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厂公为王-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英深深地看了一眼马三宝,沉声道:“你是北平燕王的人吧,皇上若是死了,你可是大功一件。老夫凭什么相信你?”

    马三宝回道:“王爷志在九五不假,也比现在的那位皇上更有资格坐这天下。但王爷和奴婢曾说过,想要这锦绣江山,路只有一条,那便是手中的刀剑。

    捡来的江山总会被旁人给捡去,只有凭着胯下马掌中刀打下来的,才能守住。侯爷以为呢?”

    “燕王,确实是个成大事的人。”武英候点点头,赞许道。

    对于郭英这等武人来说,礼义廉耻的那些读书人的花花道他只有不屑。江山是谁做,他也不是那么的在意。年轻的时候与朱元璋一路打天下,以为朱元璋是个仗义的,结果到最后。。。

    一个个老朋友横尸街头,惨死当场,郭英心里恨如江海。他恨自己当初瞎了眼跟错了人,也恨自己的无能。

    耿炳文为了活命能够六亲不认,郭英能做的只有闭目不见。

    他曾以为自己最后也是一个下场,可没想到朱元璋最后竟然将自己就这么轻飘飘的放过。

    是看不起我吗?

    耻辱,但不管如何,总算是活下来了。看着朱元璋死,看着朱允炆继位,自己捧着丹书铁券,郭家也将名副其实的与国同休。郭英以为自己该是将一切都放下了。

    可随着李景隆的死,随着李飞的死,郭英才发现,原来那份怨恨从来都不曾消散,而是一直在心底蔓延。

    东厂若是倒了,朝中的阉党必然也会受到颠覆。朝局乱,则燕王得利。

    这其中的道理郭英都明白,但他不在乎。

    就让这天下乱,就让朱元璋的孙子被自己的叔叔杀了,郭英觉得若是能看到这一天,他一定会很开心。

    “你去吧,老夫知道该如何去做。”

    “一切就仰仗侯爷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抉择

    『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是三国时,孙策临终前对孙权所留下的最后遗言,也是对国事的最后一次叮嘱。

    孙策不放心孙权的能力,所以为他留下一文一武两位托孤之臣。而朱元璋同样也不放心自己懦弱的孙儿,所以也做了一番叮咛。

    “朝堂政事问方孝孺,武备军务自有耿炳文与郭英担当,以东厂与锦衣卫相制衡提督天下。”

    这是朱元璋为朱允炆的朝堂所定下的基调,他自信,只要按照朱允炆按照他的话去做,哪怕他真的没有能力,哪怕他做个醉生梦死的昏君,朱明天下依然会稳若泰山,万年不朽。

    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发展到了今天,龙椅上,朱允炆却猛然发现,一切都以脱离了掌控,也脱离了皇爷爷的布局。

    堂下,郑志忠领着儿子和所谓的忠臣遗孤口口声声要他这个皇帝主持公道。

    公不公道的只是朱允炆一句话,他可以说,也可以不说,甚至可以说一声“容后再议”,用一个简单的拖字诀将这件事慢慢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小事化了的最后结果,恐怕这郑家连带那小孩都会死,死在东厂的手里,可朱允炆并不那么在意。为了朝局的稳固,也为了与徐如意的兄弟情义,他愿意,也可以对郑家几百口人的性命视若无睹。

    他应该这样做的,可朱允炆阴沉的目光,却让人知道,他在思量,在斟酌。

    他是帝王,所以他有资格沉默,可他不明白为何这堂下文武也是如此?

    解缙仍然跪在地上,双目微垂看着身前三尺处的片片青砖。

    兵部尚书茹瑺端着酒杯,就那么端着,不喝,也不放,目光看着桌上的菜肴,好像有什么重大的发现。

    礼部尚书,刑部侍郎,一个个动作僵硬着,有的直接装作喝醉了酒,趴在桌上一动不动。

    文官如此,武将勋贵们呢?

    朱允炆看过去,一个个方才还是一副英雄好汉的豪迈样子,如今却跟见了苍鹰的鹌鹑家雀,缩着脖子,视线游移,甚至连敢与他对视的人都没有。

    这就是朕的朝堂?这就是朕倚为巩固,治理天下的文臣武将?

