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4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也不是西军无兵,关键是李延庆先后带走了七万京兆军,李延庆直属的三万军不说,韩世忠两万军打剩下的一万余残军已经被编入王渊的上四军,成为拱卫临安府的主力。

    另外还有两万军由曹性统领,在潼关一线镇守,防御河东路的金兵趁虚攻入关中,各支军队都被牵扯,一时也无法支援熙河路的宋军。

    刘光世的四万军队都已部署在兰州和会州一线,这是西夏军南攻的主战场,宋军已全力以赴,但这样一来,宋军兵力不足的弱点便彰显无疑,西宁州和湟州兵力严重匮乏,驻守湟州的宋军只有两千余人,就驻守在大斗拔谷的南出口。

    宋军兵力不足的弱点已被李察哥看透,他令庆州王李朝应率五万军佯攻兰州,他自己则亲率两万军借道大斗拔谷南下攻打宋军后方。

    大斗拔谷实际上是一条河谷,千万年的暗河冲刷,逐渐将祁连山冲出一个缺口,当河水消失后,河谷便成为了峡谷,长达两百余里,从祁连山北麓的张掖延伸到湟州,横穿祁连山,峡谷内山路隘险,行走艰难,最宽处达十余里,最窄处不到一里,时常有猛兽出发。

    由于路途艰险,连商人也不太愿意走这条路,使大斗拔谷内十分阴冷荒凉,李察哥阴沉着脸走在前面,这次攻打熙河路他并不是很情愿,李察哥更希望攻打陕西路,如果能占领京兆府,西夏的国势将进一步强大,可惜陕西路和秦凤路都是金兵盘中菜,不允许他们染指,西夏军只能攻打熙河路这种肥肉外围的肉皮。

    在行军两天后,两万西夏军抵达了峡谷的南出口,距离谷口还有十里,军队停止了前行,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李察哥耐心等待着探子的消息。

    就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时,探子终于回来了,带来了宋军的情报。

    “宋军没有扎营,都驻扎在城堡中。”

    李察哥也知道谷口附近有一座军城,叫做通天堡,但他只闻其名,并不了解城堡的底细。

    “有多少宋军,探查到了吗?”

    “回禀王爷,具体人数不知,但卑职观察,城堡并不大,最多能容纳三千人!”

    李察哥精神一振,又连忙道:“具体说说城堡!”

    探子想了想到:“城堡比较粗糙,很明显是用附近的石块搭建而成,高两丈左右,周长不到三里,很方正,两座城门,东西方向,四周没有护城河,不过对方城堡建在半山腰,地势比较险要,易守难攻。”

    其实打不打这座城堡对西夏军都一样,他们没有携带多少后勤辎重,不怕对方截断他们补给线,他们完全可以绕过城堡,直接杀向宋军后背。

    不过遇城不打不是李察哥的风格,但怎么攻城,作为西夏第一名将,李察哥自有他的谋略。

    两万西夏军借着夜色掩护,从山谷杀出,直接向百里外的湟州城杀去。

    通天堡只有两千宋军,不过熙河路的宋军一半以上都是羌人,这也没有办法,军费不足,只能用免除税赋的办法招募羌人,羌人在山地作战还行,体力不错,善于格斗,但弱点也是很明显,那就是训练程度很差,不是他们不训练,而训练没有效果,羌人比较随性,不听从军令,打或不打和军令无关,都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致来定。

    通天堡的两千宋军都是羌兵,主将叫做左胡,是一名羌人统领,年约三十余岁,是西宁州一个羌人部落的小酋长,加入宋军也有五六年了,但基本上没打过仗。

    左胡正在军衙内搂着一个羌女喝酒,忽然有士兵来报,“发现一支奇怪的军队,有两万人之多,从大斗拔谷里冲出来。”

    这个情报顿时将左胡吓出一身冷汗,酒立刻醒了,他推开羌女便跌跌撞撞向城头奔去,左胡虽然没有作战经验,却不是傻子,他心里明白,从大斗拔谷杀出来的军队肯定是西夏军。

    城头上已站满了守军,正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敌军在哪里?”左胡冲了过来,身上甲叶哗哗作响。

    “在那里!”几名士兵指着远处道。

    左胡上城稍晚了一点,只看见西夏军的数千后军,在月光下正向南疾速行军而去。

    “立刻发鸽信去通知兰州!”左胡立刻下达了军令。

    这时,一名手下低声问道:“要不要派人去山谷看看,或许会有西夏人的补给车队。”

