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评:此战,曹操采纳荀彧的谋略,巧设埋伏,以少胜多,击溃并驱除吕布,巩固丁兖州根据地,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战争 东兴之战

    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年),吴太傅诸葛恪在东兴(今安徽巢县东南)袭破魏军的作战。

    是年十月,诸葛恪于东兴修筑大堤,连结左右两山并在其间筑城两座,各留干人防备魏军。十二月,魏王曹芳分兵三路攻吴:征南将军王昶进攻南郡(今湖北江陵);镇南将军毋丘俭进攻武昌(今湖北鄂城);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军7万进攻东兴,作浮桥渡水,攻打两城。吴守军告急,诸葛恪亲率援军4万,昼夜兼程,急驰东兴。令冠军将军丁奉与吕据、留赞、唐咨等人为前锋,攀山西进,因山路狭窄,行进迟缓。丁奉自率3000人疾速突进,下山后改乘舟楫,顺风直下,仅两日即至东兴,占据徐塘(即濡须坞,在今安徽含山西南)。时天降大雪,胡遵等人正在聚会饮酒,毫无戒备。丁奉率部轻装突袭魏军前部营垒,吕据等部也相继赶到。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因超载桥断,落水及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先后溺死。毋丘俭、王昶等以东兴兵败,皆烧营退走。吴军缴获大批军需物资。

    点评:此战,吴军雪夜突袭东兴,乘敌毫无防备之机而攻之,终获大胜。

中国战争 段谷之战

    三国魏甘露元年(蜀延熙十九年256年),魏安西将军邓艾在陇西击败蜀大将军姜维进攻的著名防御作战。

    延熙十八年九月,蜀大将军姜维伐魏受挫,退守钟提(今甘肃临洮南)。魏安西将军邓艾判断姜维还会伺机进犯,加紧备战。是年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邦(今甘肃天水)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邦。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姜维败归,自请贬为后将军。

    点评:此战,邓艾战前料敌准确,战中因机制变,始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为后世防御作战留下宝贵经验。

中国战争 樊城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前将军关羽北进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的作战。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右将军于禁及立义将军庞德屯樊城北,平寇将军徐晃屯宛(今河南南阳)。八月,大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在关羽水军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庞德力战被俘杀。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

    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虽然来势迅急,但不会持久。关羽先遣部队已至郏县(今河南郏县),而关羽却不敢乘势跟进,即因有樊城要点未下,恐我军攻其侧背及断其归路。假如弃城撤走,则黄河以南的地区,可能为敌占有。从战略局势着眼,应坚守待援。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

    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威震华夏”。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建议派人劝说孙权袭击关羽后方,许以事成封予江南之地,樊城之围自然解除。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

    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

    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此战,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中国战争 官渡之战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击败袁绍集团主力的战略决战。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相继击败吕布、袁术等,占据兖、豫、徐州,逐步向黄河以北扩展势力。而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青、并、幽州之地,凭恃地广兵多,急欲南征曹操,企图进占许都,夺取最高统治权。

    建安四年,曹操为牵制袁绍后方,以献帝名义命渔阳太守鲜于辅为将军,督幽州6郡。四月,派部将曹仁率军北渡黄河,击斩归附袁绍的眭固,随后亲自率军夺据要地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命魏种为河内太守领兵驻守,以巩固西北边界。八月,曹操侦悉袁绍正加紧筹划大举南征,亲自统军再渡黄河,先机抢占冀州重镇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又令部将臧霸攻克青州临淄、寿光等地,以巩固其东翼;另派部将于禁、刘延分别率兵驻守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与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以阻击袁绍军南下。九月,曹操返许,部署兵力至官渡设防,以防卫许都。十一月,安抚初降的南阳割据势力,笼络荆州刘表保持中立,以解除侧后之忧。

