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亿。

    点评:东汉与羌的战争,极大地削弱了东汉政权的统治,也使汉、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羌人实行民兵制,兵源雄厚,作战以袭击为主,进退飘忽不定。胜则进,败则逃,且种落繁多,无统一政权,使东汉穷于应付。段颎采取以轻骑主动出击,穷追猛打等战法,虽然击败了诸羌,平定了羌患,但付出重大代价,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中国战争 东汉与鲜卑的战争

    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至中平三年(186年),东汉王朝反击鲜卑攻掠边郡的战争。

    东汉初年,鲜卑臣屑匈奴,经常攻掠汉东部边郡。建武二十一年,鲜卑随匈奴攻辽东(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市),太守祭肜发郡兵数干追击,鲜卑骑兵大败奔逃,损失3000余人。二十五年,南匈奴归汉,乌桓也与汉和好。汉遣使诏谕鲜卑,示以财利,鲜卑大都护偏何归附,向祭肜求效力。肜因令击北匈奴,斩首2000余级。其后,偏何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并以此向汉邀赏。三十年,鲜卑大人于仇贲、满头等部落首领到洛阳朝贺,归附汉朝。光武帝刘秀封于仇贲为王、满头为侯。永平元年(58年),鲜卑其他各部大人亦遣使归附。东汉王朝每年赏赐鲜卑大量钱币。故从光武帝末年至章帝、和帝的四、五十年间,鲜卑一直臣附于东汉,边塞安宁无事。永元五年(93年),车骑将军窦宪击灭北匈奴。鲜卑乘机举族向西迁徙,尽据北匈奴之地。北匈奴余部10余万落都自号鲜卑。从此,鲜卑转盛,开始南下袭扰汉之辽东、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南)、右北平(郡治土垠、今河北丰润东南)、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代郡(郡治高柳,今山西阳高)、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雁门(郡治阴馆,今山西朔县东南)、定襄(郡治善无,今山西右五东南)、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等郡县。适值东汉王朝走向衰败,或外戚擅权,或宦官当政,将懦兵衰,国防军备瓦解。因而,章帝刘炬以后,鲜卑扰边愈演愈烈。特别是桓帝刘志年间,鲜卑大人檀石槐统一鲜卑诸部,南抄汉缘边、北据丁零(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南地区)、东却夫馀(在今松花江中游平原上,以今农安为中心,南迄今辽宁省北境,东与邑娄相接,北有弱水,即黑龙江),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依仗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掠夺和烧杀汉边郡县,致幽、并、凉三州沿边九郡人口锐减,生产萎缩,社会经济凋蔽。东汉王朝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穷于应付的境地。从永元九年(97年),辽东鲜卑攻肥如(今河北迁安东北),东汉北边九郡连年被鲜卑寇抄,郡守屡被攻杀,财帛牛羊被掠不可胜数。熹平六年(177年),汉遣夏育出高柳(今山西阳高),田晏出云中,臧旻出雁门,各率万余骑,三路出塞进击鲜卑,大败而还。鲜卑扰掠汉边更盛。光和四年(181年),檀石槐死,其子和连继位,其才力不及其父,且贪残凶暴,致部众大部叛散,和连本人不久也在袭扰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时丧命。其后,连之子侄争夺王位,连年相互攻伐,鲜卑解体,部众离散。鲜卑之患稍解。

