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此人就是历史上剿灭宋江的张叔夜,李延庆不由仔细打量他一下,只见他年约五十余岁,下巴略尖,皮肤焦黄,但身材高大,显得十分精瘦有力,历史上张叔夜也是以文武全才出名的。

    李延庆连忙抱拳行礼,“下官参见张侍郎!”

    张叔夜回礼笑道:“我也久闻李探花大名了,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名不虚传!”

    “侍郎过奖了,以后还望侍郎多多提携!”

    “呵呵!李参军是种帅的爱将,有种帅提携,我们就不必插手了。”

    众人见他说得有趣,一起笑了起来,宗泽又对李延庆道:“今天武举开始了,我和张侍郎正要去观摩,李参军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卑职还有要事向大帅禀报。”

    张叔夜笑道:“既然如此,你就更应该和我们同去了。”

    李延庆心念一转,“莫非大帅也在看武举?”

    “他不是去看武举,他是武举的弓马总判,是他自己要求担任的,估计是想从武举中挑一些年轻才俊吧!”

    既然种师道也在武举现场,李延庆当然也要看看了,何况那里还有自己的几个好朋友在参加角逐,李延庆便点点头,“那就一起去吧!”

    三人调转马头,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向汴京方向奔去。。。。。。。

    武举分为文试和武试两块,先武试后文试,一共有五项,包括举重、枪法、步射、骑射和兵法,其中举重在十天前就提前考了,而步射和枪法昨天也已经结束,今明两天考骑射,最后一天考兵法。

    武举一共有一千余人参加,录取百人左右,参加者除了武学士子外,还有各地武举解试的通过者,但实际上,参加武举的士子大多来自西北和河北以及汴京等三个地方,南方士子就极少,这也是朝廷只要求河北和西北各州设立州武学,而南方各州基本上都不要求。

    另外生活环境氛围也不同,西北和河北各州各县大量组织民间弓箭社,士子们从小就耳闻目染,对武学充满了兴趣,而南方士兵没有战争压力,从小就专注读书,学武基本上没有出路,所以就有人戏称为:‘南文北武’。

    至于汴京,那是因为大量的功勋子弟都是武将世家,家族传统让他们以武出仕,很多官宦子弟在宫中当了多年侍卫,资历已经熬足,考上武举后便可以正式出仕,开始官宦生涯,所以武举对京城的功勋子弟和官员子弟都极为重要,几乎三成的参考士子都是他们。

    李延庆和宗泽、张叔夜来到武学骑射场,北面尽头已经搭建了一座可容纳数百人的看台,近百名武官正坐在看台上观看骑射考试,今年的武举主考官是枢密使高深,而弓马主考是种师道,另外还有几名副主考也坐在第一排。

    李延庆走了上来,向种师道躬身行一礼,“卑职参加大帅!”

    “啊!你回来了。”

    种师道顿时又惊又喜,“昨天你手下杨亮跑回来求救,说梁山军正在大规模搜查探子,他被抓住,又逃掉了,说你失陷在须城内,我正担心不已!”

    “确实形势很紧张,卑职也是侥幸逃出,不过卑职确实探得了不少情报。”

    李延庆正要取出情报,种师道连忙阻止他,给他使了个眼色,李延庆会意,点头道:“卑职回去再汇报!”

    这时,李延庆向不远处走来的高深抱拳行一礼,高深笑道:“弓马大赛魁首也来评判一下,看看今年的武举士子如何?”

    “卑职特来观战!”

    种师道又对李延庆道:“汤怀和牛皋都已经通过了,两人得分都是上下,准头还不错,就是左右开弓略逊一筹。”

    “请问大帅,多少成绩算合格?”

    “这个不一定,上一次武举,五门考试中必须有三门上,而且最低不能低于中中,才能算通过武举合格,今年录取一百人,如果大家成绩都很好,那么录取条件就要提高了,不过现在看起来,和上一次武举差不多。”

    这时,一声钟响,又骑马出来五名士子,后背箭壶,手执弓箭,准备开始考试了,李延庆一眼看见岳飞和王贵,岳飞是第二个出场,王贵是第四个,李延庆连忙问种师道,“岳飞前面考得如何?”

