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持验录-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氏向来就很尊敬出家人,于是恭敬的布施供养。

 

和尚接著说:‘你宿世种有善根,如今却遇到大灾厄,为何不印施金刚经呢?若肯发心印施一千卷,不仅可以免除此厄,并可增延福寿;父母子孙均能团圆,不必遭受别离的痛苦;一切所求都能如愿以偿;七世的祖先及眷属,均能超升善道。’

 

王氏宿根深厚,闻言猛省,马上遵照和尚的嘱附,印施金刚经一千卷,斋僧千人,并延请僧众念经千卷。王氏又亲赴天宁寺,礼拜诸佛菩萨,忏悔宿世的恶业,祈求三宝护佑,分娩时,母子平安。

 

当天夜里,她梦见金刚神,手持金刚杵指著她的腹部,她觉得痛不可忍,惊醒之后,安然的生下两个男孩。

 

两儿的相貌端正圆满,很讨人喜欢,加以母子平安无恙,全家欣喜万分。王氏从此更持斋茹素,一心诵经不辍。

 

到了六十一岁,王氏无疾而亡,被两位鬼使引入冥府。阎摩天子问她生前曾作甚么善业?

 

王氏回答说:‘自幼持诵金刚经,以迄于今。’天子一听,很恭敬的赐金床给王氏坐,请她在殿侧朗诵一遍。她的诵经声,所有系于地狱的众生都普沾恩利,一切辛酸痛苦,得以暂时停息。

 

王氏诵毕,天子问她为何不诵咒?她说世间没有咒本。

 

天子遂命鬼吏取咒本交付给她,并且嘱咐说:‘你回到阳间之后,将这咒本辗转流通,切勿遗漏。’又说:‘你寿终之后,将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会再来这里了。’

 

补阙真言:

 

唵呼卢呼卢社成契莎诃

 

三种回向:(回同回,回向即功德回转归向之义。)

 

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

 

二、回向无上佛果菩提念念圆满

 

三、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同生净土

 

十清凉水

 

钱炳,明朝人,曾在富阳县做官,不久辞职修行,每天持诵金刚经,临终时,命左右取清凉水来喝,左右问他:‘清凉水在那里?’他说:‘就是放生池的水。’水取来喝了以后,合掌说:‘我以佛力,直接往生净土了。’语毕,欣然坐逝。

 

十一冥王放回诵经

 

张爱,明朝万历年间内监,晚年持诵金刚经。他将病死前,家人嘱咐他说:‘不要忘记持经的正念。’张爱虽然深信并牢记在心,但却说不出话来。

 

张爱看到两个青衣鬼卒来对他说:‘要送你到山东去投胎。’他们一路上行走如飞,看到那里的山川以及受生的父母。

 

张爱一心持经,被押到东岳殿时,殿上有位王者告诉他说:‘你应当到这里投胎。’张爱回答说:‘我持诵金刚经,愿生净土,不愿投胎。’

 

王说:‘可是你持诵的功德力少。’

 

张爱说:‘我曾听说十念成就,即可往生,何况我已持诵数年。’

 

王说:‘暂且放你回去再持诵金刚经。’便命青衣鬼卒送张爱还阳。

 

张爱醒来之后就离家,住在西山碧云寺,专心持诵金刚经。又过了十一年,有一天向大家说:‘我以持诵金刚经的功德力,现在要往生西方了。’说完后端坐而逝。

 

十二壁现佛像

 

沈春郊,明朝湖州双林镇人,本是官宦之后,娶妻费氏。可惜少时守寡,靠著织布自给自足,持斋四十余年,供养一幅佛像及一尊檀香木刻成的观世音菩萨圣像,每天晨昏必诵金刚经一卷,佛号千声,不论寒暑从未停止。

 

崇祯戊寅年,该地发生瘟疫,只好移居到女婿张世茂家的楼上,仅供奉观音大士的圣像,佛像则仍留于旧居,她每日焚香诵经,祈祷此香直达佛所。

 

转瞬三年过去,岁次辛巳年春天,忽然从空中飘来异香。围绕楼阁数日,粉壁上涌现佛像,庄严而精妙。这个消息远近传播,来瞻仰的人很多,如用净巾擦拭,色彩愈为光明。

 

又经四年,乙酉年春天二月,费氏告诉女婿说:‘我要返回故居,即将往生西方。’她一回到家门就洒扫焚香,礼佛诵经,到了第三天早上,沐浴更衣,端坐念佛,午时忽然大声说:‘我已登上莲舟,就要往生西方了。’遂别众而逝,享年七十有三。

