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独秀全传-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適忙於準備博士論文,又與梅光迪等爭論文學革命,無暇他顧。無奈年長老友(汪大胡13歲)特別是當時已頗有聲望的陳獨秀再三催促,就在次年二月初譯出俄國作家庫普林的短篇小說《決鬥》,寄給陳。因《青年雜誌》改名糾紛,陳對胡這封信的答復拖到即將出版《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的時候——1916年8月13日寄出。在苦等陳回信之時,8月21日胡又給陳寫信,鄭重推出其屢遭反對的文學革命八條主張:

一曰,不用典;

二曰,不用陳套語;

三曰,不講對仗。文當廢駢,詩當廢律;

四曰,不避俗字俗語。不嫌以白話詩詞;

五曰,須講求文法之結構。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

六曰,不作無病之呻吟;

七曰,不摹仿古人,語語須有個我在;

八曰,須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當時的文壇,正如胡適所說,有詩必律,有文必駢(駢四儷六,對偶排比),之乎者言,八股文獨霸。胡適的「八事」,從內容到形式,是對文壇傳統的一個全面否定。

陳獨秀當時的想法,據胡適後來說:「想文學改革,但未想到如何改革,後來他知道工具解放了就可產生新文學。」'23'看了此信,陳如獲至寶,立即回信,希望胡「詳其理由,指陳得失,衍為一文,以告當世。」'24'胡適遵囑照辦,立即寫了一篇後來被稱為「文學革命發難信號」的文章。但是,標睿龔娬{謹慎的試驗性,稱「改良」而非「革命」,叫《文學改良芻議》。陳閱後大喜過望,即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上發表。

同時,他考懀У疆敃r中國舊文化傳統勢力之巨大,而胡適受閱歷地位等因素局限,「八條」尚有不尖銳和不徹底之處。因此,在下期刊物上又親自撰寫了《文學革命論》,為胡文呼號助威,並彌補其不足,恢復其「文學革命」的氣勢:「文學革命之氣撸j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余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他宣告:「有不顧迂儒之毀譽,明目張膽與十八妖魔宣戰者」,「予願拖四十二生的大炮,為之前驅!」

在文中,陳獨秀提出「文學革命三大主義」:

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盏膶憣嵨膶W;

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陳獨秀親自撰寫的《文學革命論》印刷版

胡適後來說:陳獨秀的這篇文章可注意的是:

一、由我們的玩意兒變成了文學革命,變成了三大主義。

二、由他才把倫理道德政治的革命與文學合成一個大邉印

三、由他一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文學革命有了很大的收穫。'25'

胡適更在五年後用第三人稱對自己的行為作了這樣的解釋:「他的這種態度太和平了,若照他的這個態度做去,文學革命至少還須經過十年的討論與嘗試。但陳獨秀的勇氣,恰好補救了這個太持重的缺點。」接着,他用陳獨秀的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不容他人之匡正」的話,說:「這種態度在當日頗引起一般人的反對。但當日若洠в嘘惇毿愕摹罕夭蝗菟酥懻撝N地』的精神,文學革命邉記Q不能引起那樣大的注意。」'26'胡適的這段敍述是實事求是的。充分說明他求真務實、謹慎探索、實驗主義的精神,與陳獨秀的烈馬嘶鳴、狂飆席捲、摧枯拉朽作風的差異與互補效應。

一石激起千層浪。《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的發表,立即在中國文壇引起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反對者的聲音當然也不絕於耳,據陳獨秀所說,是「贊成反對者各居其半」。最早的一篇反對文章就是被稱為「古文大家」的守舊派首領林琴南寫的《論古文之不當廢》。胡適由此得出結論:「林先生為古文大家,而其論《古文之不當廢》,『乃不能道其所以然』,則古文之當廢也,不亦既明且顯耶?」'27'

舉耍Шm入北大,創辦哲學研究所並任英文科教授會主任,是蔡元培和陳獨秀不拘一格用人才、伯樂相中千里馬的又一個實例。因為當時胡适才26歲,而且此事醞釀於胡適還未畢業之時。早在1917年1月,陳致胡信說到蔡先生已接任北京大學校長,「力約弟為文科學長,弟耍ё阆乱源4藭r無人,弟暫承乏。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歸國,即不願任學長,校中哲學、文學教授俱乏上選,足下來此亦可擔任」。'28'

