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辞退的录用-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会因为不够满意而贸然离开公司,去寻找更加优秀的环境;或者由于受不到与自己资质相适应的教育,而就此碌碌平庸下去。
我们公司唯一能够指导他的人,就是社长我了。
但是,如果我只给他这一个新人特别指导的话,和他同期进公司的人一定会觉得我太偏心。其实,不只是同期的其他职员,甚至老员工们也会就此失去干劲。他本人也会被周围的妒意所困扰。所以从哪个角度考量,他离开公司都是最好的选择。
我之所以不录用他,是因为我预见到了他的职业生涯会在我的公司里逐渐断送。这样的结果不仅对他个人来说是危害,对社会来说也是个损失。
既然录用了对方,就要拥有对对方的人生事业负责的态度。只顾考虑公司的利益而坚持录用,最后却又说:“这个人果然不适合我们公司啊。”这种完全不考虑对方的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退一步说,即使学生本人和公司双方都愿意与对方合作,只要我们不具备让对方受到良好教育的环境,也不能轻易就录用过于优秀的人才。这是我们做老板的人对于社会和学生的责任。



☆、公司同样需要普通的人才

与极其优秀的人才相比,中小企业需要的是中等水平的人才和还不能称之为“人才”的人,也就是有些平凡的人。
只是,需要中等水平的人才这方面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老板们应该会对聘用平凡的人有些疑问。
事实上录用有些平凡的人是有一定的理由的。因为教育中等人才的时候,需要平凡人的协助。
如果公司全体人员都是中等水平的人才,那么职员就会不努力。因为他们觉得到目前为止都过得很安全,根本没必要勉强自己出人头地。只要适当地偶尔表现一下,继续维持现状就可以了。
假如公司里面大部分都是极其优秀的人,只有一小部分中等水平的人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一来,中等水平的人就会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徒劳的,根本不可能战胜那些优秀的人,结果自暴自弃。那么,中小企业最好的构成就剩下中等水平的人才和平凡人了。
试想一下小时候的事吧。万一运动会的赛跑比赛上,自己被分到全部都跑得很快的小组,那么你还会拿出全力来比赛吗?恐怕从一开始就打算放弃,不认真比赛了吧。
通常人们只有和比自己跑得慢一点儿的人比赛时才会竭尽全力。因为人类的心理就是这样,宁肯输给比自己实力强或者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也决不输给实力不如自己的人。
公司内部也是同样。假如大部分水平中等的员工中夹杂个别水平一般的人,那么水平中等的职员的意识就会产生变化。因为他们会有被别人追赶并超过的危机感,从而拼命努力工作。
那么,录用进来的那些相对平凡的人要怎么处理呢?公司什么都不做,只让员工自由竞争的话,这些平凡人怕是会更加没有干劲而被淘汰。所以公司不管是对员工个人,还是为公司的整体利益考虑都要负起责任。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员工培训教育了。前文已经说明过,我们公司平均在每个员工身上花费的员工培训时间,最低每年也有150小时。只要认真扎实地持续培训,平凡人也能成长为具有中等水平的人才。我们公司的干部,大多数都是这种类型。事实摆在眼前,那些现在还只是平凡人的职员也会满怀期望努力工作。
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公司竭尽全力地进行培训,可是某些职员还是没有长进,最终不得不离开公司。可是,由于武藏野公司的培训量超乎寻常,他们往往能够找到新工作。有一个以前在我们公司表现得最糟糕的职员,他后来跳槽去了另一家中小企业,结果,几年之后,他所在的公司竟然即将上市,他也成了计算机中心的室长。与在我们公司工作时比,他真是大有作为。
刻意录用没什么长处的平凡人,是因为我有自信给他足够实用的教育,以防万一他掉队了,也能有退路。我绝对不提倡只是利用他们激励中等水平的人,甚至过河拆桥。



