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明贤王-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两个匹夫!快放了本座,匹夫!”




第八十章 烟锁阁楼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等等!”朱祁铭翻身下了榻,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望着雨中濛濛的院景,心中有些纠结,向往与逃避两种心态在激烈碰撞,搅动着游移不定的思绪。“本座年少,读贾谊的《治安策》为时尚早,罢了。”

霓娘合上《汉书》,“霓娘不谙朝政,但听人说过,历代策论中,能切中时弊,谋国之长策者,首推汉,次推唐,宋代乏善可陈,到了本朝,哼,恕霓娘直言,尽是官样文章!”

朱祁铭扭头看向霓娘,思绪与目光齐齐落在那本《汉书》上。一路逃难,阅尽世间百态,外患与内忧,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兄弟,抖落掉历史的尘埃,重现在大明的北境,似在逼问大明盛世成色究竟如何。然而,事涉朱家江山,自己却自顾不暇,何况年少,哪还能奢谈什么国之长策!

“《治安策》、《言兵事疏》乃千古奇文,本座只是对贾谊、晁错的策论颇为好奇而已,他日若要立言,难免也会流俗,尽做你所说的官样文章。”

窗外烟雨,室中迷思,一对星目,凝眸之间,带着一丝迷蒙,成就了别样的天人合一。

“殿下自然不会无故去读那些千古名作,读了,必想引以为鉴,去剖析大明的时弊,届时,庙堂之上必将掀起狂澜!”

狂澜?笑话!皇室宗亲不预四事,岂能轻易涉足庙堂!朱祁铭徐徐摇头,想要否认,却被自己心中的那道声音封住了嘴巴。

其实,即便朱祁铭日后真有此心,朝廷上无代理人又能如何?庙堂之上尽是世故圆滑者,讲的是政宽法平,谁愿意被人打上酷吏的烙印?商鞅,车裂于市;晁错,腰斩于市,不足为后世表率,倒不如八面玲珑,你好我好大家好,极易名利双收不是。

“殿下,嘿嘿嘿。”

“嘿嘿嘿。”

牛三、蒋乙二人缩头缩脑走了进来,见朱祁铭沉着脸,当即扭头看向门外,天一句地一句闲聊起来。

“这老天爷真吝啬,疏疏落落下点细雨,还不如下雾来得实在。”

“就是,镇边城筑在山沟里,万一山洪暴发,那可了不得!”

这后语不搭前言的,闹的哪一出?霓娘掩嘴窃笑片刻,转身辞去。

朱祁铭也想笑。连日灌药汤,泡药澡,敷药粉,如今全身上下尽是药味,只怕数日后方能散去,不过如此疗效甚佳,今早他便觉察到伤口在结疤,痒痒的,听说这是要愈合的征兆。想牛三、蒋乙二人硬下心肠那么做,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牛百户、蒋百户,你二人的伤势如何?”朱祁铭心一宽,立马就想到了二人的伤情,询问时透着分关切。

“在下皮糙肉厚的,受点檫伤如搔痒一般,早没事了,倒是蒋乙受过箭伤,或许还要吃些苦头。”

“你咒我!殿下别听他的,在下已无大碍。”

三人谈笑如常,这时徐恭咳了一声,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徐大人回来了。”牛三,蒋乙二人打声招呼,转身辞去。

凡事不可全赖霓娘她们通风报信,所以,徐恭一早出去探查城内城外的动静,此刻回到这里,竟直直地杵在那里,面色凝重,似有满腹心事。

朱祁铭心砰砰跳了一阵,复归平静。

一缕琴音飘来,想必是霓娘在西楼抚琴,无奈烟雨锁阁楼,琴音低沉迟滞,难现往日行云流水般的那分流畅。

“镇边城守军三日前已悉数回城,眼下除城楼上值守的士卒外,全城难得一见守军的影子。”

承平之时,守望京师之地,岂能终日兵来兵往?激战过后,自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让百姓尽情领略太平盛景。可是,一个王子下落不明,他们就不该满山遍野寻找几日吗?

“方正所部锦衣卫已奉命回京,将被幽闭于草桥待查,此事须仔细思量。在下当初奉皇太后密令,自然要追随殿下,直到殿下回紫禁城见过太皇太后之后,在下方能复命。只是,牛三、蒋乙二人不肯归队,就怕事后会有麻烦。”

又一支军队撒了手,镇边城守军并不孤独!不过锦衣卫离去也好,留在这里反倒是麻烦。至于牛三、蒋乙嘛,与其回去受禁,不如留在这里多分自在,何况牛三还奉有卫王的密令。

事后?那倒要看看谁敢与冒死救护皇室宗亲的牛三、蒋乙过不去!