    五年正月,曹操趁袁绍决策迟疑之机,率师东征,一举击败联袁叛曹的刘备,俘其大将关羽(参见徐州之战)。并派振威将军程昱率兵镇守鄄城,加强东线钳制力量,从而摆脱两面受敌的被动态势。随即率军速回官渡,以集中兵力对付袁绍的大举进攻。

    二月,袁绍统10万步兵、1万骑兵,占据黎阳,进攻延津,并派大将颜良等围攻白马,以掩护其主力渡河南进。四月,曹操采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率军赴延津渡口,佯示北渡,诱使袁绍分兵西向,趁机抄袭白马,击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参见白马之战),然后迁移当地民众,沿河西退。袁绍令主力渡河,亲率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追击曹军。曹操令部队抛弃物资,诱使袁军争相拾取,趁其混乱,以600余骑兵出击,斩文丑。同时,令于禁等率步骑5000,自延津奔袭汲与获嘉(今河南新乡西),焚毁袁军30余屯,俘将20多人,歼敌数千。于禁趁势击破原武(今河南原阳)袁军营地。曹操鉴于敌众之势,主动回军官渡,欲再择战机。

    八月,袁绍拒绝谋士沮授持久作战的建议,统大军自阳武(今原阳东南)推进至官渡,依托沙堆,东西屯营数十里。曹军接战失利,被迫收兵,深沟高垒,继续坚守拒敌。袁军垒土山、架高橹,猛射曹营,曹军将士皆蒙盾而行。曹操令赶制霹雳车,发石摧毁其橹楼。袁军又掘地道,曹军深挖长沟以拒之。两军对峙期间,曹操令部将曹仁率兵南下汝南,击败骚扰曹军后方的刘备,继而大破欲断曹军补给线的韩荀部于鸡洛山(今河南密县东北),又得司隶校尉钟繇自关中送来的战马2000多匹,曹军士气和战斗力得以巩固和增强。袁绍固执已见,一再拒绝分兵袭许的建议,必欲从正面歼灭曹军。

    此时,曹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亦欲退守许。谋臣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已至关键时刻,若退必为袁军所乘,袁军情势必将有变,切不可失去出奇制胜的良机。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并派部将徐晃率部击故市(今郑州西北),截烧袁军数干车粮草,加紧准备决战。

    十月,袁绍又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至距袁军大营40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沮授建议增派将军蒋奇守护乌巢侧翼,以防曹军袭击,袁绍不许。谋士许攸、将军张郃又建议袭许,仍遭拒绝。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留曹洪、荀攸等守官渡,亲率步骑5000,打着袁军旗帜,携带柴草,连夜潜行,迅速赶到乌巢,立即围屯,纵火围攻,袁军一片惊乱。拂晓,淳于琼见曹兵不多,率部反扑。曹操挥军猛攻,迫其退缩营屯。此时,袁绍救援的骑兵已经逼近,曹操拒不分兵阻援,坚持集中兵力,一鼓作气,大破乌巢守军,继败援军,焚尽袁军粮秣,乘胜还师官渡(参见乌巢之战)。

    袁绍获悉乌巢被袭,不纳张郃派重兵往援的建议,却强令张郃、高览等以主力攻官渡曹军大营,不克。至乌巢大败,袁绍军心震恐,激起内讧。张郃、高览见大势已去,焚毁战具,率部投降曹操。曹操乘势发起进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点评: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据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国战争 广陵之战

