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3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俅身上的市井之气比较重,为人心胸不宽,谨慎小心,而且颇为狡黠,尽管他也很想结交太子,但他又唯恐被天子赵佶发现,因此他表面上对军议堂极为冷淡,甚至对李纲、吴敏等军议堂重臣从来都不假辞色,但他却通过李延庆来这样一个中间角色和太子赵桓暗通款曲。

    李延庆微微一笑,“太尉主导训练应该是众望所归!”

    高俅苦笑一声道:“李府尹说这话是打我脸呢!我训练军队能给李府尹相比?主导不是主持,主导只是前段事务上过问一下,具体训练方案还得由李府尹敲定。”

    李延庆笑道:“我这次带来一百名亲兵,实际上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军,实战经验十分丰富,都参加了太原城和金兵的激战,我打算把他们安插到两万军中去,每个人出任都头,各自率领两三百人,这样便能在最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支精兵,这个方案不知太尉能不能接受?”

    高俅半晌无语,这个方案太狠了,一百亲信安插进去,这三万人不都是他李延庆的军队了吗?

    李延庆见高俅没有回应,便淡淡笑道:“方案有很多种,这只是其中一种比较速效的方案,说实话,一场攻城大战打下来,这支军队还能剩下多少都是问题。”

    高俅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反正这支军队最后是要归太子,与其太子随便交给某人,还不如自己交给李延庆,还得一个天大的人情,如果将来再回归自己,把底层将领再全部换掉就是了。

    想到这,高俅低声道:“这三万弟兄跟随我多年,我对他们感情很深,交给别人我还真不放心,但交给老弟,我是心甘情愿,那就按照老弟的方案,每三百人组建一小营,营都头就由老弟的亲兵担任,这件事就你我知晓。”

    高俅最后一句画蛇添足的话让李延庆哑然失笑,高深从前给他说,高俅身上的市井气息很重,他一直不太明白,现在他知道了,这不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小商贩吗?生怕自己占了便宜不懂得感恩回报。

    李延庆微微一笑,“太尉的人情,李延庆必会铭记于心!”

    高俅顿时大喜,李延庆终于懂得自己的难处了。

    。。。。。。。。

    三万军队驻地也在封丘门外,叫做新北大营,位于老北大营的北面,占地约三千余亩,光训练场地就有两千亩,可以训练骑兵,能驻军三到五万人,扎下了一千多顶大帐。

    这次调集的三万军队就因驻地在北而得名,叫做新北衙禁军,简称新北军。

    众人走了半个时辰后,便远远看见了高高矗立的军旗,紧接着便看见了一望无际的营帐。

    这时,李纲跟上李延庆,压低声音问道:“这支军队谁为主将?”

    “官家的本意是让厢都指挥使王道齐出任主帅,但高太尉不同意,后来决定由他亲自担任主帅。”

    李纲沉吟一下又道:“太子殿下的意思,这支军队最好由你来亲自来训练。”

    李延庆摇了摇头,“我坐镇训练这支军队恐怕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我建议最好由种师中坐镇,我会尽量多花时间过来指导。”

    “种师中还在河北,他过来主持训练恐怕不太现实,太子的意思是,如果你无法来坐镇,那就让张叔夜来坐镇!”

    “张副帅现在在京城?”

    李纲点点头,“他刚调回来,出任枢密院副使,其实是被贬黜了,但他来坐镇军营也是名正言顺。”

    “这个。。。。。恐怕要官家同意才行,目前名义还是高太尉为主帅,其实高太尉倒会听从太子殿下的意见,关键还是官家那边。”

    李纲也很无奈,官家对太子异常提防,绝不会让太子染指军队,否则就不会想让童贯派系的王道齐来出任主帅了,让张叔夜出任主帅,恐怕官家也不会答应,这件事还真不好办。

    “但太子殿下还是希望由你来主导,有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

    李延庆淡淡一笑,“我倒有一个建议,不如让上将军曹俨来坐镇,当然,前提是官家要同意。”

