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牙人取了钥匙,又让伙计包一辆牛车,他便带着李延庆向法云寺方向而去。

    韩牙人说的宅子就位于法云寺旁边,一条很短的巷子进去,到底就是独一户人家,虽然大门不够气派,但马车能直接驶入,这一点倒不错,进大门正对一座影壁,宅子确实很新,刚刚翻新才两三年的样子,有前宅、中庭和后宅。

    实际上后宅就修在后园中,约有七八间屋子,背后是一座用泥土堆出的约一丈五尺高的假山,山上两株大树如伞盖一样罩着一座精致的小亭子,小亭子下方便是一泓清水塘,里面种满荷花,周围有一圈挂檐曲廊包围,曲廊上还有三座可供观鱼的半亭。

    李延庆走进假山上的亭子,站在亭子内可以看见远处的数里外的山岗,四周院墙很高,连寺院的钟楼也看不见,李延庆忽然有一种感觉,这里像极了从前李师师的府宅,也是假山池塘,也有一座精致的亭子,他立刻决定下来,就租这座宅子。

    “怎么样,还满意吧!”韩牙人在一旁笑道。

    李延庆点点头,“这座府宅我基本上满意,我可以付一笔定金,最迟后天我派人来完成租赁事宜。”

    韩牙人欣然答应,只要李延庆肯付定金,那什么都好说。

    。。。。。。。。。。

    【求推荐票!】

第四百四十章 官职初定

    看完房子,李延庆包了一辆牛车返回虹桥,牛车刚到虹桥,却见父亲李大器在客栈门口焦急向莫俊打听着什么?

    李延庆连忙探头问道:“爹爹是找我吗?”

    李大器蓦地转身,终于看见了儿子,连忙跑上前埋怨道:“简直要把我急死了,你究竟到哪里去了?”

    “我去找郑小胖了,爹爹有什么急事?”

    “还能有什么急事。”

    李大器凑上前低声道:“梁太傅派人来找你,已经连续找你两次了,你赶紧去吧!”

    李延庆点点头,“那我现在就去了。”

    “记住,可别乱说话,他可不是一般人。”李大器不放心地嘱咐儿子道。

    “爹爹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呢。”

    李延庆随即让牛车调头,前往梁太傅府,望着牛车远去,李大器忧心忡忡对莫俊道:“梁太傅这么急着找他,真不知是福还是祸?”

    莫俊微微笑道:“小官人是一颗明珠,虽然现在风沙很大,却掩不住明珠的光泽,种帅也好,童贯也好,梁师成也好,其实他们都是识珠人,小官人这样的明珠,他们一定不会弃若尘埃!”

    李大器微微叹口气,“我就怕有人宁可毁了明珠,也不愿让别人得到。”

    “确实有这种可能,但相信小官人有清醒的头脑,足以自保。”

    。。。。。。。。

    李延庆又重新来到了梁师成府邸,一名大院早等在门口,见李延庆到来,连忙道:“李官人请吧!太傅在书房等候。”

    李延庆跟着大院前往内宅,一边走,大院一边低声道:“这两天太傅的心情非常糟糕,官人说话千万要小心。”

    李延庆点点头,“多谢提醒!”

    不多时,两人来到书房前,大院低声禀报:“老爷,李将军来了!”

    “进来吧!”

    房间里传来梁师成略略尖细的声音,不过听得出语气很平静,既没有惶恐,也没有激动。

    李延庆走进了内书房,光线有些暗,梁师成负手站在窗前,正凝视着乌云密布的天空,他的脸色和天空一样阴郁。

    “要下大雨了!”

    梁师成微微叹口气,回头看了一眼李延庆,“延庆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中午刚到,请了一个月的假。”

    “童贯准你的假吗?”

