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都统,请把你的嘴放干净点,小心治你不敬之罪!”

    “我还有更难听的话呢!我们的粮食什么时候送来,我们明天眼看就要断粮,平鹰谷的粮草为什么就按兵不动?”

    催战官拉长脸道:“这次北伐粮食本来不足,大量粮食还在运输途中,船只都去运送花石纲了,没有船只运输粮食过黄河,这是朝廷的责任,与童太尉何干?”

    “粮食再不济,平鹰谷还有两万石粮草,可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你们却不肯发粮,分明是在故意刁难我,大敌当前还要搞派系斗争,叫他童阉难道错了吗?”

    催战官大怒,“既然你不肯出兵,那我回去禀报太尉,告辞了!”

    催战官带着十几名手下怒气冲冲走了。

    刘延庆长叹一声,对帐中众将道:“我现在终于理解老种经略为什么坚决反对北伐了,一个个口号喊得震天响,什么百年耻辱,一朝雪洗,什么百年机遇,勇者激流而上,懦夫裹足不前,一群文官个个激昂文字,可正事却一个都不做,去年初就发现河北毫无战备,一年多来居然没有任何改变?真是文官误国啊!”

    副将赵覃低声道:“都统,明天就要断粮,我们南下平鹰谷至少要走一天,与其等粮断兵乱,不如连夜撤军吧!”

    刘延庆无奈,只得点点头道:“传我的命令,连夜撤军!”

    。。。。。。。

    夜幕渐渐降临,夕阳早已落下,最后一丝晚霞也开始消褪了,天边泛着淡青色,雾一般的暗黑色开始笼罩这片盆地。

    辽军主将耶律大石便站在雄县的眺望塔上,耶律大石年约三十五六岁,长了一张方脸,一双平时充满了儒雅淡然的双目里,此时却透着了军人的冷峻和坚毅。

    他虽然是契丹人,却学识渊博,精通汉文,同时擅长骑射,七年前考中了进士,成为契丹人中唯一的进士。

    历史上,辽国被金国灭亡后,耶律大石率辽国数万残军西进中亚,一举击溃塞尔柱帝国四十万联军,建立了西辽王朝,成为西辽的开国皇帝。

    耶律大石不仅文能安邦,武也能定国,在辽国危难时刻他毅然担当起辽军主帅,和副帅萧干一起率四万哀兵迎战二十五万北伐宋军。

    耶律大石远远望着数里外的宋军后营,今晚月色清朗,可以清晰地看见大队宋军正缓缓后撤,可以看见一顶顶大帐消失,也可以看见密密麻麻列队南撤的宋军士兵。

    “将军,宋军撤退是不是在诱我们出城?”旁边副将萧斡里剌小声问道。

    “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快要粮尽了,童贯是妇人心胸,他居然把和高俅的矛盾带到战场上了。”

    耶律大石冷笑一声,又道:“童贯在西夏丧送了十万大军,赵佶不吸取教训,还继续派他为主帅北伐,真是天佑我大辽也!”

    “既然是粮尽南撤,那我们要不要出城追击?”

    “不急,耐心等一等,看看耶律术薛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消息?”

    。。。。。。。。

    平鹰谷是宋军北上雄县的必经之道,这是一条长约二十里的山谷,最宽处有两里,最窄处只有数十丈,两边都是高耸的峭壁,由于它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童贯便令大将温靖率五千军在这里筑关,并在这里屯集了两万石粮食,成为北上主力后勤补给基地。

    夜里,一支两千人的辽军已悄然抵达了平鹰谷,这支辽军便是耶律大石派出的奇兵,由大将耶律术薛统领。

    耶律大石已经发现了宋军的弱点正是平鹰谷,若偷袭攻下平鹰谷,不仅能截断宋军的退路,也能截断宋军的粮食供应,使宋军不战而乱。

    耶律术薛是一个只有二十余岁的年轻骁将,胆大心细,深得耶律大石的信任,此时,他站在一处高地眺望远处的平鹰谷。

    平鹰谷入口处已经被宋军修建了一座关城,关城高约两丈六尺,长约两里,没有护城河,位于一座平缓的丘陵之上,地势稍高,城头上守备十分严密,至少有上百人在来回巡逻,外城墙上还插着火把,将城外数丈内照如白昼,使他们很难秘密行动。

    从大军进攻的角度上看,夺下这座关城并不容易,这一点耶律大石派他南下时也考虑到了,特地给了他一件秘密武器。

    耶律术薛指着关城对几名大将道:“西面的地势稍微平缓,我们可以从这边进攻,我准备投入一千人,足以吸引城上的守军,希望你们能全力掩护东面的行动。”

    众人皆点头道:“将军准备什么时候进攻?”

