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名正副队头奔了出来,一名队头大喊道:“看你们手中军牌,背面写有‘一’的就是第一队,请出列!“

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军情

    三天后,招募的五百女兵全部到位,军营内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每天上午,五百女兵都会沿着大演武场列队奔跑三圈,然后返回女兵营继续训练,她们的出现,使得原本枯燥的军营生活开始有了一丝色彩,军营内笑声增多,士兵们情绪高涨,士气也随之上升。

    上午时分,扈青儿一路小跑,来到了中军大帐,帐外亲兵向她行一礼,随即禀报道:“启禀统制,扈将军来了!”

    “请她进来!”

    扈青儿挑帘走进大帐,只见大帐内,主帅李延庆正和参军刘方说着什么,扈青儿上前行一礼,“参见统制!”

    “过来坐下!”李延庆笑着向她招招手。

    扈青儿上前坐下,李延庆关心地问道:“女兵训练得如何?”

    扈青儿欠身道:“回禀统制,适应非常快,才三天,她们就完全适应军营生活了,而且女兵很守纪律,早上点卯晨练,没有任何人迟到。”

    李延庆想了想又笑问道:“有个叫朱凤的女兵表现如何?”

    ‘朱凤?’扈青儿一怔,“统制认识她?”

    “也不是认识,那天我去视察报名,正好看见她被录取,一个很有孝心的小娘。”

    “她表现非常优异,她现在第五队第一火任押队,她们一火十名女兵上了昨天的训练榜,每人奖励了百文钱。”

    李延庆点点头又道:“大家对女兵评价非常好,我建议可以拉出去跑步,毕竟女兵营稍微狭小了一点,拉出去跑步对身心有好处。”

    “卑职明白了,再过几天,卑职带她们外出拉练。”

    李延庆这才把话题转回来,“找你来,是有一个任务交给女兵营去做。”

    “请统制下令!”

    “让刘参军先给你说说情况吧!”

    刘方在一旁笑道:“是这样,我已经和乔氏商行谈妥,将二十万张羊皮卖给乔氏商行,收款四十万贯,但乔氏商行答应用白银支付,按照现在市价一两白银兑换一千五百文钱,大约兑换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乔氏商行答应分三次付给我们,明天中午第一次支付十万两白银,交割地点在渭河码头,我们同时要将十万张羊皮送过去。”

    “那需要我们女兵做什么?”

    “去点钱!”

    李延庆微微笑道:“你带着五十名女兵去清点银子,搬运有男兵负责,但你们负责把十万两白银点清楚,另外,还要协助他们点清羊皮,这是第一次交易,双方都比较慎重。”

    “可为什么一定要女兵去?”扈青儿不解地问道。

    “这是对方的要求,他们对军队有点畏惧,女兵去协助就稍微好一点。”

    “我明白了,明天等候刘参军的通知,我们随时可以出发!”

    “别的没有什么了,你先回营吧!”

    扈青儿起身要走,李延庆想起一事,又道:“蕴娘让你晚上回去吃饭,你抽时间回去看一下吧!”

    “我知道了!”扈青儿行一礼,快步离去了。

    这时,刘方微微笑道:“同知应该考虑再给三娘找一名副将,她一人管女兵营,很多地方不方便。”

    李延庆笑道:“多谢参军提醒,我会留意!”

    这时,帐外亲兵禀报道:“启禀统制,大营外来了一个姓乔的商人,说是有急事找你。”

    李延庆和刘方对望一眼,这一定是乔仲安来了,两人连忙起身,快步向大营外走去。

    走到营门前,只见营门外停着一辆牛车,乔仲安正负手来回踱步,李延庆快步迎了出去,“二东主有什么急事找我?”

    乔仲安连忙走上前道:“我一个重要消息要告诉通知?”

    “什么消息?”

    乔仲安压低声音道:“我刚得到兴庆府的飞鹰传书,西夏已正式向金国投降了!”

