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灾。

    要想避免这个后果,他们只能不计代价的死守了。

    就在这时,树林里发出了尖利的啸声,这支前方斥候射出了鸣镝,有情况发生了,李延庆立刻喝令道:“所有人都起来!”

    士兵们纷纷起身,张弓搭箭,严阵以待,虽然宋军的弓箭对西夏重甲士兵效果不大,但对普通士兵还是有很大的杀伤效果,使用锋利的透甲箭,在九十步内可以射穿敌军的皮甲,普通弓箭也能在五十步内射杀敌军。

    另外一百余名士兵手执缴获的长矛,准备迎接西夏军的冲击。

    但过了良久,树林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突然,树林内一阵沙沙响,藏身在树林内的斥候狂奔而出,大喊:“有三千敌军。。。。。。”

    话没有喊完,一阵乱箭射来,斥候后背连中七八箭,扑倒在地,王贵大怒,提刀要冲出去,却被李延庆一把按住,怒斥他道:“你疯了吗?要上去送死!”

    王贵恨得牙咯咯直响,一拳砸在泥土上,大吼道:“准备射箭!”

    五百士兵刷地举起弓弩,瞄准了黑漆漆的树林,一百名长矛手半蹲在地上,准备随时出击。

    这时,李延庆清清楚楚听见树林里发出一声低沉的喝令声,紧接着喊杀声大作,无数黑影从树林里冲了出来。

    李延庆低声喝令道:“听我的命令,不要急着放箭!”

    他目光锐利注视着西夏士兵奔跑,从百步外的树林进入八十步内的杀伤射程,很快又进入了六十步内,李延庆大喊道:“射!”

    宋军五百支箭同时射出,尽管西夏士兵穿着厚厚的皮甲,但在五十步距离内,皮甲还是抵挡不住犀利的透甲箭,奔在最前面的西夏士兵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一片。

    李延庆在寻找刚才发号施令的敌军将领,但树林内太黑,他还是看不清楚,他只得连发十余箭,每一箭都倒下一人,赢得周围士兵一片喝彩。

    宋军的箭雨射杀了百余名西夏士兵,但并没有吓退敌军,西夏士兵稍稍停滞片刻,但依旧前仆后继向前冲锋,与此同时,树林旁出现了千余名弓箭兵,一起向宋军放箭。

    宋军士兵纷纷伏在沙袋后,但还是十几名士兵不幸中箭,敌军箭势稍缓,抓住这个空隙,李延庆大吼,“再射!”

    宋军士兵同时起身放箭,密集的箭矢射向已冲到三十余步外的西夏士兵,一片片士兵栽倒。

    两轮箭后,担任冲锋的五百西夏士兵只剩下两百余人,他们大吼一声,直接冲了上来,弓箭打击已经来不及,李延庆转身喝令,“长矛士兵上!”

    王贵眼睛都红了,他大吼一声,率领一百多名宋军长矛手杀了上去。

    这时,一名士兵疾奔而至,向李延庆禀报道:“水坝对岸没有敌军,刘将军愿领军前来助战!”

    “不行!”

    李延庆当即拒绝,“告诉刘将军,守住水坝才是关键,切勿中了敌军的调虎离山计。”

    虽然眼前局面吃紧,但李延庆头脑却很清醒,一旦刘率军来援,水坝西岸就出现漏洞了,一旦西夏军夺回水坝,后果不堪设想。

    士兵飞奔回了东岸,这时宋军的长矛手出击了。

    一百二十名长矛手都是由情报营士兵临时装备,他们披挂上西夏士兵的重甲,手执铜矛,乍看和西夏士兵完全一样,但他们还是和西夏士兵做了区别,那就是左臂缠着白布,使士兵们一眼可以认出。

    他们三十人排成一排,列为四排,拦截住了西夏士兵的冲击,双方轰然相撞,长矛疾刺,鲜血喷涌,数百在狭窄的坡地上激战在一起。

    这时,又从树林中出现了一千西夏士兵,端着长矛,呐喊着冲杀而来,后面的五百宋军士兵一起放箭,乱箭射向奔跑中的敌军,不断有敌军扑倒在地。

    王贵被七八名西夏士兵包围,他挥舞大刀连劈三人,但西夏士兵却看出他是首领,贪功心炽,都想砍下他人头请功,七八支长矛一起向他刺来,王贵左右格挡,已经渐渐不支。

    这时,一名西夏士兵绕到王贵身后,举矛向王贵背心猛地刺去,眼看王贵要被长矛刺杀,忽然一刀寒光闪过,一把雪亮的匕首射穿了偷袭敌军的额头,西夏士兵惨叫一声,仰面倒地,矛尖距离王贵后背已不到一寸。

    这是李延庆发现了王贵危在旦夕,及时出手相救,他见王贵危机未解,又连射五把飞刀,五名西夏士兵应声倒地,王贵骤然解脱,他大吼一声,挥刀连劈三人,冲出了包围圈。

    李延庆用飞刀连毙三十余人,但杀来的敌军越来越多,李延庆见长矛手十分吃力,渐渐抵挡不住,便喝令道:“放下弓箭,迎战上去!”

