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评的倦意顿时无影无踪,他挺直了腰板,目光炯炯地望着李延庆,“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让我的一个朋友来带话,我也觉得有点蹊跷,一张请柬就可以解决的事,他却弄得这么复杂。”

    “他是怕梁师成不舒服!”

    曹评摆了摆手,那个不重要,重要的是高俅这时候请延庆喝茶做什么?他目光一扫,见李延庆若有所思,便问道:“延庆,你自己觉得呢?”

    李延庆斟酌一下,缓缓道:“如果只是简单问候一下,他就没有必要弄得这么复杂,或者让他儿子请客也就是了,他这样绕弯子,我觉得应该是大事,不知最近朝廷有什么大事情要发生吗?”

    曹评略一思索,猛然醒悟,“我知道了,一定是为增相之事!”

    他见李延庆有点困惑,连忙解释道:“朝廷相国从来都是两正四副,但官家开始重用宦官分相权后,便缩减了相位,变成两正两副,但杨戬、童贯、梁师成、李彦弄得天下民怨沸腾,朝官混乱,加上知政堂形成了蔡京和王黼打擂台的局面,官家在压力之下只得再次恢复两正四副的格局,这样就要增加两个相位,一个已经定下来,应该是白时中重新入相,另一个据说官家有意恢复旧制,让枢密使兼任相位,那么就是高俅了,不过反对高俅入相者颇多,尤其王黼反对最强烈。”

    “所以高俅希望得到军方的支持,其实就是希望得到曹、潘、高三家的支持,所以他才请我喝茶?”李延庆用目光征询曹评。

    曹评点点头,“白时中一直属于中立派,而这段时间蔡京和高俅走得颇近,一旦高俅入相,就会在知政堂中形成蔡强王弱的格局,所以王黼坚决反对,也是因为王黼反对太坚决,所以原本要在过年前定下的事情,一直迟迟不决,高俅形势不顺,他应该是希望我能给官家表个态。”

    “那祖父觉得这个态可以表吗?”李延庆又问道。

    曹评笑道:“其实我倒觉得如果知政堂有军方代表,会使朝廷在河北防御上用心一点,这是好事,而且高俅这个人比童贯实在,虽然人品不怎么样,比较嫉贤妒能,但他有自知之明,绝对不会揽什么北伐主帅,让宋军一败涂地,当然,如果你能进知政堂,我就不会去考虑什么高俅了。”

    李延庆哈哈一笑,“祖父的夸赞,延庆当不起!”

    “好吧!明天若高俅提起这件事,你尽管答应,不过我要提醒你,别自命清高,高俅手上的资源你该争还得争,你和他不是结盟,而是交易,既然是交易,你就不能吃亏了。”

    李延庆点点头,“孙儿心里明白!”

    。。。。。。。。

    很多官员之间的秘密交易都是放在矾楼进行,主要是矾楼有八个入口,而且都是里外套间,就算无意间闯进去,也很难让人发现在一起吃饭之人。

    李延庆从东北入口进入矾楼,他和郑荣泰跟随一名引导侍女直接上了三楼,走进了预订好的雅室内,给他们开门的是高衙内。

    衙内这个称呼一般是指高官子弟,本身并没有贬义,将来李延庆的儿子也会叫做李衙内,只是高俅的儿子把这个称呼给玷污了,变成了纨绔子弟的代名词,至于高衙内叫什么名字,李延庆一直不知道,但他也不想知道,高衙内这个名字就有足够的代表意义。

    虽然李延庆和高衙内曾经有一些不愉快的往事,不过随着大家逐渐成熟,那些斗气的往事也不必再去回忆了。

    李延庆进门便拱手笑道:“听说衙内升为都虞侯了,恭喜恭喜!”

    高衙内微微欠身,“不敢当,我这种官不过是托父荫的福,不像同知是从战场血战得来,实在不值一提!”

    李延庆点点头,这家伙会说话了,当然,这也是在自己面前,在别人面前未必会这么谦虚。

    “衙内过谦了,令尊可在?”

    “父亲刚到,同知请进!”

    高衙内把李延庆请进里屋,他则和郑荣泰在外间喝茶,这也是父亲的意思,让他们在外面放放哨。

    李延庆推门进了房间,只见高俅正在和茶妓谈笑,高俅穿得很随意,一件深衣,头上戴着幞头,看起来就像一个玩鸟闲游的小厮。

    “啊!延庆来了。”

    高俅满脸堆笑道:“坐在炕上不方便,我们就不见礼,快坐下!”

