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劝忍百箴(原文+全译)-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弓之吊张让,林宗之慰左原,致恶人之感德,能灭祸于他年。噫,可不忍欤!
<解说>
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喜欢人,人能讨厌人。“因为只有仁者是大公无私的,他的好恶都合乎公理。如果一个人以一已私利去讨厌别人,别人就会以他为仇。
《左传》记载,孟孙讨厌臧孙,季孙喜欢臧孙。孟孙死后,臧孙哭得很哀痛,赶车人说:“孟孙讨厌你,你却如此悲伤。季孙如果死了你怎么办呢?“臧孙说:“季孙爱我,是病;孟孙讨厌我,是药。再好的病也比不上再差的药。孟孙死了,我的日子也差不多了。“臧孙不以孟孙的讨厌为怨,而以为是德,臧孙也是明智之人。
三国丞相诸葛亮免去了李平的官职和爵位,流放到梓潼;把廖立贬为平民,流放到汶山。但诸葛亮死后,他们痛苦不已,异常悲伤。唐太宗这样评价诸葛亮:“为政最好是出以公心,以前诸葛亮流放廖立、李平,诸葛亮死后两个人都哭,如果不是出以公心,能这样吗?“
喜欢一个人,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欢;憎恨一个人,连他住的房子也憎恨。老鹰变成了斑鸠,认识他的人,还是恨它的眼睛。所以孔子说:“对不仁义的人,你如果恨他恨得过了度,也会出乱子。“所以对于讨厌的人,也要适可而止,不可逼他太甚。最好的办法是使所恶的人感恩戴德。东汉陈寔,字仲弓,颖州郡功曹,灵帝初年中常侍张让的父亲去世,归葬颖州。虽然一郡的人都去吊丧。唯有当地名士一个都末去,张让感到特别羞愧,而陈寔一个人去吊丧。后因党锢之锅,朝廷大杀名士,张让对当年陈寔的行为感恩戴德,所以放过了许多名士。东汉左原是郡学的学生,因为犯法被开除了。郭林宗曾经在路上碰到他,安排酒席安慰他,并告诫他不要怨恨要多行自我反省。当时有人讽刺郭林宗不和恶人断绝交往。左原后来又生忿恨,结交了一批刺客,想杀掉太学里的那帮人。那天林宗正好在太学里,左原感到有负郭林宗的教诲,很惭愧,就回去了。陈寔慰问张让,林宗安慰左原,能使恶人感恩戴德,总有一天会消灭祸害。
所以讨厌一个人要出于公心,还要注意讨厌的程度,对讨厌的人你逼他太甚,就会生祸害;如果你能使他感恩,那么就会消除祸害。
许公感叹:噫,对于讨厌的人,也要注意掌握其中的分寸呢!
劳之忍第四十四
<原文>
有事服劳,弟子之职。我独贤劳,敢形辞色。
《易》称劳谦,不伐终吉。颜无施劳,服赝勿失。
故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周人之所以事君;惰农自安,不昏作劳,商盘所以训民。
疾驱九折,为子赣之忠臣;负来百里,为子路之养亲。噫,可不忍欤!
<解说>
孔子认为有事时,做儿子做待弟的应尽其勤劳,这是做弟子的职责。如果自己一个人做得最多最好,也不敢有什么怨气表现出来。《易经》说勤劳和谦逊的君子终究会得到好结果。颜回说:“希望不要因为有善德而矜持,有功劳而声张。“颜回信奉的是中庸之道,只要见一善事,他必记在心上而不遗忘。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说:勤劳从事,不敢倾诉自己的辛劳,这是周大夫说的事君事父的准则。懒惰的农民只求安逸,不愿意辛勤劳作,那么来既没收获也没安逸,这是盘庚训诫老百姓的话。
西汉王子赣快马加鞭通过了九折坡这个险要之地,因为他是忠臣;子路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奉养父母双亲,因为他是孝子。
许公感叹:噫,辛劳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美德,怎能忍受不了辛劳而去抱怨呢!
苦之忍第四十五
<原文>
浆酒藿肉,肌丰体便。目厌粉黛,耳溺管弦。此乐何极?是有命焉。
生不得志,攻苦食淡;孤臣孽子,卧薪尝胆。
贫贱患难,人情最苦。子卿北海之上牧羝,重耳十九年之羁旅。呼吸生死,命如朝露。
饭牛至晏,襦不蔽*;牛衣卧疾,泣与妻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锇其体而乏其身。噫,可不忍欤!
