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正字。
典设局。
典设郎。
宫门局。
宫门郎。
右春坊。
太子右庶子。
太子中舍人。
太子舍人。
太子右谕德。
右赞善大夫。
太子通事舍人。
太子家令寺。
太子家令。
丞。
主簿。
太子率更寺。
太子率更令。
丞。
主簿。
太子仆寺。
太子仆。
丞。
主簿。
太子率府职名总目:
某率。兴宗重熙十四年见率府率习罗。
太子左右卫率府。
太子左右司御率府。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
太子左右监门率府。
太子左右内率府。
已上东宫官。
王傅府。
王傅。萧惟信,重熙十五年为燕赵王傅。
亲王内史府。
内史。道宗大康三年见内史吴家奴。
长史。
叁军。
诸王文学馆。
诸王教授。姚景行,重熙中为燕赵国王教授。
诸王伴读。圣宗太平八年,长沙郡王宗允等奏选诸王伴读。
已上诸王府官。
南面宫官
汉儿行宫都部署院。亦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圣宗开泰九年改左仆射。
汉儿行宫都部署。开泰七年见汉儿行宫都部署石用中。
汉儿行宫副部署。兴宗重熙十五年见汉儿行宫副部署耶律敌烈。
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重熙十年见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耶律里。
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道宗大康三年见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萧挞不也。
同签部署司事。耶律俨,大康中为同签部署司事。
都部署判官。耶律俨,咸雍中为都部署判官。
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职名总目:
某宫汉人行宫都部署。
某宫南面副都部署。
某宫同知汉人都部署。
弘义宫。
永兴宫。
积庆宫。
长宁宫。
延昌宫。
彰愍宫。
崇德宫。
兴圣宫。
延庆宫。
太和宫。
永昌宫。
敦睦宫。
※校勘记
一:明年世宗以高勋为南院枢密按纪,大同元年八月始署北院枢密使,九月改大同元年为天禄元年,以高勋为南院枢密即在九月,虽改元而非明年。
二:於斡古得为常侍「於」字衍。斡,原误「韩」,据纪重熙十四年正月及下文改。
三:枢密直学士郭嘏按纪统和二年十一月作郑嘏。
四:兵刑房承旨按史愿亡辽录:「尚书省并入枢密院,有副都承旨,吏房、兵房、刑房承旨。」据此,兵、刑分房。
五:厅房即工部主事原「即工部」与「主事」误倒。按亡辽录:「户房、厅房即工部也,主事各一员。」据改。
六:重熙十三年改中书省检纪,改中书省在重熙十二年。会同三年六月称中书令萧僧隐,五年正月又称政事令。
七:太平四年见左丞相张俭至开泰元年见右丞相马保忠按纪,张俭为左丞相在太平六年,马保忠为右丞相在开泰二年。此类歧异不备注。
八:加王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郁,原误「都」。按卷七五王郁传:「从太祖平渤海,战有功,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王都未曾入辽。据改。
九:守当官按续通考五二同,续通志一三二作守堂官。
一○:东头承奉官承奉,石刻中并作供奉。金避章宗父允恭嫌名,改为承奉。
一一:某部郎中此目重出。按上文有礼部郎中刘辉。又纪统和九年崔官虞部员外员。员外郎、郎中即郎官。
一二:殿中司唐书百官志殿中省有监、少监、丞。检礼志五皇帝受册仪有「殿中监、少监、殿中丞等押金吾四色仗入」,是殿中司与唐殿中省设官相同。唐殿中省下属六局,此设五局,以尚药为汤药局,隶内侍省。又殿中高可,纪开泰元年十二月作高可垣。
