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厂公为王-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朱元璋装模作样的打了个哈欠,摆了摆手“都出去吧,爷爷累了。”

    演的不错,可惜声音里还是夹杂着一丝哭腔。

    “奴婢遵旨”徐如意磕了个头,缓缓的躬身退出大殿,他知道,自己过关了。

    朱允炆没有走,而是缓缓地来到朱元璋的背后,伸出两手的食指揉动朱元璋的太阳穴。

    朱允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皇爷爷身边有的是伺候的人,可他就是有这种冲动。

    朱允炆从来没有伺候过别人,按摩的力道有些没轻没重的。可朱元璋就是感觉很舒服,竟然慢慢的闭上了眼睛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

    而在这呼噜声中,朱允炆好像模糊的听到一句“爷爷不苦,爷爷就愿意杀人,你别管。”

    老人的声音倔强,但其中的哭音更浓了。

    徐如意走的时候并没有关上武英殿的大门。

    温暖的阳光照进大殿,一片狼藉的武英殿里似乎飘散着一股名叫“温馨”的味道。


第十五章 理出头绪

    出离了武英殿,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徐如意只觉得心情舒畅。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只要坐等封赏就是,至于因为自己所产生的那些烂摊子,自有那些能人顶着。’徐如意轻快的走着,目标是自己的小院。一夜未归,此刻很有些归心似箭的感觉。

    话说这一次徐如意与朱元璋的见面的过程要远比上一次好,最起码他身上没有像上次那样被吓得汗流浃背。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只要你提前知道泰山要崩。”这句话是徐如意前世看到的,出处已经记不清了,但他深以为然。

    功夫不大,徐如意回道了自己的小院。

    推开房门,屋子里依旧还是那些简单的陈设。与他上次离开时相比,唯一的不同就是,在自己的小方桌上除了那个小茶壶,还多了一个小钱袋,钱袋下边还压着一张纸条。

    回身将房门掩好,四下打量了一下后(被李彩娱吓得),徐如意几步来到桌边,伸手拿起纸条。

    纸条上的字并不多“同样的数目省着点花”那个时候并没有标点符号,但纸条上的不满还是能够体会到的。

    “抠搜的呢,就不能说点有用的啊?”徐如意摇摇头,由打怀里拿出一个火折子来,点燃桌上的小油灯,将纸条在油灯上化为灰烬。这才复又拿起桌上的小包袱,打开简单看了一下,果然还是上次的数目。

    坐在桌边,徐如意先是给自己倒了一杯之前剩下的冷茶,解解渴,然后闭目又唤出了系统。

    “欢迎宿主登入”系统熟悉的声音。

    “我现在有多少杀戮值?”武功修炼终究是宜早不宜迟。高强的武艺才是最真实的属于自己的武器。前世的几次拼杀让徐如意很明白武力的重要。

    “四百三十七点。”

    “恩。。。李家的人还真是不少啊”听到这个数字,徐如意沉吟了一下‘杀戮值对于现在的我还是颇为珍贵的,用来兑换线索很明显不值得。内力是一定要换的,还要给云峥物色一门武功。也不知道这些杀戮点够不够。’

    之前从武英殿回来的路上,徐如意认真的考虑过云峥的事。

    既然云峥决定了要跟自己走,那自己就有责任要给他安排一条路。云峥本身应该没有什么文化,识不识字都是两说。找个先生扫个盲还有可能,如果让他入朝为官那就是扯了。更何况他现在应该已经是个太监了。习武才是云峥唯一的路。可是以他的年纪和根骨,练一般的功夫也没啥前途,除非是练些神功绝技。

    天门地宫里的武功不少,但他现在不能去。能不能开门放在一边,关键宫里还有天门八个堂主在,他们肯定一直盯着他和那个枯井,几日里突然拥有几十年的内力开门,他实在不觉得自己能解释清楚。既然地宫里的武功徐如意拿不出来,那他也就只能从系统里边兑换了。

    将系统里的武功列表翻看了好一阵子,徐如意终于选定了一门比较满意的功夫:《辟邪剑法》价值三百点杀戮值。(关于辟邪剑法猫儿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否则有些凑字数的嫌疑。)