<解说>
把酒当水,把肉当菜,这些人养得富态丰满,大腹便便。眼睛看厌了涂脂抹粉的美女,耳朵听腻了歌舞管弦的声音。这是快乐到了极限吗?恐怕是命运的安排。
人生不得志的时候,才能吃着粗茶淡饭刻苦攻读;只有失宠的大臣和庶出的儿子,才能像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孟子曾说:“只有孤臣孽子,他们操心才危苦,他们考虑忧患才深切,所以他们通达事理。“
人情真伪,世态炎凉,只有在患难之时最能体会。西汉苏武被匈奴扣留,让他在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放牧公羊,他饮雪水,吃毡毛,艰辛度日十几年。春秋晋公子重耳受继母谄害流亡在外十九年。他们的生命就像朝露一样容易消逝,他们的生死只在一口气之间啊。但苏武终于回到了汉朝,封为典属国;公子重耳历经艰辛回到了晋国,被立为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的霸主。卫人宁戚穿着短布单衣,从晚上喂牛一直喂到半夜,齐桓公认为他是奇异之人,给他送来衣服和帽子,还让他做了客卿;西汉王章,生性刚烈直率,曾在长安求学,得了病,睡觉连被子也没有,只好睡在牛衣中与妻子相对流泪,后来,王章官至京兆尹。这大概是上天如果把重任放在某个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经受劳累苦难,挫折他的心意,饥饿他的肠胃,使他的行为总是不能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意志,增加他的能力。
许公感叹:噫,苦难是一笔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怎么能不忍受呢!
俭之忍第四十六
<原文>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
瓦鬲进煮粥,孔子以为厚;平仲祀先人,豚肩不掩豆。季公庾郎,二韭三韭。
脱粟布被,非敢为诈;蒸豆菜菹,勿以为讶。食钱一万,无乃太过。噫,可不忍欤!
<解说>
以节俭的品德来治身,则不会有忧虑;以节俭的品质来治家,则不会有过分的要求。范尧夫曾告诫他的子弟说:“只有节俭,才能帮助你清廉;只有仁恕,才可以使你修养道德。“
人生用的和种物品,其资源是有限的,就好比夏天雨水太多,秋天就一定会干旱一样。
鲁国有个很节俭的人,用瓦鬲来煮食物,送给孔子吃,孔子非常珍惜地接受了。齐国贵族晏婴以节俭闻名,吃饭没有两种肉,妻妾不穿绸缎,祭祀先人的时候,猪肩盖不住筐子。魏国人季尚,担任尚书令,家常只吃腌韭菜和煮韭菜。季尚的门客对人说:“季令公一顿饭有十八种菜。“别人问为什么,门客说:“二韭一十八。“庾之澄,官至尚书左丞,性格清廉节俭。常吃腌韭菜、煮韭菜和生韭菜。任*开玩笑说:“庾郎家里困难,一桌菜有二十七种。“说是三韭二十七。
西汉公孙弘官至丞相,却只吃一种肉和刚脱壳而没有舂的粟饭,盖着布做的被子,一点假都不敢做。唐代卢怀慎一生俭朴不求资产,唐玄宗时做黄门监同平章事,发下的薪水送给亲朋故旧,妻子儿女却吃不饱穿不暧。自己用的东西只有一个衣袋子。而晋代的何曾,每天要吃价值一万钱的东西,这是太过分了。
许公感叹:噫,勤俭节约是治身治家之本,怎能不忍受俭朴的生活呢!
贪之忍第四十七
<原文>
贪财曰*,贪食曰餮。舜去四凶,此居其一。
* 如打五鼓,谢令推不去。如此政声,实*众怒。
口称夷齐,心怀盗跖。产随官进,财与位积。游道闻魏人之劾,宁不有*于面目。噫,可不忍欤!
<解说>
贪财叫*,贪食叫餮。相传舜除了浑敦、穷奇、梼杌、*餮四个为害天下的不仁之人。
晋代邓攸,做吴郡太守时,自己带着粮食去上任,不要薪水。在任刑政清明,百姓欢悦。后因病离职,老百姓拉着他的船不让走,他只好借着夜色辉跑了。吴郡人唱歌说:“纤绳打五鼓,鸡鸣天欲晓。邓侯拉不住,谢令推不去。“邓攸的清廉的确让百姓感动。
南梁鱼弘曾对人说:“我为郡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人庶尽。人生但有欢乐,富贵在何时?“蜀人安重霸任简州刺史,贪图贿赂,永不满足。州里有位邮客姓邓,家境富有能下棋。安重霸想得到他的财产,就把邓叫来下棋,且只令他站着下棋,一天也只下几十个子,姓邓的站得又累又饿,不堪忍受。第二天又召邓下棋。有人对邓说:“州官本意不在下棋,为何不送点东西给他?“于是送了三个金锭,才不要姓邓的来下棋了。后魏李崇贪财,当时孝明帝灵太后视察左藏库,叫跟随她的人尽力背布,背多少就赏赐多少。李崇和章武王元融背得太多,都摔倒了,李崇闪了腰,元融断了腿。当时人说:“陈留章武,伤腰折股,贪人败类,污辱明主。“
北魏尚书郑述祖等人说宋游道口称具有伯夷和叔齐那样的品德,实际上怀着盗跖一样的心肠。欺骗公家,玩弄法律,接受贿赂,家产随着官位升高越积越多。宋游道听了别人弹劾他的这席话,难道不惭愧吗!