    “卑职感觉他求之不得。”

    梁师成笑了笑,“恐怕现在他就不是这样想了。”

    “太傅,朝廷。。。。出事了?”李延庆试探着问道。

    “昨天是出了一件事,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小事,可在我们看来,却是惊天大事。”

    梁师成锐利的目光注视着李延庆,缓缓道:“皇三子赵楷昨天正式被册封为郓王,可随时进出禁中,不限朝暮,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李延庆沉吟片刻道:“郓王虽近,但毕竟不是秦晋齐楚,也不是梁汴诸王,卑职觉得天子还没有真正拿定主意。”

    宋朝继承唐制,在封亲王一事上就很有讲究,比如秦、晋、齐、楚、赵、蜀等亲王就要比其他亲王地位更高,其实就是按照距离京城的远近来决定亲王地位,象唐朝在封太子之前,会先封雍王或者秦王,这都是紧靠长安的亲王,所以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就意味着他也有皇位继承权。

    而宋朝的都城在开封,这里是从前的梁、汴之地,如果赵楷被封为梁王或者汴王,那才叫问题严重,现在仅封为郓王,只能说距离东宫更进一步,但还没有到威胁太子地位的程度。

    梁师成暗暗点头,李延庆确实看问题很透彻,很多朝廷大臣也未必有他的眼光,难怪太子被打压后,还要千方百计让人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让李延庆被童贯、高俅等人拉拢走。

    “请坐下吧!”

    李延庆坐了下来,梁师成温和地笑道:“你很会安慰人,这段时间我被太子之事弄得焦头烂额,也是你这句话让我感到太子的局面还不算太糟糕,多谢你了。”

    “关心则乱,太傅是当局者迷。”

    “确实如此,我太担心了,反而会把问题想得严重。”

    梁师成又笑道:“前天童贯将你的功劳上报至朝廷,勉强还算公允,我呈给了天子,今天一早天子的批复下来了,就四个字,‘破格升赏!’这次平定梁山之乱天子还是很看重,就连种师道也被封为太子少师,加爵巨野县公,张叔夜封大名府知府,宗泽任兵部侍郎知济州事,就连赵明诚也提升为户部司左员外郎知莱州事,表彰他的气节和恢复齐州秩序的功绩,你有平定河北乱匪的功劳,虽资历尚浅,天子已经决定破格提拔你,毕竟有王黼一夜升八阶的先例。”

    停一下,梁师成又淡淡道:“我觉得这也是天子对种师道的一种歉意,有人密报天子,梁山军粮食已尽,却被宋江等乱匪突围成功,天子气得大骂童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延庆顿时醒悟,“童贯身边有监视者?”

    梁师成冷哼了一声,“事关军权,官家怎么可能完全信任某个人?”

    李延庆默然,半晌他又问道:“卑职具体的职位还没有下来吗?”

    “天子的朱批还在我手上,我想先和你商量一下,然后我会转给吏部,由吏部草拟升赏方案,再逐级上报,你父亲的意思让你去州县为官,你自己呢?”

    “卑职想留在朝廷,想积攒几年人脉再说。”

    梁师成点点头,“也有道理,总归是以你自己的意愿为主,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以军功升赏,一般是虚多实少,你不要对‘破格’两个字抱太大的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延庆当然知道,军功升赏会得一堆头衔,但真正有实权的职务却很少,象种师道封保静军节度使、上将军、太子少师、校检兵部尚书,又封爵巨野县公,但实权职务却一个都没有,等于是赋闲在家。

    他李延庆其实也是一样,阶官是朝请郎,职官是侍御史,但这个侍御史却是殿中侍御史,掌纠弹百官朝会时失仪者,他如果不在朝中为官,实际上还是一个虚职,他真正的职务是一个差使官,军都指挥使,除非他继续跟随童贯,否则剿灭梁山的战争结束,他的差使职务就结束了。

    李延庆不关心自己得多少虚职,他只想知道自己的实职官究竟是什么?

    “卑职的具体安排,太傅应该有想法了吧!”

    梁师成微微一笑,“应该说是太子殿下的意思,太子殿下希望你继续留在御史台。”

    梁师成见李延庆神情平静,似乎没有什么疑问,他只得继续解释道:“之所以让你留在御史台,是因为御史台一直控制在我手中,你现在任殿中侍御史其实就是我的推荐,我考虑让你改进台院,出任从六品的台院侍御史职务,这是真正的权职,对你积累官场人脉很有好处,不知你意下如何?”

    对于李延庆的职务,吏部草拟方案只是一个形式,真正的决定权还是在梁师成手中。

    李延庆立刻起身行礼道:“多谢太傅厚爱!”