朱祁铭瞟了徐恭一眼,此刻他不愿张口,也不必张口,只须竖起耳朵便行。

“据说,数日前官道那边十分热闹,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赶赴京城,看行李装束,绝非来往客商。”

三三两两的人?看来,并非只有卫王对保安州一带的动静感兴趣,京中不少人都派出了耳目,只不过,他们全都保持着惊人的沉默!

这一刻,推测幕后主使的念头飞快地闪过脑海,但是,如有魔咒一般,当朱祁铭每次触碰这道疑团时,思维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发生偏移,许是被掳那日,太皇太后的训斥令他记忆深刻的缘故吧。

徐恭屡次抬眼望朱祁铭,几番欲言又止,最后轻叹一声,终于开了腔:“在镇边城守军回城之前,羽林卫已启程回京,他们是最先离开涿鹿山的。”

朱祁铭闻言愣了许久,缓缓坐到榻上,神情恍惚。听过十叔王的劝诫后,他本已収起了回京的渴望,做好了隐姓埋名度日的心理准备,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皇上并无寻他回京的意愿,皇上若想找寻他的下落,又怎么会让亲卫军如此草草了事!

“皇上为何派亲卫军进剿贼人!”朱祁铭的声音有些刺耳。从十叔王的口中,他已得知京城戒严,既如此,皇上不惜派出亲卫军,就必然获悉了准确的讯息,绝无放弃搭救自己的道理,故而亲卫军此举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徐恭出任锦衣卫主官多年,对朝政的敏感性不容怀疑,他当然意识到了亲卫军此举的微妙之处,只是他离京两载有余,又如何能得知京中变故?所以,面对小王子的高声询问,他只能摇头以对。

突然,云娘款款入内,脸上依然戴着精美的面纱,露出的双目直直盯着朱祁铭,一瞬不瞬。

梁岗的嗅觉看似特别灵敏,想必是追着云娘的气味就来到了门外,刚探了个头,瞥见徐恭异常严肃的表情和朱祁铭茫然的神色,便意识到自己差点就做了不速之客,当即掉头离去。

见云娘久不启齿,徐恭犹豫片刻,转身辞去。

朱祁铭站起身来,想云娘肯定是从京城打探消息后刚刚归来,对亲卫军举动失常的原因或许已知大概,对,就是大概,紫禁城里的那一位不会让她知道得太多。

此刻,云娘的眼色透着复杂的意味,半是迟疑,半是决然。

“那是因为驸马都尉井源大人力谏皇上出兵!”


第八十一章 清饮


井源是嘉兴大长公主的丈夫,当今天子与朱祁铭共同的姑父,他的力谏自然能传递别人无法传递的深意。

井源的身份——驸马都尉中的“驸马”二字很好理解,无需多言,“都尉”二字其实表明了其军职身份,因此,驸马都尉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遇有战事是要上战场的。那么,驸马都尉的地位究竟如何?古代帝王分封勋戚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爵,明太祖当年取消了子、男二号,仅保留公、侯、伯三爵,驸马都尉日常就与公侯伯混排在一起,排在“侯”之后、“伯”之前,官方排序是:公、侯、驸马都尉、伯。由此可见,驸马都尉的地位不算低,但也高不到哪里去。井源能够在天子面前力谏,自然是源于他的另一重身份,他是天子的随驾扈。从,也就是说天子出宫游幸时,他得陪护在天子身边,算是御前近臣。

事情闹到需要井源出面力谏的地步,京中的“大事”想必非同一般,而天子下旨出兵究竟是因为忌惮贼势,还是因为在意他的堂弟,这就只能当作疑问留存了。

“殿下一时半会也回不了京城,留在镇边城一事须从长计议。涿鹿山那边还会有可疑人的行迹,镇边城这边嘛,看热闹与窥伺的人都走了,走得干干净净,倒成了一方净土,殿下大可放心。”

云娘似乎不愿多提京城的消息,不过,她话里话外何尝不是透露了许多信息?总的意思是朱祁铭不宜回京,留在此地最为安全。

云娘不愿多说,朱祁铭也不想多问,人家已言尽于此了,卫王也提前漏过口风,大不了干脆忘掉京城得了!与其徒劳无益地自寻烦恼,不如活在当下,且活且珍惜。于是,他定定神,把一切杂念都清空,然后送给云娘一个淡然的笑容。

“也不是不能出去走动,小心一点就是了,只是隔墙有耳,殿下的称呼要改。”云娘道。

朱祁铭的思绪突然回到了卢家村,回到了方姨家,那是他逃难途中倍感温暖的地方,仅次于他的家,不,应该说卢家村是他的第二个家园。

是否还有恶人欺负方姨?应该不会,荀家有过承诺的,荀家是守信之家。

怎么又胡思乱想了?朱祁铭不禁摇摇头,转而冲云娘点点头,“可以叫我小明,大家彼此都用家常称呼吧。”

“小明?云娘为何觉得这名字好像在哪里听到过?奇怪!”

