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南仲上前行一礼,“陛下,金国所提的三个条件都有很明确的细节描述,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第二个,细节描述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不仅是中级将领的封官赐爵,普通士兵的赏赐也包括在内,也就是说,之前朝廷已经颁布的士兵赏赐方案也必须取消作废,这个问题我在路上和金国特使探讨过,他说得很明确,必须包括之前颁布的土地赏赐方案。”

    偏殿内顿时沉默了,孙傅也张了张嘴,说不下去了,金人的条件滴水不漏,他们根本就没有空子可钻。

    这时,李延庆冷笑一声道:“金人居然还提了三个条件,不知另外两个条件是什么?”

    “这。。。。。。。”耿南仲满脸难色,第三个条件让他怎么开口。

    李延庆注视着耿南仲闪烁的目光,淡淡笑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其中一个条件应该和我有关,对不对?”

    “好了!朕有点疲惫了,以后再议,散朝!”

    赵桓阴沉着脸,神情沮丧,原本想到打擦边球的办法,也被耿南仲彻底否决了,一时间,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他站起身,一甩袖子,就从侧门扬长而去。

    姚平仲摇摇头,“真是荒唐,明明是我们胜利了,最后却要看金人的脸色。”

    他长长叹口气,转身走了。

    董平却低声问李延庆,“李都统觉得朝廷能以和谈的方式拿回河东路和河北路吗?”

    李延庆却冷冷道:“董将军还没有看出来,现在金人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为第二次攻打东京做准备吗?”

    董平愕然,李延庆拍拍他肩膀,“抓紧时间去募兵吧!我们的个人荣辱不足为虑,只有实实在在的备战才是真正的应对之策。”

    董平点点头,“我今天就去蔡州!”

    。。。。。。。。。。。

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动去职

    耿南仲追上了正准备返回内宫的天子赵桓,“陛下,请等一等!”

    赵桓停住了龙辇,问道:“耿爱卿还有什么事?”

    “陛下,刚才在偏殿微臣不好说,但吴孝民今天亲口告诉我,有些条款可以和陛下协商。”

    赵桓顿时大喜,心中的烦闷和困顿也一扫而光,他连忙道:“朕现在就可以在紫宸殿召见他。”

    他随即又令人去请吴敏和孙傅一起参加召见。

    紫宸殿是北宋天子进行祭祀以及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半个时辰后,赵桓在紫宸殿接见了金国特使吴孝民,准确说,吴孝民并不是金国皇帝的特使,仅仅只是金军都元帅完颜斜也的特使,他无法代表金国,一般是没有资格在紫宸殿接受大宋天子的召见。

    但今天却是一个例外,完颜斜也主导着河北路和河东路的命运,赵桓也破格召见了他。

    吴孝民是汉人,他向赵桓行了大礼,随即被请坐下,对面坐着孙傅、吴敏和耿南仲三人。

    赵桓坐在高高的龙榻上,笑眯眯问道:“吴先生的先祖一直生活在燕山府吗?”

    “回禀陛下,小人先祖是保州遂成县人,大概是在咸平二年,小人的曾曾祖父被辽兵打草谷掠去了辽国,从那时起,小人的祖先就一直生活在辽国了。”

    赵桓心中顿时大为怜悯,原来是宋人后裔,咸平二年应该是檀渊之盟的前五年,他又问道:“后来情况如何?”

    “小人祖先一直在辽国贵族府中作马奴,负责养马,我父亲因为救了主人一命而被释放为平民,在燕京城开了店铺,又供小人读书,十年前小人考中了辽国进士。。。。。。。。”

    吴孝民侃侃而谈,赵桓的目光却愈加亲切,他心中便先入为主,认定这个宋人后裔吴孝民一定会在感情上帮助宋朝。

    但以完颜斜也的老奸巨猾,他怎么可能犯下这种低级错误,这个吴孝民能代表他来宋朝谈判,自然是他精心挑选的心腹,他也需要吴孝民打感情牌劝说宋朝吞下自己的诱饵。

    “朕听耿爱卿说,贵方都元帅的三个条件有商榷的余地,不知怎么理解?”

