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宋末年也确实发生了北方民众大规模向南迁移,才最终有了南宋经济的大繁荣。

    或许赵构刚登基的缘故,他也格外重视名声,使得这次官府对南下民众的赈济很到位,基本上每隔数里就有一座免费粥棚,还有医药大帐,官府还提供了老幼驴车,给了老人和幼童很大的帮助。

    正是这些措施使得南下民众虽然赶路辛苦,但也不是颠沛流离,加上民众互帮互助,路上基本上看不到河北民众逃难时那种倒毙沟渠的悲惨景象。

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

    两天后,船队进入了宿州,岸边只有李延庆的三百亲卫和五十名女兵骑马缓缓而行,官道上已经看不到多少民众,这是因为汴河流向东南,去江南走得是弓背,而民众大多直接南下蔡州,走弓弦直线,相对而言近得多,所以这边官道上人流就少了很多,偶然出现的粥棚也没有多少人排队。

    李延庆乘坐的船只在船队最前面,赵福金和扈青儿的坐船跟在后面,相距约半里,只有靠岸休息时,李延庆才有机会见到赵福金,不过就算是见面,在众人面前,他们也是保持着一种友好的距离,点点头,笑一笑,或者问候一声,便再没有什么深入交流了。

    倒是扈青儿和赵福金的关系升温迅速,这才两天,两人就俨如姐妹一般,这也是赵福金会做人、会说话,扈青儿告诉她自己曾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赵福金眼中却充满羡慕,说自己何时才有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顿时让扈青儿大为感动,最初对她的抵触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午时分,赵福金身子有点困乏,去船舱里小睡片刻,赵金奴懒洋洋地靠在正舱的小窗前,面前的小桌上放着一壶茶和几盘细点,她对面坐着扈青儿,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着两岸的景色。

    “青儿,你没发现福金很关心你大哥吗?”

    这两天赵金奴已经几次暗示扈青儿了,扈青儿却没有吭声,也不知她有没有听懂自己的暗示,赵金奴心里有点急了,她是担心曹蕴,如果大妇不答应,就算李延庆有心,自己的妹妹也未必能进得了李家的门,赵金奴便旁敲侧击,想从扈青儿这里了解到曹蕴对李延庆纳妾的想法。

    扈青儿眼中闪过一丝黯然,她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呢?第一天她亲眼看见大哥握住赵福金的手,她便知道自己又要多个嫂子了。

    虽然扈青儿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风风光光进李家的门,但她又害怕进门后就像蕴娘和思思一样,整天呆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对已经习惯了自由自在生活的扈青儿,却又无法接受,所以扈青儿最大的愿望就是跟在大哥身旁,既能和他在一起,同时也没有失去自由。

    扈青儿放下茶碗笑道:“大哥也很喜欢福金,我看得出来。”

    赵金奴精神一振,立刻坐直了身体,这丫头终于肯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了,她连忙又问道:“你大哥怎么说?”

    “我大哥说福金的封号是延庆帝姬,和他有缘。”

    “呵呵!这样说起来,还真是缘分,不过。。。。。这件事应该是你主母做主吧!”赵金奴慢慢接近主题了。

    “当然应该是她做主,但我相信她不会反对。”

    “为什么?”

    扈青儿淡淡一笑,“我家原本和李大哥家是邻居,我两岁就和他一起玩了,他家的情况我比谁都了解。”

    “青儿,能我说说吗?”

    赵金奴也觉得自己痕迹太显,有点不好意思道:“毕竟是我妹妹,我这个做长姊的不能不关心。”

    扈青儿点点头,“看在你这个关心福金阿姊的份上,我告诉你原因,李大哥的祖父有兄弟三个,但他父亲却是单传,而李延庆也没有兄弟,他们家是两代单传,李家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丁单薄,所以只要是李大哥喜欢的女子,蕴娘一般都不会反对,但这里面有个前提。”

    “什么前提?”