這年4月,胡適完成博士論文的寫作。5月博士論文最後考試(口試),杜威教授等六人組成的主試者洠в型ㄟ^他的論文(此事當時知之者甚少,40年後,在袁同禮編輯的《中國留美同學博士論文目錄》中才披露出來)。胡適6月啟程回國,7月到滬即寫家信稱:「聞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陳獨秀先生可於一二日內到上海,且俟他來一談,再寫何時歸里。」'29'陳因何來上海?與胡交談甚麼內容?至今材料厥如。

胡回安徽老家後,9月北上到京,即任北大教授。21日,北大舉行新學年開學典禮,他作演講《大學與中國高等學問之關係》,給這個古老的學府吹進一股強勁的新風。接着,擔任英國文學、英文修辭學及中國古代哲學三科教學,立即成為北大最年輕最得力的教學骨幹。月薪定為280元,比陳獨秀僅少20元。胡欣喜地寫信給母親,表示今後大嫂、三嫂及侄輩的生活,「概可由適承擔」。由於倡議文學革命,他一回國就名聲鵲起,各處紛紛前來聘請演說,11月下旬就做了四次。12月,胡適創辦的哲學研究所成立,自任主任,同時兼任英文教授會主任。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陳獨秀、胡適等人大力推動北京大學的改革:革新學校領導體制,改變權力過於集中的校長領導制,仿歐美大學實行教授治校(胡適是此案創議人之一'30')。辦法是成立蔡主持的評議會,作為學校最高的立法機構和權力機構。評議員由各科兩名教授組成,實際上是教授會,蔡校長和陳獨秀等各科學長是當然評議員;廢除年級制,實行選科制(胡適稱此為「中國學制上一大革命」,亦是他所建議'31');在預科首先實行白話文教學,等等。



怪才與幹將



說到新文化邉又械奈膶W革命,除了主將胡適和掌握帥旗的陳獨秀之外,還應提到兩位幹將:錢玄同和劉半農。

錢玄同在當時就被稱為「文學革命軍裏一個衝鋒健將」,又說他是「說話最有膽子的一個人」,後來則稱他是「在寂寞中奔馳的猛士」。在某些方面,他比陳獨秀還要狂狷和偏頗。

錢出身於書香門第,舊學功底深厚,信仰過康、梁維新主義,轉而贊成「排滿革命」。1905年赴日後,參加張繼、劉師培舉辦的宣傳克魯泡特金思想的「社會主義講習會」,深受無政府主義影響;後又與魯迅兄弟等一起聽章太炎講述中國國學,成為「國粹派」,堅決主張「師古」、「復古」、「存古」。這樣的守舊派,按常理說,必然竭力抗拒新文化邉印A钊似婀值氖牵X玄同卻採取了截然相反的態度,反過頭來全面批判傳統文化。許多學者探索過其中原因,不得要領。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錢是一個感情富於理性、性格外向、洠в猩觞N城府的坦蕩君子,與胡適的性格完全不一樣,倒與陳獨秀有某些相似。覺今是而昨非,他在某種因素的刺激下,能夠堅決而輕易地放棄過去曾經十分堅持的立場和觀點。

錢玄同給陳獨秀寫信,激烈攻擊了當時神拢豢汕址傅耐┏恰⑽倪x兩派,說他們是「選學妖孽、桐城謬種」。陳十分高興:「以先生之聲韻訓詁大家,而提倡通俗的新文學,何憂全國不景從也?可為文學界浮一大白!」'32'甚至在晚年寫的未完成兩章回憶錄中,還戲稱自己童年時是「選學妖孽」。

仿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錢玄同花兩個月時間寫出《論應用之文亟宜改良》,提出十三事:

(一)以國語為之。

(二)所選之字,皆取最普通常用者,約以五千字為度。

(三)凡一義數字者,止用其一,亦取最普通常用者。

(四)關於文法之排列,製成一定不易之「語典」,不許倒裝移置。

(五)書札之款或稱謂,務求簡明確當,刪去無謂之浮文。

(六)絕對不用典。

(七)凡兩等小學教科書及通俗書報、雜誌、新聞紙,均旁注「注音字母」,仿日本文旁「假名」之例。

(八)無論何種文章,除無句讀文,如門牌、名刺之類,必施句讀及符號之類。此事看似無關宏旨,其實關係極大。古書之難讀铡猓蟀胗纱耍栍炔豢缮佟N馊γ茳c,則全行廢除。

(九)印刷用楷體,書寫用草體。

(十)數目字可改用「亞拉伯」碼號,用算式書寫,省「萬」、「千」、「百」、「十」諸字。

(十一)凡紀年盡改用世界通行之耶穌紀元。

(十二)改右行直下為左行橫迤。

(十三)印刷之體,宜分數種。

從此內容看到,經錢玄同這樣一規劃,原來以白話文為中心的胡適文學改良主張,擴張到書寫、印刷、語言、文字改革等全面改革的方案。'33'陳獨秀見後表示:「先生所說的應用文改良十三樣,弟樣樣贊成」,'34'並很快在《新青年》和北大文科改革中試行推廣,其中大多數都已成為我們今天的習慣。

但是,錢玄同也的確具有比陳獨秀更多的書生氣與感情用事的成份。有人說:「新文化邉又T人大都具有比較強烈的反傳統思想,但其頂尖人物則是錢玄同。」確實如此。以錢玄同提出的廢除漢字主張而言,就成了當時和以後守舊派人士攻擊新文化邉幼畲蟮目趯崳彩鞘惯@個邉邮ピS多一般群眾的一個難以彌補的缺陷。此信發表時,陳獨秀附言表示贊成,甚至用進化論的觀點認為將來廢除漢語亦是必然的趨勢。

可見,在當時進化論和無政府主義思想影響下,陳獨秀的思想浪漫到甚麼程度。不過他畢竟已有較深的閱歷,特別是任安徽都督府秘書長時期進行改革失敗的教訓。在現實鬥爭中,他知道想的與說的、做的之間,應該掌握一定的分寸;更不應該把遙遠的將來可能實現的設想來干擾當前的鬥爭。所以,他洠в邪盐膶W革命引進廢除漢字、廢除漢語的死胡同,並且努力減少這種片面主張帶來的負面影響。

1918年8月,《新青年》公佈的任鴻雋致胡適的信中,批評了錢玄同廢滅漢字的主張「有點Sentimental(傷感)」。1919年1月5日,《時事新報》發表漫畫,又諷刺錢的這個主張。7日,耍湓凇秶窆珗蟆飞习l表給傅斯年的信,聲稱《新青年》有了錢玄同的文章,於是人家信仰革新的熱心遂減去不少。這些批評表明,錢的主張已經嚴重脫離群眾,不止是保守派,中間派和一些革新派也難以接受了。

陳獨秀不得不出來聲明:錢是「用條石壓駝背」的醫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贊成的」。同時也為錢作了最大限度的辯護:

「錢先生是中國文字音韻學的專家,豈不知道語言文字自然進化的道理?他只因為自古以來漢文的書籍,幾乎每本每頁每行,都帶着反對德、賽兩先生的臭味;又碰着許多老少漢學大家,開口一個國粹,椋Э谝粋古說,不啻聲明漢學是德、賽兩先生天造地設的對頭;他憤極了才發出這種激切的議論??但是社會上有一班人,因此怒駡他,譏笑他,卻不肯發表意思和他辯駁,這又是甚麼道理呢?難道你們能斷定漢文是永遠洠в袕U去的日子嗎?」'35'

中國文字的拼音化,一直是中國文字改革家關注的重大問睿1927年以後錢玄同進行反省時,對早年的激烈言論頗多後悔。但是對提倡「國語羅馬字」一事卻始終堅持,並提議從漢字注音或改用羅馬字拼音入手。陳獨秀深以為然,並在1927年後專心於此,寫出了《中國文字拼音草案》一稿。

從以上可看到,當時《新青年》同人中,對文學革命的大業無大分歧,但在具體做法上有急進與緩行之別。陳獨秀、錢玄同等確把這當作革命來幹,為達目的可以不講究方法和手段,對舊的落後的枺骷矏喝绯稹6m等人主要視為學理上的變革和創新,因此主張以充分說理取勝,行動上雖帶有很多的書生氣,但理性思考較濃。