    。。。。。。。。。。

    西夏投降金国,无疑是撼动天下格局的大事,意味着宋、辽、夏维持了百年的三国格局彻底破裂。

    辽国已不复存在,崛起的新贵金国取代了辽,在很多人都以为新三国平衡即将建立之时,一些洞察力敏锐的人却意识到,大宋的危机即将来临。

    金国皇帝已经坐稳龙椅,西面的不安定已扫平,下一步必然就是南征了。

    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苏杭两地的地价陡然再翻一倍,大宋的财富开始向东南倾斜了。

    入夜,枢密使高俅心事重重地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他从年初出任相国至今已快半年了,一直过得顺风顺水,但西夏向金国投降的消息传来,高俅便知道自己舒心的好日子到头了。

    高俅心里很清楚,金国不是辽国,辽国迟暮,早已没有攻宋的锐气,但金国却一头刚长成的猛虎,猛虎焉有不吃肉之理,更何况金国的老狼主就死在燕山府,此仇,女真人怎么可能不报?

    但偏偏官家就相信宋金联盟,坚持认为金国不会有攻宋的企图,知政堂那帮家伙也抱此论调,就不知他们是真傻还是装傻?

    高俅叹了口气,目光落在桌上的一份奏卷上,这也是让他烦恼的另一件事,李延庆请求将泾川银矿划给京兆军为军费,高俅也是带兵之人,当然知道五千新兵每月的军费负担是多少,没有军费来源,李延庆怎么可能负担得起?

    燕山府郭药师也同样招募了两万新兵,天子却给了他铸钱之权,京兆军却没有任何收入,这明显有失公平。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传来儿子的声音,“父亲,孩儿回来了。”

    “快进来!”

    门开了,高衙内从外面走进来,他是奉父亲的命令去见梁秋,探问一下梁师成的态度。

    “梁师成怎么说?”

    “梁秋说李大器已经找过他父亲,向他父亲说了这件事。”

    “这我知道,梁师成是什么态度?”

    “梁秋说。。。。。。他父亲表态不参与此事,孩儿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高俅松了口气,笑道:“就是说梁师成默许我替李延庆操作此事,他不会干涉。”

    “父亲之前不是已经还了曹家的人情吗?怎么还要替李延庆做这种破事?”高衙役心中着实有点不高兴。

    高俅摇了摇头,“那些事情高深就能办到,他有必要求我帮忙吗?”

    “孩儿不懂?”

    高俅微微叹了口气,“李延庆虽然年轻,但城府却很深,新年时他没有提出真正的条件,是因为他担心由此惹恼梁师成,在没有和梁师成沟通之前,他是不敢和我过深接触,所以他先让父亲去见了梁师成,得到梁师成的默许后才请我帮忙,否则他在京兆府就会呆不下去了。”

    高衙内半响没有吭声,高俅看了他一眼,“你是奇怪我为什么这样热心帮他,对吧?”

    高衙内点点头,“孩儿是有一点不太理解。”

    高俅负手走了几步道:“表面上看我是在还他人情,可实际上,我是想把他拉入我的派系,你别看童贯好像没有什么动静了,那是假象,他一直和郭药师以及姚平仲有秘密往来,郭药师怎么得到的铸钱之权?不就是童贯通过王黼帮他争取到的吗?还有姚平仲儿子无功无德,升职为将军,你以为童贯没有帮他?你明白了吧!帮李延庆实际上就是在帮我自己。”

    高衙内点点头,“孩儿明白了!”

    停一下他又道:“只是银矿之事不太好操作。”

    高俅微微一笑,“若是平时,我确实不好操作,不过现在倒有了一个机会,明天我就去和官家谈一谈。”

第六百六十三章 意料之外

    御书房内,赵佶眯着眼睛听完了高俅的汇报,京兆军希望把泾川银矿划给军队作为养军资产,赵佶倒也并没有勃然大怒,之前高深向他汇报过,京兆驻军效仿燕山府,将五千乡兵转为长训乡兵,实际上就是变成增兵,补充宋夏边境的兵力不足。

    赵佶并不愚蠢,他虽然和西夏达成了边境裁军协议,但西夏都城兴庆府距离边境不过一天的骑兵路程,随时可以杀到边境,而大宋都城距离边境至少五天路程,等禁军赶到陕西路,黄花菜都凉了,这一点赵佶心知肚明,所以在京兆府和太原府保持驻军,就极为关键了,这也是赵佶默许京兆府以变通的方式增加五千长训乡兵的原因。

    不过把泾川银矿划给京兆军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可比准许京兆军铸钱还要有油水。

    “太尉,养五千军队需要多少钱?”赵佶随口问道。

    “回禀陛下,按照殿前禁军的标准,每月光俸禄就需要八万贯,如果按照边疆禁军,则稍微少一点,五万贯左右,加上伙食以及杂费开支也要一万多贯钱,至少需要六万贯钱吧!”