    “蕴娘是典型的外柔内刚,你们千万不要想着用曹家去压她,更不能用帝姬的身份逼迫她,那样会适得其反,她绝不会答应福金进门,相反,福金表现得弱势一点,蕴娘反而会答应。”

    赵金奴是个七窍玲珑心,她立刻体悟到扈青儿的意思,要给足曹蕴面子,宜软不宜硬,她心中暗暗叹息一声,这次她和丈夫还想去找曹老爷子帮忙,那不就是向曹蕴施压吗?还多亏扈青儿提醒,否则这件事就麻烦了。

    “多谢青儿妹妹提醒了!”赵金奴由衷地感激道。

    扈青儿微微一笑,“帝姬肯下嫁我大哥,那是他修来的福气。”

    。。。。。。。。。

    在前面一艘大船上,李延庆、莫俊和曹晟也坐在窗前一边喝茶,一边商谈南行之事,李延庆虽然受命南行,但他并不太了解其中的内幕,而曹晟却对权贵之间的斗争十分清楚。

    曹晟喝了口茶笑道:“这件事其实并不复杂,和向家有关!”

    “六哥说说看,怎么扯上了向家?”李延庆不解地问道。

    “那是你不清楚这里面的恩怨,本朝的三大外戚向家、郑家、朱家互相联姻,互相扶持,当年太上皇就是向家推上位,而郑皇后则是向太后指定给太上皇,朱家两个女儿,一个成为太子妃,一个成为郓王妃,这是郑皇后和向家合力推动的结果,朱皇后的长兄朱孝孙娶是向家之女,次兄朱孝章娶的是郑家之女,所以这三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朱皇后生下大宁郡王后,三家便一起推动立大宁郡王为太子,结果却是康王登基,严重触犯了三大外戚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吞下这个结果?”

    李延庆沉思片刻道:“可郑望之却支持康王登基,还是他和我一起去说服郑太后。”

    曹晟哼了一声,“郑望之能代表郑家?郑居中还差不多,郑望之是郑家的远房庶子,他支持康王登基何尝不是在向郑家嫡派挑战。”

    “那郑太后怎么说,可是她亲自下旨立康王继承大统。”

    曹晟冷笑一声,“在我面前还要装,郑太后是心甘情愿吗?你进宫要求他立康王,这和拿刀架在她脖子上有什么区别,她敢不答应?”

    李延庆沉默片刻道:“我并没有威胁她的意思,只是我确实不知道三大外戚联手推动皇嗣之事。”

    “你不知道可以理解,毕竟你不是这个圈子里面的人,其实最初我也不知道,后来我常和一些权贵子弟在一起,才渐渐了解到这些上层秘密。”

    这时,一直沉默的莫俊问道:“三大外戚现在的实力如何?”

    这句话问到了关键点,这次李延庆南下其实就是实力之争,李延庆在明,三大外戚在暗,在局面上处于劣势,如果三大外戚没有了实力,那倒也无妨,就怕三大外戚实力强大,李延庆这次南下就有点麻烦了。

    曹晟沉吟一下道:“三大外戚的实力主要表现在皇权和财富,太上皇一直就站在他们背后,而太上皇之前一心想重新复位,也是得到了三大外戚的全力支持。。。。。。。”

    “不对!”

    李延庆忽然听出了问题,急忙道:“三大外戚不是支持赵桓吗?”

    李延庆脱口而出,竟直称赵桓的名字,这可有点不敬,一般应该是称渊圣皇帝,不过曹晟也不在意,他有时候在家里和娘子说话也是直呼赵恒其名。

    曹晟微微一笑,解释道:“这个有点复杂,举个例子你知道了,朱家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太子,一个嫁给了郓王,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李延庆这才恍然,点点头道:“他们两头下注!”

    “就是这个道理,三大外戚既支持太上皇,也暗中支持渊圣皇帝,不过太上皇和渊圣皇帝都被金兵掳走,他们的皇权消失了,现在他们只剩下财富。”

    “三大外戚有多少财富?”

    曹晟笑了起来,“他们有多少财富没有人知道,向家被称为京城首富,实际上向家最恨这个称呼,最好是由商人去当首富,就像你父亲的宝妍斋,据说他现在被称为杭州首富,延庆,不是我说话难听,如果把三大外戚的财富比作一国,那么你父亲的财富恐怕连一个小县都算不上。”

    李延庆忽然想到现在朝廷财政拮据,他若有所悟道:“这次官家让我去江南,不会他也是在打三大外戚财富的主意吧?”

    曹晟呵呵大笑,从怀中取出一份密旨,“这是一份手谕,官家让我到江南后再给你,正如你所想!”