    吴孝民微微一笑,“第一个条件就不用说了,想必宋军该庆祝也庆祝过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关键是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我家都元帅提出,如果第三个条件宋朝处理得好,那么第二个条件可以商榷。”

    这时,旁边孙傅问道:“为什么金国这么看重李延庆?”

    吴孝民犹豫一下道:“如果我说,李延庆涉及到金国的皇权之争,各位相信吗?”

    众人都一怔,赵桓连忙问道:“这是为什么?”

    吴孝民不慌不忙道:“关键是老狼主完颜阿骨打之死,据说老狼主临终前留下遗言,替他报仇者可继金国大统,金国是把老狼主之死的罪责放在李延庆身上,所以金国中有人想一心杀死李延庆,但有人不希望李延庆被杀,我家都元帅在攻打东京之前提出的条件就是交出李延庆,但这次他从燕山府述职回来后,口风就变了,可以不交出李延庆,我们估计是有人施压了,不希望金国皇权之争再生波澜。”

    吴孝民编出的一番话当然是无稽之谈,金人之所以忌惮李延庆,是因为金国在太原和京城的两次惨败都是败在李延庆手下,金国知道宋人忌惮军心民意,绝不敢交出李延庆,所以才退而求其次,要求宋朝彻底剥夺李延庆的军权。

    所谓涉及金国皇权之争只是为了掩盖金人真正忌惮而精心编造的谎言,不得不说,完颜斜也编造的谎言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强烈的带入感,使赵桓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皇位,再加上吴孝民又以宋人后裔的身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竟然使赵桓和几个相国都深信不疑。

    “现在金**营也是派系林立,为了李延庆引出很多矛盾,甚至东西两路主将也因此不和,所以都元帅一定要尽快将李延庆的影响消除,我临走时,都元帅专门接见我,他亲口承诺,只要李延庆在军队中彻底消失,同时调走李延庆的军队,那么第二个条件可以取消,只要这个条件办妥,那宋朝就可以拿一百万两银子赎回太原。”

    赵桓又惊又喜,惊讶是对方主帅竟然和自己想到了一起,剥夺李延庆的军权,他一直找不到免去李延庆军权的理由,今天却送上门来了。

    而喜是对方答应可以取消第二个条件,这一刻,赵桓终于下定了决心,为了尽快拿回太原,他今天就免去李延庆的军权,

    。。。。。。。。。

    “我真的很荣幸!”

    李延庆坐在书房里,不慌不忙地喝了口茶,浓眉一挑,用一种嘲讽的语气对孙傅道:“我居然会影响到金国的皇权归属,我是不是奇货可居?”

    孙傅自然是受赵桓之托,前来和李延庆做最后的交涉,赵桓还是希望李延庆能主动辞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军队的冲击,当然,他也会适当对李延庆做出某些安抚性的让步。

    孙傅笑了笑道:“其实那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能收回太原。”

    “既然提到太原,那我们就来说说太原,你们确定金国会把太原交还大宋?”

    孙傅点点头,“这是对方主动提出以一百万两白银赎买,既然是对方主动提出,我应该是真是的表态。”

    李延庆又摇摇头笑道:“不知金国说的太原,是指太原城还是太原府?还有太原以南的州县是不是也一并归还?另外,金兵会不会保证太原城的完好?这些细节你们考虑过吗?”

    孙傅一时无言以对,这些细节他们还真没有考虑,他沉吟片刻,“你说的这些,我们在谈判时会一件件落实。”

    “好吧!我们言归正传,既然官家决定让我改任文职,那我也没有意见,不过我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孙傅大喜,连忙道:“只要要求合理,官家一定会酌情考虑。”

    “第一个要求,是修改王贵的封赏,他在河北立下大功,只升官两级,偏低了,我希望升他为正四品忠武将军,出任京兆军副都统之职。”

    王贵目前是正六品昭武校尉,他在目前的军功册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刘,但朝廷给他定功是升两级,从正六品升到正五品,赐子爵,李延庆认为不公,希望能升到正四品,名正言顺地出任京兆军副都统,成为刘的副将,李延庆淡出军方后,将由刘接任他的职务,出任京兆军都统。

    京兆军一共有五万人,除了在东京的三万军队外,还有就是驻扎在潼关和蒲津关的两万军队,目前由曹性和高宠统帅,曹性因为背景深厚的缘故,目前是从四品明威将军,也是京兆军副都统。

    孙傅点点头,“这个要求应该不过份,相信官家会同意。”

    “第二个要求,就是希望将京兆军暂时驻扎在洛阳,如果京城有险,京兆军能及时赶来救援。”

    “如果放在荥阳,不是距离京城更进一点?”孙傅笑道。

    李延庆摇摇头,“还是洛阳比较好,我担心金兵会封锁崤关,使西军无法及时来援。”

    “好吧!我去和官家谈,另外,你个人的官职有什么要求?”