    五百弓弩士兵放下弓箭,纷纷拔刀举盾迎战上去,山坡上,两千余人混战在一起。

    这时,对岸也爆发了激战,埋伏在东岸的数千西夏士兵见宋军没有上当,索性从树林中杀出,几轮弓箭射出,射杀数百人,但依旧挡不住汹涌杀来的西夏士兵,刘情急之下,率领六百余人迎战杀上,在水坝东岸也发生了激战。

    “参军快看!”

    一名士兵忽然指着水面大喊:“有船!”

    李延庆也看见了,水面上出现了数十只皮筏,里面站满了黑压压的西夏士兵,这是准备直接冲击水坝的敌军了。

    李延庆额头上开始出现了冷汗,这时,他忽然发现树林边出现了一名西夏大将,铜盔铁甲,手执一把战剑,在他身后排列密密麻麻的西夏士兵,准备要再次增兵冲击。

    李延庆转身从身后的皮囊中抽出铜弓和一支铁箭,他半跪在一块大石背后,张弓搭箭,但那名主将异常狡猾,身影又消失进了树林,只见五百西夏士兵从树林中冲出,向沿着湖水边缘冲来,他们显然是想接应水面上的皮筏军队。

    这时,马头闪了一下,李延庆看见了林中模糊的身影,他毫不犹豫拉开了弓弦,铁箭头触指即发,他凭着感觉射出了一箭,铁箭闪电般射向树林。

第三百三十八章 险守水坝

    树林中一声惨叫,战马在惊惶中冲出树林,但马身上已经没有了大将的身影。

    ‘当!当!当!’

    树木内收兵的钟声骤然敲响,两千余名已经占据上风的西夏士兵如潮水般退下,苦苦抵抗的宋军士兵骤然松了口气。

    但危机并没有解除,一旦西夏军确定新的主将,会很快再次进攻。

    李延庆也毫不犹豫下令:“用火箭射!”

    用火箭射箭是迫不得已才采用的防御之策,他们身后也是松树林,大火很可能会蔓延过来,但现在李延庆已经顾不上后果了,敌军的皮筏已经渐渐逼近水坝,若再不用非常手段,不仅他们会伤亡殆尽,水坝也保不住。

    数十名士兵点燃了火箭,一起射向百步外的松林,秋天的松树林十分干燥,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松针,遇火便着,很快便起了十几名明火点,数十名西夏士兵冲出扑火,这时,又是数十支火箭射出,几支火箭射中大树,干燥的枝叶开始燃烧起来,又有松脂助燃,火势迅速蔓延,树林里烧得噼噼啪啪作响。

    藏身在松林内的数千西夏士兵见火势迅猛,纷纷后撤,火势开始沿着地上厚厚的松针向南蔓延过来。

    李延庆立刻兵分两路,两百五十人在坡地上迅速拓宽壕沟,阻截火势的蔓延。

    九十余名重甲长矛手则蹲在水坝上,结成长矛阵,防止皮筏靠上水坝,其余两百余士兵则部署在岸边,这时,两百多部皮筏已经渐渐逼近了水坝。

    这时,正在东面进攻的西夏军也得知主将阵亡的消息,加上对面山坡上燃起了大火,军心开始动摇,不得已,数千西夏士兵也随即暂时后撤,刘如法炮制,也在树林中点燃了大火,但他们比较有利的是,他们存身之地是一片乱石区,不用担心大火蔓延过来。

    刘也随即调动数百士兵在岸边向皮筏放箭,从上游划来的皮筏有两百三十余艘,每艘皮筏坐二十名士兵,也就是近五千西夏士兵,他们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摧毁水坝,摧毁水坝用不着这么多士兵,他们还想从背后包抄,全歼死守水坝的宋军。

    当前几艘皮筏刚刚进入百步距离,两岸宋军随即乱箭齐发,密集的箭雨射向皮筏子,西夏士兵早有准备,他们发一声喊,纷纷举盾防御,就俨如将皮筏搭了一座棚子,密集的箭雨竟然对他们没有任何效果。

    王贵恨得大骂:“老子若会水的话,把你们一个个都阉了喂鱼!”