中国战争 东汉与匈奴的战争

    东汉建武九年(33年)至延熹元年(158年),东汉王朝与匈奴进行的一场长期、大规模的民族战争。

    东汉初年,因长期内战,无暇对外,东汉王朝对匈奴的南掠和袭扰被迫实行防御战略。建武六年,刘秀曾遣使匈奴,赠送金帛,以通旧好,但未能制止匈奴南掠。九年,以大司马吴汉击匈奴经岁无功。而匈奴入边掳掠日增。十三年,匈奴深入至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具西北禹王城),州郡不敌,乃将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曾移治高柳,后复还故治代县)、雁门(郡治阴馆,今山西朔县东南夏关城)、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三郡人民迁于常山关(又名鸿卜关,今河北唐县西北太行山东麓倒马关)、居甫关(今北京昌平西北居庸关)以东,匈奴左部转徙居塞内。汉廷患之,于是增加边郡兵力,郡至数千人,大筑亭侯,修烽火台。其后,匈奴怨卢芳归降永赏。南掠尤深,二十年,匈奴南掠至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扶风(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等地。二十一年冬,又掠上谷、中山(治卢奴,今河北定县)。由于东汉政府采取被动、消极防御战略,不能制止匈奴南下,故边患越加严重,二十二年,匈奴单于舆死。左贤王乌达革是侯、蒲奴兄弟先后继立。右?鞬日逐王比不得立,深怀怨恨。时匈奴境内连年灾害,人畜死伤大半。乌桓(我国北部游牧民族)又乘机进攻,匈奴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二十三年,单于蒲奴欲诛比,未果。二十四年,日逐王比自立为呼韩邪单于,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单于呼韩邪附汉。二十五年,南匈奴击败北匈奴,北匈奴北退千里。此后,南、北匈奴不断攻伐,东汉北部边患减轻,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朔方(郡治临戎,今内蒙古磴口北)、定襄(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东南)、雁门、上谷、代郡等八郡南徙之民众逐渐归回本郡。明帝时,北匈奴挟西域诸国,屡犯河西诸郡,致使城门昼闭。永平十五年(72年),为打开通西域道路,东汉王朝开始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十二月,明帝命耿秉为驸马都尉,窦固为奉车都尉,屯凉州酒泉郡,积极部署对北匈奴的进攻。十六年二月,汉军分四路,分别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塞、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塞、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塞、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塞。前三路均无功而还。窦固军由酒泉出塞至天山(今新疆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干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吏士屯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十七年十一月,窦固与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率1。4万骑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进军西域,在蒲类海击败白山部后,转军进击依附北匈奴之车师(一作姑师,西域国名,都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10里雅尔湖村西之交河故城)。车师王降。东汉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宜禾都尉屯田,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参见疏勒城之战)。建初元年(76年),在北匈奴的支持下,西域诸国尽叛,攻杀都护,围攻戊、己校尉。时东汉社会动荡不安,故罢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二年三月,又罢伊吾卢屯兵,完全放弃西域。但此后北匈奴由于南匈奴的不断攻伐和内部矛盾,入塞降者不断。元和二年(85年)春,北匈奴先后亡降入塞者共73批。南匈奴攻其南,丁令寇其北,鲜卑击其东,西域攻其西,北匈奴不能安居,乃远引而去。秋,南单于遣干骑行猎至涿邪山(今蒙古戈壁阿尔泰省阿尔泰山东段),与北匈奴温禺犊王相遇,因战,斩其首级而还。冬,复令?鞬日逐王出塞掩袭北匈奴,斩获数千人。章和元年(87年),鲜卑攻入北匈奴左部,斩优留单于。北匈奴大乱,58部20万人降汉。永元元年(89年)六月,临朝称制的窦太后,鉴于北匈奴部落叛离,四面受敌,令窦宪、耿秉率南匈奴及度辽兵共5万余骑,分三路进击,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汗呼赫山脉),斩1。3万余,降20余万人。登燕然山(今蒙占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参见稽落山之战)。二年,窦宪遣副校闫砻率2000余骑,夺回伊吾卢。冬十月,南匈奴8000骑击北匈奴,斩8000余级,俘数千人,北单于受伤逃走。三年二月,窦宪再遣耿夔出居延塞5000余里,围北单于于金微山(今蒙古境内阿尔泰山脉),斩5000余人。留在漠北的北匈奴10余万落后来附于鲜卑,鲜卑自此日渐强盛。北单于率数骑逃走。其弟左谷蠡王於除犍遂自立单于,率其部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遣使至汉塞请求附汉。窦宪请立其为单于,并以中郎将任尚驻伊吾卢以为护卫,如南单于。窦宪被诛,於除鞬率部北逃,被汉军追斩。永元六年(94年),降汉之北匈奴15部20万人,拥立南匈奴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叛出塞外。元初四年(117年),为鲜卑破,部众归附鲜卑。次年,逢侯降汉。此后,有北匈奴残部呼衍王等,仍辗转于蒲类海、秦海(今新疆博斯腾湖)间。其势微弱,东畏鲜卑,不敢还故地。时东汉以西域道路阻远,费用大及诸国数叛等,罢西域都护,迎回屯田吏士。北匈奴遂乘机控制了西域部分国家并胁鄯善(西域城国,原名楼兰,都伊循城,今新疆若羌米兰)、车师诸国,屡犯河西。元初六年(119年),汉以索班为长史出屯伊吾卢,以招抚西域。永宁元年(120年),北匈奴率车师后王军就(人名)攻杀索班,击走车师前王。延光二年(123年),汉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击走北匈奴伊蠡王,破车师后王,败呼衍王。阳嘉三年(134年),汉车师司马率车师后王兵大破北匈奴。永和二年(130年)秋,敦煌太守裴岑击杀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破其部众。至元嘉元年(151年),又一北匈奴呼衍王攻入伊吾卢,汉救兵至,始退。此后,北匈奴不知所向。附汉之南匈奴,参加了东汉对北匈奴、鲜卑等的战争,对保卫东汉北部边郡作出了贡献,但时有反叛。永初三年(109年),南匈奴万氏尸逐鞋单于反;延光三年(124年),因怨汉连年征其讨鲜卑,一部大人阿族等反;永和五年(140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反叛;永寿元年(155年)秋,左?鞬、台耆、且渠伯德等叛;延嘉元年(155年),南匈奴诸部并叛,与乌桓、鲜卑攻汉边9郡;延嘉九年(166年),南匈奴与鲜卑、乌桓数路入塞攻掠。以上诸次叛乱,均为东汉平定。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因惧怕汉征兵不止,右部10余万人杀单于羌渠。时值黄巾农民起义,汉廷无力控制,遂形成内讧。於扶罗单于曾率众参加黄巾起义,旋又参加中原军阀混战。后为曹操所降服。

