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评倒一时没法回答,具体什么职务,官家还真没说。

    这时,旁边高深笑道:“延庆为何不问问我?”

    曹评呵呵大笑,“我居然把枢密院的三掌柜忘记了。”

    高深任同枢密院事,是枢密院的三号人物,仅次于梁师成和高俅,但他却管实务,职权最大。

    高深笑了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推断。。。。。。”

    “那小舅就说一说吧!我们都想听听呢。”旁边曹百川笑道。

    “小舅,说一说吧!”众人纷纷笑道。

    “看来我不说,今天这一关就过不去了,好吧!我就随便聊聊。”

    高深喝了口茶,缓缓道:“京兆知府杨绪舟是去年才从成都府调去,他至少还有三年才任期届满,目前看不出他有任何调动的迹象,京兆府通判马宁虽然已经做了四年,明年任期届满,但延庆调去京兆府,应该是管军不管政,所以通判这个职务应该不会给延庆,相反,前任同知刘延庆在第一次北伐失利,承担了主要责任,他这个同知京兆府也做到头了,这样推断下来,延庆只能是出任京兆府同知,接任刘延庆的职务。”

    这时,曹评忽然问长子道:“京兆府留守是谁?”

    曹评问这件事,其实就是在提醒李延庆,如果真是出任京兆府同知,别忘记去拜谒这位留守王爷。

    曹俨想了想道:“京兆留守好像是康王殿下!”

    李延庆心中一跳,居然是他,这么巧,曹评笑着对李延庆道:“延庆,你应该明白我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吧!”

    李延庆连忙欠身道:“孙儿明白!”

    众人又聊了几句,这才散了,这时,高深走到李延庆面前,微微笑道:“刚才人太多,有些话不好深入多说,只能泛泛而谈!”

    李延庆知道他指的是曹百川,高深和曹百川不和,这曹家公开的秘密,年轻时,高深和曹百川同时喜欢上王家的一个女儿,曹百川因为辈分问题没有机会,但他使坏让那个女子嫁去了石家,高深也没有得到,最后不得不娶潘家之女为妻。

    后来又因为枢密院的官职,两人又成了竞争对手,最终高深赢得到了枢密院之职,看在曹评面子上,两人表面上虽然和和气气,但私下里却势同水火。

    李延庆也知道,有些话高深不能在曹百川面前随便说。

    他便点点头,“我理解!”

    高深笑了笑又道:“知府杨绪舟是王黼的人,而通判马宁却是蔡京的人,马宁想在京兆再任一届,蔡京同意了,但王黼就是不批,他想让自己族弟王淄出任这个职务,把京兆牢牢控制在他手中,你这个节骨眼去任职要当心点,暂时不要卷入双方内斗之中。”

    “多谢世叔提醒,我尽量避免!”

    高深又淡淡道:“另外把高宠也带去吧!我不想让他跟高俅。”

    “只要他愿意,我没有问题。”

    “他当然愿意,你是他的老上司嘛!”

    这时,李延庆又道:“我还有几个老下属在太原府,能不能麻烦世叔把他们也调来京兆。”

    高深眉头一挑,“你说的是王贵和牛皋他们吧?”

    李延庆点了点头,高深笑道:“我调他们去京兆当然可以,不过我建议他们还是留在河东,把他们调去京兆府,刘可就势单力孤了。”

    高深一句话提醒了李延庆,他忽然有点担忧起来,种师道退仕了,姚平仲会不会趁机收拾种师道的旧部,如果是那样,刘日子就难过了。

    高深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徐徐道:“只要太子不废,姚平仲就不敢做得太过分,何况还有种师中在河东坐镇,种家的百年势力也不是姚家能轻易动摇的。”

    “可我是孤家寡人啊!”