    耶律术薛抬头看了看夜色,已经快三更了,他咬牙令道:“立刻攻城!”

    。。。。。。。。。

    几名辽军将领率领一千弓弩手赶赴西城,他们刚刚进入百步内,城头顿时鼓声大作,宋军士兵纷纷上城,两千宋军向下射箭,乱箭齐发,阻挡辽军继续向前。

    这时,辽军也敲响了战鼓,一千弩军同时向城头射箭,箭如飞蝗,密集的箭矢呼啸射向城头。

    但宋军城头的弓手两倍于敌军,形成的强大箭雨很快便将辽军压制住,使他们无法前进,就在这时,东面几名辽军士兵借着城头宋军被西面攻城吸引的机会,迅速从东面的山脚下奔到了大门旁边的城墙根下,这里正好是暗处,月光和火光都照不到,城墙下面漆黑一片,城头上很难发现下面有人。

    平鹰谷口的城墙是用木头和泥临时夯制而成,并不是很结实,很快便被辽军在城墙根下掏了一个大洞。

    这时,他们搬出一个黑黝黝的铁疙瘩,若李延庆看见这件物品,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件物品正是曾经在西夏大展神威的震天雷。

    这枚震天雷并不是从宋朝泄露出去,种师道将震天雷的火药配方和图纸献给了天子赵佶后,便一直被赵佶束之高阁,藏在深宫内。

    就连童贯在破梁山军中使用的震天雷还是李延庆在攻打梁山军时遗留下来的,宋朝军器监根本没有制造出这种犀利的武器。

    辽军的震天雷来自于西夏,西夏在童贯大败而遗弃的军械中找到了几枚震天雷,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和研究,他们已经仿制成功,特地秘密送了十枚震天雷给辽军,用于和金军交战。

    但辽军的第一次使用震天雷,却是用在宋军身上。

    三名辽军士兵将震天雷塞进大洞内,点燃了引线,便沿着城墙狂奔,这时,城头一名守军忽然发现了他们,大喊起来,城头宋军一起放箭,三名辽军士兵当即被射杀了两人,

    就在这时,城下忽然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正在西面交战的辽军士兵都吓得胆寒,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耶律术薛和其他士兵一起捂住耳朵蹲在地上。

    当硝烟散尽,耶律术薛再看城墙,不由被惊得目瞪口呆,只见城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旁边的城门也被彻底摧毁。

    耶律术薛立刻反应过来,大喊道:“杀进城去!”

    两千辽军士兵呐喊着冲进了平鹰谷。。。。。。。

    三更时分,耶律大石忽然看见远处出现一处明亮的火光,正是平鹰谷方向,他心中顿时大喜,耶律术薛偷袭平鹰谷得手了。

    耶律大石随即喝令道:“传我的命令,全线追击宋军!”

    宣和四年五月底,耶律大石在雄县率两万军队大败六万宋军主力,与此同时,萧干也率两万军队在涿县大败东路辛兴宗的五万军队,十一万宋军望风而逃,死伤无数。

    耶律大石一口气率军杀出百余里,但他担心金军趁机南下,便没有全力追杀,使两路宋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

    两路宋军在边境皆遭惨败的消息传回了京城,一时间朝野震动,天子赵佶惊恐不已,立刻下诏班师。

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

    鱼岳山位于嘉鱼县西面十余里外,这里山深林幽,飞瀑奇石,又能站在山顶饱览长江的波澜壮阔,风景格外秀丽,是嘉鱼县最著名的风景区,时常可见三五成群文士或者乘坐牛车拖家带口的县民来这里游玩。

    在鱼岳山南面的山脚下有一处巨大的山洞,山洞入口高达三丈,深达数里,叫做飞鱼洞,陈氏兄弟试验震天雷就是在这座山洞进行,陈氏兄弟也就是从前的郝大郝二,他们因为在西夏之战中‘阵亡’,已被军器监除籍革名,李延庆只得利用县令权力凭空给他们造了一个户籍,改名为陈江陈海,在官府记录上,他们兄弟是鱼乐乡人,以造陶器为生,没有任何不良记录。

