侯。

    点评:此战,晋文公知人善任、广招贤士并作做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并且听从大臣建议,善抓战机,沉重地打击了楚国的势力,独霸中原。至此,晋文公在继位四年后,终于登上中原霸主的宝座。楚国的势力被迫暂时退回淮水以南地区。

中国战争 楚攻吴鸠兹衡山之战

    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楚令尹子重率军进攻吴国鸠兹(今安徽芜湖东南)、衡山(今安徽当涂东北)的作战。

    吴国是西周时周太王之子太伯、伯雍创建的小国。春秋中晚期,吴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地区实力最强的国家。当时,中原北方的晋国与江汉流域强国楚国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正展开激烈的较量。为削弱楚国,周简王二年(前584年),晋景公遣逃亡在晋的楚大夫申公巫臣赴吴,游说吴王寿梦联晋抗楚,并传授吴军使用战车及排兵布阵之法。晋之建议与吴王西向夺取楚势力范围的企图不谋而合。此后,吴通过一连串的武力征讨,将原归附于楚的东方蛮夷纳入其控制之下。吴因此国力大增,并开始了与中原各国的密切交往。周灵王二年春,为遏制吴势力西进,楚共王遣令尹子重率精兵东进攻吴,取其西部鸠兹邑,进至衡山。随后,子重命大夫邓廖率精锐车兵300人、步兵3000人向吴纵深挺进。吴军设伏截击,大败邓廖军。邓廖被俘,其属下除车兵80人、步兵300人逃生外,余皆被歼。不久,吴发兵西进攻楚,进行报复,取楚东部重邑驾(今安徽无为境)。

中国战争 笠泽之战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在吴越争霸战争中,越军在笠泽(又作囿,今江苏吴江一带)击败吴军的一次著名江河进攻作战。

    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迫请和,臣服于吴。此后,夫差恃胜而骄,急欲称霸中原,连年对外征战,对越不加戒备。勾践则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聚力量,伺机灭吴。三十八年,勾践乘夫差率师北上与诸侯会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之机,发兵攻袭吴都吴。四十二年,越又乘吴连年天灾、兵疲民饥、军队分散的有利时机,再次举兵攻吴。三月,勾践率军5万进至笠泽江南岸。夫差闻讯,仓猝起兵至江北抵御。两军夹江对阵。越王勾践先从左、右两军中抽部分兵力为左、右句卒,于黄昏时进至上、下游五里处,夜半渡江,战鼓齐鸣,进行佯攻。夫差误认为越左、右两军渡江夹击吴军,慌忙命左右上、下两军迎战。勾践乘机率三军主力,掩旗息鼓,潜涉渡江,出其不意地向吴中军发起突然袭击。吴中军大乱败退。其上、下两军不及回救,亦随之溃逃。越军乘胜猛追,再战于没(今苏州南郊外),三战于郊

    点评:笠泽之战是吴越争霸战争中具有关镀意义的战略决战,它使吴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打击,其主力精锐几乎全军覆灭,从此一路不振,再也无力抗街越国的进攻。越国方面则因这次战役的全胜而确立了对吴国的绝对战略优势,其灭吴称霸已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了。笠泽之战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次江河进攻作战,在作战指导上,越军利用夜暗,两翼佯攻,诱敌分兵,乘虚实施中央突破的战术,为后世兵家提供了江河进攻作战的有益经验。

中国战争 令狐之战

    周襄王三十三年(公元前620年),在晋秦争霸战争中,晋卿士赵盾率军在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南)击败秦军的作战。

    三十二年,晋襄公亡。晋国卿士、大夫多主张废黜年幼的太子夷皋而另择新君。当时,襄公庶弟公子雍在秦为质。晋卿赵盾遂命大夫先蔑、士会赴秦迎立公子雍。后因襄公夫人穆嬴的一再请求,赵盾等改变初衷,于三十三年春拥立夷皋为君,即晋灵公。秦康公不知晋已另立新君,派兵护送公子雍返晋。赵盾闻讯,率军拦截,进至堇朋(今山西临猗东),稍事整顿后,在夜幕掩护下,悄然南进,对已进抵令狐的秦军、发起突袭。秦军无备,大败而归。晋军乘胜追击至刳首(令狐附近)方止。

中国战争 齐攻鲁龙之战

    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齐顷公率军南下攻占鲁国龙邑(又作隆,今山东泰安东南),继而击败卫国军队的作战。