    适度的党争有利于皇权的稳固。这个道理朱元璋教过朱允炆,所以朱允炆默许了阉党的存在。

    阉党可以存在,但总应该还有一个反对的声音,哪怕只是轻轻的一声也好啊?

    朱允炆在疑惑,终于,后知后觉的看向左手边最前列的方孝孺,却刚刚好的错过了他对一众“清流”的那个轻微的摇头与凌厉的眼神。

    朱允炆失望了,这朝堂上竟然只有一个声音,而这个发声之人竟然不是自己这个皇帝。

    皇权,真的已经不在自己的手中了吗?

    这便是如意给自己构建的朝廷?

    目光落在身侧垂手低目的刘喜的身上,他低着头,还是那么谦卑。朱允炆看不见他的表情,可就是觉得他在笑,嘲讽的笑。

    恍惚间,他回想起了皇爷爷还在的那一天。

    那也是一场晚宴,只是没有这般盛大,与座的只有六部的尚书,几个侍郎而已,那时候父亲也还在。

    同样的也是一番歌舞之后,皇爷爷和善的看着身居宰相之位的胡惟庸,好像只是拉拉家常一般随口问道:“朕听说,爱卿你的儿子被压断了腿?”

    “是啊皇上!”胡惟庸跪倒在地,声嘶力竭的向朱元璋哭嚎着自己的儿子是多么的优秀,失去了双腿是多么的可怜,自己是多么的痛心,对大明江山痛失一位贤才又是怎样的惋惜。

    年幼的朱允炆被父亲抱在怀中,听着胡惟庸的哭诉,看着那一干文臣低声的附和以及对那凶手义正言辞的谴责。

    那时的朱允炆还小,他并没有什么悲伤的感觉,只是觉得很好笑,看一帮老头子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好有趣。

    父亲的怀抱很温暖,但为何父亲看向皇爷爷的表情却那样的担忧?

    皇爷爷似笑非笑的,好像也很开心的样子,只是朱允炆总觉得皇爷爷的笑容很怕人。

    “听大家伙儿的意思,这车夫确实是个该死之人,罪在不赦,朕一定要好好罚他!”

    “吾皇圣明!”文官们山呼万岁。

    “按朕所定下的大明律法,行为不当致人伤残该当何罪啊?诸位爱卿,怎么都不说话?”

    “哦,朕想起来了,好像是押送顺天府,查明因由,打四十板子,罚抄银钱千两。嗯。。。但既然他伤的是当朝宰相的公子,那朕就打他八十板子,罚他一万两银子,再将他发配边疆充军如何?胡爱卿,这样可解气吗?”

    “皇,皇上。。。臣,臣。”

    “怎么了,不满意吗?”朱元璋笑了,走下御阶,弯着腰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总归是朕的子民,总归是一条性命,坏了你儿子的一双腿,罪不至死吧,胡爱卿觉得呢?”

    “可,皇,皇上。。。臣,他。我。。。。”

    “说下去,朕听着呢。”

    “他,臣,他已经死了。”

    “死了?”朱元璋诧异的瞪着眼睛,疑惑道:“怎么会死的呢?不会是胡爱卿你动的手吧?”

    “皇上,臣当时一时激愤,不加思量,臣,臣。。。。”

    “这样啊,没事,朕都明白的。”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灿烂,走回了自己的龙椅上坐下,用筷子夹了一口鱼肉吃下,又喝了一口酒,轻轻地说道:“可朕虽然明白,但大明律法不容情面,杀人就要偿命!”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得有二三十锦衣亲军“呼啦啦”从殿外涌了进来,手里镣铐枷锁齐全,不顾胡惟庸的哀嚎,好像拖死狗一样就把他拖了下去。

    宴席也就此结束。

    “皇儿,你要记住。皇帝就是皇帝,只要一天还坐在这龙椅上,他就是一言九鼎的至尊。天下没有人能要挟你,只要你想,你可以杀任何人,只要你轻飘飘的一句话,没有人会反抗,他们也不敢反抗。所谓的帝王之术,就是杀人,杀对的人,让所有人都怕你,你的江山才会长久。”

    这番话是朱元璋对朱标说的,朱允炆也听到了。

    以前他不懂,现在他却有些明白了,自己应该杀人了。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八十三章 难,灾,劫

    杀人,就要偿命。

    朱允炆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脸上的红晕更加浓艳,再开口,声音却透着一股冰冷无情:“既然郑先生为故人之子舍命而奏,于情于理,朕都要给予先生,给这孩子,也给这满朝文武,天下子民一个交代。刑部尚书何在?”