 

十三异香满室

 

周廷璋,号楚峰,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云南人,为人朴实忠厚,虔信佛法。他每天清晨起来,必定持诵金刚经、弥陀经及观音诸经。

 

他平日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人,尽管别人经常取笑他,但是他毫不以为意,仍旧欣然自得,颇契‘无我相,无人相’之义。

 

他八十七岁的那一年,告诉妻子说:‘我将要走了,阿弥陀佛来迎接我,还有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也都来了。’一会儿,又说:‘观世音菩萨要我绝荤五天,就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从那天起,他每天仅吃一粥一菜,并净持斋戒。

 

到了第五天,他沐浴端坐,令子弟诵七宝如来名号,自己诵经而逝,身体散发出异香,面貌如生,环侍在侧的人,无不称赞他的成就。

 

十四莲华开花

 

朱氏,宋朝霅川人,持诵佛号三十年,兼持金刚经。开卷时,每次都说有众多圣人驾临察看,故不敢高坐。有一天忽断食,之后每天只喝几杯水,过了四十天,梦见三位和尚,手持莲华说:‘我为你种的莲华,今日开花了,所以来迎接你。’醒来之后,朱氏就不停地念佛,端坐而化。

 

十五观佛三昧

 

唐时,明朝湖州人,跟莲池大师受持念佛法门。他的眷属也都能背诵金刚经及普门品,白天各自受持,到了晚上,全家人则聚集于佛前礼诵。唐时更修成观佛三昧,常常见到佛现瑞相,临终时正念而逝。

 

十六念佛坐逝

 

慧安尼师,宋朝明州人,在小溪杨氏庵修行,专修西方,持诵金刚经,不论寒暑都精勤不懈,常看到烛光中现出佛像。有一天身体不适,凝神端坐,告诫大家不要喧哗,过了一会儿说:‘佛来了!’叫大家一起念佛,不久就坐逝了。时年九十六。

 

十七跏趺坐化

 

沈炳,字敬孚,清朝长州人,二十岁时得了气喘病,三十岁时病情更重,五十岁越发厉害,就开始念佛并吃长斋。他的朋友杨广文劝他持诵金刚经,于是每天念三遍,病情渐渐转好。

 

到了乾隆四十六年岁末,身体稍感不适,在月底时,早上起来,盥洗沐浴后,就面向西方,结跏趺坐念佛。当时妻子在他身边,就挥手叫她离开,过了一会儿,便寂然坐化了。

 

十八佛现大身

 

王仰泉,清朝杭州人,平日以屠羊为业。有一天生病,看到群羊向他索命,于是就改行,并从此长斋持诵金刚经,满千遍后,又开始拜法华经。八十一岁的那一年,忽然看到冥吏来追,他抗声说:‘我等待佛来才去。’到了第五天他果然看到佛现大身,垂手接引,欣然而逝。

 

十九道心不可退

 

明朝时,海盐渔户张元和他的弟弟张贞,有一天夜归,船航行到了青松塘,看到水面上有奇异的光芒,于是潜入水中捞起一个石匣,打开之后,原来是一本金字所书金刚经。

 

当天晚上,张元梦到金甲神对他说:‘你前生是长水法师,讲坛作务,由于道心不坚固,所以退堕至此,但是宿因未泯,特别赐你大法,应当精进持诵。’张元回答说不识字,金甲神叫他把嘴张开,拿一粒丸药投入他的口中。

 

次日,张元醒来后,读诵金刚经,好像是久读熟识。张元将这个情形告诉昭庆寺的传如和尚,传如勉励他回向西方。过了三年,张元告诉亲友说:‘莲台已经出现了。’就端坐而化,这是万历丁丑七月间的事。

 

二十乘此福力也可往生

 

房翥,唐朝人,生平崇信佛法,每天念佛,持诵金刚经。

 

有一天,房翥突然暴死,到了阴间,冥王告诉他说:‘您持诵金刚经,并且曾劝一老人念佛已生净土,您乘此福力,也可往生。’

 

房翥说:‘我曾发愿持诵金刚经一万遍,现在还没诵完。’

 

冥王说:‘诵经满愿固然是好,但早点往生净土更好。’冥王看他非常坚决,就派遣冥吏送他还阳。

 

二十一诵经可消互用佛物之罪

 

法藏,唐朝鄜州宝室寺的和尚,戒行高远淳厚,普行慈悲。他曾在隋朝开皇十三年,于洛交县苇川城造寺一座,佛殿讲堂数座,僧房二十余间,所造一丈六尺高的佛像倍极庄严,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也非常精妙,书写佛经达八百余卷。

