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是一架攻城梯,刚刚搭上城头的上百架攻城梯全部遭遇被拦腰炸断的后果,宋军随即向攻城梯倾倒了火油,用火折子点燃,大火迅速将一百多架大型攻城梯吞没了,西夏士兵目瞪口呆,他们无法再攻城,只得纷纷后撤。

    远处李察哥看得清楚,百余架攻城梯悉数成了火串,他只得暗暗叹息一声,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全军撤退!”

    ‘当!当!当!’撤军的钟声敲响,早已士气丧尽的士兵如退潮一般撤退了。

    城头上的士兵顿时响起了一片激动的欢呼声。

    这场攻防战西夏军伤亡近万人,而大散关却丝毫未损,城上守军只有四十余人受箭伤,无一人阵亡,飞火雷和震天雷在这场战役中创造了辉煌的战果。

    李察哥也知道无法再夺取大散关,不得不率领大军向会州方向黯然撤退。

第八百六十二章 攻下灵州

    宋军在攻下韦城后便一路北上,李延庆分兵两路,他令王贵和曹猛率八千骑兵奔袭百里外的西平府,又令刘子羽率三千军攻打西面的鸣沙县。

    至于西夏在西平府附近还有一些小军城,比如薄乐城、耀武城和平朔城等等,这些小军城实际上是沿途补给点,屯有不少粮草和水源,守军都只有百人左右,可以轻而易举攻下。

    李延庆随即率领一万大军直扑西平府,只比王贵晚一个时辰。

    西夏号称五十万大军,但常备军实际上只有二十万,除了李察哥带走的八万主力大军外,还有就是八万镇守京城的铁鹞子军,再就是镇守夏州的两万千军队,以及镇守在韦州踏割寨赏移口三地的八千军队,其余一万两千军队则零散地分布在各地的小军城内。

    越过韦州,就进入西夏的腹地,西夏重兵都屯集在边疆各地,而在腹地各州县的军队几乎没有,只有寥寥数百人负责维持秩序。

    宋军攻下韦城,等于攻下了西夏的大门,再向北走便是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下了鸣沙县、西平府灵州县以及十几座小军城,这天下午,李延庆率一万大军进入西平府。

    西平府是西夏仅次于兴庆府的第二大府,这里同时是西夏最大的铜银产地和盐产地,西夏从宋朝掳掠来的十余万劳工和他们的家眷都被迫成为矿奴和盐奴,世世代代为西夏采矿、采盐。

    或许西夏从未想过宋军会攻到西平府,西夏在西平府的驻军只有一千三百人,除了城内看守城门的三百人外,其余一千士兵都部署在矿奴和盐奴的聚居处,负责看守矿奴和盐奴。

    西平府的州治是西平县,又叫灵州城,曾是西夏旧都,有人口二十余万,主要以部落方式分布在灵州河两岸的大片草原上,灵州城内有八万平民,主要居住贵族以及西夏平民。

    城内商业繁华,贯穿南北的灵州大街两边布满了密集的店铺,酒馆、脚店、青楼、商铺等等,商铺中又有杂货店、南货店、皮毛店、药材店、珠宝店、印刷店、文书店、丝绸店、布匹店,还有卖肉食菜蔬等食材的各种小摊,一家挨着一家,各种招牌和旗幡挂满大街,显得格外繁华。

    不过随着宋军攻占了灵州城,城内的繁华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家家户户紧闭大门,灵州大街上冷冷清清,看不见一个行人,一群群鸟雀在大街上觅食,只有宋军士兵在大街上巡逻。

    西平府的知府叫做李陶,也是西夏皇族,精通汉语,虽然西夏创立了党项文和党项语,但西夏的读书人和贵族普遍都要学习汉文,府衙位于城北,李延庆在数百亲卫的簇拥下,进了府衙内休息。

    “知府可抓住了?”李延庆笑问道。

    一名偏将连忙行礼道:“这次是夜间突袭,我们将南北两座城门堵死,结果一个也没有跑掉,知府李陶自然也被抓住了。”

    “带他上来,我来问问他。”

    偏将迟疑一下道:“启禀都统,这个知府拔剑自刎,结果被士兵及时救下,但喉咙受伤了,恐怕无法和都统说话。”

    “那了解情况的官员可有?”

    “有!主薄白应是名汉人,他了解情况比较多。”

    “带他来见我!”

    不多时,两名士兵押着主薄白应前来见李延庆,如果不是因为此人身穿西夏官服,李延庆还真以为他是宋朝官员,他年约三十岁,长得温文尔雅,相貌中没有一点党项人的影子,党项人普遍是高颧骨,男子大多留八字胡。

    李延庆的威名早已传遍西夏,是大宋继狄青后第二个让西夏人畏惧的宋军主将,听说是李延庆提审自己,白应显得很紧张,双腿微微打颤,他走进大堂便跪下叩头道:“卑职白应拜见都统制!”