    之所以选择这门功夫,主要是《辟邪剑法》的门槛低,成就高,是属于速成的江湖绝技,将来还可以转修《葵花宝典》,综合考虑还是很合适的。

    “我要兑换《辟邪剑法》。哦,顺便关闭每次获取杀戮点的提示”

    “功法兑换成功,扣除杀戮值三百点,宿主现剩余杀戮点一百三十七点。杀戮值增长提示已关闭。”

    随着系统机械的声音,徐如意只觉得脑仁一麻,洋洋洒洒三千多字的《辟邪剑谱》出现在脑海之中。

    功法兑换完了,就该兑换内力了。

    “用一百点,抽取五次内力”

    “内里随机抽取五次,内力随机抽取中。。。。。。。”

    “恭喜宿主,获得精纯内力二十五年二个月零三天,请注意。。”

    ‘还他%&;妈有零有整的啊。。。’这是徐如意最后的想法,随机感到深入骨髓的剧痛再度袭来,眼前一黑,翻倒在地,直接疼晕过去了。。。。。。。

    夕阳西下,南京燕王府书房之中,燕王朱棣和道衍已经枯做了近四个时辰了。

    李善长和李存义的尸体还摆在王府大堂之上,没有人收拾,也没有人敢接近。

    书房里静的吓人,朱棣双手扶在书案上,眉头拧紧,道衍坐在对面,双目微合,神色安详,自顾自撵动手里的檀木佛珠。

    终于,朱棣先开口了。

    “大师。。。。孤王的心。。。。很乱”燕王朱棣满脸的疲惫,“求大师开解”

    开解什么?朱棣没说,但他知道道衍知道他问的什么。

    道衍没有说话,他的心并不像他表面看上去那般平静。

    输不可怕,死也不可怕,关键输要输个明白,死也要死个清楚。

    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无中生有。

    如果事情千头万绪,道衍自信能理顺清楚。但白天的事情实在是太过诡异,也太过简单:白天,李善长和李存义先后来到了燕王府,然后一个服毒,一个抹脖子,双双自尽了。

    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齐了。这让他实在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定,一定有一个起因,’道衍静静地思考‘我一定能想到!’

    “唉”见道衍一言不发,朱棣长叹一声,也没有强求,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些强人所难了。

    良久,

    道衍终于还是开口了“王爷,请您认真的想一想,最近到底和韩国公兄弟有没有什么交集?”

    “孤王绝对没有派刺客去他府上!”朱棣焦急的回道。

    “不”道衍睁开了眼睛“刺客之说本是无稽之谈,贫僧相信王爷。贫僧问的是有没有任何交集,哪怕是见面说话,或者送礼,什么都算,请王爷仔细想想。”

    “这。。。”朱棣犹豫了一会“确实没有啊,孤王躲他都来不及,又怎会与他产生交集。”

    “阿弥陀佛”道衍又闭上了眼睛。

    还是那句话,韩国公要完蛋基本是人尽皆知的事,他的门生亲朋都在躲他,朱棣又怎会与他结交呢?对于朱棣的话,道衍是相信的,只是再确认一次。

    这一次,朱棣没有久等。

    不到盏茶的功夫,道衍又睁开了眼睛“世间之事本是千丝万缕,互有联系,韩国公的死对于皇上最为有利,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师说的是,”朱棣点点头,表示赞同“只要韩国公不是死在父皇圣旨之下,那么他的死就不会对父皇的名声产生影响。”

    “皇上并不是个在乎名声的人,这点暂且不谈。韩国公死在燕王府,损害了燕王府的名声,更陷王爷于不义,这又对谁有利呢?”