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诀

    一行人来到军营门前,三名统制率领一众将领出营迎接,三名统制都是禁军中的资深将领,一个是金枪将徐宁,一个是双枪将董平,另一个则是神箭将张清。

    徐宁一直是禁军金枪班教头,为人低调谦虚,深得高俅的赏识,都一步步被提拔为正五品的步兵都指挥使,这次更是让他统领左军一万人,也是破格提拔了。

    董平是高俅的心腹大将,年近五十岁,资历很深,参加了剿灭方腊之战,积功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正四品高官,这次统领中军一万人。

    另一员统制便是神箭将张清,他只有三十余岁,官任左卫将军、骑兵都指挥使,不过他向家的女婿,后台颇硬,所以也被破格提拔,统领右军一万人。

    这三员大将形成了这支三万禁军的骨干,但新北军的主帅都统制却没有正式任命,目前由高俅兼任。

    “参见太尉,参见同知,参见王侍郎!”

    三名大将一起躬身施礼,不过他们却没有注意到李延庆也来了,徐宁看见李延庆,不由愣了一下,李延庆现任开封尹,应该和新北军没有关系才对啊!

    高俅笑呵呵介绍道:“这次成立新北军,正是李府尹的建议,他目前是京城唯一统领大军和金兵打过攻城战的高官,所以我向官家建议,由李府尹协助指点大家的训练。”

    无论徐宁还是董平,他们都在官场中打滚多年,两人心里都明白,这个时候成立新北军,实际上就是配合太子的备战,而李延庆明明是开封府尹,却参与进这件事,不用说他们也能猜到,李延庆其实是太子的代表,他才是这支军队的真正主导者。

    张清虽然反应弱了一点,但他会唯董平马首是瞻,三人连忙又向李延庆躬身行礼,“参见李府尹!”

    李延庆在太原都是都统制,官职比他们高一级,他完全可以接受三人的行礼,李延庆微微笑道:“三位将军请免礼!”

    董平连忙道:“各位主官请进营!”

    众人在一班将领的簇拥下进了大营,大营内广袤的演武场上,三万士兵正分为十几个方阵训练阵法,喊杀声如雷。

    他们来到中军大帐,分别落座,高俅作为相国、枢密使,同时也是新北军的名义主帅,他的地位最高,坐在帅位上,其他高深、李纲和李延庆则分别坐在两边,而徐宁等一班将领,则列队站在帅案前方,等待主帅的训话。

    高俅轻轻咳嗽一声,缓缓道:“大家想必也知道,官家批准成立新北军,主要目的是针对性地训练守城防御,金兵还会不会南南侵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这就是成立新北军的初衷,一旦金兵兵临城下,我们就是京城最后的守卫者,所以官家希望在两个月内,将新北军训练成为堪比太原保卫战一样的精锐之军,官家已赋予我大权,并赐尚方天子剑,所以涉及新北军一切军务都我能做主,不用再请示官家。”

    李纲心中微微有些失望,高俅这番话的意思,就是不希望再有人插手新北军,恐怕太子想接管新北军的计划要落空了。

    虽然李纲一再向李延庆强调,太子希望他坐镇新北军,但李纲却很清楚太子打的如意算盘,李延庆不是军议堂成员,有可能会被官家接受为新北军的都统制,但李延庆坐镇新北军只是第一步,只要李延庆坐镇新北军,那军议堂就可以通过安插文官的方式来掌控军务,从而使太子完全控制这支新军。

    可惜太子如意算盘打得虽妙,却并不容易实现,首先是李延庆不肯直接接手这支军队,他更愿意间接控制,甚至不惜推出曹俨来出任都统制,其次,高俅似乎也不希望其他人来染指这支军队,所以他表示自己愿意坐实新北军都统制之职,那么太子想控制这支新军,也只能和高俅打交道了。

    这时,高俅又道:“关于具体的训练方案,大家都是军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包括我高俅也有自己的训练心得,如果每人都搞自己的训练,那就不必只成立一支新北军了,成立十支、二十支都可以,但这绝对不行,新北军内只准有一种训练方案,这种方案一经实施就不得更改,有不满者,要么就用脖子试一试尚方天子剑,要么就收拾铺盖滚出新北军。”

    说到这里,高俅停了下来,目光严厉地扫视众人,众人都低下头,没有人说话。

    高俅又继续道:“这次新北军的训练方案由李府尹来决定,下面我让李府尹给大家具体说一说。”

    李延庆站起身笑道:“本来以为当了文官可以不用再为了军队的事情烦恼了,但没法子,又被高太尉抓了壮丁,那我就提一点建议吧!”