    孤家寡人这个词可不是随便可以说,但高深显然并不在意,他拍了拍李延庆肩膀笑道:“有曹氏兄弟和高宠跟随左右,你绝不会势单力孤。”

    。。。。。。。。

    下午,李延庆又通过曹晟帮忙请到了康王赵构。

    在潘楼街曹家的清风茶楼内,李延庆见到了康王赵构,李延庆对赵构其实并不反感,在历史上,赵构确实是个很能干的明君,能够在覆巢之下重新撑起一片天地,保住了大宋半壁江山。

    虽然在金国实力不支,无法再继续南侵而不得不向南宋发出求和信号的情况下,赵构选择了妥协而不是反击,确实令人遗憾。

    但至少在前面三十年,赵构确实做得不错,重用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保住了淮河一线不被金人突破,也保住了南宋一亿多汉人不被异族奴役。

    二楼的一间雅室内,李延庆诚恳地对赵构道:“范党一案,若不是殿下求情,恐怕延庆早已死在狱卒的乱棍之下了,殿下救命之恩,延庆铭记于心。”

    赵构笑着摆了摆手,“王黼陷害忠良,想借机杀人,我岂能容他尽毁忠良一脉,这是我份内之事,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赵构给李延庆的杯子倒满了茶,又笑道:“我也听说你要去京兆府,我还想约你出来,没想到你先找我了,京兆府的情况你了解吗?”

    “大概知道一点,好像知政堂内有两人在暗斗。”

    赵构点点头,“既然你连这个都知道了,那别的我也不用说了。”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其实我更关心军队那边。”

    赵构心里明白,李延庆在请自己帮他呢!可自己这个留守只是虚有其职,怎么帮他呢?

    赵构沉吟好一会儿,才展颜笑道:“或许是做了京兆留守的缘故,我对京兆的军方颇感兴趣,也打听到了一些比较隐秘的消息。”

    李延庆知道,这是赵构在帮自己了,他微微欠身笑道:“愿闻其详!”

    “京兆府兵马都指挥使杨麟虽然传闻是种帅一手提拔,但西夏战役后,他和刘延庆都成了高太尉的人,不过据我所知,他私下里和童太尉走得很近。”

    李延庆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赵构这个消息太重要了,杨麟将是他的副将,他一直以为杨麟是高俅的人,没想到杨麟竟然是童贯的人,真是出人意料啊!

    赵构又道:“知府和通判的斗争虽然很激烈,但新通判至少要到明年年初才定下来,这段时间我建议你先在官方站稳脚跟,着力于军队,听说羌人暴乱,这其实是个抓握军权好机会,李同知不觉得吗?”

    李延庆没想到赵构年纪轻轻就有这么高的政治素质,不愧是历史上的宋高宗,相比于赵构,赵楷还是显得太嫩了一点。

    他苦笑一声道:“现在任命还没有下来,殿下叫我同知还稍微早了一点。”

    赵构笑了笑,喝了口茶道:“这次北伐,你觉得最失意的人是谁?”

    李延庆立刻明白了赵构的意思,他笑道:“这要分宫里宫外,至少我知道宫外最失意的人是童贯,谋算了十年的郡王最终没有得到。”

    “那宫内呢?”

    “宫内最失意的人其实和童贯一样,期待越高,失落越大。”

    虽然李延庆没说宫内人是谁,但赵构知道李延庆明白自己所指,他也笑道:“是啊!有的时候太期待了,反而得不到,保持平常心其实最好。”

    说完,赵构站起身道:“我先回府了,今天多谢请客!”

    他微微一笑,转身便走了,李延庆望着赵构的背影,‘有时候太期待了反而得不到’,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李延庆忽然看到了赵构背影中隐隐透出的野心,他也明白了赵构对自己的期待。

    。。。。。。。。

    当天下午,朝廷的任命书下来了,不出高深所料,李延庆被任命为同知京兆府兼陕西路弓箭手提举,统制京兆府一万五千驻军。

    由于他兼任陕西路弓箭手提举,实际上就是陕西路沿边各州的十二万乡兵都由他一并统管。

    任命虽然让他很满意,但也有让他心中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是要求他三天后离京上任,李延庆希望能等到妻子生产后再离京。

    为此,他专门找过高深,希望能月底再离京上任,但高深也没有办法,庆州一带羌人暴乱,各州雪片般的求救信飞来京城,天子赵佶责令京兆府出兵平定羌人暴乱,李延庆不得不告别妻儿,带领百余名亲兵离开京城西进。

    【卷八完,请看第九卷旱江蛟龙入深渊】

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来京兆

    宋朝的府分为五级,开封府是京畿重地,尽管只是东京,却以天子脚下的身份俯视群雄,故而高高在上。

    而洛阳府、应天府和大名府分别对应西南北三京,名份仅比开封差了半级,他们属于一级府。

    而京兆府和太原府虽然不是四京之一,但由于它们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历史地位,使它们的地位不亚于三京,只在名份上稍微差了一点,他们属于一级半府。