    赵佶眉头一皱,“要这么多?”

    “陛下,大宋每年军费开支都是朝廷最大的财政的负担,微臣从前不太理解,入相后才知道当家柴米不容易啊!”

    “你这混球,意思就是说朕不懂当家之难吗?”

    高俅吓得连忙解释,“陛下高瞻远瞩,眼界当然不像微臣这样低。。。。。。”

    “好了,你是什么水平朕很清楚,你那点小心思朕也明白,不用在朕面前解释那么多!”

    “陛下是火眼金睛,微臣哪里瞒得过陛下。”

    赵佶微微一笑,他知道高俅年轻时不学无术,不过却对自己忠心耿耿,把他放进知政堂,也算是自己的一根眼线。

    “既然一个月要五六万贯钱,那这半年李延庆是怎么解决军费问题,是靠宝妍斋的钱吗?”

    高俅哪里敢说靠宝妍斋,那不就变成李延庆的私军了吗?那可是会触犯天子逆鳞的。

    “据微臣了解,这半年是靠剿灭黑党项的战利品,陛下不是赏给他们了吗?”

    “战利品有这么多?”

    “差不多吧!有十余万贯钱,还有二十万张羊皮,按照市价可值二三十万贯,之前应该就是靠这笔钱维持,现在有点维持不下去了,所以才向朝廷求援。”

    赵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参茶,沉思片刻道:“那你的意见呢?”

    高俅可不是传话筒,他是枢密院的首脑,也是知政堂的相国,主管天下军务,在银矿之事上,他有绝对的权威,当然只是建议权,决策权还是在天子手中,这件事之所以没有通过知政堂,也是因为泾川银矿属于军方资产,知政堂无权插手。

    否则就算赵佶点头答应,知政堂可以驳回,大宋相国可是有权拒绝执行天子无理的决定。

    高俅知道官家会问自己的意见,他沉吟一下道:“西夏投降了金国,微臣很担心宋夏边境,微臣认为有必要在某种程度上增兵,之前微臣在知政堂提及此事,蔡相公和王相公都一致反对,认为增兵违反了宋夏间的裁军协议,正好枢密院收到了李延庆的奏请,微臣认为,增加长驻乡兵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增兵变通办法。”

    赵佶沉思片刻道:“如果正常拨付军费呢?”

    “就怕朝廷那边通不过,而且西夏也会抗议。”

    赵佶没有吭声,他知道走朝廷拨付钱粮就意味着增兵,一年七八十万贯支出,对财政日益拮据的朝廷也是一个沉重负担,之前他们讨论过给燕山府增加新兵额度,就遭到了蔡京的强烈抵制,最后王黼提出准许郭药师铸钱这个办法才解决了两万新军的军费问题。

    赵佶心中已经同意了高俅的提议,不过他心中还有两个想法需要落实,反复考虑后,赵佶缓缓道:“朕原则上同意李延庆的请求,可以把泾川银矿转给京兆军,不过朕有两个要求,第一,京兆军可以再募一万五千乡兵,使长训乡兵数量达到两万人,太尉明白朕的意思吗?”

    高俅连忙道:“陛下英明,这样陕西路的总兵力就达六万人,不怕西夏突然发难。”

    “不过李延庆太年轻了一点,让他独自掌京兆四万军,朕有点担心不放心啊!”

    高俅心中一跳,什么意思?难道官家是打算换将吗?那可糟糕了。

    赵佶意味深长地看了高俅一眼,这混蛋以为自己不明白他的企图吗?无非是想把京兆军变成他的势力范围。

    “朕的意思是,最好再安排一个监军。”

    高俅顿时松了口气,原来不是担心李延庆的能力,而是不放心他,派监军也是惯例,兵力超过三万就必须派监军,就算官家忘记,作为枢密使,高俅也会提出此事,更不用说此时官家主动提出来,高俅连忙道:“陛下英明!”

    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淡淡道:“朕记得京兆留守是康王吧!”