    虽然已经灭了黑心龙王,但他们二人并没有失业,而是继续在宝妍斋租赁的百花庄园内研制火器,这一年他们全力做的事情就是将震天雷小型化,做成铁火。

    火早已有之,又名霹雳炮,北宋中期宋军便已配备,小型化的霹雳炮就是火,只是不管火也好,火也好,都是纸做的外壳,杀伤力太弱,如果能用生铁做成外壳,炸碎后铁片的伤害力极大,能波及数十步,人马皆伤,将是一种极为犀利的单兵武器。

    但将震天雷小型化却十分困难,主要是火药量不够,很难炸开铁壳,所以他们试验了无数次都以失败告终,后来陈氏兄弟只能从外壳上打主意,他们首先做成功了瓷火,瓷瓶容易炸碎,瓷片也能伤人,但问题也出来了,瓷片穿不透铁铠,而且携带时易碎。

    陈氏兄弟只得重新把目光放在生铁上,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们终于做出了一种可以单兵携带的小型震天雷,起名铁火雷。

    李延庆带着张豹、张鹰和杨光以及十几名士兵跟随陈氏兄弟来到了飞鱼洞,在这里试验火器,县城听不到响声,十分隐秘。

    十几名士兵在洞外站岗,不准游人进洞,李延庆带着张豹、张鹰以及杨光来到岩洞深处,这里有一大片空地,四周十分空旷,陈氏兄便把这里当做火器试验场。

    “开始吧!”

    陈氏兄弟将一只箱子放在地上,打开箱子,里面便是三枚单手铁火雷,看起来就像一只小型的八棱紫金锤,下面还有木柄,李延庆其实是画了一幅手榴弹的草图给他们,但他们做不出手榴弹的形状,做成了一枚八棱紫金锤。

    李延庆拎起一只‘小锤’,大约重三斤,他估计了一下,自己可以将它扔出三十步远,他把小锤递给力气最大的张豹,“你扔试试看,看能扔多远?”

    张豹接过手锤,奋力向远处扔去,只听‘咚!’一声脆响,大概也扔出了三十步远,张豹跑去捡了回来,陈大接过心疼地看了看,还好,没有被砸破裂。

    “县君,之所以做成球状,就是为最大程度上装药,铁壳也比较薄,本来我们是可以做得再小一点,但再小药量不够,铁壳就炸不开了,但如果铁壳太薄,杀伤力也不行,所以这已是极限。”

    李延庆点点头,他又看了看火绳,火绳在木柄下方,平时用一个半圆形的木壳包住,用的时候把木壳拧掉,卷成一团的火绳就出来了。

    “杨光,去把试验品绑上铁柱!”

    试验品是一头小猪,用铁铠甲包住,主要看炸裂的铁片能不能穿透铁铠甲,小猪就在杨光后背的笼子里,他嘴里嘟嘟囔囔跑到二十几步外,那里有一根铁柱,他将小猪绑在铁柱上,小猪吓得凄厉地大叫起来。

    这时,陈海笑道:“县君先试吗?”

    李延庆提起一只铁火球,拧掉了木柄下端的盖子,张豹正要上前点火,李延庆却摆摆手,“既然是单兵武器,就让我自己来!”

    他从随身的铁罐里抽出一支火折子,迎风一甩,火折子立刻燃了起来,点燃了下面的火绳,陈海急忙道:“火绳要到柄时就必须扔,然后找掩体遮蔽或者趴下!”

    火绳嗤嗤燃烧,快要到柄时,李延庆猛地将铁火雷向铁柱扔去,他随即躲在一块大石后,片刻,只听‘轰!’一声巨响,虽然没有震天雷那样惊天动地,但同样也令人惊心动魄,同时听见劈劈啪啪的撞击声,这应该是铁片击打岩壁发出的声音,四周变成一片灰白色,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

    好一会儿,硝烟散尽,李延庆快步走上前,小猪已经不叫了,包裹它的铁甲上被碎铁片击穿了无数个小洞,杨光将铁甲解开,里面的小猪血肉模糊,不知被多少铁片击穿了身体,早已气绝身亡。

    李延庆大喜,这果然是对付骑兵的犀利武器,这时,陈氏兄弟走上来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铁壳不好做,是铁匠用铁片拼接而成,产量很少。”

    “不是浑然一体浇成的吗?”