    至于成都府和江宁府,它们是地域中心,但在战略上稍逊,所以与真定府、河间府等其他大府同属于二级府。

    至于其他小府,诸如河中府、延安府、凤翔府、兴仁府、江陵府等等,他们则属于三级府。

    京兆府有一万两千驻军,由于它历史地位特殊,更高过太原府,所以它和其他三京一样,也有留守一职,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统帅,一般由亲王担任,在京城遥任,不管实务。

    按照大宋文官为主将的惯例,京兆军的主将是京兆府同知,副将为都兵马使,四天后,李延庆抵达京兆府,正式走马上任。

    。。。。。。。。

    京兆府就是汉唐的都城长安,尽管它曾辉煌一时,但最终在唐末时毁于战乱,今天的京兆城已经看不到隋唐时的盛景。

    不过尽管经过宋朝一百多年的修养生息,京兆府又渐渐从极度疲弱中恢复了元气,人口增加到十余万户,成为不折不扣的大府。

    但也是因为气候的变迁,今天的京兆府已经没有汉唐时湿润多雨,渐渐变得干燥起来,就像一个中年妇女,已经失去了青春时的灵气。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强的政治因素,自从北宋建国以来,东北方向的威胁始终贯穿着大宋始终。

    而西北方向,吐蕃已经没落,西夏虽强势,但毕竟国力不足,对宋朝的威胁远不如辽金,所以政治上的弱势,也使西北的京兆府比不上河北的大名府。

    李延庆上任的第一天便得到了知府杨绪舟的热烈欢迎,他甚至当着一众官员的面给了李延庆一个重重的熊抱,仿佛一下子给李延庆贴上了王系的标签,不过这个熊抱也是有效果的,使通判马善脸色顿难看之极,哼了一声就走了。

    “李同知,这就是您的官房!”

    主薄孟遂将李延庆领到府衙后堂的西院,这是一座很宽广的大院,光房舍就有七十多间,足以容纳数百人,而且还有一座单独朝西的侧门,出入府衙非常方便。

    李延庆走进正中的一间大房间,这就是他的官房了,不过也只是暂时的,李延庆更希望自己将来能到军营中去当同知。

    “孟主薄,院子里怎么没有人?”李延庆一路见西院里安安静静,不由有些奇怪。

    “今天是旬休,底层官员和小吏都休息了,明天才能见到。”

    “那就更不好意思了,耽误了孟主薄的休息。”

    “哪里!哪里!能为李同知尽一点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

    李延庆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若不是他已知道这个孟主薄是杨绪舟的心腹,他说不定会曲解‘绵薄之力’的含义。

    今天确实有趣,杨绪舟夸张的欢迎仪式,还有马善铁青着脸,小媳妇吃醋般的负气而走,让李延庆亲眼看到了这两人的激烈内斗。

    “对了孟主薄,我晚上住哪里?”

    “我已经给李同知准备好了官宅,离府衙不到一里,向西走两三百步都到了,但好像李同知没有带家眷?”

    “她们可能会晚一两个月过来,主要是我的亲兵随从需要住处。”

    “没问题,我都安排好了,要不我这就领同知去看看?”

    “你先领我的随从过去吧!他们需要安放行李。”

    李延庆给莫俊和刘方使了个眼色,两人会意,便跟随孟主薄走了。

    就在孟主薄刚走,便进来一个小茶童给李延庆上了一杯茶,行一礼退下去了,李延庆端起茶碗,却发现盘子里有一张小纸条。

    李延庆连忙放下茶碗,拾起纸条看了看,里面只有一句话,‘黄昏时,长安酒楼春雪房见’。

    李延庆轻轻笑了笑,自己的椅子还没有坐热,第一道菜就端上来了。

    。。。。。。。。。

    长安酒楼位于城南曲江池旁,是一座占地五亩的大酒楼,在京兆排名第三,到了傍晚时,这里车水马龙,生意极为兴隆。

    李延庆带着张豹和张鹰来到了酒楼前,他已经换了一件白色衫,腰束革带,头戴纱帽,手执一柄金丝折扇,看起来就是府学的一名学子,只是他俊朗的脸上多了几分杀气,使他的儒雅打了折扣。

    “三位客官,喜欢光临鄙店,大堂里请!”一名酒保跑上前殷勤地招呼他们。

    “我在春雪房有约!”