    。。。。。。。。。

第八百一十二章 润州探信

    润州也就是今天的镇江,是长江进入江南运河的起点,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赵佶南逃,首先就在镇江立足,后来才转去江宁府行宫。

    润州州治是丹徒县,也是一座江南名县,由于扼守交通咽喉要道的缘故,丹徒县的商业十分繁华,尤其仓储业在天下数一数二,在长江南岸以及运河两边,到处是仓库群,宋朝的很多大商号都在丹徒建了自己的仓库,宝妍斋也不例外,在丹徒县的运河西岸拥有五座大仓库。

    这天上午,一支货船队驶入了丹徒县水门,这是一支由十艘百石货船组成的船队,若是在往常,这样的船队不值一提,从北边过来的船队,那支不是几百艘的规模,不过经历了金兵入侵的动荡后,几百艘的大船队已经很少见到,不过就算如此,由十艘船只组成的船队还是很不起眼,至少没有人会把它放在心上。

    船队无声无息进入了县城,沿着一条小河向县城内部驶去,岸上是一条商业街,店铺林立,人流如织,格外的喧嚣热闹。

    在船头上蹲着一名身材高大健壮年轻男子,正眯着眼睛打量着岸上的情形,年轻男子敞着怀,露出一身古铜色的肌肉,他蹲在船头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气场,俨如一只即将扑向猎物的豹子。

    年轻男子正是张顺,这次李延庆南下还要对付方腊起义的余孽,自然不可能只带三百亲卫,他实际上部署了一万精锐军队,从四个方向分别向江南地区汇拢,除了明面上的一万军队外,还有暗中部署的六百情报营士兵,他们装扮成平民,负责收集情报,同样分为水陆两队南下,陆路是由燕青率领,而水路则由张顺率领。

    张顺从十二岁起便跟随父亲混水贼,十几年来对长江、黄河的各种江湖脉络了如指掌,李延庆就是看中他这一点,才让他做了情报营的副统制,负责水路情报。

    货船队在一各僻静处停下,张顺吩咐一声,十几名手下都纷纷上岸打探消息去了,张顺带着两名手下来到一家酒馆前,酒馆叫做‘江顺酒馆’,离北城门不远,生意还不错,客人大多是商人,进城卸货后便聚在一起聊天喝酒。

    张顺走进酒馆,掌柜一眼看见他,立刻有点紧张起来,往楼上指了指,张顺点点头,随即上了二楼,进了最里面的一间雅室,片刻,掌柜匆匆赶来,行一礼道:“东主来了!”

    原来这家酒馆是张顺开的店,张顺横行长江、黄河十几年,掠夺了无数财富,当然不会全部胡乱花掉,很多财富都被投资开了店铺,张顺至少在七座城池内有自己的店铺,包括京城也有一家客栈,可惜被金兵一把火烧掉了。

    张顺点点头笑道:“好像生意不错!”

    “生意还不错,东主,这两天官府查得有点严,要不要先避避风头?”

    张顺呵呵一笑,“以后咱们也不惧官府了,告诉你,我现在可是正七品的致果校尉,在军中任统制偏将,可不是从前的水贼了。”

    掌柜大喜,“太好了,东主也是朝廷官员了,以后我们也不用再提心吊胆。”

    “你去忙吧!顺便帮我把胡串儿找来,我找他有要紧事。”

    掌柜行一礼便退下了,不多时,一名年轻小厮急匆匆赶来,“顺哥可有发财的路子给小弟?我最近都要饿死了。”

    年轻小厮就是胡串儿,他父亲是润州码头的著名消息牙人,胡串儿子袭父业,也在码头和北城一带十分活跃,想打听商业消息和各种社会琐事,找他们父子就没错。

    “你小子吃得满嘴流油,会饿死?”

    张顺没好气踢了他一脚,胡串儿却轻轻一跃,笑嘻嘻跳上了桌子,张顺这才想起,这小子也是个兼职梁上君子,没钱就去偷,好像还从未失手过。

    “得了,老实坐下吧!我有事情问你。”

    “顺哥照顾小弟生意,小弟感激不尽。”胡串儿丑话说在前面,他的消息可不是免费的。

    “臭小子,皮痒了,连老子也敢赚。”

    张顺骂了他一句,便问道:“我想知道,最近润州地头上有没有什么军队调动?”