錢玄同(1887~1939),原名錢夏,字德潛,號疑古,思想家、語文改革活動家

任鴻雋1918年致胡適信認為,錢玄同、劉半農演的「王敬軒」雙簧恐有失《新青年》的信用。胡適在給錢玄同的信中也對此不以為然。他說他找張厚載寫探討文學改良的文章,「也不過是替我自己找對方的材料。我以為這種材料無論如何總比懀臻'戶造出一個王敬軒的材料要值得辯論些。」。錢玄同對此卻十分不滿,回信說:張厚載的文章「實在不足以刊我《新青年》??老兄的思想我原是很佩服的,然而我有一點不以為然之處,即對於千年積腐的舊社會,未免太同他周旋了。平日對外的議論,很該旗幟鮮明,不必和那些腐臭的人去周旋。老兄不知道外面罵胡適的人很多嗎?你無論如何敷衍他們,他們還是狠罵你,又何必低首下心,去受他們的氣呢?」'36'

受到保守派猛烈攻擊和陣營內部胡適等人批評,錢玄同,這位被魯迅稱為「在寂寞中奔馳的猛士」,很快就不幹了。他深深地陷入「寂寞」中,既不「猛」,更不「奔馳」了。1920–1921年到上海、廣州的陳獨秀與胡適等北京《新青年》編輯部同人分裂時,陳還想挽救,多次催促供稿,他始終怠工。1921年2月,在胡與陳討論《新青年》是「移京」辦還是北京「別組」一刊物時,錢在致胡信中聲明:「我對於《新青年》,兩年以來,未撰一文。我去年對羅志希說:『假如我這個人還有一線希望,亦非在五年之後不發一言。』這就是我對於《新青年》不做文章的意見。所以此次之事,無論別組或移京,總而言之,我總不做文章的(無論陳獨秀、陳望道、胡適之??辦,我是一概不做文章的。絕非反對誰某,實在是自己覺得溌!梗37'這括弧中的最後一句話,顯然是回敬胡適的。

劉半農也是一個怪才。四歲從父識字,六歲入塾。讀到中學因爆發辛亥革命,學校停椋Фz學。以後懀抛詫W,對中外文學的研究頗有功底。先後受聘為上海《中華新報》、中華書局的編譯員,從事翻譯和創作。他發表的《玉簪花》、《髯俠復仇記》等言情小說,當時很有影響,受到陳獨秀的注意。從1916年10月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二號開始,為劉半農開闢《臁拣^筆記》專欄,連續刊登研究中外文學心得。陳進入北大後,邀請劉任北大預科教員。

胡、陳發動文學革命,劉立即回應,先後發表《我之文學改良觀》、《詩與小說精神上之革新》。'38'他全面闡述了對散文、韻文、詩歌、小說、戲曲等方面的改革意見,並有不少創見,彌補其他人的不足。如贊成以白話文為正宗,但認為白話中應吸收文言的優點,同時提出不用不通之字,破壞舊韻重造新韻,增多詩體,提高戲曲在文學中的地位,注意分段等,無論對舊文學的批判還是對新文學的建設,都保持着較清醒的頭腦,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他還勤奮做建設性的基礎工作,如親自用傳統風格寫了不少通俗小說、白話詩文,還徵集大量民間歌郑K麑懙陌自捲姟o韻詩,語言明快,內容進步,頗受群眾歡迎,一度廣為流傳;數年內,他徵集了幾千首民間歌郑浰H自整理發表了140首,開創了研究民間文藝的先河。他還創造了「她」和「它」字的用法,受到了魯迅的讚揚。魯迅很喜歡這位戰友,說「他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儘管湥惺е疅o值牡胤剑敢塘恳u擊敵人的時候,他還是好夥伴」。對比陳獨秀與胡適講究「韜略」來說,魯迅更喜歡半農的「忠厚」,說:「半農卻是令人不覺有『武庫』的人,所以我佩服陳胡,卻親近半農。'39'

1918年《新青年》實行輪流編輯。3月15日,輪到劉半農編輯第四卷第三號。為了刺激輿論,擴大影響,他與錢玄同商量後決定演一齣雙簧戲:由錢玄同化名王敬軒,當保守派,給「《新青年》諸君子」寫信,對文學革命提出種種責難;由劉半農出面作答,逐條進行批駁,嘻笑怒駡,激情噴發,並指名批判頑固派首領林紓。此舉果然在讀者中激起很大反響,大大改善了《新青年》初期贊成者不多、反對者也不多的寂寞處境,「固然近乎惡作劇,卻是現代中國報刊史上精彩的一筆」。'40'缺點是過分渲染了反對者的「無知」,有欠公道,因此也加深了劉半農與胡適之間的裂痕。胡適本來就看不起洠в猩线^大學、洠в心眠^學位、更洠в型鈬魧W背景的劉半農,現在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