    种师道捋须笑道:“岳飞不错,目前为止并列第一,尤其枪法很厉害,得了上上的高分,不过另一个第一你也认识,杨再兴。”

    “杨再兴也要考武举吗?”

    “他几年前通过了武举解试,有资格参加武举,

    正说着,第一人已经奔过终点,一共射三箭,八十步外固定靶,要求左右开弓各射一箭。

    这时岳飞上场了,他催马疾奔,八十步外张弓搭箭向木人箭靶射去,一箭正中木人胸部,李延庆点点头,射得不错,看得出下了一番苦功。

    奔出数十步,第二箭射出,这一箭略偏了一点,射中肩窝,岳飞紧接着换成右手执弓,左手拉弦,向另一侧的木人靶射去,这一箭射中腿部,两箭没有射中要害,就意味着与上无缘了,不过骑射一直是岳飞的弱项,只要不太差,考中武进士问题不大。

    旁边高深道:“出箭不够流畅,骑射配合不够娴熟,两箭未中要害,但用了两石弓,可给中上。”

    种师道也赞同这个分数,虽然是李延庆的朋友,但他却丝毫不留情面,他也给了岳飞中上分数,他微微叹道:“比起枪法,骑射差得远,第一恐怕和他无缘了。”

    李延庆心中也明白,杨再兴能闯进骑射大赛前十,仅凭这一点,今年的武状元非他莫属,不过武举没有状元、榜眼、探花的说法,连武进士都没有,只是叫中武举,通过了兵部和枢密院的选拔考试。

    岳飞也知道自己发挥一般,摇摇头下去了,很快第三个士子出场结束,第三箭失手,这就意味连中都得不到,极有可能被淘汰了。

    这时,李延庆心中有点紧张起来,王贵出场了,在四个朋友中,他和王贵的交情最深厚,在河东军,王贵还曾是他的手下。

    随着发令官一声高喊,王贵纵马冲出,他用双腿控马,张弓搭箭不慌不忙一箭射出,这一箭正中前胸,“好!”李延庆低低喝彩一身,王贵出箭非常冷静,果然越是重要的考试,他越发挥出色。

    紧接着王贵第二箭射出,依然是射中胸膛,这时,王贵已奔出六十步,他换了右手执弓,忽然躺在马背上,躺着射出了一箭,这一箭却没有中胸口,只射中了肩窝。

    所有观众都笑了起来,这个士子很有趣,居然还来了一招花式射箭,但似乎弄巧成拙了。

    高深摇摇头,“自作聪明,明明可以得上中,却要玩花样,给上下。”

    种师道稍稍犹豫了一下,却打出了上中的高分。

    李延庆坐在不远处看得清楚,他忍不住把头别过去偷笑,谁说种大帅铁面无私,谁说他不偏心的?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备战不力

    因为李延庆的归来,种师道便没有参加下午的武举评判,全权托给了张叔夜代表自己为弓马科主考,要知道张叔夜年轻时曾出使契丹,他在契丹以高超的骑射水平震惊了契丹骑兵,在朝廷也是出了名的骑射名将。

    军营帅帐内,种师道仔细地翻阅李延庆带回来的情报小册子,里面的内容非常详实,包括梁山各军的优势和弱点,梁山军的盔甲兵器装备、战马数量、战船数量,更让种师道拍案叫绝的是,里面还有一幅梁山水泊的简易地图,标注小岛、芦苇分布、战船分布、梁山入口等等重要情报,看得出这份情报制作者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李延庆也不隐瞒,把栾廷玉给他情报的过程说了一遍,最后道:“卑职也知道短时间探查不到什么重要情报,所以卑职就只能寄希望于栾廷玉身上,也是天意使然,栾廷玉给卑职准备了这份详细的情报。”

    种师道当然知道李延庆和栾廷玉的关系,他挥了挥手中情报,对李延庆道:“正象你所言,这是天意,有了这份情报,一定会让梁山乱匪彻底在我们手中覆灭!”

    “能得大帅如此评价,卑职也算劳有所值了。”

    “你也不用谦虚,这份情报虽然不是你亲自调查,但也是你冒着生命危险得来,这次剿灭梁山乱匪的首功还是记在你头上。”

    种师道见李延庆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连忙笑着安抚他道:“你放心,是你的功劳一定会是你的,你在西夏立大功未赏一事我已经向天子汇报了,现在枢密院和御史台都已派人去西北调查,相信朝廷一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多谢大帅仗义直言!”