    高俅异常热情,而且态度很真诚,就仿佛相交多年的老友,李延庆笑着拱拱手,“恭敬不如从命,我就不客气了!”

    他将外裳交给侍女,在高俅对面的小桌前盘腿坐下,高俅给他倒了一杯茶,“听小胖说前天才回来,下这么大的雪,路上不好走吧!”

    “确实不好走,听说太行山的几条通道都封路了,河东路来京城只能走风陵渡,不过也幸亏下这么大的雪,否则今年还不敢放心回来。”

    “你说得对,这么大的雪,西夏也该消停一会儿了,云州之事你知道了吧!”

    李延庆点点头,“估计今年金国的目标就是西夏了,我们又多了一年的准备时间。”

    高俅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延庆,你觉得金国真的要进攻大宋?”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外面关于金国要进攻大宋的传闻确实很多,但我觉得这些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

    “哦?这话怎么说。”

    “道理其实很简单,平州和居庸关都在金国手中,让人不得不警惕。”

    高俅沉吟片刻道:“其实朝廷也意识到了,所以给了郭药师五万人的募兵名额,加上乡兵,郭药师手中至少有十万人,希望郭药师不要让朝廷失望。”

    李延庆暗暗叹息,历史上,就是拥有十余万大军的郭药师投降了金国,才使得金国势如破竹,一路南下,在此之前,包括燕山知府王安中在内的很多河北大臣都警告朝廷,郭药师不可信,但赵佶就是置若罔闻,才导致金兵的顺利南下,这也是促成赵佶下罪已诏退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延庆沉吟一下,还是含蓄地说道:“我觉得朝廷还是应该在雄霸两州以及真定府加强防御,不能因为有了燕山府,白河一线的防御就松懈了。”

    高俅眉头一皱,“你觉得郭药师不可靠?”

    李延庆淡淡一笑,“童贯推荐的大将,有几个可靠过?”

    这句话让高俅爽到了极点,简直说到他心里去了,他点点头,“你说得不错,既然背叛辽国投降宋朝,也会背叛宋朝投降金国,有机会我会提醒一下官家,不能撤掉真定府和白河防线。”

    李延庆知道高俅并不是真的为大宋社稷考虑,如果郭药师不是童贯的人,他就绝对不会说这番话。

    两人又喝了一杯茶,高俅问道:“现在延庆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吗?”

    主题来了,高俅是欲得先予,先给了自己人情,然后他再提要求,李延庆昨天就在想这个问题,自己该提什么要求比较好,把王贵和牛皋调去京兆?这种小事情请高深帮忙就行行了,范不着浪费高俅这个资源。

    那么自己该提什么条件好呢?

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换条件

    李延庆沉思片刻道:“卑职现在还真有两个困难需要太尉帮忙!”

    高俅呵呵一笑,“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帮忙,一定会尽力!”

    “卑职手下副将韩世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积功应升为都指挥使,但因得罪了杨麟,升迁之事就被杨麟扣住了,这次平定黑党项,他又立大功,我已将他的功绩转给了兵部,但兵部那边一直批不下来,我着实有点担心。”

    在平定黑党项之乱,军队战时编制就随之取消,李延庆随即向朝廷请功,要求将韩世忠和曹性的指挥使升为都指挥使,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成为自己的左右副将,但曹性的升迁已经批下来了,韩世忠的升迁却迟迟没有消息,据说是被卡在兵部。

    高俅脸一沉,“我知道了,这件事我明天就处理好。”

    韩世忠原是刘延庆的人,也就是高俅的人,韩世忠被兵部卡住,显然是童贯在背后报复杨麟之事,这不光是打李延庆的脸,也是打高俅的脸。

    高俅又道:“还有刘原本应该放去大名府当厢军都兵马使,不如我一并把他调去京兆府吧!”

    “多谢太尉体恤下情!”

    高俅心里明白,这只是抛砖引玉,谈不上帮忙,他摆了摆手,“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不算什么帮忙,不要怕麻烦我,提一点有难度的要求。”

    “那卑职就不客气了!”