    “我无所谓,留在朝廷也好,在外地为官也好,我服从朝廷的安排。”

    孙傅对李延庆这个表态非常赞赏,不管他最后去了哪里?但有了这个表态,朝廷中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就很难抓住李延庆的把柄。

    “时间不早,我这就回去向官家禀报!”

    孙傅起身告辞而去了,待孙傅离去,李延庆冷冷对亲兵道:“你们速去军营,召刘和王贵来见我!”

    。。。。。。。。。。

    当天晚上宫中传出消息,拟任命李延庆为御史大夫,宣抚荆湖两路。

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胜天

    一更时分,张虎匆匆赶到军营,找到了暂时藏匿在军营内的太学生陈东和贾观二人,他急对二人道:“事情不妙,李都统要被赶去江陵府。”

    两人吓了一跳,“发生了什么事?”

    “朝廷和金人妥协,答应了金兵的无礼要求,革除李都统军职,调离京城。”

    陈东和贾观顿时面面相觑,掩饰不住脸上的震惊,陈东脱口而出,“李都统被赶走,东京怎么办?”

    “所以李都统绝不能走,我们需要将他挽留下来。”

    “那由军队来挽留最合适!”贾观在一旁道。

    张虎目光古怪地看了他一眼,笑道:“用军队来挽留,那就是兵谏了,把它称作军队哗变也不为过。”

    贾观吐了一下舌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这时,陈东沉静地问道:“张参军来找我们,是都统的意思吗?”

    张虎摇摇头,“都统没有这个想法,是莫先生的意思。”

    听说是莫俊的安排,陈东便点点头,“都统什么时候离京上任?”

    “计划是后天清晨离京,明天下午京兆军要离京开赴洛阳,所以我今晚要把你们带出军营。”

    陈东点点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现在就回太学。”

    张虎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闪烁着赞许,“需要我什么帮助,尽管开口。”

    陈东微微一笑,“暂时不需要,相信经过上次的失败,我们吸取足够多的教训了。”

    “那走吧!”

    张虎带着两人走出军营,翻身上马,催马向太学方向奔去。

    。。。。。。。。。

    次日一早,朝廷下达了一系列的任命,包括提升刘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出任京兆都统制;升王贵为壮武将军、左骁卫大将军,出任京兆军副都统;同意李延庆辞去东京防御使之职,并卸任都统制,改任荆湖两路宣抚使、校检御史大夫,而东京防御使一职由相国孙傅兼任。

    当天下午,刘和王贵率领三万京兆军离开了东京汴梁,沿官道向洛阳方向进发。

    当天下午,李延庆卸任防御使,即将调离京城的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迅速传开了,这个消息俨如滚油中泼入冷水,瞬间便在京城中炸开了。

    李延庆在京城的地位已是神一般的存在,听说李延庆要被调走,京城百姓怎么能不群情激愤。

    在距离大相国寺不远的东大街一家酒楼内坐满了客人,平时冷冷清清,今天却顾客盈门,这让掌柜又惊又喜,欢喜得嘴都合不拢,不过很快他便知道,这种生意火爆只是昙花一现。

    这些顾客都是为打听消息而来,不仅是他的店,几乎所有的酒楼、茶馆、妓馆都坐满了人,所有人都在谈论一件事,李都统要被调走了。

    “我有确切的消息,李都统是被朝廷投降派和金人勾结逼走的,金人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名年轻男子愤怒高声喊道:“金人以谈判为诱饵,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李都统必须削除军权,调离京城。”

    “李都统走了,京城怎么办?难道也要像太原一样被金兵攻陷屠城吗?”有人恐惧得大喊起来。

    “我们该怎么办?”

