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李延庆看见了扈青儿,她正指挥几名辅兵用担架将十几名重伤者抬走,“都能保住性命吗?”李延庆走到她身边低声问道。

    扈青儿摇摇头,“有三人伤势太重,已经奄奄一息,估计救不回来了。”

    她回头见李延庆浑身是血,连忙取出一块帕子,沾一点盐水将李延庆脸上擦拭干净,低声埋怨他道:“你是主帅,用不着亲自杀敌,你若出事,会严重影响军心的。”

    李延庆苦笑着摇摇头,“大家都杀红了眼,有时候真的身不由己。”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禀报道:“启禀都统,天子驾到!”

    李延庆连忙给扈青儿使个眼色,扈青儿便带人将十几名重伤兵送走了,李延庆快步来到北城门,只见一顶黄罗伞下,赵桓在数十名重臣的簇拥下来快步走了过来。

    李延庆走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微臣李延庆参见皇帝陛下!”

    “李爱卿快快免礼!”

    赵桓连忙扶他起身,见李延庆浑身是血,他惊讶问道:“李都统也参加战斗了吗?”

    李延庆叹了口气,“战斗十分惨烈,只要在城头,激战就难以避免。”

    “伤亡多少士兵?”赵桓又关切地问道。

    “具体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大概估算一下,阵亡约一千七百余人,受伤一千二百余人,大概三千人左右伤亡,另外辅兵还有近三百人阵亡。”

    “那敌军呢?”

    “敌军伤亡应该接近万人了。”

    赵桓欣慰地点点头,“还不错了,而且守住了城池,李都统果然名不虚传。”

    “陛下,阵亡将士的抚恤。。。。。。。”

    赵桓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立刻笑道:“放心吧!朕答应过的,这次守城阵亡将士就以双倍抚恤。”

    赵恒眼中的异色却被李延庆看见了,他心中一怔,但也没有多问,便躬身行一礼,“多谢陛下!”

    赵桓又笑道:“朕想上城头看看,是否可以?”

    “陛下请!”

    李延庆带着赵桓以及群臣沿着甬道上了城,城头上也十分忙碌,伤兵和尸体都已经抬下去了,工匠们在紧张地检查投石机和火,辅兵则在忙碌地整理各种物品,震天雷放进城头的石屋内,一桶桶火油则搬下城去。

    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则用毯子紧紧裹住身体,蜷缩在城墙下入睡,无论人来人往都没有惊醒他们,就连天子到来,他们也毫无察觉。

    “李都统,就不用叫醒他们了,朕只是简单巡视一下,让他们休息。”

    “多谢陛下理解,请这边走!”

    李延庆带着赵桓来到北城,北城墙上有四座城门,分别是陈州门、封丘门,新酸枣门和卫州门,其中城楼只有一座,那就是新酸枣门。

    新酸枣门城楼是宋军守城的指挥中心,但被几块巨石连续击中,城楼上部显得有点支离破碎,但下面的房间还比较完整。

    不过赵桓并没有进房间,而是负手站在城头,默默注视着远处,战场上的惨烈固然令人触目惊心,但作为君主,赵桓更关心河北和河东的局势,什么时候才能收回失去的土地?

    赵桓本来兴致盎然前来体会胜利的喜悦,但现在,他的心又变得沉重起来,赵桓低低叹了口气,转身对李延庆道:“有什么需求,爱卿尽管和李相公商议,朝廷会尽一切力量支持军队。”

    “微臣感谢陛下支持!”

    赵桓点点头,转身向城下走去,上了龙辇便返回皇宫了。

    这时,李纲走到李延庆身旁笑道:“李都统可有空,我们谈一谈!”

    李延庆点点头笑道:“我正要巡视城头,我们不妨一起走走。”

    李纲跟随李延庆上了城,两人翻身上马,沿着城头缓缓而行。

    “金国细作的进展如何?”李延庆笑问道。

    李纲苦笑着摇摇头,“可能要让你失望了,抓获了斥候细作后,情报细作再也没有任何进展,完全是无头苍蝇,我们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李延庆微微一笑,“其实我可以给李相公提一些建议。”

    李纲精神一振,连忙道:“愿听李都统高见!”