    左胡点点头,又派出几名探子出城去山谷内探查,宋军军费严重不足,通天城内物资匮乏,无论首领左胡还是普通士兵,对敌军的补给物资都极为向往。

    天快亮时,左胡得到了消息,一支由三百辆大车组成的后勤车队正向谷口而来,车上满载着羊肉、羊酒、小麦、食盐等等物品,都是通天城最匮乏的物资,将士们听到消息,眼睛都红了,士兵们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吃上肉,早就军心涣散,骤然间听说有几百车的肉食,两千士兵都围着军衙叫喊起来。

    左胡也没有办法,尽管刘光世严令他不准出城,但架不住军队闹事,再不答应士兵们就要造反了,好在对方护卫军队只有五百人,左胡只得答应了,城堡内顿时一片欢腾,两千士兵仿佛已经看到了点篝火烤羊腿的诱人情景。

    快到中午时,一支浩浩荡荡的后勤车队终于出现了,三百辆大车排出近一里,都双毛驴拉车,光拉车的毛驴肉就让守军们垂涎三尺。

    左胡已经拦不住士兵们,他一声令下,“开城门!”

    城门缓缓开启,两千士兵早已按耐不住,大喊一声,从城门冲杀出来,向两里外的车队狂奔而去,护卫车队的西夏士兵见城内守军杀出,他们不慌不忙,向天空连射三支火药箭,然后立刻丢下大车撤退。

    三支火药箭在空中爆裂,噼啪声传出数里外,左胡在城头上看得清楚,他的脸上不由一抽,忽然意识到不妙,但已经晚了,南面鼓声大作,马蹄声在大地上震动,埋伏在数里外的西夏骑兵如箭一般向城池奔来。

    奔出去抢大车的两千士兵也发现了不对,调头便向城内奔逃,但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数百西夏骑兵率先抵达城门,截断了两千士兵的退路,随即数千骑兵呐喊着向宋军杀来。

    两千宋军见势不妙,顿时一哄而散,四散奔逃,被骑兵四处追杀,死伤无数,此时左胡知道城堡已经丢失,他立刻奔下城翻身上马,带着十几名手下纵马冲出东城门,向兰州方向奔逃,但他们只逃出数百步,道路南面忽然冲出无数弓弩手,乱箭齐发,将左胡和他的十几名手下悉数射杀。

    西夏军夺取通天堡只是进攻大幕拉开前的序曲,李察哥率两万西夏军直扑兰州,与此同时,庆州王李朝应率领六万大军全线进攻兰州,刘光世腹背受敌,防御工事完全失去了作用,宋军处于极度劣势。

    刘光世率四万宋军和八万西夏军在兰会一线决战,宋军兵力只有对方一半,士气低迷,而西夏军却是最精锐的铁鹞子军和质子军,双方力量完全不成正比。

    宋军在会宁关以西五战五败,损失高达两万余人,刘光世万般无奈,只得率领一万五千残军向渭州方向撤离,熙河路全线失守,大宋西北危急,告急文书通过鹰信向数千里外的临安府送去。

第八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

    这几日,李府上下颇为忙碌,赵福金和大妇曹蕴早就很熟了,没有磨合期,洞房花烛第二天姐妹五个便去了黄尖嘴茶馆喝茶,以前还是朋友,现在成了姐妹,更是天天混在一起,昨天去宫里接受了册封,曹蕴册封王妃,赵金福封为国夫人,郭师师也是郑太后开口,封为郡夫人。

    今天上午五人坐船去游了西湖,中午又去黄尖嘴茶馆喝茶,小日子过得极为滋润,连赵金罗也是乐不思蜀,一时半会儿不想回扬州了。

    倒是李延庆这几天闲得有点发腻,今天一早起来他便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一天都有点心神不宁,连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看得索然无味了。

    在后世,这幅画是国宝,可在这里,他真没有这种国宝的觉悟,这幅画除了让他回忆一下汴梁的生活外,别的感觉都没有了。

    倒是赵福金送他的一套官窑茶具让他很喜欢,柴窑烧制的茶壶和茶盘,再配上钧、窑、官、定四大官窑的茶盏,还有一只黑釉建盏,五只茶盏都是官窑极品,是太上皇赵佶的珍藏,被赵金福顺来当嫁妆了。

    李延庆喝完茶,小心翼翼将一套茶具放回书架,这时,门外有侍女禀报,“老爷,宫里来人了,说有急事!”