许公感叹:噫,贪欲是人生的一大害,怎能不忍住贪欲的诱惑呢!
躁之忍第四十八
<原文>
养气之学,戒乎躁急。刺卵掷地,逐蝇弃笔。录诗误字,啮臂流血。觇其平生,岂能容物。
西门佩韦,唯以自戒。彼美刘宽,翻羹不怪。
震为决躁,巽为躁卦。火盛东南,其性不耐。雷动风挠,如鼓炉*。大盛则衰,不耐则败。一时之躁,噬脐之悔。噫,不可忍欤!
<解说>
培养浩然之气,一定要警戒急躁的性格。晋人王述性子急,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夹,夹不住,大怒,用手把蛋拿起来摔在地上,蛋却在地上转个不停,于是他用脚去踩蛋,脚也踩不住,他气极了,捡起来放在口里,嚼烂了吐在地上。三国时魏王思性子也急,有一次正拿笔写字,一只苍蝇飞来停在笔端,赶走它又来。王思大怒,站起来赶苍蝇,赶不走,于是把笔扔在地上踩坏,拔出宝剑来赶苍蝇。唐人皇甫*,同样是急性子,一天他让儿子抄诗,错了一个字,他边骂边叫拿棍子,棍子没拿来,就咬自己的手臂,咬得血流。观察以上三人平时都如此急躁不安,怎能宽容他人呢!
战国时魏人西门豹,性急,常常佩带皮鞭来警戒自己。东汉刘宽,性情平和温柔,夫人想试试他,让他发怒,就在他上朝穿好了衣服时,夫人让丫环端肉汤泼到刘宽的衣服上。夫人赶快把汤和衣服收拾起来,刘宽神色不变,还慢慢地问丫环:“烫伤你的手了吗?“其性情是如此的温厚,度量是如此的博大。
《易;说卦》说:“震,指东方,为雷为决躁。巽,指东南,为木为风,其终为躁卦。“巽的性质柔且刚,想有所为又不能成,此为偏躁,不能安于常情的卦象,叫不耐。巽是木,能生火,位置在东南方,碰上雷风鼓动,好比是通过风箱给炉里煽风,火越烧越旺,终致不可扑灭。任何事物达到最盛的时候便开始衰落;如果不合常情,也必然提前凋残。一时的急躁,换来的可能是永久的悔恨。
许公感叹:噫,急躁是人性的弱点,它只能使事情欲速而不达,怎能不修养性情,戒除急躁急躁呢!
虐之忍第四十九
<原文>
不教而杀,孔谓之虐。汉唐酷吏,史书其恶。
宁成乳虎,延年屠伯。终破南阳之家,不逃严母之责。恳恳用刑,不如用恩;孳孳求奸,不如礼贤。
凡尔有官,师法循良。垂芳百世,召杜龚黄。噫,可不忍欤!