    魏黄初五年(吴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再次攻吴,因渡江作战之水军兵力不足,无功而还的一次行动。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首征东吴之战失利,魏军被迫撤回后,仍不甘心。黄初五年七月,曹丕东巡至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时,准备再举攻吴。侍中辛毗劝谏曹丕,认为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国家战后刚安定,百姓需休养生息,此时攻吴弊大于利,应暂缓行动。待10年后国富民强再攻吴,定能一举成功。曹丕统一江南的愿望迫切,未纳。遂留司马懿守卫许昌,亲率水军南下,于九月抵达广陵(今江苏扬州东北)。吴军闻信,在安东将军徐盛建议下,竖立木桩外包苇席,一夜之间即建成从石头(今江苏南京)至江乘(今江苏句容北)长达数百里的疑城假楼,并派出舰队在长江上巡弋。此时长江水位迅猛上涨,曹丕所乘大舰几乎沉没,加之吴军阵容强大,防守严密,曹丕临江兴叹,认为魏虽有强大骑兵,但对于地处水乡,又有长江天堑为阻的东吴没有足够的水军,暂时是难以消灭的,只得撤兵北去。次年,又率军10余万再至广陵,仍因阻江还军,归途遭吴军袭击,战船数干艘几乎不能北返。此后20余年,吴虽多次攻魏,而魏则未再主动攻吴。

中国战争 刘备攻取汉中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219年),刘备夺取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的作战。

    汉中系益州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曹操降张鲁占汉中后,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向刘备建议攻取汉中,他认为:占领汉中后,兴农积粮,观冀伺隙,则上可以进取关中,问鼎中原;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拓疆域;下可以固守要害,保卫益州。现在汉中仅有夏候渊、张郃二将据守,集中主力往攻,则可必胜。刘备采纳建议,决定进兵汉中。

    建安二十三年,派部将吴兰、张飞等为先遣部队进至武都(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被魏军击败。于是,刘备留军师诸葛亮守益州,亲率大军北征。是年四月,进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袭击马鸣阁(今四川广元北),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亲自率兵攻打张郃据守的广石(今勉县西),不克。两军遂成相持态势,刘备写信给诸葛亮增调兵力。

    七月,曹操恐汉中有失,决定亲征刘备。九月,统率大军到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二十四年正月,刘备率主力渡过沔水,顺山势隐蔽疾行,迂回到阳平关侧后之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依据险要地势,待机歼敌。夏侯渊为摆脱被动,率兵争夺定军山。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发动迅猛冲击,斩夏侯渊及刺史赵禺,曹军大败,退守阳平关东。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推举张郃继夏侯渊为魏军主将,在汉水以北列阵,欲待蜀军涉水半渡时进行反击,为刘备识破,隔水相持而不渡。

    三月,曹操大军经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进入汉中,沿途派兵占据险要之地,欲寻刘备主力决战。刘备采取据险避战的办法,始终不与曹操主力争锋。曹军运送粮食至北山,被蜀将黄忠劫夺。蜀翊军将军赵云率数十骑兵巡逻,与曹魏大军猝然相遇,赵云从容退至营中,偃旗息鼓,大开营门,曹兵疑有埋伏而引退。云命鼓手擂鼓,其声震天。又命以劲弩射魏兵后卫。魏兵惊骇,自相践踏,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刘备称赞赵云“子龙一身都为胆”。

    曹刘两军又相持一个多月,曹操一直无法取胜,至五月,下令撤出进攻汉中的全部军队,刘备遂占据汉中。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提拔牙门将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点评:此战刘备用兵灵活,赵云更是智勇兼备,以空城计大破曹军,堪称一身都为胆。刘备占领汉中要地,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国战争 曹爽攻取汉中之战

    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魏大将军曹爽督师伐蜀在汉中被蜀军击败的一次作战。

    是年春,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三月,曹爽西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发兵10万(一说7万),与征西将军夏侯玄自骆口(今陕西周至西南)攻汉中。时汉中蜀军不足,诸将皆恐,欲守城不出。负责汉中军务的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力排众议,命护军刘敏率部进占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多设旗帜,虚张声势,自率一部兵力为后援。闰三月,后主遣大将军费伟自成都督军来援,驻涪县(今四川绵阳东,涪江东岸)的蜀军闻讯,亦主动驰援。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袆援军亦相继到达。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费棉率军进据三岭(今陕西终南山的沈岭、衙岭、分水岭)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重。

    点评:此战,王平力排众议,指挥若定,终获大胜。

中国战争 孙权围攻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