 

唐朝武德二年,法藏染患重病,昏迷不省人事,忽然看到金刚神手持一卷佛经,对他说:‘你一生造寺写经的功德虽大,但互用三宝之物,获罪无量。我现在授你一卷金刚经,如果能够书写读诵,广为流通,互用之罪就能消灭,身上的疾病也能痊愈了。’

 

法藏于是发愿,决定书写金刚经施送。他自知病重,遂交代弟子将他的衣钵变卖,并书写金刚经百卷,施送一切道俗读诵,说罢就去世了。

 

到了冥府,冥王问他说:‘你一生曾作甚么功德?’

 

法藏回答说:‘曾修造塔寺佛像、书写金刚经百卷施与道俗读诵,兼写其他经典八百余卷。’

 

冥王闻言,合掌称赞说:‘师父您的功德极大,不可思议。’

 

冥王命令左右取来功德簿,亲自详查,与法藏所述相符,说:‘师父您的功德圆满,故放你返阳,盼您多劝大众读诵金刚经,广修一切功德。’

 

法藏九十九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日,他延请大众诵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各七卷,升座端坐而作偈:‘今年九十九,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凭空打筋斗。’然后与大众告别,俄而化去。这时,全寺缁素都看到阿弥陀佛接引法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十二趺坐静参

 

明朝庐山有位和尚,法名叫做普静,自幼志趣不凡,十多岁时就极想出家。有一天梦见金刚神抚摸他的背说:‘你以后将成为善知识,获得正果报。’

 

他一觉醒来之后,便投师剃度出家,开始研习内典,朝夕虔诵金刚经,数十年如一日。

 

有一天,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诵经的方法并非如此。’神人向他说偈,偈曰:

 

‘有相相非真,无法法亦坠,

撇却旧窠臼,即已了大意。’

 

普静豁然醒悟,从此每天只朗诵一遍,其余时间则趺坐静参,四十年未曾下榻。

 

一夜,神人又来示梦说:‘已经修到个中。’

 

到了九十岁,他即将圆寂,整夜香气不散,寺中缁众都看到幢幡导引,普静身披著紫色袈裟,手持念珠凌空西去。

 

二十三红霞罩顶

 

黄婆,宋朝潮山人,虔持佛号,兼诵法华、金刚二经。有一天忽病下痢,自知时至,便开始断食,每天只喝几杯水。有一天晚上邻庵的善修和尚,梦见黄婆来告诉他说将要往生西方了。

 

两天以后,黄婆面向西方念佛端坐而逝,邻人都看到红霞灿烂,罩覆屋顶。

 

二十四王氏孝女感动天地

 

王氏,宋朝吉安人,她的女儿每天诵弥陀、观音、金刚诸经。王氏临死的前几天,遍体流血,她女儿发愿说:‘如果我孝心真实,愿母亲身体不生臭秽。’发誓完毕,血流立止。

 

一天,她在病榻上,吉祥而卧,手抓著观音的宝幡就逝世了。遗体火化后入殓,家人筛灰时,长出数朵莲华。

 

二十五吉祥卧化

 

陈氏,宋朝人,受持斋戒,平日以禅诵为乐,持念佛号三十年,兼诵法华经五千遍,金刚、弥陀二经各五千零四十八遍。有一天忽然不吃饭,家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想要见佛而已。’说完就吉祥卧化。

 

二十六念佛往生

 

刘道隆,明朝人,他的母亲李氏,四十岁时,发心长斋奉佛,但她不识字,不能诵经,遂整修一间静室,供奉观音大士及金刚经,朝夕焚香礼拜,以念佛千声为课,虽遇寒冬炎夏亦不停辍。

 

每逢严冬酷寒,家人担心她受冻,辄以炭火置放桌下取暖,她都挥手叫人取走。

 

李氏虽然不识字,不能诵经,但她却捐出钜资刻印金刚经,施送给与佛有缘的人请回受持读诵。

 

她每逢生日,子媳们打算替她做寿,她告诫媳妇不得以酒席宴客,不但全家茹素,她自己还礼忏一天或三天,这样的生活,过了二十五年。

 

她临终前一年,将平日督纺所存的钱,延请僧众诵念金刚经,广修功德。她梦见观音大士拿著一串念珠给她,并说:‘你数一数念珠的数目,这就是你要往生西方净土的日期。’梦中一数,有五十三颗,但不解其意。