    梁师成欣然道:“今天急着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必须尽快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至于你的官阶赏赐等等,吏部和枢密院都需要再确认一下,争取明天正式定下来。”

    “烦请太傅多多关照,卑职不打扰太傅,先告辞了。”

    梁师成笑着点点头,“在生活上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李延庆摇摇头,“暂时不需要了。”

    “好吧!你先回去静候佳音。”

    梁师成送李延庆出了院子,他站在院门前负手望着李延庆远去,梁师成最近有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强烈感觉到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清算,他必须未雨绸缪,尽快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势力。

    李延庆是他当初看中的一颗棋子,但随着李延庆在西夏和剿匪上表现优异,使梁师成渐渐发现了李延庆的真正价值,将来很可能自己的身家性命就要靠李延庆来维护了,他便再也不提李师师之事,而改用怀柔的手段来笼络李延庆,同时也包括他的父亲李大器。

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将

    从梁师成府中出来,李延庆直接坐上了牛车,车夫问道:“官人要回虹桥吗?”

    “不回虹桥,在城中随便走走!”

    李延庆的心情有点杂乱,他终于知道自己的职官了,还是侍御史,只是从殿院转为台院,从正七品升为从六品,不过这只是职官,官阶升不升要明天才能知道。

    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是该高兴还是失落,一旦转为文官,就意味着近几年内他不会再带领军队了,会渐渐失去这两年在军队中积攒的人脉,这就叫有得就有失。

    李延庆不由叹了口气,其实最好的计划是他一直跟随种师道,在西北军中积累资历,当五年后金兵大举攻宋,那时他已经是西北军中的高官了,就有机会改变靖康历史。

    但事与愿违,种师道好容易才东山再起,有机会重返西北,偏偏前程又被太子的密信事件破坏,种师道再次被贬,李延庆的计划也由此破灭。

    现在他申请留在朝廷,虽然他告诉父亲和梁师成的理由都是自己想积累官场人脉,可事实上他是想留在朝廷押注,无论太子登基还是郓王上位,都是改变他命运的一次机会,就看他能不能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或许历史巨轮会在自己的推动下改变原来的航行轨道。

    这时,马车停住了,李延庆的思路被拉回来,他挑开车帘向外望去,外面已经淅淅沥沥下起了蒙蒙细雨,牛车已经到了御街,前面一辆牛车正在缓缓调头,挡住了去路。

    李延庆看见对面商铺居然是良工剑铺,他顿时有了兴趣,连忙对车夫道:“我要下车!”

    李延庆下了牛车,对车夫道:“去宝妍斋门口等我,我等会儿就来。”

    李延庆快走几步,向数十步外的良工剑铺走去,他刚到汴京时曾在这家良工剑铺内买到一把上好的豹头弓,可惜毁在西夏之战中,他后来一直没有趁手的弓箭。

    铜弓铁箭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偶然用几次可以,但当做日常弓箭不现实,他记得当时还有一把鹰头弓,就不知还在不在了?

    走进店铺,店铺依旧和平常一样冷清,三名太学生模样的年轻男子正在柜台前挑选宝剑,掌柜依旧是上次的胖掌柜,但似乎他已经不记得李延庆了,他把手中的生意交给伙计,连忙迎了上来,“这位官人想要买什么,小店基本上应有尽有。”

    李延庆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弓箭,掌柜笑道:“官人对弓箭感兴趣?”

    “几年前我在这里买过一副弓,掌柜还记得吗?”

    胖掌柜迟疑一下,“我见官人是有点眼熟,不过真的记不得了。”

    “当时我买的是豹头弓,掌柜还有印象吧!”

    胖掌柜顿时恍然大悟,指着李延庆失声道:“你是。。。。你是李探花。”

    ‘李探花’三个字顿时将旁边三个读书人的目光吸引过来,他们好奇地打量李延庆,悄悄议论着什么。

    李延庆笑道:“掌柜想起来了。”

    “哎!看我这记性被狗吃了,居然没有认出李探花,当初弓马大赛时我还去给李探花助威的,现在居然忘记相貌了。”

    “也是因为过去了好几年。”

    胖掌柜兴奋问道:“怎么样,豹头弓还在用吗?”