    酒保哦了一声,“请吧!我带客官前去。”

    李延庆点点头,对张鹰和张豹道:“你们在大堂吃饭吧!我独自一人没有问题。”

    两人知道主公有准备,便在大堂找了位子坐下,李延庆则直接跟着酒保上了二楼,来到最里面一间雅室前停下。

    “这就是春雪房,里面已经有客人了,客官请!”

    李延庆推门进去,只见里面坐着一名削瘦的中年男子,赫然就是今天负气而走的通判马善。

    李延庆一怔,他确实没有想到会是此人,但李延庆立刻便呵呵笑道:“马通判这个谜语真让人难猜啊!”

    马善起身笑眯眯行礼道:“李同知来京兆上任,下官特备两杯薄酒给李同知接风。”

    其实李延庆也知道马善下午见面时负气而走是在做戏,那杨绪舟是王黼的人,范党一案,自己便已和王黼仇怨难解,马善再怎么也不会认为自己和杨绪舟是同党,他故意负气而走,就是给杨绪舟造成一个错觉。

    这时,李延庆见酒桌上只有两副碗筷,便笑道:“没有别的客人吗?”

    “本来还准备请几个陪客,后来想想,还是我们两人谈一谈比较好,省得某些人疑神疑鬼,给李同知下绊子,以后的事情不好做。”

    李延庆知道他指的是杨绪舟,便也没有点破,笑了笑坐了下来,这时,酒保送来了酒菜,马善给李延庆倒了一杯酒笑道:“这家长安酒馆可以自己酿酒,清酒很不错,另外鱼也是一绝,同知要好好尝一尝。”

    李延庆端起酒杯品了品,点点赞道:“不错,非常醇厚,难得的好酒,看来我最担心的事情没有了。”

    两人大笑,马善又道:“我家里也有酒窖,回头我让人给李同知送二十坛去。”

    李延庆连忙摆手,“掌军之人万万不敢碰酒,通判就高抬贵手,饶过我这一次!”

    “好吧!李同知想喝酒,随时可以找我。”马善心里也有数,有些事情操之过急,反而欲速则不达。

    其实马善对李延庆到来还是非常欢迎,之前蔡相国就给他送来一封信,告诉他李延庆是太子之人,可以争取,如果能得到太子支持,他的通判之位基本上就稳了,所以马善对李延庆的到来格外上心。

    他又给李延庆的酒杯斟满,两人喝了两杯酒,马善笑问道:“李同知打算什么时候去军营?”

    “明天吧!羌人闹得很厉害,天子责令我尽快扑灭暴乱。”

    马善沉吟一下道:“听说羌人暴乱和西夏有关。”

    李延庆也隐隐猜到,羌人和朝廷并没有什么历史积怨,朝廷也不干涉他们自治,暴乱怎么会突然出现,这必然是有外因,如果是外因,那只能是西夏了,当然,也肯可能是金国,金国想通过羌人牵制住宋朝军队,防止宋军趁火打劫。

    但现在羌人暴乱似乎又早了一点,金兵还在全力以赴灭掉辽国残余,一天耶律延禧不灭,金国就一天顾不上西夏,所以这时候羌人暴乱,不一定是金国的因素。

    “马通判怎么知道和西夏有关?”李延庆又问道。

    “很简单,西夏已经向边境增兵了,这明显是在牵制宋军,给羌人减压。”

    “消息可靠吗?”

    “应该可靠,是几名商人说的。”

    李延庆心中一动,连忙笑道:“我也想见见这几名商人,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下。”

    “没问题,我明天就去找他们。”

    马善又压低声音道:“李同知下去要当心副将杨麟,他这只羊和府衙的那只羊是一丘之貉!”

    李延庆笑道:“我明白了,多谢马通判提醒!”

    两人又喝了几杯酒,李延庆又提出自己的官宅不太满意,不够幽静,水景也不太好,希望马善帮忙换一处宅子,马善一口答应。

    李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