☆、头脑聪明却不服从组织的人最不可取

假设,招聘人才的时候,有以下4类人来应聘。他们分别是:“头脑聪明并且与公司有共通的价值观的人”,“头脑聪明与公司没有共通价值观的人”,“头脑普通却与公司有共通价值观的人”,“头脑普通与公司没有共通价值观的人”。你会选择不录用哪个人呢?
大部分的老板判断人才优秀与否的标准首先就是头脑是否聪明。但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与头脑聪明与否比起来,更应该重视的是人才能否遵守老板的方针。
如果职员与公司上层的价值观不能共通的话,公司就有可能陷入危机。老板提出正确的方针时如此,老板犯错时亦是如此。
因为即使老板一时疏忽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只要公司上下一心执行下去,很快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如此一来,老板就能够及时改正错误。
可是,万一一部分职员持反对意见,不执行的话,就很难判断该方针是否错误,即使公司仍然在向前运转,由于耗费时间和资金,公司的业绩也会下降,这是最坏的结果。
对于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迅速得出结果,并且迅速作出对策。真正对公司有益的人才是那些即使对老板的方针有异议,却仍然服从执行的人才。
那么,同样与公司没有共通价值观的人,是不是头脑聪明些的会比较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头脑聪明却与公司没有共通价值观的人,很容易就会看到老板方针的弊端,然后说服其他的职员同意他自己的意见。正是因为他们有说服力,才更加不可取。
与公司没有共通的价值观而且头脑也普通的人,既无法看出方针的弊端,对其他的职员也没有什么影响力。这种类型的人既不是良药也不是毒酒,虽然不是什么不可多得的人才,却远胜于那些头脑聪明却与公司作对的人。
可是受人才荒困扰的老板却不那么重视人才与自己主张的配合程度,他们更注重个人能力,所以多会录用那些“头脑聪明却与公司没有共通价值观的人”。他们认为对这些有能力的人才不加以任用是很大的损失,只要驯服他们接受自己的主张就可以了。
因为这一类型的人从一开始就与老板的价值观不相符,所以即使录用进公司之后再加以指导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放手让这些人去与他们的价值观相一致的公司工作,不管对他们本人,还是对公司来说,都是最有利的。领悟这一道理,花费了我10年时间。
所以招聘的时候,如果4个类型的人才具备,首先应该录用的是“头脑聪明,并且与公司的价值观相一致的”。
第二位则要录用“头脑普通但是与公司价值观一致的人”。如果本公司拥有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有潜力的人才,第一位和第二位的顺序调换过来也没有关系。
另一方面,切记不可以录用那些“头脑聪明,却与公司价值观不一致的人”。他们会从内部开始损害公司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未必一定能胜任工作

说到底,绝大多数的老板对于好的人才都有很大的误解。他们倾向于认为“一流大学的毕业生胜任工作”,这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学生时代的聪明和在工作过程中的聪明是两回事。
学生时代的头脑聪明多是由学生本身的记忆器官的性能决定的。他们要做的只是准确地记忆答案,然后在考试的过程中将答案迅速地再现出来。所以这一类头脑聪明的人很容易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工作则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是判断力,而判断力的基础则是以往的经验教训。也就是说工作过程中的头脑聪明是由经验决定的。
就像机器一样,无论性能多么卓越的机器,如果不输入数据也无法发挥它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不一定就能胜任工作。
当然就像机器被输入了大量数据一样,头脑聪明的人如果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也必定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只是一般来说,一个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人,到参加工作为止应该已经走过了22年的人生路。这期间积累的经验,将是一生也无法磨灭的。详细的理由我会在下一章进行说明,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录用人才一定会本着最重视经验的原则。头脑聪明只能居次要位置。
头脑聪明的人也有缺点。正因为头脑太聪明了,才会什么事情都想追根究底。
比如,在小学学算术时,孩子们都只是将“1+12”这个结果直接记在脑子里。他们根本不会去思考:“为什么1和1加在一起,就会变成2了呢?”因为在这里即使不考虑原因,也能计算出结果。
工作也是同样的。作为新人,只要认真执行上司或者前辈教给他们的工作就可以了,即使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会产生成果的。这在刚开始工作的阶段是足够的。
可是,头脑聪明的人,往往会与大多数普通人不同,他们倾向于先思考原因再做事。问题是由于没有经验,即使他们认真思考,往往也很难想通。无法想通可又要一直想,这样的状态会导致他本人的工作很难取得进展。反过来,在头脑聪明的人正在烦恼为什么“1+12”时,头脑一般的人已经在认真执行前辈们给的工作,开始记忆两位数的算数了。
一般情况下,工作都是按照PDCA(即PLAN; DO; CHECK; ACTION)这样的步骤循环进行的。头脑聪明的人会喜欢像教科书上学到的那样,从PLAN,也就是计划开始。这也是不正确的。不管是经营还是管理的工作,都应该从DO,即实行开始。
我们人类确实可以同时思考几件事情,但是我们的身体却只有一个。即使同时思考着几件事情,也无法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以上的工作。与其浪费时间思考这思考那,还不如专心执行一件事,万一做错了再加以修正,这样做才能将工作任务更快解决。但头脑的记忆系统特别灵活的人似乎并不了解这么简单的道理。
只用头脑工作是不可取的。工作应该是靠动手才能进展的。善于动手的话,上班族就能拿到奖金,这正是日语“手当”的含义。反过来,把头这个字放在表示金钱的金字前面的话,得出的就是“头金”这个词,这在日语当中是首期款的意思,也就是需要支付的钱。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虽然头脑聪明同时又善于动手的人才是最理想的,但是能够两个优势都兼顾的人却是极少的。既然人才所具备的条件只能是二者其一,那么能够善于动手、耿直的人就是我们应该录用的。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搞错了方向,你的公司就只能充满了完全不工作的空谈家了。