肯定是本座回方姨家时,谁的招呼声远远飘进了你的耳朵里,那天你把本座吓出了一声冷汗,不奇怪才怪!朱祁铭暗中吐槽,面上却很淡定。

“总叫名字也不合适,不如就称殿下为公子,殿下就叫云娘为云姨。”

云姨?朱祁铭歪着脑袋仔细回忆云娘的容颜,想她肯定是二十岁出点头,又未嫁作人妇,叫她姨吃亏吃大了,当即斜了云娘一眼,“叫你云姐更合适。”

云娘轻轻一笑,“罢了,如殿下不介意,干脆用你我他相称得了,免得绕来绕去将大家绕糊涂。”

“诶,这主意好!”朱祁铭曾屡屡被人唤作小子,什么屈辱都承受过了,如今能过上安逸日子,已经是身在福中了,哪还在乎失去一个“殿下”这样的尊称?

云娘以手托腮沉吟片刻,“殿下的学业不可荒废,只是,饱学之士都在朝中为官,不便前来教导殿下,此事有些麻烦,容云娘再想办法。”

严格地讲,凭朱祁铭皇室宗亲的身份,读书与否真不是什么大事,成年后做富贵闲人是大概率的事,但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希望他寒窗苦读,如今客居他乡也是如此。不过,话说回来,别人的态度倒是次要的,关键是朱祁铭自己想读书!自从当初被欧阳仝循循善诱引入了“邪路”,他就欲罢不能,亲历大明的内忧外患后,他读书的欲望就更强烈了。

“总有鸿儒隐于世外,若有缘,或可蒙他们教导。”

云娘点点头,“武学嘛,梁公子······不,梁师傅武艺高超,又是殿下的武师,殿下自会随他习武,这倒不用发愁。”

梁公子?嘿,有点意思!朱祁铭近前一步,直直地盯着云娘看个没完。云娘微微偏转身子,脸上的表情自然可以不必示人,但她微红的耳根还是暴露了她的羞涩。

不会吧?真有戏!朱祁铭心中犯起了嘀咕,不想叫她姨,这下好了,指不定会叫她师娘!不过,吃点亏也无所谓,但梁师傅是个实诚人,你可千万别将他送进阴曹地府!

“云娘,你也知道,我只有这么一个武师,他又是个厚道人,若是一不小心瞧见了你的真容,那便要出大事了!”朱祁铭十分诚恳地道。

云娘愣了片刻,“瞧见我的真容?他得有那个本事!”旋即换了话题:“这里叫歇芳园,可算是云娘的私宅,南北各有一条暗道通往外面,每条暗道设内外二门。宅院里只有三妹长住于此,并无护院、仆人,安静倒是安静,但总得有丫鬟伺候殿下······”

“不必了!”朱祁铭断然道:“本······我诸事皆可自理,有丫鬟伺候反倒不便。”

云娘点点头,“除了三妹外,其他人云娘信不过,这里不进旁人自然最好,只能委屈殿下了。”

云娘另住它处,此刻她该说的话都说了,不该说的话就藏在了心里,行罢礼,转身去找霓娘。

云娘走后,朱祁铭心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如今总算可以安定下来了。让往事都随风,牵挂皆寄云,就在歇芳园做个常人,只当自己是劫后重生好了。

徐恭、梁岗、牛三、蒋乙四人闯了进来,梁岗东张西望的双眼碰见牛三不怀好意的目光,立马安分了下来。经过那日一战之后,二人之间的“敌意”已然淡去,但彼此看着依然觉得不爽。

“殿下,在此困了数日,该去外面透透气了。”牛三不无期待地道。

“哦,从今日起,你们便忘了殿下这个称呼,只管叫我公子好了。”

“是,殿下。”四人齐道,见朱祁铭直摇头,便立马改了口,“公子。”

徐恭扫了牛三一眼,“还想去什么香满楼、近月楼丢人现眼?你与蒋乙在镇边城露过脸,绝不可外出,既然留了下来,就要守规矩!即便是我外出,也得留下绣春刀。如今算来算去,只有梁师傅方便外出。”

朱祁铭想想也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好在三人的飞鱼服落在了木棚里,省去了许多麻烦。

牛三、蒋乙却是一脸的不高兴。牛三转对朱祁铭道:“那殿下,不,公子如何称呼牛三?”