    “我在太原之战时得到了几枚金国的震天雷,它们被投进城后居然没有爆炸,我让工匠进行了研究,发现金国在制造震天雷上有很多欠缺,今天金国攻城也动用了巨型投石机,尽管他们投石机威力强大,但依旧没有投掷震天雷,这说明几个月内他们的震天雷技术依旧没有能够突破,我可以说,金国最渴望地就是能得到震天雷的制造技术。”

    “李都统的意思是说,我们用震天雷技术为诱饵,引出金国的情报细作?”李纲忽然明白了李延庆的意思。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只要只要官家重重表彰军器监少监何,奖励他为制造震天雷做出了贡献,我相信金国情报细作一定会去接触他,收买他。”

    “可何知道技术吗?”

    “震天雷的火药有两种,一种是爆炸火药,一种是引火火药,何知道爆炸火药配方,金国也知道,金国要想的引火火药配方他却不知,还有震天雷壶嘴的螺口打造技术,金国也做不出来,这两种技术是震天雷能够远掷的关键,相信金国细作一定会暗中接触何。”

    李纲点点头,“我明白了,多谢李都统的建议。”

    两人又催马走了片刻,李纲才把话题转到他今天的意图上来,细作问题不过是李延庆顺带提及的一件小事而已。

    李纲踌躇片刻道:“李都统,你知道现在朝廷的近况吗?”

    “是指哪方面?”李延庆笑问道。

    “是指财力方面!”

    李纲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虽然家丑不宜外扬,但他有求于李延庆,还是不能隐瞒这件事,“实不相瞒,朝廷只剩下七十万贯钱的库存。”

    这让李延庆吓了一跳,居然连一个月的军费都没有了,宋朝实行募兵制,每个月都要支付大量的军费,宋朝百万大军的军费已经成为朝廷最沉重的负担之一,而且战争期间,士兵的军费都翻倍,每个月至少一百五十万贯,现在李纲却告诉自己,朝廷没钱了。

    这时,李延庆忽然想起刚才赵桓眼中的一抹异色,他顿时明白了,朝廷根本就负担不起阵亡将士的双倍抚恤,李延庆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再过三天就是付薪的日子,原来这才是赵桓前来城头视察的真正原因,让自己来解决这个难题。

    想通了这一点,李延庆心中极为恼火,将士们和敌军浴血奋战,朝廷非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居然还拖军队的后腿。

    “那朝廷打算怎么办?”

    李延庆也没有了好脸色,直接了当问道:“再过三天,怎么向士兵交代?”

    李纲脸色露出尴尬之色,“这个。。。。官家就是让我来和李都统商量此事。”

    “不对!”

    李延庆忽然意识到这件事的漏洞。

第七百三十五章 王贵消息

    刚才李纲只是说左藏的存钱只剩下七十万贯,这只是指钱,那黄金白银呢?朝廷发行会子需要用黄金和白银做抵押,那这笔黄金白银一定还在左藏内。

    另外左藏没有钱,还有内库,还有皇宫存放的数十万件各种财宝,如果赵桓真有点诚意,怎么可能付不了军费?

    现在李纲却把球踢给自己,不用说,这是赵桓的意思,应该是李纲也想动用内库,却被赵桓否定的结果。

    李延庆心中暗暗冷笑,他索性一摊手道:“让我来解决!我能怎么办?朝廷是想让我自己掏钱给士兵付薪俸吗?”

    “不!不!不!绝没有这个意思。”李纲连忙否认。

    “那是什么意思?”李延庆的语气明显有些不悦了。

    李纲当然听出了李延庆语气中的不满,他心中也着实有点苦涩,朝廷财政困境已不是一天两天,上一次是把各银矿的库银提回朝廷后才临时解决了财源危机,现在又面临这个问题,其实现在倒也不是朝廷没钱,而是各地税钱运不回京城,应该是运输危机。

    李纲本来也希望用内库先垫付军费,却被官家一口回绝,着实让他难办。

    李纲吞吞吐吐道:“官家的意思是先欠着,等战争结束后一并支付给士兵,而且再加一成的利息,由官家亲自作保,都统看这样是否可行?”

    “难道战争结束后就有钱了?”