一三:点签司至同签点签司事耶律圆宁按纪重熙六年五月,耶律涅哥同签点检司。此点签司应作点检司。涅哥即圆宁。
一四:大理寺有提点大理寺有大理正按纪统和十二年十月,「大理寺置少卿及正」。卷九八刘伸传,重熙五年登进士,历任大理正、大理少卿、大理卿、提点大理寺。
一五:某太监按监职但称某监,如「太府监」、「少府监」及卷九六姚景行传「为将作监」,不称太监。乘轺录有秘书大监张肃。
一六:将作少监王企按纪重熙十七年二月作王全。
一七:秘书郎正字按正字自是一职,秘书郎若非重出,或是校书郎。
一八:五官灵台郎至司辰按新唐书百官志司天台有五官灵台郎、五官保章正、五官司历、五官监候、五官契壶正、五官司辰,注云:「武后长安二年署契壶正,乾元元年与灵台郎、保章正、司历、司辰皆加五官之名。」辽仿唐制,保章正、司历、监候、契壶正、司辰皆当冠以五官二字,史省其文。
一九:太子校书郎韩滦按纪太平五年十一月,「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韩滦即韩栾。此学士、直学士、校书郎应移前崇文馆下。文学如曾设专馆,则太子文学等似应属之。道光殿本考证云:「志引张昱於司经局条下,则文学馆条下应作校书郎,『太子』二字疑衍。」
二○:率府率习罗按纪重熙十四年正月:「以常侍斡古得战殁,命其子习罗为帅。」非谓习罗为率府率。辽文汇四李内贞墓志称内贞於景宗时曾官太子左卫率府率。
二一:开泰九年改左仆射按纪开泰九年十一月:「以夷离毕萧孝顺为南面诸行宫都部署,加左仆射。」是加官,非改都部署为左仆射。
二二:汉儿行宫副部署耶律敌烈按纪重熙十五年十一月,耶律敌烈为汉人行宫都部署,非副部署。
二三:耶律俨咸雍中为都部署判官卷九八耶律俨传,大康初,历都部署判官。非「咸雍中」。
第四十八卷志第十七下
百官志四
南面京官
辽有五京。上京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馀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边防官,南京、中京多财赋官。五京并置者,列陈之;特置者,分列于後。
三京宰相府职名总目:
左相。
右相。
左平章政事。
右平章政事。
东京宰相府。圣宗统和元年,诏三京左右相、左右平章事。
中京宰相府。
南京宰相府。
诸京内省客省职名总目:
某京某省使。
某京某省副使。耶律蒲奴,开泰末为上京内客省副使。
上京内省司。
东京内省司。地理志,东京大内不置宫嫔,唯以内省使、副、判官守之。
五京诸使职名总目:
某京某使。王棠,重熙中为上京盐铁使。
知某京某使事。张孝杰,清宁间知户部使事。
某京某副使。刘伸,重熙中为三司副使。
同知某京某使事。道宗大康三年见挞不也同知度支使事。
某京某判官。圣宗太平九年见户部使判官。
上京盐铁使司。
东京户部使司。
中京度支使司。
南京三司使司。
南京转运使司。亦曰燕京转运使司。
西京计司。
五京留守司兼府尹职名总目:
某京留守行某府尹事。圣宗统和元年见上京留守、行临潢尹事吴王稍。
某京副留守。天祚天庆六年见东京副留守高清臣。
知某京留守事。萧惠,开泰二年知东京留守事。
某府少尹。圣宗太平四年见临潢少尹郑弘节。」一:
同知某京留守事。太平八年见中京同知耶律野。
同签某京留守事。萧滴冽,太平六年同签南京留守事。
某京留守判官。室,天禄中为南京留守判官。
某京留守推官。圣宗开泰元年见中京留守推官李可举。
上京留守司。
东京留守司。
中京留守司。太宗大同元年命赵延寿为中京留守,治镇州。圣宗统和十二年命室为中京留守,治大定府。
南京留守司。太宗天显三年升东平郡为南京,治辽阳。十三年以幽州为南京,治析津。圣宗开泰元年改幽都府为析津府。
西京留守司。
五京都总管府职名总目:
某京都总管、知某府事。
同知某府事。圣宗太平五年见同知中京事萧尧衮。
上京都总管府。
东京都总管府。
中京都总管府。
南京都总管府。
西京都总管府。
五京都虞候司职名总目:
都虞候。
上京都虞候司。
东京都虞候司。
南京都虞候司。
西京都虞候司。
中京都虞候司。
五京警巡院职名总目:
某京警巡使。
某京警巡副使。
上京警巡院。
东京警巡院。
中京警巡院。
南京警巡院。
西京警巡院。
五京处置使司职名总目:
某京处置使。
上京处置司。
东京处置司。
中京处置司。
西京处置司。
南京处置司。
五京学职名总目:道宗清宁五年,诏设学养士,」四:颁经及传疏,置傅士、助教各一员。
博士。
助教。
上京学。上京别有国子监,见朝官。
东京学。
中京学。中京别有国子监,与朝官同。
南京学。亦曰南京太学,太宗置。圣宗统和十三年,赐水庄一区。
西京学。
已上五京官。
上京城隍使司。亦曰上京皇城使。
上京城隍使。韩德让,景宗时为上京皇城使。」五:
东京渤海承奉官。圣宗开泰八年耶律八哥奏,渤海承奉班宜设官以统之,因置。
渤海承奉都知押班。
辽阳大都督府。太宗会同二年置。
辽阳大都督。会同二年,都督曷鲁泊等关防辽阳东都。
东京安抚使司。
东京安抚使。
东京军巡院。地理志,东京有归化营军千馀人,籍河朔亡命於此,置军巡院。
东京军巡使。
中京文思院。
中京文思使。马人望父为中京文思使。
中京路按问使司。
中京路按问使。耶律和尚,重熙二十四年为中京路按问使。
中京巡逻使司。
中京巡逻使。耶律古昱,开泰间为中京巡逻使。
中京大内都部署司。
中京大内都部署。圣宗开泰元年见中京大内都部署。
中京大内副部署。
南京宣徽院。
南京宣徽使。道宗寿隆元年见宣徽使耶律特末。
知南京宣徽院使事。
知南京宣徽院事。
南京宣徽副使。
同知南京宣徽院事。
南京处置使司。圣宗开泰元年见秦王隆庆为燕京管内处置使。
燕京管内处置使。
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
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萧讨古,乾亨初为南京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南京马步副指挥使。
南京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南京马军都指挥使。
南京马军副指挥使。
南京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南京步军都指挥使。
南京步军副指挥使。
南京栗园司。
典南京栗园。
云州宣谕招抚使司。
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二员。统和四年见韩毗哥、邢抱朴为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
南面大蕃府官
黄龙府。
知黄龙府事。兴宗重熙十三年见知黄龙府事耶律瓯里斯。
同知黄龙府事。
黄龙府判官。
黄龙府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黄龙府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黄龙府侍卫亲军副指挥使。
黄龙府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黄龙府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黄龙府侍卫马军副指挥使。
黄龙府侍卫步军副指挥使。
黄龙府学。
博士。
助教。
兴中府。
知兴中府事。咸雍元年见知兴中府事杨绩。
同知兴中府事。
兴中府判官。
兴中府学。
博士。
助教。
南面方州官
辽东、西,燕、秦、汉、唐已置郡县,设官职矣。高丽、渤海因之。至辽,五京列峙,包括燕、代,悉为畿甸。二百馀年,城郭相望,田野益辟。冠以节度,承以观察、防御、团练等使,分以刺史、县令,大略采用唐制。其间宗室、外戚、大臣之家筑城赐额,谓之「头下州军」;唯节度使朝廷命之,後往往皆归王府。不能州者谓之军,不能县者谓之城,不能城者谓之堡。其设官则未详云。
节度使职名总目:
某州某军节度使。
某州某军节度副使。