    种师道微微叹息一声,“你不用感谢我,这件事本来就是我的失职,自己的手下得不到公平待遇,我心中有愧啊!”

    沉默片刻,李延庆岔开话题问道:“卑职还负责情报营吗?”

    种师道笑着摇摇头,“人总是要向高处走,你和刘在石州守城一战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这次我还会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我上次给你说过,我会组建两支独立骑兵,分别叫做玄武和朱雀,你和刘各统帅一支,情报司本来我想让你兼任,但我又想了想,你恐怕很难一心二用,我打算把它交给张叔夜。”

    “让张叔夜出任情报司参军?”

    “不是,他是行军司马,情报司归他主管,情报司参军由他任命,我不干涉,只希望你没有什么不满!”

    “卑职没有任何不满,只是。。。。卑职有一事恳求大帅准许!”

    “什么事?”

    “卑职有几个武学的好朋友,他们也渴望能和卑职一起出征。”

    “是王贵他们吧!”

    种师道笑了起来,“这个我没有意见,你自己决定吧!”

    “感谢大帅厚爱,卑职告辞!”

    李延庆慢慢走到大帐门口,种师道却又叫住了他,种师道犹豫一下说:“有一件事我很抱歉,河东军的情报营我调不过来,枢密院施压也没有用,姚仲平怎么也不肯放人,那支骑兵营太精锐,他已经将它们编入自己的直属军了。”

    李延庆默默点头,行一礼便转身快步出去了。

    种师道负手望着李延庆走远,他心中充满了忧虑,眼看女真人即将灭掉辽国,下一步极可能兵指大宋,宋军军备松弛**,以现在的战力根本就不堪一击,而自己已老迈,无法再为大宋效力,他只能尽快培养一批年轻的栋梁之才,为即将到来的抗金之战做准备。

    。。。。。。。。

    李延庆跟随一名种师道的传令亲兵向自己大营走去,刚到骑兵大营前,迎面便看见了刘,刘也十分激动,跑上前和李延庆拥抱一下,笑道:“大帅说你去执行特殊任务了,我们大家都很担心,总算平安回来了。”

    “多谢关心,你怎么样,姚副帅肯放你来吗?”

    刘撇了撇嘴,“他巴不得我赶紧滚蛋,把位子腾给他的心腹。”

    刘又摆摆手,“我们不说这个,提到那个人就扫兴!”

    他又一指身后的大片军营笑道:“这边有两座军营,一座玄武营,一座朱雀营,可各容数千人,你猜哪座是你的?”

    “这还用问吗?”

    李延庆指着北面的军营笑道:“玄武为北,军旗尚黑,当然北面军营是我的。”

    “果然是文官啊!”

    刘大笑,“走吧!我陪你过去看看,顺便给你说一些事情。”

    李延庆快步向北面军营走去,只见玄武军营占地数百亩,由三百五十顶大帐组成,四周围有营栅,实际上是一座大军营中的独立军营,朱雀营也是一样。

    玄武军营正中有一根黑色军旗,四周镶着黄边,这其实也是大宋西北军的传统,主帅麾下设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支直属骑兵营,每营约千人。

    这次出征剿匪烈度稍低,种师道便只要求朝廷拨付三千匹战马,组建两支骑兵营,按照一名骑兵配一名辅兵的标准,每营实际上应该是两千人。

    但奇怪的是,军营内几乎一个人都没有,李延庆不解地回头向刘望去,刘笑了笑,“战马还没有到位,骑兵也要自己挑选,还要再等几天,我那边也一样。”

    “已经十天了,军队还没有配齐?”李延庆心中异常震惊。

    刘苦笑一声说:“朝廷名义上有百万禁军,但实际上只有一半不到,大多分去各地防御,汴京的禁军只有十几万,这十几万禁军也只给我一万五千人,另外一半兵员要从各地调兵,我估计大部分都是地方厢兵。”

    李延庆无语了,朝廷养兵都是按照百万人来拨付钱粮装备,最后钱粮装备拨下去,人却没有,这让他们怎么去打仗?