    “我知道了!”

    难怪自己一天都心神不宁,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延庆走到外宅,传话之人是赵构御书房小宦官李福儿,他见到李延庆,连忙上前行礼,“太保,官家请你进宫!”

    “有说是什么事吗?”李延庆笑问道。

    “官家没说,不过。。。。。”

    李福儿向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好像是西北那边出事了,官家惊得茶盏都摔了!”

    李延庆点点头,对旁边管家道:“给福哥儿封一百两茶钱!”

    管家正好手中就有两锭百两官银,直接塞给了李福儿,李福儿顿时千恩万谢,他的月例才五两银子,这来报个信就给了自己百两银子,这就是两年的收入了。

    李延庆见他收钱爽快,便又笑道:“正好前几天官家封我父亲为柱国,册封的印还没有拿到,烦请福哥儿抽时间辛苦跑一趟,给我父亲送去。”

    “没问题,我明天一早就送去!”李福儿极为机灵,给宝妍斋的大东主送印,自己会被亏待吗?

    管家悄悄对李延庆竖起了大拇指,这才叫本事,不声不响,官家身边就有人了。

    。。。。。。。。。

    李延庆来到垂拱殿御书房,李福儿进去通报,快步便出来道:“官家请太保进去!”

    李延庆走进了御书房,见几名宦官在收拾地上碗盏碎片,应该是自己到来,官家终于克制住了怒火。

    “微臣参见陛下!”李延庆走进书房便躬身行了一礼。

    赵构叹了口气,“李太保,刚刚得到消息,熙河路丢了!”

    “西夏?”

    赵构点点头,“如果是金国倒也罢了,连西夏也这样趁火打劫,朕担心再这样下去,潼关以西都会失陷!”

    李延庆沉默片刻道:“西夏不敢打陕西路和秦凤路的主意,那是金国要的地方,所以微臣临去太原前在潼关和蒲津关部署了两万军队,就是为了防止河东路的金兵杀入关中,现在问题不大,可到了冬天就难说了,黄河不再成为天险。”

    赵构在京兆府呆过一段时间,他知道曹性率两万军队驻扎在潼关和蒲津关,这是为了防止金兵杀入关中,李延庆早就深谋远虑,现在除了李延庆外,赵构还真想不到更适合驻防西北三路的主将。

    “朕已经下旨封种师道为左相少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范相公升迁右相太宰,刘光世调回中原,出任宗泽副将,西北那边只能让太保去坐镇了。”

    李延庆没有拒绝,他知道赵构必然会让自己去西北,这就是赵福金嫁给自己的必然结果,只有结了这门婚姻,赵构才可能放心地把西北三路交给自己。

    李延庆深深行一礼,“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赵构点点头,注视着李延庆道:“朕知道一家人刚刚团聚不容易,朕答应你,只要太保愿意,随时可以把家人接去西北。”

    “感谢陛下厚爱,家人现在暂时还不能过去,等微臣稳住局面后再接他们过去。”

    “那方腊余孽怎么办?太保能否推荐一个得力人选?”赵构又问道。

    李延庆想了想说:“就让韩世忠去剿匪吧!他能力很强,能独当一面。”

    当天下午,宫里传出旨意,封安阳郡王、太保李延庆为西北三路经略置制使,加御史大夫头衔,赐尚方宝剑,率三万京兆军赶赴西北。

    随即有又第二份旨意下来,封游击将军韩世忠为都统制,率两万军赶赴衢州,务必剿灭衢州的方腊余孽。

    。。。。。。。

    晚餐时,一家人的情绪都有点低落,一家人团聚还不到半个月,又要分开了。

    曹蕴勉强一笑道:“嫁给这样的人,就得有心理准备,一走就是几年,还不知道他儿子长大后还认不认识他。”

    “大姐,你在说什么?”师师白了她一眼,这种话怎么能随便说,开玩笑也不行啊!