同知节度使事。耶律,重熙中同知辽兴军节度使事。
行军司马。
军事判官。
掌书记。刘伸,重熙五年为彰武军节度使掌书记。
衙官。
某马步军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
副指挥使。
某马军指挥使司。
指挥使。
副指挥使。
某步军指挥使司。
指挥使。
副指挥使。
上京道:
怀州奉陵军节度使司。
庆州玄宁军节度使司。
泰州德昌军节度使司。
长春州韶阳军节度使司。
仪坤州启圣军节度使司。
龙化州兴国军节度使司。
饶州匡义军节度使司。
徽州宣德军节度使司。
成州长庆军节度使司。
懿州广顺军节度使司。
渭州高阳军节度使司。
镇州建安军节度使司。
东京道:
开州镇国军节度使司。
保州宣义军节度使司。
辰州奉国军节度使司。
兴州中兴军节度使司。
海州南海军节度使司。
渌州鸭渌军节度使司。
显州奉先军节度使司。
乾州广德军节度使司。
贵德州宁远军节度使司。
渖州昭德军节度使司。
辽州始平军节度使司。
通州安远军节度使司。
双州保安军节度使司。
同州镇安军节度使司。
咸州安东军节度使司。
信州彰圣军节度使司。
宾州怀化军节度使司。
懿州宁昌军节度使司。
苏州安复军节度使司。
复州怀德军节度使司。
祥州瑞圣军节度使司。
中京道:
成州兴府军节度使司。
兴中府彰武军节度使司。
宜州崇义军节度使司。
锦州临海军节度使司。
川州长宁军节度使司。
建州保静军节度使司。
来州归德军节度使司。
南京道:
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司。
平州辽兴军节度使司。
西京道:
西京道:
云中大同军节度使司。
云内州开远军节度使司。
奉圣州武定军节度使司。
蔚州忠顺军节度使司。
应州彰国军节度使司。
朔州顺义军节度使司。
观察使职名总目:
某州军观察使。
某州军观察副使。
某州军观察判官。王鼎,清宁五年为易州观察判官。
州学。
博士。
助教。
中京道:
高州观察使司。
武安州观察使司。
利州观察使司。
东京道:
益州观察使司。
宁州观察使司。
归州观察使司。
宁江州混同军观察使司。
上京道:
永州永昌军观察使司。
静州观察使司。
团练使司职名总目:
某州团练使。
某州团练副使。
某州团练判官。
州学。
博士。
助教。
东京道:
安州团练使。
防御使司职名总目:
某州防御使。
某州防御副使。
某州防御判官。
州学。
博士。
助教。
东京道:
广州防御使司。
镇海府防御使司。
冀州防御使司。
衍州安广军防御使司。
州刺史职名总目:
某州刺史。
某州同知州事。耶律独挴,重熙中同知金肃军事。
某州录事叁军。世宗天禄五年,诏州录事叁军委政事省差注。
州学。
博士。
助教。
上京道五州:乌、降圣、维、防、招。
东京道三十七州:穆、贺、卢、铁、崇、耀、嫔、辽西、康、宗、海北、岩、集、祺、遂、韩、银、安远、威、清、雍、湖、渤、郢、铜、屽、率宾、定理、铁利、吉、麓、荆、胜、顺化、连、肃、乌。
中京道十三州:恩、惠、榆、泽、北安、潭、松山、安德、黔、严、隰、迁、润。
南京道八州:顺、檀、涿、易、蓟、景、滦、营。
西京道八州:弘、德、宁边、归化、可汗、儒、武、东胜。
县职名总目:
某县令。
某县丞。
某县主簿。世宗天禄五年,诏县主簿委政事省差注。
某县尉。
县学。大公鼎为良乡县尹,建孔子庙。
博士。
助教。
五京诸州属县,见地理志。县有驿递、马牛、旗鼓、乡正、厅隶、仓司等役。有破产不能给者,良民患之。马人望设法,使民出钱免役,官自募人,仓司给使以公使充,人以为便。
南面分司官
平理庶狱,采摭民隐,汉、唐以来,贤主以为恤民之令典。官不常设,有诏,则选材望官为之。
分决诸道滞狱使。圣宗统和九年,命邢抱朴等五员,又命马守瑛等三员,分决诸道滞狱。
按察诸道刑狱使。开泰五年遣刘泾等分路按察刑狱。
采访使。太宗会同三年命于骨邻为采访使。
南面财赋官
辽国以畜牧、田渔为稼穑,财赋之官,初甚简易。自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