 

到了次年,庚子五月三日,她忽然告诉家人说:‘我要往生西方了,你们应该大声念佛,助我西行。’她端坐在床榻上,儿子媳妇及所有晚辈,都围坐在她的床前念佛,她在众人念佛声中,安然而逝。

 

二十七异香满室

 

徐孝克,隋朝国子博士,自幼虔信佛法,对于经论的阐释弘扬,不遗余功。南北朝陈天嘉年间,授官□令,太建四年,征他出任秘书丞,但他不愿赴任。

 

侯景之乱时,孝克卖妻来奉养母亲,从此持斋茹素,并且受持菩萨戒。这时都官省经常有鬼怪出现,孝克前往居住后,所有妖怪都不见了。

 

陈朝亡后,孝克到了长安,隋文帝久闻他的名声和盛德,特颁诏令,请他在尚书都堂讲说金刚经。开皇十二年,徐孝克已经七十三岁,临终念佛,室中有异香,邻里都觉得惊异,并赞叹佛法的伟大。

 

二十八化人诵经

 

孙大仟,明朝人,自幼聪明敏睿。十二岁时,跟随父亲镜吾居士奉弥陀四十八愿,到云栖受持五戒,返家后,断除荤腥鱼肉,摒绝交游,从此沉默寡言,一心念佛,不惜身命,精勤不懈,誓取金台,非要得到上品往生不可。

 

没有多久,他看到二位比丘手持莲花前来,叫他诵金刚经一天一夜,大仟忽然坐起来说:‘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都来迎接我。’大仟手结金刚拳印,大声念阿弥陀佛数声,端坐而圆寂。

 

这是万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一日的事,大仟并有净土十二时歌传世,详见吴太史西生传中。

 

二十九诵金刚经回向西方

 

吴某,清朝浙江人,已佚其名,他的祖父及父亲俱为庠生。顺治元年,适逢大兵围城,他与父母离散,被抓到张将官的帐下服役,这时他年仅十三岁,哀叹自己本是儒家弟子,竟落得这种地步,必定是宿世罪业所招感,遂在佛前立誓要持斋念佛,每天读诵一卷金刚经,回向往生西方。

 

过了三年,吴某将发下的粮银买香供佛,并跪诵阿弥陀佛圣号,精进不已。

 

如此又经过十年,岁次丁酉十月廿二日,吴某忽然告诉张将官说:‘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张将官不信,呵斥他妖言惑众。

 

翌日,吴某亲自去向提督请假,提督大怒,批示将他交送张将官杖打十五下,吴某丝毫没有怨言,又到各营向众将士辞别,自称将于十一月初一日往生西方。

 

到了那一天,吴某五更起床沐浴,焚香拜佛之后,仍然到船上向张将官叩拜辞别,张将官大怒,差人跟随吴某到他要焚身的地方,看到吴某向西方礼拜了三次,端坐说偈,偈云:

 

‘身披铁甲,足步金莲,

愿诸将士,各著一鞭。’

 

说完偈,大家看到吴某口中吐出三昧火,将自身焚化,全营的官兵见状都围绕礼拜,张将官全家人也因此而斋戒奉佛。

 

第二篇临终瑞相

 

一独目金刚尼

 

明朝万历年间,归德府城外,有一座水晶庵,庵内有位年老的比丘尼,因为以金刚经为常课,并且自幼失去一目,所以别人都尊称她为独目金刚尼。她天性淡泊,以粗米粗食度日,别人如有馈赠,她都分送给别人。

 

有一次,她讲经说法,善男信女环集于侧,一位士子问道:‘金刚经何以有三十二分?’她答道:‘一以贯之,不论儒家佛家,皆是如此,那里分得许多段落?’

 

她遂说偈:

 

‘佛说金刚妙出群,一言了悟绝声闻,

有人解得金刚意,四八何须逐段分。’

 

一位和尚问道:‘何以称为金刚?’她答道:‘金刚是人人都有的,何须如此问?’

 

她又说偈:

 

‘金刚果信是金刚,百炼千锤永不伤,

粉碎虚空些子在,只今惟见佛毫光。’

 

又有人间:‘师父您通晓佛义,何以不现男身?’她答道:‘形体有男女的分别,佛性是不分彼此的,不要作差别观。’

 

她又说偈:

 

‘男女何须辨假真,观音出现果何人?

皮囊脱尽浑无用,试问男身是女身?’

 

她的辩才无碍,随问随应,灵敏异常,远近来皈依她的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