    刘又叹口气道:“这种严重吃空饷的情况只有西北军没有,所以西北军也是大宋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可惜朝廷却死活不肯从西北调兵给我们。”

    “那骑兵怎么办?难道还要我们从头教士兵骑马吗?”

    李延庆不得不面临最严峻的局面,要知道一名士兵训练骑射入门至少要一年的时间,精通骑射要训练三年,这种骑射水平还是无法和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女真人抗衡。

    “情况恐怕比你想的还要糟糕,余深、张邦昌以及一群文官上书天子,说春麦初生,马匹会践踏麦苗,中原腹地不宜用骑兵作战,天子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不批准大帅的骑兵要求,大帅说他会尽力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再耐心等待几天。”

    刘又低声对李延庆道:“天驷监在牟驼岗养军马两万余匹,每年耗钱数百万贯,我就怀疑里面根本没有那么多军马,或者都是劣马冒充军马,朝廷有人害怕情况暴露,所以才不肯给我们配骑兵。”

    李延庆默默点头,如果说百万禁军实际上连一半都不到,那么军马那边很可能也是一样。

    。。。。。。。。。

    李延庆来到自己的大帐,大帐内空空荡荡,连一张椅子也没有,地上也没有毯子,长满了齐着膝盖的杂草。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李延庆回头,只见杨亮手执一把镰刀快步奔来,奔至帐门口,他连忙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参军!”

    “为什么去拿镰刀?”

    李延庆笑问道:“想赶在我来之前把这里的草割一割吗?”

    “卑职。。。卑职。。。。。很抱歉,卑职应该早就打扫好。”

    “算了,起来吧!”

    杨亮起身,连忙屁颠屁颠地过来割草,李延庆没有拦他,笑问道:“说说你在郓州的事情,听说你遇到了危险?”

    “是!卑职住在城外脚店,本打算天一亮进城,结果半夜时分军队就开始搜查了,我和其他十几名外地客人一起被抓捕,结果梁山军大意,只派两人押解我们去军营,两人都被我干掉,十几个人全跑了,结果梁山军派出数千人来追捕,我跳进河里才逃过了追捕,后来我发现到处都贴满了我的悬赏通缉布告,画得真心不像我。”

    杨亮说到这里,便从怀中小心翼翼取出一份悬赏通告,递给李延庆,“就是这个!”

    李延庆接过布告看了看,确实画得跟鬼一样,凶神恶煞,不过下巴那颗大痣倒是点出来了,“身价不错嘛!居然悬赏一千两银子。”

    杨亮咧嘴笑了起来,“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如此被重视,我要留作纪念。”

    李延庆把布告还给他,又问道:“这两天有人找我吗?”

    “对了!昨天晚上一个很胖的官员来找过你,姓郑,说是你的挚友。”

    李延庆顿时想起了太子之约,他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继续忙,我有事出去,会晚一点回营!”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请客

    入夜,华灯初上,矾楼灯火璀璨,丝竹悠扬,莺莺燕燕笑声不断,在四楼一间最隐蔽,也是最奢华的套间里,太子赵桓摆下酒席,专门宴请李延庆。

    太子当然不能随意出宫,赵桓找的借口是郑家老爷子过小寿,在矾楼举办一个家宴,他要去应承一下。

    所以陪坐之人几乎都是郑家的人,郑荣泰就不用说了,还有他的祖父郑明,大伯郑寅和伯母杨氏,父亲郑升和母亲韩氏,还有老爷子的夫人向氏,一大家子都来了。

    而且为了掩人耳目,还特地在墙上挂了一个巨大的‘寿’字,表示今天是老爷子的寿辰。

    位子也是刻意安排,太子赵桓坐在正中,右面是老太爷郑明,左边则是李延庆了,不过除了郑氏兄弟外,其他人都不知道今晚请客的真正原因,连郑老爷子也不知道,他乐呵呵地以为今晚自己真是主角。

    向夫人坐在丈夫身旁,不时向李延庆投去狐疑而不满的眼神,李延庆所坐的位子应该是她的位子,不知是从哪里钻出来的臭小子,竟然坐了主人位,令她恼火万分。

    赵桓举杯笑道:“今晚是老爷子寿辰家宴,在座都是家人,大家也尽管随意,这杯酒先祝老爷子福寿安康,来!我们一起喝了此杯。”

    众人一起喝了一杯酒,赵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