    李延庆苦笑一声说:“西夏大战时不小心被烈火损毁了,我现在手中缺乏一张趁手的弓。”

    “这个没问题,我记得李探花使用两石弓吧!”

    “正是!”

    “请跟我来。”

    李延庆瞥了一眼三名太学生,便跟随胖掌柜向内铺走去。

    “先说句话不好意思的话,李探花第一次来时,我没有了解您的底细,有的东西不敢轻易拿出来,每个店有自己的规矩,尤其涉及比较敏感的兵器,我们店里的好货只卖给东家介绍的熟客,少东主曾经给我说过,如果李探花再来可以算熟客,简而言之,李探花已经在我们熟客的名册上了。”

    李延庆点点头,他就是说如此生意冷清,怎么还能维持到现在,这家兵器铺果然是另有乾坤,居然是实行会员制。

    掌柜领他来到一间比较古朴的大厅内,这间大厅也陈设着各种兵器,不过数量要比外面的店内少得多,只是象征性地挂了几件兵器。

    “我们的兵器一般都不会取出来,有曹家坐镇,朝廷也不会过问,不过就算对老客人,我们也有一些规矩。”

    “掌柜请说,我洗耳恭听!”

    “第一,客人不能问兵器的来历,我们也不会说,但我们可以详细介绍匠人和兵器的优劣;第二,我们这里没有讨价还价,都是我们报一口价,如果客人财力不足,我们建议不要打开盒子;第三,兵器离店后,我们一概不承认,也不接受退货,曹家用信誉保证一分价钱一分货;第四,名单上的客人只能自己来,不能带朋友,更不能带什么识货人,第五,本店只收金银,不收会子或者铜钱,就是这五点,如果李探花能接受,请在这里签名。”

    掌柜将一本厚厚的签名簿递给了李延庆,直接翻倒了李延庆那一页,李延庆提笔在签名簿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掌柜收起名册笑道:“小人姓胡,如果李官人只要弓箭,我可以取几张上好的两石弓给官人挑选,保证比上次的豹头弓要好得多。”

    李延庆记得上次的豹头弓是百两银子买下来,却不知真正的好弓是什么价格?

    不多时,掌柜取来三只布满灰尘的大盒子,他吹掉上面的灰尘,都是香樟木盒,可以防虫蛀。

    “这三张两石弓都是名匠之作,第一张弓叫追风,开价一千八百两银子,三十年前由京兆名匠韦庆所制,是他鼎盛时的大作;第二张弓叫破虏,也是韦庆的名作,是十八年前他做的最后一把弓,开价两千五百两银子,第三把弓叫射昆,是七十年前宋朝第一弓匠段小玉的传世之作,开价三千八百两银子,是本店弓类的的第二高价,官人可按自己的财力打开盒子。”

    良工兵器铺之所以在大宋久负盛名,关键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规矩,不管是任何人都不能破这五条规矩,掌柜简单介绍了三张弓,并报了价,如果买家财力不足一般不能打开盒子。

    当然,打开盒子后,觉得不满意也可以不买,并不会勉强买家,不过前提是买家要有财力和诚意,否则就没有下次了。

    李延庆是宝妍斋的少东主,他当然有足够的财力,他便毫不犹豫地将三只盒子都打开,三张精美绝伦的弓便呈现在他眼前,豹头弓相比之下只能算大路货中的上品,而现在他看到的,每一张都是独一无二的极品。

    李延庆拾起第一张追风之弓,弓背包裹着鳄鱼皮,入手冰冷,质感极强,手感异常舒适。

    他放下追风,又拾起破虏,弓的质地和前一张一样,但更加古朴简洁,含蓄收敛,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但李延庆仅从射手的手感来体会,追风虽然便宜,但要比破虏更加有亲和力,是真正的杀敌之弓,而破虏弓就偏向于收藏品了。

    至于第三张射昆弓,简直无懈可击,每一个做工都完美无缺,一看便是稀世之作,只能当收藏品,而无法用作日常射箭。

    “不知官人对哪一张弓更有兴趣,如果还想要上次的弓,店里还有一张鹰头弓。”

    李延庆今天看到了真正的好弓,他对鹰头弓再也没有兴趣了,他想了想道:“我觉得追风更加实用一点。”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