    李延庆虽然语气比较客气,但高俅的硬话已经说出来了,他就不能太过于随意,否则就是对高俅的不敬了。

    所以李延庆在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他的态度也变得严肃起来,对众人道:“金兵十五万大军攻打太原城,整整历时九天,发动攻城战十七次,其中三次夜战,共损失了云梯五百余架,巢车上百部,先后阵亡五万人出头,最终饮恨于太原城下,而守城宋军也伤亡六千余人,民夫伤亡近万,宋军之所以在太原保卫战获得胜利,原因有很多,我总结为三大点,一是防御备战的各种细节做到了极致,打个比方,我们的投石机是五年前就装备好,一直存放在仓库内,直接运上城头就可以使用,但我们还是将投石机再增加一次绑缚,以防止绳索因年久的变得松脆,这就是细节,否则很容易造成投掷失败而使震天雷在城内爆炸的严重后果。。。。。。。”

    所有人都在认真听取李延庆的经验介绍,包括李纲,他的后背不断冒出冷汗,相比太原城的防御准备,他才发现他们的防御准备实在太粗糙,简直漏洞百出。

    李延庆又继续道:“第二个原因就是守城军队十分精锐,不过我要告诉大家,这支可以以一敌三的守城军队绝大部分都是由乡兵训练而成,最短的训练两个月,他们就脱胎换骨,战斗力极强,那么是怎么训练成功的?就只有三个字:真、严、狠,真是指实战模拟,在模拟实战训练中,一共死了六十四人,一部分是从城头掉下去摔死,一部分是被木刀砍中要害而死,受伤者更达数百人,正是实战模拟训练,才使士兵迅速成长起来;

    第二个字是严,那就是军纪严厉,我告诉各位,死亡的六十四人中,有八个人是因为三次训练连续偷懒而被当众打三百军棍杖毙,没有严厉、严明的军纪,是不可能练出精锐之军;

    第三个字是狠,是指训练强度,每天训练八个时辰,从早到晚不停,这样士兵的体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在太原保卫战中,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和敌军鏖战,大家都承受住了,金兵却受不了而崩溃,后期再没有攻城战,最后不得不撤退,所以高太尉采用了我的方案,那我同样会用训练太原乡兵的办法来训练京城禁军,希望大家争气一点,一个月就脱胎换骨,别连乡兵都比不上。”

    李延庆一番话说完,几乎所有的大将都惊得变了脸色,连高俅也被惊得目瞪口呆。

    这哪里是训练,这分明就是地府里的十八般酷刑。

第七百一十章 军营初训

    尽管李延庆提出的极为苛刻的训练条件,让众人难以适应,但最终,高俅还是拍板接受了李延庆的方案,既然有言在先,他就不好再出尔反尔,况且他也希望能练出一支精锐之军,这些年,禁军的战力保守诟病,他也压力极大。

    在随后举行的军内闭门部署议事上,高俅兑现了他的承诺,将军队划分为三百小营,每营的部将由李延庆的亲兵出任。

    做出了这个安排,众人都明白了这支军队的真正指挥者。

    “李府尹觉得真没有希望了吗?”

    大帐内,李纲还是有点不甘心,这支军队指挥权如果不在自己人手中,他始终还是有些耿耿于怀,而且回去也没法向太子交代。

    他更担心一旦官家南撤,很有可能会把这支刚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军带走。

    李延庆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李纲不知道高俅已暗中向太子效忠了,他还认为高俅是天子赵佶的忠实走狗。

    李延庆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高太尉已经向太子殿下效忠了。”

    李纲一怔,“你说什么?”

    “高太尉把自己的佩剑交给了太子殿下,我是中间人。”

    李纲这才明白了李延庆的意思,他顿时大喜,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昨天上午,我把他的佩剑亲手交给了太子殿下,此事比较隐秘,太子殿下不希望太多人知道。”

    李纲顿时长长松了口气,“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昨晚我为这件事几乎一夜未睡。”

    “你现在知道也不晚!”