    点评:东汉与匈奴的战争,东汉抓住匈奴遭受自然灾害,内部分裂的时机,联合南匈奴和其他北方民族,以大骑兵集团远程奔袭,各个击破,先围后歼,穷追不舍的战法,战胜了轻捷、强悍、战术灵活的北匈奴骑兵,保卫了东汉北部边郡的安宁。在南匈奴内附,北匈奴实力大减,远遁大漠以北的情况下,东汉仍穷追不舍,虽然消灭了北匈奴政权,但却为鲜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东汉新的边患。

中国战争 东汉灭蜀之战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春至十二年十一月,在东汉统一战争中,光武帝刘秀削平益州北部(今四川、汉中)割据势力公孙述,完成东汉统一的作战。

    公孙述是刘秀统一的大敌。建武四年(28年),公孙述进攻关中失败,退守汉中巴蜀。隗嚣反汉后,公孙述曾数次援陇,意图帮助隗嚣阻止汉军从武都(郡治武都道,今甘肃西和西南)入蜀。建武九年(33年)三月,隗嚣灭亡前夕,公孙述又派田戎、任满、程汛率兵由江关(今四川奉节东北瞿塘峡口)东下,夺取巫县(今四川巫山北)、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夷道(今湖北宜都),占据长江天险的荆门、虎牙(今湖北宜昌东南隔江相望之二山)两山,阻汉军沿长江西进。北面则派王元、环安据守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防汉军由天水南下入蜀。

    十一年三月,光武帝采取南北水陆并发的作战方略,命大司马吴汉率荆州兵6万,马5000匹,于荆门与岑彭会合,沿长江西上入蜀;来歙、盖延率诸军自陇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十一年春,南线岑彭军溯江西上,攻克荆门,俘程讯,斩任满,田戎退守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彭遂由三峡,长驱直入江关。沿途郡县降附,大军直迫江州。

    同年六月,北路来歙军大败王元、环安军,攻破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河池,挺进蜀中。公孙述派人刺杀来歙,刘秀乃派将军刘尚继续率军南下。江州城固粮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围困,自率主力直指垫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东)。公孙述令其将延岑、吕鲔、王元、公孙恢率军拒守广汉(郡治樟潼,今属四川)、资中(今四川资阳),另派侯丹率2万人拒守黄石(今四川涪陵东北横石滩)。岑彭留臧宫于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军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袭破黄石,倍道兼程2000余里,迂回岷江中游,占领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进击广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东北岸)。公孙述派人刺杀岑彭(参见汉攻公孙述之战)。刘秀命吴汉率兵3万赶到前线,接替岑彭指挥。