    “各地的赋税都有,只是无法运到京城来,而且现在军费开支不大,应该盈余很多,朝廷足以支付军费。”

    李延庆点点头,如果赵桓愿意作保,这倒可以考虑,不过一成的利息似乎太低了一点。

    “这样吧!我会给将士们说明情况,让士兵们自己选择,愿意战后一并拿钱,那就先欠着,如果现在就要,我希望朝廷还是及时支付,当然,我也知道朝廷目前财政困难,只要朝廷肯答应两成的利息,我可以保证绝大部分士兵都会选择战后拿钱。”

    李纲想了想,“那好吧!就两成的利息,我来说服官家。”

    这时,李延庆又道:“还有阵亡抚恤,这关系到军队士气,决不能拖延,这次需要拿出双倍抚恤,那也要一百万贯以上,我知道朝廷财政困难,所以我提一个方案,看看朝廷能不能接受。”

    刚刚才解决军费问题,又冒出一个双倍抚恤,着实令李纲头疼不已,不过既然李延庆有不掏钱的方案,他也愿意听一听,李纲连忙道:“你说,我听着就是了。”

    “我知道朝廷手中有大量官田,尤其南方的官田更多,其实我觉得可以用农田来支付阵亡士兵的抚恤,这样既解决了士兵们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朝廷的财政困难,可谓一举两得,希望朝廷能好好考虑这个方案。”

    李纲也颇为心动,现在江淮荆襄一带的上田是每亩十贯钱,一名士兵阵亡的双倍抚恤是一千贯钱,那就是一顷上田,两千多名士兵阵亡也才两千多顷官田,对于官府掌握的数万顷农田而言,实在是不多,这个方案可以考虑。

    “那三军将士能接受这个抚恤方案吗?”

    李延庆笑着点头道:“我觉得可以接受!”

    李延庆当然是替军队着想,金兵入侵导致大量北方农民逃到南方,南方的农田也值钱了,与其抚恤一千贯钱,还不如拿一顷上田,租佃出去后,年迈父母的养老就有了着落,相信很多士兵都愿意接受农田,甚至军功奖励也愿意以农田的方式。

    既然李延庆给了承诺,李纲便不再久等,他急于回去向官家汇报,便抱拳行一礼,先一步走了。

    沉思片刻,李延庆吩咐亲兵道:“去通知张虎来见我!”

    亲兵骑马奔走了,李延庆这才回头问一名等候已久的报信兵,“有什么事情?”

    “回禀都统,王统制派人回来报信。”

    李延庆大喜,他现在就是想知道王贵的消息,他连忙问道:“人在哪里?”

    “人在南薰门!”

    李延庆立刻调转马头向南城奔去。。。。。。。。。

    南薰门是南城墙的主城门,还有一座副城门,叫做戴楼门,另外还有两座水门,一座是蔡河水门,一个是四里桥水门,由于南面地形比较坎坷不平,难以行走大型攻城武器,所以金兵基本上不会攻打南城,南城上的守军也不多,只有一万人,投石机和火都没有安装,但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临时移动投石机。

    李延庆来到南薰门的瓮城,在这里见到了王贵派来的报信士兵,这名报信兵李延庆认识,是王贵的亲兵,名叫陈铎,也是汤阴县孝和乡人,目前出任都头一职。

    “卑职参见都统!”陈铎单膝跪下向李延庆行一礼。

    李延庆在一只大木箱上坐下,摆手笑道:“陈都头请起!”

    “谢都统!”

    陈铎站起身,将王贵的信件呈给李延庆,亲兵上前将信转给李延庆,李延庆打开了王贵的信。

    在此之前,李延庆已经知道王贵袭击金兵位于黄河南岸的临时中转仓库得手,并歼灭了五百金兵,缴获了几百匹战马,导致完颜斜也不得不分出两万骑兵去护卫粮道安全。

    但在这封信中,王贵提出他打算北上河北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大胆而且极有创意的方案,金国占领河北后,几乎所有重要的城池都会留下少量的金兵,少则百人,多则上千人,这些金兵聚集起来足有一两万人,但如果分散开,却有利于宋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了,所以王贵骑兵北上,正好击中了金兵的这个软肋。

    当然,偷袭燕山府却不现实,金国狼主就在燕山府,那里有金兵最精锐的三万铁骑护卫,王贵北上燕山府,只能是飞蛾扑火。

    “王将军现在在哪里?”李延庆问道。

    “现在在酸枣县!”