    李延庆心中也轻快下来,他之前随口说让曹俨来当都统制,现在想想也不可能,曹俨现在担负着整个家族的安危,家族中各种事务都要他亲力亲为,他哪有时间来挂这个有名无实的头衔。

    但这只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而更重要的客观原因是高俅不愿意让出主帅之位,这并不是说高俅不愿放权,而是他唯恐放权会引起官家的猜忌,这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高俅宁可暗中投靠太子赵桓,也在在明面上维持他在官家心中忠心耿耿的地位,这也是高俅答应李延庆亲兵入营的真正原因,他不可能一点利益都不让出来。

    下午时分,演武场上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实战训练,只见演武场上尘土遮天蔽日,两千名士兵手执木刀木枪在演武场上厮杀,数十名骑兵则在人群中裁判,不断将已‘中枪’或者‘中刀’的士兵清理出去。

    在旁边临时搭建的木台上,一群高官正在旁边这第一场实战演练,高俅看得颇为满意,这些士兵非常卖力,一个个都是拼了命在和对方厮杀,在他记忆中,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这么精彩的演练了。

    “李府尹感觉如何?”高俅笑着问旁边的李延庆。

    李延庆对两支军队的演练有点不以为然,他看得出这些士兵故意表现得成分居多,并不是为了捍卫某种荣誉而战。

    一旦观战的高官们都离去,这些士兵还有没有兴致打下去倒成问题了。

    其中的原因李延庆心里也清楚,这些禁军都是老兵油子了,远没有乡兵单纯,单纯地靠捍卫集体荣誉估计够呛,或许只能靠重赏激励才能调动一点士兵们的积极性。

    “李府尹有什么建议尽管说!”

    高俅看出了李延庆眼中的犹豫,他心中明白,这种犹豫其实就是不满,只是人家顾及自己面子没有指出来罢了。

    高俅又将徐宁、董平和张清三人叫上来,一起听李延庆的建议。

    李延庆微微一笑问道:“这些弟兄,喝过血没?”

    三人对望一眼,脸上都有点不自然起来,三人中只有张清跟随高俅去打过梁山,还是大败而归。

    至于徐宁和董平都是教头出头,虽然他们手上也有人命,但和李延庆所说的喝过血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家问的是有没有上过战场。

    连徐宁和董平都没有上过战场,更何况这这些士兵,董平要面子,他还在斟酌该怎么回答,徐宁却是个爽快人,他摇摇头道:“没有,这帮龟儿子都是喝汴河水长大的,滋润得很,哪里喝过血?”

    ‘喝汴河水长大’是京城人的一种自称,就像后世京城人说自己是皇城根儿长大的一样。

    徐宁这话使董平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他们三人虽然都是统制,但论官阶却是董平为遵,之前高俅介绍也是从董平开始,其实这就是潜意识告诉李延庆,这支军队以董平为首,董平自己也是这样认为,官大一级压死人。

    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军队也是官场的一部分,该谁说话,该谁开口,都是讲究主次尊卑的,高俅是尊重李延庆才把他们三人一起叫来,但不等于就不可不讲规矩了。

    李府尹询问士兵的情况,他董平还没有开口,旁边的徐宁却抢走了话头,明显破坏了规矩,这让董平心中极为不满,尽管他心中尽量克制,但眼中一丝不满还是表露了出来,却被极为精明的李延庆看到了。

    李延庆微微一笑,目光又转向了董平,董平心中稍微舒服了一点,别看人家年轻,却比某些白活了几十岁的人更懂规矩。

    董平这才不慌不忙道:“虽然他们都没有上过战场,但他们的父母妻儿都在京城,相信在危急时刻,他们的热血一定迸发出来!”

    ‘高!这才叫高明!’李延庆暗暗称赞,同一个意思,但董平却能说得更圆满,虽然董平也承认这些士兵没有上过战场,但他却能把这个漏洞补上,父母妻儿都在京城,不就是保家卫国吗?

    徐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