朱祁铭挠挠头,“总不能叫牛大哥吧?”

当然不能叫!牛三翻翻白眼,想要把气撒在梁岗身上,最后还是忍了下来。

“叫叔吧,梁师傅还是梁师傅,公子管三位大人叫叔便行。”霓娘缓缓走了进来,显然云娘已然离去。

“公子,今日读书已读够了时辰,这阴雨连绵的,甚是无趣,不如随我去那边饮茶作乐。”

饮茶?想想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诗》把饮茶之趣说得赛过神仙似的,朱祁铭却不以为然,他年少,不谙茶道。不过,既然那日霓娘将曲水流觞的游戏玩得颇为有趣,那么,她的茶艺也一定不凡。

朱祁铭点点头。

······

茶室十分雅致,袅袅香雾与室外的烟雨浑然一色;烛火亮过黯淡的天光,映出了壁上数幅字画;鹅黄色的帐幔或垂或挽,透着朦胧的的诗意:三张茶几、一方琴案错落有致地摆放开来,留下的空间构成了一道奇妙的几何图形。

朱祁铭居上而坐,徐恭等四人分坐侧下。徐恭显得严整,梁岗带分潇洒,而牛三、蒋乙二人粗壮的身子临着小巧的茶几,显得违和感十足。

霓娘姿态优雅地做起了茶博士。“当年太祖洪武皇帝悯百姓疾苦,废团茶,改散发,开千古茗饮之正宗。”突然一顿,扭头看向朱祁铭,“公子,阁下以往用的恐怕还是团茶吧?”

明太祖只为悯农,不料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茶文化,从此以后,用开水冲泡茶叶的饮茶习惯流行开来,而添加了香佐料、制作程序复杂的团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朱祁铭年少,哪还记得当初在越府喝了些什么?只是记忆中似乎有茶饼的影子,于是,他便暗自道声惭愧。

霓娘将洁白晶莹的茶盏分送到众人身前的茶几上,流盼一番,袅袅婷婷回到朱祁铭身边。“清饮必用白盏,以衬茶色。公子,阁下以往用的一定是黑釉盏吧?”

留在记忆里的依稀是黑釉盏的影子,朱祁铭有些尴尬。不料,那边蒋乙作出了更激烈的反应。

“我的盏中为何有根杂草!”


第八十二章 美人多艺


牛三一巴掌拍在蒋乙的后脑勺上,“瞧瞧,眼睫上挂草,想必一大早就钻过狗窝啊!”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蒋乙左眼睫毛上挂着一根草屑,朱祁铭率先笑出了声,其他人也跟着笑作一团。

这样的场面简直就是大煞风景,霓娘不禁蹙眉,旋即看看朱祁铭,容颜随之一展。“所谓‘清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品茗讲求自然之趣,须闻四声,风声、泉声、琴声、水之沸腾声。”霓娘缓缓移至琴案边,右手轻拂琴弦,清丽的琴音瞬间充盈了斗室。“可惜,这里已有三声,只差泉声。”

徐恭等四人不知所云,就想取盏饮茶,见了霓娘从容的样子,只得愣在那里,大感不适。朱祁铭的心弦似被拨动了一下,对茗饮之趣有了些许领悟。

“不过,即便身处闹市,只要意在茶中,神在物外,也可尽得茗饮之趣。”霓娘缓缓入座,取盏近唇,掩嘴轻啜,旋即从容归盏入案,眉眼间一丝惬意处于若有若无之间,似在随身姿的徐动而轻淌。

片刻后,霓娘几近入定,一双秀目尽收烟雨之色,深邃而又淡然,呈现给众人的是一幅娴静似水,物我两忘的凝思少女像。

徐恭等四人顿感不自在,当即垂首望向茶盏。

在霓娘身上,美貌与气韵如此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相当的震撼。朱祁铭心中一动,便觉得此刻的霓娘恐怕是天底下最美的女子了。

室内一片寂然,唯有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众人的耳根。

朱祁铭望着身前的茶盏,忽然意识到自己从未如此精心地营造茗饮氛围,也未曾于饮茶时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环境作自我调适,更不曾醉心于茗饮之趣,说到底,往日饮茶不过是解渴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