    “这。。。。”这个问题朱棣回答不上来。

    “对皇长孙最有利!”道衍自己揭晓了答案。“如果说最近有什么异事,那就是殿下在御花园欺侮了皇长孙。”

    “啊!”朱棣惊呼出声。这个答案他不是想不到,而是根本没往这个方向想。因为他太了解他的那个侄儿。朱允炆随他的父亲,生性懦弱,心慈手软。身边的近臣也都是黄子澄,齐泰一众仁义君子。他们在一起是不可能有这种狠心,下这种黑手的。

    “这,不太可能吧。。。允炆他。。”朱棣有些不太确定。

    “千岁”道衍的声音沉稳自信“这是最可能的答案了。我也深知允炆殿下的为人不可能做出这种阴谋。但他不行不代表他身边的人不行。齐泰也好,黄子澄也罢,这些人都只是我们看到的,不排除皇上又给他暗地里安排了人手的可能。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皇上让一个人暗地了结韩国公,而这个人却是皇长孙得人,暗地里不知用了何等手段让韩国公死在我们手上。一石二鸟,手段极高啊”

    好一个道衍,竟然真的让他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听了道衍的一番话,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你了解你一个人,你就不会怕他。他不怕朱允炆的身份,地位,资源,威望。但他害怕这个突然出现的他不知道的力量。他有些不知所措。。。。。

    “千岁”道衍又开口了“千岁勿慌,如今之计,一是想方设法打听这个新出现的人是谁,但我想皇上应该会有所阻拦,尽力去做就好,二是想办法平息韩国公兄弟的死。”

    “对对,大堂上那两句尸体我们如何处置?”

    “公事公办就是”

    “公事公办?”

    “一会儿着人去顺天府报案,然后等顺天府派人来收尸验尸断案。王爷什么也不要做,也不要隐瞒什么”

    “这。。。”朱棣有些迟疑。

    “无妨”道衍摆了摆手,说道“王爷是真的无辜这点暂且不提,韩国公死了,真正着急的应该是皇上才是。殿下不必焦虑”

    朱棣想了好一会儿,才想明白道衍的意思。如释负重的长出一口气,站起身说道“辛苦大师为小王开解,小王知道如何去做了,这就去安排便是。”

    心中有数,办事不慌。看到自己的那个雄才大略的燕王千岁又回来了,道衍满意的点点头,起身出了书房。


第十六章 各有算计

    十年寒窗,三十四岁的高甫明当上了洪武二十五年的南京县令。

    不对,南京作为此时大明朝的都城,县令也不叫县令了,而叫顺天府尹,正三品。

    职责也与一般的县令有些不同,他主要是负责京师一代的治安与政务。

    俗话说天子脚下难做官,洪武皇帝的脚下尤其的难,因为你做的一切皇帝都看在眼中。如果给高甫明再来一次的机会,相信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避开自己现在的这个职位。

    如果他有一本人生的黄历,那本黄历上有一页一定是这样写的: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初四,韩国公李善长与其弟李存义会死于燕王府上。宜:上吊,服毒,割腕,等各种方法自尽;忌:活着。。。。

    “微。。。微臣高甫明叩见皇上”御书房里,高甫明战战兢兢的向朱元璋跪拜行礼。

    “起来吧”轻描淡写的一挥手,朱元璋开口道。

    “谢,谢陛下”高甫明站了起来,说话都有些结巴。

    此刻是申时,也就是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太阳还没有下山。

    大概一个时辰以前,东宫侍读黄子澄与兵部左侍郎齐泰入宫,求见皇长孙朱允炆。

    当时朱允炆与朱元璋正在武英殿里叙话。听黄子澄来了,朱元璋也就让朱允炆去了。

    “不要和任何人提起那个徐如意”这是朱元璋对朱允炆的嘱咐“最近也不要见那个徐如意,朕对他另有安排。”

    朱元璋的谋略算计,自然之道。徐如意这次做的事虽然隐蔽,但终究还是有些蛛丝马迹,瞒不过那些有心人,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有心人,比如说。。。。朱棣。

    “老张,把知道内情的人该清理的清理一下,你自己把握,尽最大可能别让消息乱传出去”这是朱元璋在朱允炆离开后对老张的吩咐。

    “来人,移驾御书房,招顺天府尹高甫明入宫见朕”这是朱元璋之前在武英殿里的最后一句话,毕竟武英殿已经被他砸烂了,不适合会见外臣。

    时间回到现在。

    朱元璋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高甫明,开了口“高甫明~”

    “臣在”

    “听说今天京城里出了个大案啊”

    “回禀皇上,今日巳时左右,韩国公与其弟死于燕王府内。。。臣已经派。。。”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打断了高甫明的话“这么大的案子,事涉当朝国公,藩王,你却没有早早地来禀报朕,难道还要等到明天早朝再说嘛?不嫌太晚吗?”