    “正是康王殿下!”高俅心中忐忑起来。

    “就让康王实任吧!”

    高俅心中一阵叹息,这样一来,太子的地位又不安稳了。

    。。。。。。。。。

    陕西路有好几处银矿坑,其中最大的银矿坑位于商州,泾川银矿只能算一个小型矿坑,每月可炼粗银五千斤,精炼可得银锭三万两左右,按照市价折合六万贯钱,李延庆打这个银矿的主意,就是因为这座银矿的产出正好够他养军,而且这座银矿属于军方,划给京兆军也是天经地义。

    但李延庆却没有想到,他这个请求却惹出了事端,不仅天子批准他的长训乡兵人数可达两万,而且还把康王赵构派到京兆府出任实职了,京兆留守,也就是整个陕西路军政最高首脑。

    就在赵构上任的第三天,李延庆便陪同赵构来到了泾川银矿,泾川银矿位于耀州的云阳县,整座银矿由三十余座山头组成,这些山头分布在方圆三十里内,高空俯视,就像一朵巨大的莲花,在莲花的中心便是支撑银矿的后勤重地孟店镇。

    银矿虽然只有三百名矿工,但三百矿工加上他们的家属至少就有上千人,上千人吃喝消费都必须依托城镇,孟店镇也就因为这座银矿而兴盛起来。

    “殿下,天色已晚,上矿已不太方便了,不如在镇上休息一夜,明天一早我们上矿里看看。”李延庆笑着建议道。

    虽然得了实放,但赵构明显不是太高兴,这几天很难看到他的笑容,赵构点了点头,“你安排吧!”

    事实上,马善早已安排妥当,作为地头蛇,依附一个亲王是极为有必要的,何况这亲王还是他的上司,主管整个陕西路军政。

    他们在一家叫做交林客栈的店里住下,所有的无关人员都被清理出去,只有掌柜和两个伙计负责伺候康王和同知一行。

    赵构心情不好,刚住下便让人把李延庆请来自己房内喝酒叙话。

    “殿下这两日好像心情不太好?”李延庆给赵构斟满一杯酒问道。

    赵构叹了口气问道:“你觉得父皇为什么把我实派到京兆府来?”

    李延庆笑了笑说:“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如果说是为了夺嫡,那么郓王殿下也不会留在大名府,我个人认为应该和夺嫡无关!”

    “那是什么缘故?”

    “应该是官家想用亲王取代宦官监军的一种举动,以前亲王普遍年幼,官家无以依靠,只能用宦官监军,结果部分宦官欺上瞒下,导致民怨沸腾,现在随着亲王的渐渐长大,用亲王实封代替宦官或许会成一种新的尝试。”

    赵构摇了摇头,“我临行时父皇召见我,他告诉我,皇统继承人必须德才兼备,必须去地方上体恤民情,而不是整天呆在深宫里算计阴谋,我能感觉出,他的语气中还是对皇兄十分不满。”

    李延庆心中暗暗叹息,赵构还是太年轻了一点,天子把他派来京兆何尝不是一种试探,大宋从来没有把亲王实派到地方执政的先例,就怕亲王拥兵自立,造成皇权分裂,赵佶怎么又会例外,把康王放到京兆更多是一种对他的考验,如果他经不起考验,表现出太多对皇权的**,那么将来的日子恐怕就难过了。

    但现在这些话还不能对赵构说,李延庆沉吟一下笑道:“殿下就是为这个心情不好吗?”

    赵构摇摇头,“我心情不好,是因为西夏投降了金国,我为大宋的局势担忧!”

第六百六十四章 视察银矿

    赵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目光锐利地注视李延庆,“同知认为女真人会入侵大宋吗?”

    李延庆点点头,“一定会!”

    “为什么这么肯定?”

    “殿下还记得范党案吗?范致虚给官家的奏折中就写得很清楚,宋辽夏是经过百年战争才逐渐形成的三国稳定局面,一旦金取代辽,那么稳定局面就被打破,必然又会重新寻找平衡,这就意味着以后数十年的战争,大宋伐辽是自毁屏障,这就是范党案的根源,我为范党一员,依旧坚持这个理念。”

    赵构默默点头,“你说得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了,其实父皇也有点后悔了,我能感觉到西夏投降金国对他的打击很大,否则父皇也不会同意京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