☆、优秀员工的离职对公司也是有利的

如果有一天,公司精心培养出来的优秀员工突然提出要离职,你会怎么办呢?我的回答是:“尽快送他离开。”
经过多重职员培训,终于成长为公司中坚力量的员工却要离职。听到这样的消息,多数老板都会痛惜公司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金钱。员工离职的确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只不过在我看来,这种痛心只是“心情”层面上的痛心而已,如果我们从公司成本方面逆向思考一下,或许结果会完全不同。接受过职员培训的员工的离职,对公司反而是有利的。
让我们假设有一名能力为10的员工离职了。为了补充离职人员造成的空缺,招聘能力为20的人才是不太现实的,当然公司也绝不会聘用能力只有3的人。通常来应聘这一空缺的都是能力在8到12之间的人才。因为无论是公司还是人才,都在极力地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合作对象。
当下前来应聘的人才,自身掌握的技能也是很高超的。离职员工用了10年时间才掌握的技术,对于新人来说,可能用3年时间就足以学成了。我们公司的那些资历最老的员工,本来都不会用电脑,是公司出资进行培训,才使得他们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和网络。可是对于现在的新人来说,熟练使用电脑是他们进入公司最基本的条件。即使需要培训本公司的内部软件和系统,由于他们有一定的电脑基础,培训起来也非常轻松。培训同样的技术,当然是培训费用越低对公司越有利。
而老员工的离职对于为公司填充新鲜血液也是极其有利的。
通常离职人员都是资历较老,工资和职位相当高的那些职员。如果他们腾出一个职位,就需要有一个年轻一些的职员晋升上来填补这一空位。那么,得到这一职位的年轻员工就会由于晋升而干劲十足。单单从人事费用考量,年轻员工也比资深员工花费少。可是,在潜力方面,年轻员工却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所以,资深员工离职对于公司来说是双重有利的。
2007年,坐我们公司“第四把交椅”的苫米地修离职,独立去开公司了。苫米地是将我们经营顾问公司事业部扩建的大功臣。虽然如此,苫米地离职后,我们公司依然在继续成长,将他种出的花培育成为果实。所以即使没有了实力超群的职员,公司仍然会继续运转。
武藏野公司有这样一个规定,挽留在职5年以上员工离职的人,要写检讨。虽然长年在一起合作的人的离职,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可是对公司来说,却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两页的检讨,加上扣掉一半奖金。其结果是没有人出来挽留离职人员。
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公司的员工们,都是完完全全了解了公司内部的所有规定才决定是否离职的。并且,对于职员们选择另外的道路,公司绝不制止。我个人,虽然不是什么可以对别人的人生经验提出非凡意义的大智慧者,但至少,我可以尽全力支持那些决意离职的员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大展拳脚。
只要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想通了,精神上就轻松了许多。我以往也是同样的,一听说有人要离职,就心痛不已,可如今,我会轻松地说出“这么长时间辛苦你了,感谢你为公司做出的一切”来坦然面对。要诀就是想法的转变。



☆、留住新人是老板的责任

在武藏野公司,工作5年以上的职员如果提出辞职,公司绝不强留。可是,如果是工作未满5年的新人提出辞职,则是另当别论的。公司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挽留。
这是因为年轻职员往往只注意事情的表面。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仔细考虑过武藏野公司的长处和短处,甚至,就连他们自身是否完全理解工作的意义也还没有弄清楚。通过自己的各种经验教训,抱着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决断当然是最好的,可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新人在自己的工作观还未形成之前,只凭意气用事就决定辞职。这是非常可惜的。当然最终决定去留的还是职员本人,但是我们作为公司,应该努力帮助新人弄清自己的本意。
前些日子,我们公司有个刚工作3年的职员突然说想要辞职。上司找他谈了谈,原来只是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这名职员就觉得自己讨厌现在的工作了。待到上司为他详细排解了那一点小误会,这名职员反而一下子充满了斗志,决定继续留在武藏野公司,为之奋斗。他的那一点误会在我和资深职员看来,简直不值一提。可是,年轻职员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他们拥有足够的经验,能够自己弄懂事情之前,公司还是要负起责任,尽量照顾他们。
武藏野公司在过去的4年里聘用了应届毕业生35人,其中离职的只有1人而已。这是连大企业也很难做到的低离职率,中小企业更是望尘莫及了。
打造一个成功留住新人的公司,需要两个要点。其一,在招聘新人的阶段,就要着手聘用那些价值观与公司相符合的新人。
武藏野公司的员工旅行,采用的是全体人员都必须穿着浴衣来参加宴会的形式。这一日,全体员工开怀畅饮。无论上司还是下属,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所有人都没有区别,都只是作为武藏野公司的一名成员,尽情享乐。
或许在这当中,也有不穿浴衣,而是穿着运动服的人。假如是个人旅行,穿什么当然无所谓。可是,作为员工旅行,不和大家统一穿着就是不对的。我们所谓的员工旅行,是公司的所有人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样的享受的意思。至少,这是武藏野文化的一部分,不能适应这一文化的职员,总有一天是会离职的。
价值观与公司不合而离职的职员,并不是因为他作为新人进入公司后,他本人和公司的努力不够才离职的。而是,价值观本身就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如果在招聘阶段,没有发现彼此价值观的差异,这次招聘就注定是失败的(关于判断对方价值观的方法,我会在招聘人才的部分进行详细解说,请参考)。
其二,不间断地为新人安排工作。
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新人进入职场环境后,最容易让他们心情烦躁的,就是只有自己无事可做的时候。
我们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吧。比如,为了联系业务来到对方的办公室,在办公室的一个小角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