    十二年一月,吴汉败蜀军于鱼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进围武阳,歼灭蜀援军5000余人。西上再破广都,逼近成都。吴汉求胜心切,率2万步骑进攻成都,兵败。吴汉随即改变战术,乘夜秘撤到锦江南岸与副将刘尚合兵,并力对敌,转败为胜。此后,吴汉根据光武帝敌疲再攻的战术,与蜀军战于成都、广都之间,歼灭公孙述大量有生力量,兵临成都城下。

    十一月,臧宫攻克繁(今四川彭县西北)、郫(今四川郫县)与吴汉会师,合围成都。公孙述招募5000敢死士交延岑指挥,准备决战。延岑在市桥(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败吴汉。吴汉隐蔽精锐,示弱诱敌。公孙述贸然出击,蜀军大败,公孙述重伤死(参见广都、成都之战)。延岑见大势已去,率成都守军降。至此,刘秀完成了东汉王朝的统一。

    点评:此战,光武帝采取南北水陆并发的作战方略,同时发兵公孙述,是中国战争史上溯三峡入川,并利用江河实施远距离迂回进军的著名战役。公孙述虽先后两次刺杀了来歙与岑彭,但亦无法阻止东汉王朝的统一。

中国战争 东汉平陇西之战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四月至建武十年十月,在东汉统一战争中,光武帝刘秀平陇西(今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割据势力隗嚣的作战。

    隗嚣聚众10余万,占据了今甘肃陇西地区。其地连巴蜀,靠近关中,对刘秀帝业威胁极大。平定关东前,光武帝采取“联陇制蜀”策略,隗嚣一直助汉,多次打败公孙述军北进,使刘秀集中力量于东方。

    六月四月,光武帝至长安,告隗嚣将派建威大将军耿弇等七将军从陇西攻蜀。隗嚣反对,并派大将王元率兵据陇坻(今陕西陇县西北),伐市塞道阻止汉军进攻。四月,汉军沿渭北平原翻陇山仰攻陇坻,结果大败。王元跟踪追击,幸马武率精骑断后,使汉军得以撤回。刘秀留耿弇守漆县(今陕西彬县),冯异守栒邑(今陕西旬邑东北),祭遵守沂县(今陕西陇县南),另调吴汉由洛阳西进,在长安集结兵力。隗嚣乘胜派行巡攻栒邑,王元取肝县,均被击败。时割据河西的窦融已归附刘秀,进攻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击破助隗嚣的羌族豪强何封等部,隗嚣腹背受敌。隗嚣大将马援也在隗嚣反汉时归附于汉。光武帝给其精骑5000,招降隗嚣部属和羌族豪长,从内部分化瓦解隗嚣。隗嚣上书刘秀表示亲善,企图以此作为缓兵之计,未遂。即派使向公孙述称臣。

    七年春,公孙述立隗嚣为朔宁王,出兵援陇。秋,隗亲率步骑3万进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进至阴架(今甘肃泾川东)。另派部队进攻肝县,企图夺取关中,冯异、祭遵分别击败。次年春,来歙率军2000,秘密从番须(今陕西陇县西北)、回中(今陕西陇县、华亭之间)袭占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秦安城东北),威胁嚣所据冀县(今甘肃甘谷南)。隗嚣集中精锐反攻略阳数月未克。闰四月,刘秀利用隗嚣顿兵坚城、士卒疲惫之机,进兵高平第一城(今宁夏固原),窦融也率河西步骑数万前来会师。汉军分路挺进陇山,招降瓦亭(今宁夏固原西南)守将牛邯等隗嚣大将13人。属县16、兵10余万皆降,略阳围解。隗嚣率残部逃奔西城(今甘肃天水市西南)。汉军占领天水郡(参见天水之战)。适值农民军余部复起,京师骚动,光武帝赶回洛阳。

    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时,隗嚣部将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军5000人赶到,从高地反击,汉军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嚣入冀。时汉军补给困难,粮食已尽,各部被迫出陇西。隗嚣收拾残部,一时又夺占陇西数郡。九年正月,隗嚣死。部众拥立其少子隗纯为王。

    翌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来歙、盖延攻破落门(今甘肃武山东北),王元只身逃奔公孙述,隗纯等投降。此战,历时4年,陇西始平定。

中国战争 广都、成都之战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十二月至十二年十一月,在东汉灭蜀之战中,大司马吴汉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