    李延庆笑道:“卑职目前同时兼任延路总管,但延安府和绥州的兵力太少,考虑到边境安全,卑职想把京兆府驻军名额提升到两万人,不知枢密院能否批下来?”

    高俅当然知道边境防御只是个借口,李延庆只是想增兵,扩大权力,但各地禁军增减名额超过千人就必须报官家批准,而且官家已经明确表态,陕西路和河东路的禁军名额只减不增,自己去触这个霉头,必然会被斥责,但李延庆既然已经提出来,他不答应又不好意思。

    高俅面露难色,他想了想问道:“现在京兆府军队额度是多少?”

    “一万两千军!”

    “这样吧!我们用个变通的办法,我在职权范围内准许你们再增加三千名额,我记得这是官家之前同意过的,问题应该不大,另外,我让枢密院再给京兆府五千乡兵长期训练的名额,同时我再额外拨付五千副兵甲给京兆府,你们具体怎么使用,我就不管了。”

    这其实是燕山府郭药师的变通办法,用乡兵来代替禁军,乡兵可以长期训练,也可以农闲时集中训练,由地方州县提交申请,枢密院批准便可。

    而且各地乡兵招募不受限制,李延庆是京兆府同知,又是陕西路弓箭提举,那京兆府的乡兵也是他掌管,让乡兵装备禁军的盔甲,再加强训练,就和禁军没有什么区别了,至于五千乡兵的钱粮,那个由李延庆自己解决,有宝妍斋为后盾,这点小钱就不算什么了。

    大宋保甲法中规定,乡兵钱粮兵甲由各州县自筹,朝廷不干涉,不负担,条件稍好一点州县可以给乡兵一点伙食补贴,条件不好的州县就由乡兵自己承担兵甲和干粮,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河北和河东都由此爆发了农民起义。

    李延庆也知道这是高俅能做到的最大变通了,乡兵长期训练就是变相的征兵了,乡兵的钱粮他可以学郭药师,通过官商贸易来解决,五千士兵一个月的军饷就是五万贯,让宝妍斋来负担不现实。

    “多谢太尉帮忙,延庆感激不尽。”

    望着李延庆淡然的目光,高俅忽然想到了什么,增加军队额度之事,高深也有权力批准,他完全可以通过曹家去找高深运作,可他却跑来求自己,这是何故?

    高俅心念一转便明白了,李延庆真正目的是想把自己拖进这件事中,一方面固然防止自己发难,但另外一方面如果这件事有一天败露,自己就必须替他掩饰,这家伙年纪轻轻,倒也老谋深算。

    不过高俅也并不是没有分寸之人,这种事情他不可能随便答应,假如李延庆出任应天府同知,他就绝不会答应替李延庆运作增兵之事,应天府周围并没有敌人威胁,你增兵的动机就让人怀疑了,官家问起来他没法解释。

    但京兆府不一样,尤其李延庆还兼任延路总管,在宋夏达成边境裁军协议之时,适当增加京兆府的兵力也是有备无患,理由完全光明正大,所以高俅才敢批准李延庆变通增兵。

    想到这,高俅的心中倒也平静了,接下来他要提自己的要求了,高俅又给李延庆倒了一杯茶,淡淡笑问道:“曹公最近身体如何?”

    。。。。。。。。。

    不出李延庆的意料,高俅果然是希望曹、潘、高三家支持他入相,李延庆也欣然答应,并告诉高俅,曹评一直希望知政堂内有军方代表,希望就以高俅入相为契机,双方相谈甚欢,离开矾楼时已经是下午时分了。

    “高太尉还很少和人谈话这么长时间,延庆很有面子啊!”马车内,郑荣泰满脸羡慕地对李延庆道。

    李延庆摆摆手,“我们不说这个了,我倒很关心你,你和太子还有联系吗?”