    春秋初期,晋国取代齐国成为中原的霸主。原追随于齐的中原诸侯遂转而附晋。位于齐西南方中等实力的鲁国亦自恃投靠于晋,不再事齐,齐、鲁因此失和。后,晋之宿敌江汉流域强国楚国不断发兵北犯,从晋手中夺取了对中原中、南部地区的控制权,使晋的中原霸权跌落。十六年春,晋景公会同卫国加兵于齐,迫使齐顷公向晋求和,晋、齐复重归于好。鲁国鉴于晋、齐媾和,惧怕齐国出兵攻鲁,而晋会袖手旁观,遂于同年夏遣使赴楚,建议其发兵攻齐。当时,楚国正试图拉拢齐国,并无攻齐之意。不久,楚庄王病故,楚遂以其有丧事为由回绝了鲁国的请求。鲁遭楚拒绝后,深恐受到齐国的报复,遂于十七年春制定丘甲制度,以增加军赋。冬,鲁成公授权大夫藏孙许(即藏宣叔)负责训练军队,修缮城郭,以加强战备。十八年春,齐顷公果然率大军南下攻占鲁北部的龙邑,继而南进至巢丘。当时,鲁与其西方邻国卫国关系友善。卫穆公闻悉齐军攻鲁,急遣大夫孙良夫、石稷、宁向、向禽领兵东进攻齐救鲁。齐顷公得知卫军攻齐,遂领兵西进迎击。进入齐境不久的卫军慑于齐军实力强大,仓促回撤。齐军尾追卫军至卫东部边地新筑(今河北魏县南),击败卫军。鲁、卫两国被迫向晋国求援。晋景公命新任主政卿却克领兵会同鲁、卫等国军队攻齐,导致晋、齐鞍之战(参见鞍之战)。

中国战争 鲁堕三都之战

    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8年),鲁军强行拆毁“三桓”私邑邱(今山东东平东)、费(今山东费县西北)、成(今山东宁阳东北)的作战。

    春秋中期以后,鲁政权不断下移,被称作“三桓”的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三族之家臣势力渐强,经常以下犯上,或以其控制之邑为据点发动叛乱。为防止家臣据“三桓”之私邑反叛,这年夏,鲁司寇孔丘建议定公拆毁“三桓”私邑邱、费、成。是时,“三桓”之家臣势大震主,故此议亦得到“三桓”的响应。叔孙氏首先率军拆毁邱邑。季孙氏欲毁费邑。费宰公山不狃与叔孙辄率众反叛,袭鲁都曲阜(今山东曲阜东),鲁定公出逃,躲进季孙氏之宫。鲁司寇孔丘命大夫申句须、乐颀率军反击叛军。费人溃退。鲁军乘胜追击,再败其于姑蔑(今山东泗水东)。公山不狃、叔孙辄逃往齐国,费邑遂毁。孟孙氏欲毁成邑,成宰公敛外父以成邑系边防重镇、宗室屏障为由极力劝阻。孟孙氏听从其议,遂不毁成邑。同年十二月,鲁定公率军围成,攻而未克。

中国战争 麻隧之战

    周简王八年(公元前578年),在晋秦争霸战争中,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今陕西泾阳北)击败秦军的作战。

    四年冬,企图东出争霸的秦国,乘中原局势动荡之机,联合其东北方的白狄共同发兵攻打晋国。七年,秦又乘晋忙于与楚媾和之机,指使白狄再度攻晋。晋、楚虽达成弭兵盟约,却仍各怀异志。八年春,晋厉公与晋将栾书、荀庚、士燮,韩厥等率上,中,下及新中四军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国君所率军队会师,筹划攻秦事宜。周简王亦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夏,晋大夫吕相奉命赴秦,以绝秦书历数秦国罪状。随后,晋厉公与刘康公、成肃公率诸侯联军西进攻秦。秦国发兵迎击,两军在秦地麻隧展开大战。秦军不敌,大败而逃。秦大夫成差及不更(爵名)女父被俘。联军乘胜西进,渡过泾水,进至秦地侯丽(今陕西礼泉东)后撤兵。