<解说>
孔子说:“不教化就杀,是虐。“汉朝的郅都、张汤、杜周以及唐朝的来俊臣、索元礼,他们都是酷吏,史书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他们的种种暴行。
西汉宁成,为关都尉,老百姓出入过关,都说宁愿看见老虎,也不愿看到宁成发怒,可见宁成非常残暴。后来义纵为南阳太守,便查办宁成,抄了他的家。西汉严延年,汉宣帝时任何南太守,冬月下令将和县犯人集中处斩,血流数里,河南人称他为“屠伯“。他母亲批评他:“你有幸得到郡守之职,管辖千里,没有听说你推行仁义教化,反而用刑杀了这么多人,难道这是父母官吗?天是神明的,人不能只光杀人。我不想看见你因为杀人而被杀,我走了,等着替你扫墓吧。“一年多后,严延年果真出事,人人称赞严母的贤明和大义。
实实在在地用刑,不如施恩;认认真真地追查奸邪,不如尊敬贤明的人。假如一个人做了大官,就应该遵循法度,效仿贤良。西汉的召信臣为南阳太守时,躬耕农桑,户口倍增,政绩第一,视民如子,禁止奢侈,提倡节俭,教化大行。百姓爱戴他,号称“召父“。东汉杜诗亦任南阳太守,政治清平,兴利除害,郡内百姓富足,百姓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西汉龚遂,在宣帝时任渤海太守。当时渤海郡发生饥荒,盗贼并起,不能控制,龚遂到任就下文书:“持农器者为良民,持兵器者乃为贼。“贼闻其令,即时解散,纷乱就此平息。龚遂以身作则,节俭办事,劝民种桑织布,推广种植畜养,使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百姓家家有了积蓄。西汉黄霸,宣帝时任颖川太守,让各级官吏都养猪养鸡,以救济鳏寡贫穷者,教化百姓为善防奸,勤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严宽得体,深得民心。
召杜龚黄四位就是因为爱护百姓兴利除弊,才流芳百世的。
许公感叹:噫,只有爱心待人才能得人心,暴虐待人只能自取灭亡,怎能不忍耐呢!
骄之忍第五十
<原文>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多。
盖恶终之衅,兆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
昔贾思伯倾身礼士,客怪其谦。答以四字,衰至便骄。斯言有味。噫,可不忍欤!
<解说>
《老子》说: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得住。因为富贵而骄奢,就是自己给自己种下祸根。功成名就后要抽身隐退,这是自然规律。
魏文侯的师傅田子方说,诸侯对人骄傲就会失去他的封国,大夫对人骄傲就会失去他的领地,只有贫贱之人对人骄傲什么也不会失去。魏文侯接受了田子方对他的一番规劝教导,不敢因为富贵而狂妄自大。
如果导致了恶劣的后果,那一定是因为他骄傲、夸耀。《说苑;丛谈》云:“贵不与骄期,骄自来;骄不与亡期,亡自至。“唐太宗亦曰:“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上面田子方等先哲们的话,人们怎能不听呢!
从前北魏贾思伯给肃宗和明宗作过老师,教皇帝学习《春秋》,贾思伯地位虽高,却能谦恭敬贤,有人说他过于谦虚,他回答:“衰至便骄。“当时人称这句话“雅谈“,还有人说:“诚有味其言。“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许公感叹:噫,为人处事怎能不忍住骄傲之心呢!
矜之忍第五十一
<原文>
舜之命禹,汝雅不矜。说告高宗,戒以矜能。圣君贤相,以此相规。人寸善,矜则失之。
问德政而对以偶然之语,问治状而答以王生之言。三帅论功,皆曰:臣何力之有焉。为臣若此,后也称贤。
文欲使屈宋衙官,字欲使羹之北面,若杜审言名为虚言。噫,可不忍欤!
<解说>
舜教导禹说:“正因为你不自大自夸,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够和你争。“傅说告诫高宗说:“如果自大自夸,即使有了美好的东西,也会丧失;炫耀自己的能力,就会失去自己的功劳。“圣明的君主和贤能的辅相都是以这些有益的话来互相告诫。如果人有了一点点善行便自夸自大,那么那点善行马上就会丧失。
东汉刘昆,先做江陵令,生做弘农太守,治郡有方。皇帝问刘昆:“你以前在江陵,不用水而灭火,后来作弘农太守,连老虎都跑了。你推行了什么政德取得这么好的成效?“刘昆回答:“完全是偶然。“西汉龚遂,昭帝时做勃海太守,治郡有方,皇帝问他有什么好方法,他用属下一位王生教他的话回答说:“是托皇上的圣德。“《左传》载,鲁国和卫国都害怕齐国对他们进行侵略,于是跑到晋国要求伐齐,晋国派了郤克率领中军,士燮为上军之将的辅佐,栾书作下军的主将,前去援救鲁国和卫国,结果他们大败齐国。晋景公慰问将士,说都是你们的功劳啊。郤克回答:“是皇上的教导发挥了作用,是将士的奋力作战,我哪里有什么功劳啊!“栾书回答说:“是上燮的命令得力,将士的拼死作战,我没有什么功劳。“作为臣子,如此的谦让,不居功自傲,后人都会称赞他们的贤明。
而唐代杜审言,恃才自傲,曾对别人说:“我的文章应该让屈原、宋玉做衙门的岗哨,我的字应该让王羹之甘拜下风。“如此夸耀自己,后人会认为他自夸自大,自吹自擂,因为屈原、宋玉的文章冠绝今古,而王羹之的书法则是天下无双。
许公感叹:噫,人应有自知之明,怎么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