    只是短暂的沉默,酒楼便被一阵阵愤怒的吼声淹没了,“绝不能让李都统离去!

    。。。。。。。。

    天刚亮,李延庆乘坐马车从曹府驶出,在百余名骑兵的护卫下缓缓向南门方向驶去,李延庆并不知道,防御使军衙门口有上千百姓在连夜守候。

    就在马车和骑兵抵达内城朱雀门时,终于被闻讯赶来的近万京城百姓围住了,这着实出乎李延庆的意料,他打开车窗,怒视张虎道:“我的行程安排是你传出去的?”

    李延庆的出发时间比较隐秘,只有张虎和莫俊知道,现在整个京城都知道了,只能是张虎泄露出去。

    张虎也有点傻眼了,他只是让太学生去宣德楼静坐请愿,却没有想到惊动了京城百姓。

    “卑职。。。。卑职知罪!”

    李延庆狠狠瞪了他一眼,不用说,一定是莫俊出的主意,否则张虎不敢背着自己做这件事,李延庆心中不由暗暗埋怨莫俊,在京城把事情闹得这么大,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吗?

    李延庆原计划是用在荆州募兵的方式逼朝廷将自己请回去,但莫俊做得更绝,直接让自己出不了京城。

    尽管莫俊向他暗示过,可以利用太学生来向朝廷施压,他也没有反对,但在天子脚下动员全城百姓挽留却不是李延庆的初衷,这种方式虽然一时风光,但后患无穷,这会在他的仕途上永远打上一个欺君的烙印。

    无奈,李延庆只得打开车门,向众人挥手,“各位父老乡亲,我虽然暂时离开京城,但如果京城有难,我一定会赶回来!”

    李都统,留下吧!京城不能没有你。”

    “李都统,求求你留下吧!小老儿给你磕头了。”

    一名颤颤巍巍的白发老人给李延庆跪下,砰砰磕头,马车外顿时跪倒了大片百姓,很快,百姓们开始失声痛哭,哭声响成一片,数百名守城士兵也忍不住背过身去抹拭眼泪。

    朱雀门前被围得水泄不通,闻讯赶来的百姓越来越多,短短时间内,朱雀门前和御街上的百姓便超过了十万人,还有无数人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涌来,十余万百姓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李延庆留下,李延庆的热泪早已流满了脸颊。

    朱雀门是御街的南面,而御街的北面便是皇宫的宣德门,宣德门前四千太学生在陈东和十几名太学生领袖的率领下敲打锣鼓,喊着口号,他们打着无数横幅,横幅上写着:‘勾结金人,陷害忠良!’、‘自毁长城,国破家亡!’等等标语。

    随着御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半个时辰后便超过二十万人,城内的声势浩大的集会终于惊动了正在上早朝的文武百官和天子赵桓,赵桓惊得手足无措,连忙宣布散朝,带领数百名大臣向宣德楼方向赶来。

    赵桓以及数百名文武大臣站在宣德楼上,二十几万京城百姓在御街上聚集,其声势之浩大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原本只是挽留李延庆,但到最后却演变成一场对朝廷妥协求和的抗议集会。

    “陛下,这一定是李延庆暗中鼓动,否则这些百姓怎么会知道他离京的时间?”白时中有些气急败坏道。

    “陛下,此风不可长,若不加以严惩,他日还会有更多人效仿,都拿百姓来对朝廷实施要挟!”

    白时中又继续挑拨赵桓的怒火,“让数十万百姓都支持他,他哪里还把陛下放在眼中?”

    但出人意料,此刻除了白时中表达了愤怒外,其他大臣都沉默了,包括白时中最亲密的盟友李邦彦也没有跟随他应和。

    白时中终于发现了不对,回头怒视众人,“你们怎么都当了看客?”

    这时,一直对白时中不满的何栗冷冷道:“白相公,还是先把今天的危机解决了再说吧!你要严惩李延庆,恐怕会激起全城百姓造反,这个后果你承担得起吗?”

    赵桓也知道自己低估了李延庆,他叹了口气,“别的事情先不提,大家先说说该怎么解决眼下的麻烦?”

    他回头看了一眼众臣,见众臣都不肯说话,便问孙傅,“孙相公说说吧!”

    孙傅虽然此时不想做出头鸟,但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