    点评:此战,联军重创秦军,对阻遏秦国势力东进,起了一定作用。

中国战争 彭城之战

    周简王十三年至十四年(公元前573年—前572年),在晋悼公兴复霸业之战中,以晋军为首的诸侯军队收复宋邑彭城(今江苏徐州)的作战。

    七年,晋、楚两国盟于宋都商丘西门之外,相约互不侵犯。但双方并未真正放弃争夺中原霸权的企图。十年夏,楚共王背弃盟约,发兵侵郑伐卫,使稍见缓和的中原局势再度吃紧。当时的战略形势大致为,齐、鲁、宋、卫从晋,而郑、陈、蔡从楚。十三年夏,郑乘晋新君悼公初立之机,发兵攻宋,兵至商丘西北城门曹门外。楚亦随即出兵北上会同郑军攻宋。楚、郑联军攻克宋邑朝郏(今河南永城西)后,在楚大夫子辛、郑大夫皇辰的率领下向末东都地区挺进,围攻宋邑城郜,继而连克幽丘(今江苏铜山东南)、彭城二邑。彭城是宋东部重邑,子辛欲将其作为楚日后进一步向北扩展势力的据点,遂将逃亡在楚的宋大夫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安置在彭城,并留下三百辆战车的兵力协助五大夫驻守该邑。同年秋,末平公命大夫老佐、华喜领兵东进,围攻彭城。经多日激战,老佐战死,彭城仍未克复。冬,楚共王为解彭城之围,遣大夫子重率军攻宋。宋平公向晋告急。此时,在晋悼公治理下的晋国,通过推行一系列新的军政措施,实力大增。致力于复兴晋国霸业的晋悼公听从主政卿士韩厥的建议,决定以此为复霸契机,于同年冬派晋军主力东进救宋。悼公自率一部兵力进驻晋东部的台谷邑(今山西晋城西南),作为后援。晋军主力在宋地靡角之谷(今江苏徐州附近)与入宋楚军相遇。新败于鄢陵的楚军(参见鄢陵之战)不敢与晋军作直接正面对抗,南撤回国。十四年春,晋悼公命大夫栾黡率军会同宋、鲁、卫、曹、莒、邾、滕、薛八国军队再度围攻彭城。鱼石、向为人等五大夫被迫投降。彭城复为宋所有。

    点评:此役,晋军逼退楚军,协助宋国收复失地,使晋在中原诸侯中声威大振,为其进一步复兴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战争 彭衙之战

    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5年),在晋秦争霸战争中,晋军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击败秦军的作战。

    二十六年,秦国势力东进受挫,孟明视等所率秦军被晋军全歼于崤山(参见崤之战)。二十八年春,秦穆公再命孟明视领兵攻晋,以雪崤山战败之耻。晋襄公率军迎战。两军遇于秦西部的彭衙。双方列阵后,晋将狼晖率部下首先冲入敌阵。晋军主力随之发起攻击。秦军大败。同年冬,为进一步遏制秦国势力东进,以巩固晋之霸主地位,晋襄公命大夫先且居率军联合宋、陈、郑军再度攻秦,相继攻克秦邑汪(今陕西澄城西)及彭衙后撤兵。

中国战争 平阴之战

    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晋平公率晋、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联军在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重创齐军的作战。

    十五年,晋悼公病逝,其子平公继位。素怀异志的齐国乘晋君初立之机,公然背弃中原联盟,与楚通使交好,并兴兵攻打鲁、卫、曹等中原盟国,意欲代晋称霸。十七年,为巩固中原联盟,维护霸业,晋平公亲自领兵出征。晋、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一国军队会师于鲁济(即鲁界内济水,今山东境内)。齐灵公率军在平阴组织防御,并在平阴附近之防门挖壕筑墙以坚守。诸侯联军兵分两路,以主力攻打平阴之齐军,余部经鲁、莒国境,越沂蒙山奔袭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联军主力在防门展开攻坚战。齐守军死伤甚众。为迷惑齐军,联军又在平阴南面山泽险要之处虚张旗帜为阵,用战车拖柴扬尘,似大军驰骋。齐灵公见状大惊,遂乘夜率军逃遁。联军入平阴,俘齐军殿后将领殖绰、郭最。继而克京兹(今山东平阴东南)、邿(今山东平阴西南),围卢(今山东平阴东北),主力进抵临淄城下,与先遣之军会合,将齐都团团包围,火攻其四面城门。齐灵公欲退逃邮棠(今山东平度东南),被太子和诸臣劝阻。联军穷追溃逃的齐军,东至潍水,南及沂水。此时,楚兴兵攻郑,藉以救齐。晋平公恐腹背受敌,遂于次年春与诸侯会盟于督扬(今山东长清东北)后撤军。

    点评:此战,联军采用的正面强攻与迂回包抄相结合,及虚张声势等作战指导方针,突出地体现了春秋时期军事的发展。

中国战争 楚郧蒲骚之战

    周桓王十九年(公元前701年),楚大夫斗廉率军在蒲骚(今湖北应城西北)击败郧军的作战。

    十九年,楚武王为向东方拓展势力,命莫敖(官职)屈瑕与贰(今湖北应山南)、轸(今湖北应城西)两国结盟。地处贰、轸之间的郧国(今湖北安陆境)为阻遏楚国势力东进,在其邑蒲骚集结兵力,准备联合随(今湖北随州)、绞(今湖北郧县西北)、州(今湖北洪湖东北)、蓼(今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