    润州是赵佶南逃落脚的第一站,州县官员都已全部换掉,李延庆便判断,他这个宣抚使前来江南,江南的官场一定会有所动作,润州这个战略要地绝不会风平浪静。

    局面究竟会恶化到什么程度李延庆也不知道,所以他才派情报司兵分两路先一步前来探查。

    胡串儿想了想道:“润州好像没有什么军队调动,不过润州厢军从去年底开始,一直就在江宁府那边,我不知道算不算军队调动。”

    “就只有润州的军队在江宁府吗?”张顺又追问道。

    “好像不止,听说有好几万军队呢!说是准备进京勤王,但又从未过江。”

    进京勤王倒有可能,很多地方都在组织军队准备进京勤王,但实际上来勤王的军队,只有蔡州知州张叔夜父子率领的一万三千余人,和完颜宗翰的女真骑兵在京城南面的赤仓镇打了一仗,遗憾的是,他们军队被金兵击败,张叔夜的长子张伯奋不幸壮烈殉国。

    朝廷感其忠义,追封张伯奋为蔡州大都督,谥号‘忠文’,同时升张叔夜为金紫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

    张顺倒也找不到漏洞,但以勤王为借口调集军队也很正常,张顺想了想又问道:“雷德有动静吗?”

    雷德也是一支**,横行于长江下游以及太湖一带,他擅自在丹徒县外的江面上设置哨卡收过江钱,这次张顺过长江,居然没有发现雷德的哨卡,他觉得有点奇怪。

    胡串儿摇摇头,“雷德已经消失三个月了,谁也不知他去了哪里?不过大家都很庆幸,这混蛋最好沉尸江底。”

    张顺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之所以问雷德,是因为张顺知道雷德手下有一两百人,五六十艘船,都是水上悍匪,绝对是长江下游一霸,都统去江南必然要过长江,可别被雷德盯上了。

    这时,胡串儿吞吞吐吐道:“顺哥,说不定我能打听到雷德的消息。”

    张顺大喜,给了他一拳,“臭小子,怎么不早说!”

    “不是有点麻烦了,你是知道的,要托人。。。。。。”

    “要钱可以,必须有消息,这是十两银子,赶紧给我打听去。”

    张顺将一锭银子扔在桌上,胡串儿眼睛一亮,一把将银子抓在手上,喜滋滋道:“放心好了,最迟今晚就有消息。”

    胡串儿虽然不知道雷德在哪里,但他父亲知道,他父亲的能耐可比他大多了,在润州和江宁府一带混了三十年,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前两天父亲还和他提到雷德之事,今天就派上大用场了,十两银子啊!

    虽然江南一带的银价不象京城那样离谱,但受战争影响,一两银子也能兑到六贯钱,要知道他胡串儿卖个消息最多也只能挣到五十文钱。

    “臭小子,我的银子可不是那么好赚,快去打听消息,晚上没有消息,看我怎么剥你的皮!”

    “我哪里敢骗顺哥的钱!”

    张顺点点头,“顺便告诉你爹爹,我现在跟李太尉混了。”

    胡串儿惊得一吐舌头,一溜烟地跑了。

    张顺一名手下问道:“大哥,这小子嘴上无毛,能打听到雷德的消息吗?”

    张顺淡淡一笑,“他或许不行,但他老子一定行!”

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岗茶棚

    胡串儿的父亲叫做胡利,因为有谐音的缘故,润州人都叫他狐狸,提到润州码头的那个牙人狐狸,不光润州人都很熟悉,就连往来的客商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胡利和他儿子一样长得身材瘦小,头发有点花白,一双眼睛极为狡黠,他坐桌边眯眼喝了一杯小酒,问对面的儿子,“张顺说他跟了李太尉?”

    “他是这样说的,要不然他也不敢这么正大光明来润州吧!”

    说到这,胡串儿又问道:“爹爹,李太尉是谁啊?”

    胡利瞪了儿子一眼,“李太尉就是李延庆,亏你还是牙人!”

    李延庆三次守城击败金兵,早已名动天下,不过民间就叫他李都统,说起来李太尉,京城以外,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

    胡串儿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可是李延庆要找。。。。。不!不!张顺要找雷德做什么?”

    胡利沉吟一下道:“这件事恐怕有点大。”

    “那怎么办!我已经收了张顺十两银子,还答应天黑前答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