    顺天府尹官居三品,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皆有上朝之权。

    “臣有罪”高甫明赶紧跪倒。“臣只是想调查清楚,再向陛下禀报。”

    “恩。。。”朱元璋点点头“那你查的怎么样了?”

    “回禀皇上,臣查到,韩国公与其弟似乎是因为什么误会,所以才去了燕王府上,后来好像是死于。。。死于。。。。”

    “接着说!”

    “死于自杀。且在二人死后不久,韩国公府突发大火,韩国公府化为一片白地,可能死伤四百余口,目前正在校验身份。”废了好大力气,高甫明终于把自己查到的说完了。

    “似乎,好像,可能”朱元璋似乎对高甫明的话并不满意“除了查出韩国公二人死于自尽,其他的全都是不确定的,你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证据,确定一切报给朕听!”

    朱元璋的语气不满,但高甫明的心反而放下了,他已经听出了皇上的意思,上意已明,事情也就好办了。

    “回皇上话”高甫明镇定的说道“七日内,微臣一定查明真相,找出证据,给您一个交代”

    “三日。。。”

    “三。。三日也够,微臣定不负皇上所望。”高甫明再次叩头。

    “嗯。。。”朱元璋点点头“朕也帮你一把,李善长的儿子李飞从大火中逃了出来,如今在亲军都尉府,你去领吧。”

    亲军都尉府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的前身。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锦衣卫。后来迫于朝臣压力,再加上锦衣卫名声实在太差,才于洪武二十年,撤销了锦衣卫,焚毁刑具。锦衣卫虽然在明面上被裁撤了,但如此好用的工具以及其如此强大的情报能力是让人着迷的。朱元璋明里裁撤了锦衣卫,但暗地又将其改回了亲军都尉府。总的来说只是改了个名字,并且取消了其逮捕,刑讯之权。

    朱元璋退了这一步,朝臣们自然也见好就收,亲军都尉府也就保留了下来,而这,也是后来朱棣即位后快速重建锦衣卫的根基。

    “是,微臣这就去办,微臣告退”恭敬地将差事应了下来,高甫明慢慢的退出了御书房。

    朱元璋的意思高甫明听得很明白:李善长和李存义是自尽,也必须是自尽而死,他只需要去找出证据即可。高甫明说的七日时限是想去找证据,而朱元璋给的三日时限就是告诉他,尽快结案,没有证据就去做证据。

    道衍说的没错,朱元璋左思右想,终究还是要保自己的四儿子朱棣。抛开父子情谊不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办法去填补裁撤藩王后所产生的权利真空。

    ‘唉,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东宫,朱允炆的书房里,

    朱允炆静静地坐着,看着眼前自己最忠实的两位心腹,和皇爷爷留给自己的未来肱骨之臣,在自己眼前手舞足蹈,慷慨激昂。

    “长孙殿下,藩王之策弊大于利,此事我与子澄兄早已达成共识,相信长孙殿下心里也早已有数。今日里韩国公兄弟二人死于燕王府内,正是天赐良机,相信燕王此刻已经失了圣眷。我们当抓住机会,联合有志之士一同上本参阂燕王,将燕王一举拿下。”一个身着素袍,面相严肃的男子一脸的为民请命的表情。

    旁边的一个翰林官员打扮,四方大脸的男子也是连连附合“尚理兄所言正是子澄想说的。《史记》中记载,范蠡曾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前几日燕王刚刚欺侮过殿下,正是新仇旧怨一同来报的好时机啊。”

    “额”朱允炆问道“那该从何处入手呢?”

    “子澄以为当从先前御花园中燕王失礼之事着手,毕竟。。。。”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打断了。

    “子澄兄所言差异,失礼之事毕竟是小节,不足以令陛下撤藩。还是应从韩国公之死。。。”

    “失礼如何能是小节?!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天理伦常,不可违背也。燕王失礼自是大罪也。”

    “韩国公之死才是罪名!”

    “韩国公之死明眼人都知不会是燕王所为,如何能成为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