    座上刑部尚书杨靖一个激灵,瑟瑟然起身,一步三回头的走到正当中跪下:“臣,刑部尚书杨靖,请聆圣喻。”

    “有人死,有人喊冤。大明律法与民做主,这件事朕左看右看,总是要落在你刑部的头上,杨卿家以为呢?”

    “陛下,这。。。这。。。”杨靖讷讷不言,解缙在前边跪着,背对着他,他也无从探寻对方的意思,偷眼向侧边一看,茹瑺皱着眉头,也不知是个什么意思。

    “杨卿家?”朱允炆又开口道:“你是朝廷的刑部尚书,审理案子这种事情也是你的职责所在。朕电你并非是有意为难,你就不必再去请教其他几位大人的意思了吧?”

    “微臣不敢,微臣不敢,皇上!”

    “好了,就这样吧,朕给你一道口谕,你且听好。”朱允炆站起身,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此案,无偏无倚,朕对你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只有清白二字相嘱。不论是谁,只要错了,朕便不姑息。你可听得明白了?”

    迎着皇帝锐利的目光,杨靖该如何说,又能如何说,汗如雨下,却又不敢迟疑,磕了一个头,苦脸道:“臣,遵旨。”

    朕不是想将你怎样,只是想给你一个警告而已,只是一个警告,如意。。。你,会明白吧?

    轻描淡写的挥了挥手,不一刻,琴乐叮咚,舞步翩跹。舞姬回摆着瞭目的云袖,小心翼翼的,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般。

    这样一个小插曲过后,得到了皇帝的允诺,郑志忠领着自己的儿子还有齐报君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解缙和杨靖也是一样,所有人也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宴会继续。

    听到楼上皇帝最后做出的抉择,李彩娱“噗”的啐了一口吐沫在地上,脸颊狠狠地抽了一下,阴声说道:“无偏无倚,你这话说的就他娘的有毛病。你装傻,咱却没空陪你戏耍。”

    黄扇枕倚着墙,抱着手“老李,怎么说?”

    楚埋儿耸耸肩:“还能怎么说,动手呗。”

    “老唐?”

    “可。”

    再无一人反对,李彩娱也咬牙道:“那就他奶奶的干这一票!”

    “且慢。”

    “又怎么了?”

    唐身葬摇摇头道:“有件事儿还没说的明白。点火容易,可真要烧死人还得有一段儿。托朱重八的福,咱们这位皇上可是有功夫的,而且不弱。咱们几个联起手来倒也不惧,可若是门主赶来了。。。”

    “门主若是来了,自然会有人出手的。”

    “谁?”

    “嘿嘿嘿。。。。”黄扇枕诡异的笑着,别过脸去,却没有细说。

    李彩娱几人皱了皱眉,有心追问,可多年的交情,出生入死的弟兄,对方既然不说自然会有他的道理,想了想,李彩娱也就放过了:“那就不多说了,点火吧。”

    可巧,有风起。

    。。。。。。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王摩诘珠玉在前,一语道破世间虚妄,可赞,可饮,可叹。”

    徐如意一手拎起硕大的酒坛狂歌痛饮,邵元杰在笑,唐赛儿却抬手一扫,将第八个酒坛的泥封扫在地上。

    “时辰到了,公公却往那边瞧。”

    随着邵元杰抬手虚指,徐如意举目望去,烟中的火,火中的楼阁,绚烂瑰丽,令人神往。

    “失火了吗?”徐如意愣了愣,又不以为意的笑道:“自有宫中禁军照拂。”

    “宫中的禁军,合有五千七百六十八人。”邵元杰说道:“公公可知,宫中的宦官又有几何?”

    “四千三百六十八人在册,实有五千零二十七人。那又如何?”

    “这把火可不是意外,火起五凤楼,公公觉得会是谁放的?”

    “。。。。。。”

    “文武百官却不去说他,陛下有武艺在身,想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纵火之人可会放过他?”