    酸枣县也是开封府的属县,也在黄河南岸,对岸是河北西路的卫州,李延庆记得酸枣县官仓内有不少粮食,王贵驻军在那边也能得到补充。

    李延庆沉思片刻,便让人拿来纸笔,给王贵回一封信。

    他将信封好,交给了陈铎,这时,陈铎又躬身道:“卑职还有一个情报要告诉都统。”

    “什么情报?”

    “卑职过来时发现,金兵在大量征发民夫,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李延庆眉头一皱,大量征发民夫,金兵要修筑什么工程吗?

    李延庆想不通,也不再想,又令人取十两银子赏给了陈铎,陈铎感谢了李延庆,便骑马离开京城,绕远道向酸枣县奔去。

    。。。。。。。。。。

    当天晚上,城外便出现了异动,数万民夫被金兵押解着来到北城外的西北角,这里地势稍微高,民夫扛着泥沙袋如蚂蚁一样,络绎不绝地在一里外采砂地和西北角之间来回穿梭,将一袋袋泥沙堆积起来。

    夜越来越深,但被金兵押来的民夫也越来越多,他们被押解来后便立刻投入了搬运泥沙的队伍,到天亮时,已有近二十万从各县押解来的青壮民夫投入到金兵的建设工程之中。

    李延庆和一群将领站在城墙西北角注视着不远处金兵的工程,金兵已经修建了一圈周长约四里的城墙基础,在城墙内,用大量泥沙袋进行填充。

    金兵的用意是如此明显,令很多将领都倒吸一口冷气,这分明是在堆土成山,金兵是想居高临下进行攻击,一旦土山建成,金兵的巨型投石机在山顶发射,笼罩整个西北角,西北角一带就将无险可守,出现长达半里的防御漏洞,而且这种居高临下的威胁,会严重影响守城军队的士气。

    “这样堆积土山最多只能维持两三个月!”

    新北军统制董平缓缓道:“他们直接用沙袋堆砌而没有夯实,基础非常不牢,现在是冬天结冰还是可以支撑,一旦到了春天,底层的沙袋就会因为压力太大而破裂,那时整座泥土山都会坍塌,只要我们扛过三个月,这座沙土山就会自然消失。”

    众人默默点头,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能否扛过这三个月。

    这时,李延庆淡淡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他们有张良计,我们就有过墙梯,不用太担心,一定会有应对的办法。”

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

    中午时分,大相国寺的官府赈粥点开始当天的第一次赈粥,这里也是朝廷最大的赈粥点,在寺院南面的广场上设立了十二座粥棚,每天中午和晚上分两次向京城的贫民施粥。

    尽管京城的粮价已经稳定在斗米百文,小麦还更便宜一点,但这并不代表京城百姓都买得起粮食。

    商业凋敝,使城内居民大量失业,京城内一半的人都找不到事情做,能有幸成为军队的民夫都是一件令左邻右舍们羡慕的事情。

    军队在将三万体格强壮的民夫转为辅兵后,又再次向城内居民招募三万新民夫,一时间报名极为踊跃,出现了三四个人争抢一个名额的情形。

    可就算军队用招募民夫和辅兵的方式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但对京城数十万失业民众而言还是远远不够,没有事情做也就意味着没有了收入,靠一点微薄的积蓄维持生活显然不现实,那就只能靠官府的赈济度日了。

    每天中午和下午的赈粥时间也是京城最热闹的时刻,赈粥时间还没有到,大相国寺四周便聚集了数万民众,在十二座粥棚前都排起了长达数里的队伍。

    大街上人声鼎沸,排队无聊的民众都在谈论前天的激战,李延庆不负百万京城百姓的期待,重创攻城的金兵,守住了城池,也捍卫了大宋的尊严,使李延庆在京城百姓眼中已经快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这时,一名男子从热闹的队伍中穿过,直接走进大街旁边的一条小巷中,小巷口挂着一个旧灯笼,上面写着‘客栈’两个大字。

    小巷内自然就是平康客栈,自从宋军扫荡了藏身在太学中的金兵斥候细作后,贺楠这边便彻底安静了,信鸽事件已经过去了十天,官方也停止了对情报细作的追查,但贺楠却又不能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