    这句话顿时提醒了李延庆,他立刻找来几名水性极佳的士兵,对他们交代几句,几名士兵纷纷脱去衣服,嘴里咬着利刃,向水底潜去。

    皮筏子是将整张羊皮剥下,充气后扎紧,数十只羊皮囊捆扎成一只皮筏子,可以行军携带,随时可以下水,非常简单便利,但它的弱点也很明显,很容易被尖锐的物体划破,虽然他们用盾牌抵挡住了宋军的箭雨,但他们却挡不住来自水底的偷袭。

    只见水面上缓缓航行的皮筏猛地倾斜,伐子上的士兵顿时混乱起来,几名士兵翻身落水,皮筏随即散架,西夏士兵们纷纷落水,他们抱着皮囊求生,却再也躲不过岸上士兵的箭矢,皮囊被射穿,连同身披铠甲的士兵一起沉没了。

    只片刻,五名水鬼便划破了二十几架皮筏子,数百名西夏士兵落水,这支西夏士兵是山地军,擅长山地作战,大多数不识水性,加上他们身披重甲,落水后只在水面上挣扎几下便沉入了湖底。

    后面的大批皮筏见势不妙,纷纷调头回逃,但五名宋军水鬼杀得兴起,不断有皮筏沉没,引起两岸士兵一片欢呼。

    这时,松林的火势越烧越猛烈,已经烧到了宋军所在的一面,士兵们们容身之地已不足两亩,李延庆无奈,只得带领士兵们退到水坝上,眼睁睁望着大火将整个山坡吞没,这时,西夏军队已完全撤退,经历一夜的战斗,宋军终于成功夺取并守住了虎啸峡水坝。

    大火烧了足足五天五夜,是横山山脉百年来最猛烈的一场山火,烧毁了十几座山头的数万亩松林,浓烟遮天蔽日,直冲云霄,数百里外清晰可见。

    但损失惨重的不仅是松林,还有奉命夺取水坝的一千三百余名宋军士兵,伤亡近五百人,李延庆率领的情报营三百士兵前后阵亡五十五人,伤六十余人,但西夏军也付出了近三千人的伤亡,仅淹死在水中的士兵便达一千八百余人之多。

    直到下午也再没有西夏军的消息,当天晚上,嗣武寨的两千士兵赶到水坝,加强防御,到了次日凌晨,五千宋军先锋在偏将孙传志的率领也赶到了水坝,使控制水坝的水军兵力达到八千人,牢牢控制住了水坝,直到这时,李延庆才彻底松了口气。

    第三天下午,种师道率领的四万主力大军抵达了虎啸峡。

    “属下不辱使命,特向大帅交令!”李延庆和刘前来参见主帅。

    种师道望着浓烟蔽日,点点头问道:“若没有这场大火,你们守得住水坝吗?”

    李延庆摇摇头,“属下守不住!”

    刘也惭愧道:“没有参军及时点燃的这场大火,我们早已全军覆灭。”

    “你们已经很不错了,一千多士兵不仅夺取了水坝,还抵御住上万敌军的反扑,这在宋夏百年的战争中还是第一次以悬殊比例取胜,当然是利用了火势,但战争就是利用一切手段,我记你们首功,赏银万两,阵亡士兵也以双倍抚恤!”

    李延庆和刘大喜,一起躬身道:“谢大帅厚赏!”

    这时,李延庆又道:“虽然西夏军丢失了水坝,但他们必不会甘心,一定会卷土重来,一旦他们夺回水坝,就会截断我们的退路,后果不堪设想,望大帅留下重兵把守水坝!”

    种师道点点头,“我已经想到了这个可能,你说得很对,水坝的防御关系到我们退路,绝不能大意!”

    种师道随即命令大将孙传志率八千军守水坝,他则率领数万大军转而走古原道,向数十里外的银川城浩浩荡荡杀去。

    。。。。。。。。

    兴庆府,也就是今天的银川,这里是西夏国建都之地,八十年前,李元昊在此定都,建国号大夏,宋朝称之为西夏,此时是西夏第四代君王李乾顺在位,西夏国力因长期和宋朝断绝贸易而日渐衰弱,李乾顺主政后极力发展和宋朝贸易,优待大宋商人,使西夏国力又得以一点点恢复。

    虽然宋军从去年开始备战,在半个月前,东西两路宋军在太尉童贯和主帅种师道的率领下开始大举攻夏,但兴庆城内却波澜不兴,尽管各种小道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百年的宋夏之战历史告诉西夏,只要宋朝还是从前的宋朝,那么兴庆府就安然无恙,宋军的战斗力和西夏军在伯仲之间,他们还没有能力灭亡西夏。