    “。。。。。。”

    “贫道掐指一算,御马监的兵马虽近,可想入宫,却也没那么容易呢。”

    “公公这是何意?”胸前的衣襟被徐如意抓在手中,四目相对,只有一尺距离,邵元杰似笑非笑,徐如意双目赤红,杀气凛然:“你还知道些什么,说!”

    “公公若去,陛下能活,公公却有死劫一场;公公若不去,陛下必死无疑,公公却能龙翔九天,立千秋不朽之功业,更能。。。活。”邵元杰脸上的笑容愈发诡异,声音轻灵若九天空响,回荡在徐如意的耳边:“公公,你不在天数之中,乃是老天爷给这世道的唯一变数。朱元璋的文难,不见血光,公公度过了,乃有滔天的权势;张三丰与公公甘州一战乃是武灾,公公也度过了,半步迈过先天,乃有无上的武学修为,更得了这世间可说唯一的仙缘;现在这一难,乃是老天爷给公公的心劫,公公,你要如何选择?”

    “你以为咱家会如何?”

    邵元杰将手放在徐如意的手上,微微用力,想让他松手,可看徐如意并没有这个意思,便只能无奈的耸耸肩,继续道:“贫道不妨便明说了吧。若公公决定救驾,贫道便立时作法祈雨,公公往五凤楼赶去,一切也都来的及。若公公决定放弃,天子驾崩,满朝文武所剩了了。珍妃腹中乃是一皇子,到时公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借东厂之势,天门之力,只需将北平诛戮,公公便是这寰宇第一人。天门历代的夙愿,任笑一生所求,公公唾手可得。公公,何去何从?”

    “太监是做不得皇帝的。”

    “任笑只差了一步,只差了张三丰那一步而已。而公公不是任笑,世间也没了张三丰。不是吗?”




第三百八十四章 风临火山

    皇宫很大,殿閣众多。每间殿閣都有同一个主人,那便是皇帝,可并非每一间殿閣中都有自己的居客。

    如此庞大的基数下,火灾,或者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祝融之厄,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失火的原因五花八门,甚至每一年,因为被雷劈而引发的火灾都要有个五六起,平均下来两三个月就要来上一次,失火,再平常不过,尤其是在这个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流的时代。

    多年的演练,对于火灾的应对已有了一套完善的应对。很多时候,火势方起,太监们便开始轻车熟路的提水推车,拉着水龙“奔赴前线”,绝大多数情况下,甚至也闹不出什么太大的响动来,火便会被熄灭,什么损失也不会有,或许最后只是哪面墙壁变得黑了些。

    也因此,当五凤楼大宴的君臣们从不寻常的味道中感觉到有失火的可能性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放在心上,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有那好心的可能还想一想:“不只是哪个烛台引了帘子,扫撒的宦官可是要倒霉了。”

    不慌而不忙,乃是贵人们多年养气的成果,现下正是为皇帝展示自己从容胆色的时候。

    平和与安稳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一盏茶,一炷香,又或者是一刻钟的功夫,东风带来了滚滚的浓烟,却始终没有走水呼救的呼喊,猛然间才有人意识到了这背后那可怕的可能性。

    虚假的镇定过后,混乱的爆发更加猛烈。

    一楼的大堂已是火蛇狂舞,再想走出去不掉一层皮已是不能,也就在这个时候,皇宫中才后知后觉的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呼救声:“走水啦!走水啦!五凤楼失火,速速救驾!”紧随其后的便是一阵急促有力的锣鸣钟响。

    太监宫女们急切的奔走呼喊,四方的御林禁军笨手笨脚的也加入到了救火的行列之中,若有人能从云端下望,便会发现这场救援行动的蹊跷之处。

    宫娥们喊得凄厉,四处乱窜,太监们高呼走水,却有不少人举着火把四下行凶。至于禁军,他们有救援的心,却没有救援的能力,当意识到手中的刀枪救不了火的时候,他们便化身成了一群无头苍蝇。

    风中的呼喊声不知何时已经将“五凤楼”这三个最关键的字眼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各处殿閣的名称。

    只从这呼喊声中来看,五凤楼失火,武英殿失火,英华殿失火,太和殿,乾清宫,甚至连东宫的各处宫殿也一齐走了水,更准确的来说,好像就没有安全的地方了。

    到了此时,即便是个傻子也看出了阴谋的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