    “其实我们俩也习惯了,关键是三妹,这才进门几天,对她太不公平了。”

    曹蕴又对李延庆道:“官人,要不你把福金带在身边,也好照顾你起居。”

    赵福金连忙摆手,“大姐,我没关系,我和你一起,夫君那边有青儿照顾就行了。”

    扈青儿小声嘟囔一句,“谁稀罕照顾他!”

    李延庆笑着安慰众人道:“这次应该只是短暂分手,官家答应让你们一起去西北。。。。。。”

    他话还没有说完,立刻被众女一致讨伐,“既然官家都答应了,你为什么不带我们去?”

    李延庆连忙苦着脸道:“现在那边局势很不妙,西北三路已经只剩下一路半了,虽然西夏不敢侵占陕西路,但也保不住他们下来掠夺人口,形势确实十分严峻,我的意思是,等我稳住了那边局势,再接你们过去,否则大家又得南奔巴蜀了。”

    说到南奔巴蜀,曹蕴和师师都露出了畏惧之色,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她们再也不想过了。

    “那好吧!我们听你的安排,但话得说清楚,等局势稳定了就接我们过去!”最后是曹蕴拍板下了结论。

    。。。。。。。。。。

    三天后,李延庆率领五千士兵离开临安府北上,他的京兆军主力驻扎在江宁府,李延庆已在三天前便下令军队先一步北上,两支军队在开封府汇合,再向西进发。

    军队北上的速度很快,五天后,李延庆率领五千军队抵达了开封府。

    目前开封府尹是太常卿杜充,他同时也是京西北路安抚使,而东京留守则由宗泽出任,宗泽同时兼任京西东路防御使,可以说,整个黄河以南的防御都是由宗泽负责。

    李延庆的到来让宗泽十分高兴,他亲自前往汴梁南面的赤仓镇迎接李延庆,虽然李延庆只是路过开封府,但对于宗泽而言,他现在急需得到朝廷支持。

    两人骑马一路缓缓向汴梁城前行,李延庆看出宗泽心情不好,便关切地问道:“老将军好像心情不好?”

    宗泽轻轻叹了口气,“前几天在博州打了场败仗,好容易占领的城池又全丢了,副都统王孝忠阵亡,损失了五千多人,军队又不得不退回黄河南岸。”

    李延庆微微一笑,“胜负乃兵家常事,宗老将军又何必太在意?”

    宗泽摇摇头,“如果只是兵不如人我也认了,可是。。。。。对方还是从前河间府的厢兵,哎!让人心中愤懑啊!”

    李延庆听出了一点端倪,宗泽似乎有难以启口之事,两人沉默走了一段路,李延庆问道:“老将军不妨说一说,看我能帮什么忙?”

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隐患

    “延庆,你能不能说服天子把这个杜充调回临安府,这家伙真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老将军不说,我也没法向朝廷开口啊!”

    “这次我调集两万军队准备攻打大名府,这两万军队中有六千人是河北义军,被我争取过来,积极参与抗金,这些义军写信来请求粮食援助,不知怎么回事,这些来信都落到了杜充手中,杜充不但一颗米不给,还写信回去将这些义军首领大骂一通,骂他们贼性不改,整天就像占朝廷的便宜,义军一怒之下全部撤军,我的后勤重地失去了保护,被河间府南下的三千金兵偷袭得手,后勤辎重全部烧毁,我被迫撤军,结果渡河时被金兵打了个半渡,没有来得及渡河的五千军队全军覆灭,你说这叫什么事?”

    李延庆算是听明白了,抗金队伍中出了个猪队友,他想了想笑道:“说起这件事,老将军还是有一定责任。”

    “这话怎么说?”宗泽有点不满地看了一眼李延庆。

    李延庆却不以为意,笑了笑继续道:“河北的义军本身就不靠谱,各有私心,一句话不顺耳就把官兵坑死,依我看,这些人可以用,但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把他们捏紧之前,后勤辎重这种事关成败的军队重器暂时还不能交给他们护卫。”

    李延庆这话虽然有点诛心,但却说到了点子上,半晌,宗泽长叹一声,“你说得对,我被他们的爱国热情感染,有点失去理性,这次兵败我是有责任。”

    “老将军也不用太自责,收复河北得一点点来,不能操之过急,我估计没有十年时间,很难磨掉金兵的锐气,首先是要防御,如果能守住中原当然好,就算守不住中原也要保住淮河一线,把金兵的锐气磨掉后再慢慢反击,一步一步收复汉室江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