    陈海摇摇头,“铁壳只比核桃壳稍厚一点,和桔子皮差不多,浑然一体浇铸不出,只能用拼接的办法。”

    李延庆又仔细看了看拼接部分,拼接得很完美,他沉吟一下问道:“你们下一步做什么?”

    “下一步就是继续完善,还有就是火绳不太稳定,要想办法造一个裹火绳的木器。”

    “如果有时间的话,帮我做一根铁管,约两尺长,管壁要厚,中空部分大概和酒杯一样粗,如果能完整浇铸最好,浇铸不了最好也用两半拼成。”

    说到这,李延庆从怀中摸出一张纸递给他们,“这是图样,小心别流传出去!”

    李延庆当然是想做火铳了,这是他考虑了很久事情,实际上在十年后,宋军便发明了火枪,只是用来喷火,后来又过了数十年,才渐渐在火枪的基础上发明了突火枪。

    只是早期的突火枪是用竹筒和纸筒做成,实战效果并不好,射程短,上药慢,非常容易损坏,其实就算是火铳也不行,无论射程还是杀伤效果都远不如弩箭,但火铳还是有一个优势,它可以将数十颗铁弹一起射出,三十步内射出,只要方位不差,骑兵和战马都很难逃脱,可以弥补弩箭在敌军杀至近距离上的不足。

    突火枪又发展了数十年,直到金属管出现,火铳便应势而生了,李延庆便想跨过突火枪这一步,直接进入火铳时代,他们在研制震天雷外壳时,不断修改模子,已经能用铁水浇铸出一个完整的大铁壳,那么只要不断改进,浇铸出一体的铁管也有希望了。

    而且在发明火铳后,会有高明的工匠不断跟进研究,发明出更加犀利的火器,甚至大口径火炮也会慢慢研制出来,这样,缺乏战马的宋军也能依靠火器与强大的骑兵一战。

    中午时分,李延庆带着手下返回了县城,刚进县衙,莫俊便跑了出来,“县君可回来了!”

    “有什么急事吗?”

    莫俊低声道:“京城来人了,等了县君快一个时辰。”

    李延庆微微一怔,京城来人,这又会是谁?

    “是什么人?”

    “来人没有说,但属下的直觉。。。。。恐怕他是太子派来的人。”

    李延庆心中一跳,又随即问道:“杨菊知道吗?”

    “他去江夏了,说好要明天才能回来,丁啸今天也正好请假。”

    李延庆点点头,“他现在在哪里?”

    “现在在属下的官房等候,属下暂时不敢让他去县君官房。”

    莫俊做得很好,没有让来人在自己官房等候,李延庆便赞许道:“你很谨慎!”

    李延庆早就知道杨菊从去年开始便接到了朝廷监视自己的任务,他也没有放在心上,这是朝廷的一种潜规则,宋朝有一种制度叫做编管,将获罪官员户籍迁移到某地,会有专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还要定时向监管人汇报并解释自己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后世的假释,历史上,宗泽就被人诬告蔑视道教,被发配镇江编管。

    虽然李延庆只是被贬黜,还谈不上编管,但他还是和普通的官员不一样,朝廷不可能对他不闻不问,放任自由,几乎所有被贬黜的官员都会被当地官员监视,如果有出格的举动就会及时报告给朝廷。

    李延庆也知道这并不是杨菊的本意,只是杨菊被朝廷选中而已,不过他和杨菊的关系不错,尤其在他解决了县衙的财政危机,替杨菊隐瞒住了借钱买船之事,杨菊出于感激也投桃报李,很多事情并没有向朝廷汇报,比如研制震天雷之事,杨菊也多少有点耳闻,但还是替李延庆隐瞒住了。

    李延庆心中也明白,震天雷不过是种火器,无关紧要,对朝廷格局几乎毫无影响,杨菊不向朝廷汇报也承担得起责任,可今天居然是太子派人来,这种事情牵涉太大,恐怕杨菊再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替他隐瞒了,所以他绝不能让杨菊或者杨菊的心腹知晓此事。

    李延庆交代莫俊几句,便快步向他的官房走去。

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来人

    莫俊的官房里是一个四十岁余岁的中年男子,留着一缕长须,看起来十分儒雅,虽然等了一个时辰,但依旧不急不躁,颇有涵养。

    他见李延庆进来,便起身笑道:“李县君终于回来了。”

    “请问阁下是。。。。。。。”

    “在下吴敏,目前出任给事中,奉旨巡视江南地区民情,路过贵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