    这天中午,数十名骑兵护卫着一名五十岁左右的锦衣老者来到城北一家老店,老店名字叫做东临行,是兴庆城三大商行之一,专门从事对宋朝贸易。

    老者名叫梁安仁,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西夏君王李乾顺的舅父,而李乾顺的母亲梁太后是一名汉人,二十年前,梁太后大权在握,因擅权专恣而被辽道宗派人鸩杀,梁太后的几个兄弟一并被辽人诛杀,十六岁的李乾顺得以真正掌权,唯独梁安仁因沉溺于酒色,对权力没有兴趣而逃脱大难,被李乾顺封为安乐公。

    二十年来,梁安仁生活得有滋有味,宠爱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他同时重金投资宋夏贸易,赚取了大把银子,渐渐成为西夏第一富翁,李乾顺追思母亲,对梁安仁也格外宽容,去年加封他为梁王,并令他负责西夏军军粮采办,使他再添生财之道。

    梁安仁翻身下马,快步走进商行大门,管事迎上来点头哈腰陪笑道:“启禀王爷,张九爷来了!”

    梁安仁顿时大喜,“他们什么时候来的?”

    “今天上午刚到,带来了王爷最想要的东西。”

    梁安仁眉开眼笑,一阵风似地冲进内堂,大喊道:“张九,我的宝妍斋宝盒在哪里?”

第三百三十九章 绝密情报

    内堂上,一名正坐着喝茶的男子站起身,笑眯眯迎了出来,“王爷要的东西我敢不带来吗?就怕带的量不够。”

    “带来多少?”梁安仁急问道。

    “带来五百只宝盒!”

    梁安仁心中迅速盘算一下,稍微少了一点,不过勉强可以分配。

    西夏虽是党项人王朝,但朝内贵族极为倾慕宋朝的奢侈品,象号称天下第一胭脂的宝妍斋胭脂香水,在西夏上层社会也极为抢手,去年有商人贩运来百只宝妍斋宝盒,在西夏上层社会最后竟然卖到了三百两银子一盒。

    梁安仁看到了商机,他便请著名的驼运托牙人张九替他买一千只宝妍斋宝盒来兴庆城,他只要卖两百两银子一盒,也是十倍的暴利。

    虽然只拿到五百只宝盒,也可以卖掉十万两银子,扣掉本钱和运费,至少也能净赚八万八千两银子,这让梁安仁怎么能不心花怒放。

    “快快上茶!”

    梁安仁又请张九上座,张九笑道:“因为我替宝妍斋运过两次牛脂,所以和宝妍斋关系不错,他的宝盒格外畅销,我反复和李东主磨了良久,他才答应先给五百只宝盒,如果我们能满足他的条件,他答应明年再给王爷一千只宝盒。”

    “什么条件?”梁安仁心急如焚问道。

    “很简单,他要三万斤牛脂,按西夏的市场价买。”

    梁安仁低头沉思不语,牛脂是军队的必须品,供士卒食用,他至少要供应给会军队二十万斤,去各个牧场多征三万斤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按西夏的市场价卖,他可赚不了钱。

    张九又道:“如果王爷肯给牛脂,李东主答应再卖给王爷五千块香脂皂,也是按照汴京的价格。”

    梁安仁眼睛一亮,这个可以,西夏人油脂旺盛,洗脸洗澡是个大麻烦,总是洗不干净,而宝妍斋的香脂皂他用过,洗得非常干爽,令他赞不绝口,汴京市价是一两银子两块香脂皂,到西夏可以卖十两银子一块,这又是一大笔钱到手。

    想到这,梁安仁立刻欣然答应,“好!我去搞三万斤牛脂,就按照十文钱一斤卖给他。”

    张九挠挠头又道:“还有一件麻烦事请王爷帮帮忙。”

    “什么麻烦事?”

    “现在宋夏两国在交兵,边境十分危险,我想请王爷给我指条明路,从哪里过境比较安全?”

    梁安仁笑了起来,“你问我算是问对人了,我正好在分派西夏各地军队的粮食,西夏在各处战略要地都布下了重兵,唯独在麟州一线没有军队,那边的军寨几乎都是空寨,你们从那条线出去可以安然无恙。”

    张九大喜过望,起身行一礼,“多谢王爷指点明路。”

    梁安仁起身道:“你这次两千两银子的运费我回头让账房结给你,你稍等半个月,我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