    郑荣泰摇摇头,脸色变得黯然,半晌低声道:“自从阿姊被废后,太子再也没有问过郑家,甚至赵太医那条渠道也没有消息。”

    李延庆没有说话,如果连太医赵也没有一点关心慰问的消息,那说明太子是真的放弃郑家了,郑荣泰叹了口气,“这话我也只对你说,莫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我阿姊因为他而被迫入空门为尼,一辈子都毁了,可他一点安慰的意思都没有,这未免也太无情了。”

    李延庆不知该怎么劝郑荣泰,本来郑家就没有什么背景,就是有钱,太子赵桓也是看中了郑家的财富,现在赵桓又纳向家之女为偏妃,得到了向家的财力支持,当然就把郑家一脚踢开了,其实郑荣泰也说得对,就算赵桓是谋郑家的财富,但郑家为赵桓牺牲那么多,却落得这么个下场,不能不说赵桓心性薄凉。

    “老郑,想开了一点,塞翁失马,焉知祸福,郑家和太子彻底脱钩,未必是坏事,其实我倒建议你阿姊还俗回家。”

    “可以吗?”郑荣泰惊喜地问道。

    李延庆点点头,“这其实是个试探,假如你阿姊还俗回家,太子和朝廷都不闻不问,那么就说明郑家真的和太子彻底脱钩了,那你阿姊又何必自寻苦楚,等再过几年可以无声无息找人嫁了。”

    郑荣泰沉思片刻,“你说得有道理,阿姊是可以还俗回家,我回去就给父亲说,至于嫁人,现在不能考虑。”

    “你们郑家在杭州买地了吗?”李延庆又岔开话题问道。

    郑荣泰点点头,“杭州、明州、苏州、江宁都买了,杭州买了三百亩,过完年,我打算去一趟杭州,把宅子造好,然后父母和大姊就可以迁过去了,等把京城的事情处理完,我也准备过去,彻底摆脱太子的阴影。”

    李延庆笑道:“这是明智之举!”

    。。。。。。。

    虽然李延庆很不愿意看见梁师成,但他还是去了梁府,就算和梁师成无话可说,这也是个态度问题,不过李延庆运气不错,梁师成正好受寒感恙,在家中养病,他对京兆府的情况并不关心,只随便问了几句,李延庆便以不打扰梁师成休息为借口,起身告辞了。

    从梁府出来,李延庆便滑脚去了王贵在京城的家中,王万豪已经带领家族迁去了江夏县,很多王家的族人和一些原本依附王家的佃农也纷纷跟了过去,在江夏形成了新的王家村。

    但王万豪却有远见,就算迁去南方也不能完全脱离政治中心,所以他同意王贵留在京城,王贵是租的房子,位于大相国寺附近,是一间占地一亩半的院子。

    宅和院的区别在于面积,一般而言,两亩以上就勉强可以称为宅,低于两亩,就无法修成三进的格局,最多前后两院,只能称为院子。

    “本来我是打算租一座三亩小宅的,正好一个同村乡邻介绍了这间院子,是他亲戚的房子,租金很便宜,每个月只要十贯钱,若全付三年租金,只要三百贯,我觉得这里很不错,阿圆带着孩子也够住了。”

    王贵领着李延庆参观他的新家,前后两进,前院大,后院小,有近十几间屋子,后院还有个很小的花园,王贵的妻子汤圆儿带着孩子以及几个丫鬟住在后院,前面住厨娘和两个仆人。

    李延庆点点头问道:“你们一家是足够住了,但如果你父母或者叔伯兄弟来,又住哪里?”

    “父母和祖父来可以住后院,那边还有好几间空屋子,叔伯兄弟来也只能住前院了,反正空房间多。”

    “其实我还是建议你租一座小宅,你们家族大,族人多,这样方便一点。”

    “算了,租金已经交了三年,而且你不是说再过两三年就可能迁都吗?我也懒得换了,太折腾了。”

    李延庆也只是说说,王贵不想换也就算了,两人回屋坐下,王贵又给李延庆倒了一杯热茶,李延庆忽然想到什么,连忙问道:“老牛呢?怎么没见他。”

    “他中午就被几个同乡叫去喝花酒了,我这里呆会儿有客人,我就没去。”

    “你有客人?”

    王贵笑了笑,“你很熟悉的客人!”

    李延庆一怔,迟疑着问道:“不会是老汤吧!”

    王贵点点头,“除了我这个大舅子,还会有谁?”

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携旧友

    这时,汤圆儿拎着壶茶慢慢走进来,她也是刚坐完月子,身体还比较虚弱,王贵连忙上前接过茶壶,埋怨她道:“你回屋休息,让丫鬟来就行了!”

    汤圆儿一笑,“别人我不管,老李是贵客,我可不敢怠慢!”

    李延庆忍不住笑了起来,“阿圆,你这话这么说,我那点老底你还不清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