    “你就是主簿白应?”李延庆喝了口茶,淡淡问道。

    “小人正是!”

    “你是哪里人?”

    “小人是夏州人。。。。。。。”

    李延庆一怔,“原来你不是汉人?”

    白应连忙解释道:“小人祖父是汉人,神宗年间被掳到西夏,三代人在西夏生活了五十年,小人早已经入籍西夏,不再是宋人了。”

    “你的汉语说得很好,为什么?”

    或许是李延庆语气比较缓和,白应惊惧之心渐去,回答也变得从容起来,“小人在西夏太学读书,那里基本上都是说汉语用汉文,而且小人家中都是说汉语,所以小人汉语说得不错。”

    “西平县有多少人口?”李延庆翻了一下桌上的账册问道。

    “大约有八千四千人口,一半以上从事商业,还有一半从事农业,在城外种田。”

    李延庆眉头一皱,“可据我所知,西平府是西夏最大的铜矿和盐产地,怎么没有人从事矿业?”

    “回禀都统,矿山盐井都是由奴隶开采,他们另册编造,不算在居民人口中。”

    “都是宋人奴隶?”

    “大部分都是,也有少部分羌人。”

    李延庆的目光开始变得凌厉起来,继续问道:“城内可有宋奴?”

    白应感觉到了李延庆的怒火,他战战兢兢道:“当然也有,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宋奴很便宜,而且不用给工钱,城内几个大户人家几乎都有数百人之众,以女奴为主。”

    “西平县铜锭库存在哪里?”

    “一部分在城内,但大部分还在白铜山下的库房中,那里的白铜村也是宋奴最集中之地,差不多有十万人在哪里生活。”

    李延庆一摆手,令人将白应带了下去,这时,宋军司马柳沛匆匆走了进来,躬身道:“启禀都统,卑职已经率军清点了城内仓库物质,有粮食二十万石,草料十八万担,还有兵甲约四万副,另外还有铜锭一百二十万斤,银锭五十万斤,已全部清点造册。”

    “做得不错!”

    李延庆赞许一声,又对他道:“下面我再交给你一个任务,给我清点全城的宋奴,凡事拥有宋奴的人家,财产全部没收,每个宋奴先给予自由,另外补偿标准事后再决定,全城西夏人押解南下,胆敢反抗者一律诛杀。”

    柳沛吓了一哆嗦,“都统是要掠夺西平府的人口和财富吗?”

    李延庆点了点头,“西夏一定从熙河路掠夺了大量人口,到时双方就可以交换了。”

    “卑职明白了,但卑职需要军队协助。”

    “我知道,我让杨再兴将军率五千人协助你完成此项任务。”

    李延庆随即又命人叫来杨再兴和曹猛,对杨再兴嘱咐了几句,给他交付令箭,杨再兴随即和司马柳沛告辞离去了。

    这时,李延庆又对曹猛道:“西平府除了灵州城的八万人,还有各部落的十余万人口,他们也同样拥有大量财富和宋奴,你可率五千骑兵横扫各个部落,释放宋奴,掠夺所有财富和人口,还是那句话,胆敢反抗者格杀无论!”

    曹猛激动得大喊一声,“卑职遵令!”

    李延庆安排完了掠夺计划,他随即率领五千军队离开灵州城,向灵州城东北三十里外的白铜山疾速赶去。

    。。。。。。。。。。

第八百六十三章 白铜宋奴

    李延庆打了西夏一个时间差,此时西夏都城可能还没有得到西平府沦陷的消息,从李乾顺得到消息,再派军队南下,大概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李延庆就需要在两天时间内掠夺走西平府的财富和人口,并释放所有宋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延庆很多事情便必须同步去做,比如宋军攻占灵州城后,王贵随即率领三千骑兵赶往白铜山矿场,打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同时抢占矿山下的铜银仓库。

    白铜山位于灵州城西北三十里,是一座延绵数十里的山体,大山整体呈红铜色,最早叫做赤岩山,大约在十年前,西夏终于发现这里蕴藏在丰富的铜银矿藏,便将赤岩山改名为白铜山,其中白是指白银之意,并从西夏各地迁移十万宋奴和他们家眷充当矿奴,负责采矿冶炼,给西夏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李延庆抵达白铜山时,王贵已在三个时辰前歼灭了守卫矿山的一千西夏士兵,夺取了铜银仓库。

    宋军杀来的消息使白铜矿山沸腾了,十万矿奴和他们的家眷为之痛哭流涕,一些老人更是嚎啕大哭,流落异国他乡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他们终于有机会返回自己的故乡,数万宋奴扶老携幼,长跪在白铜山下,迎接宋军的到来。

    当李延庆率领五千军队赶到白铜山脚下,士兵们顿时被眼前的情形震惊万分,只见山脚下搭建了数万顶低矮破旧的小帐篷,被高高的营栅包围,虽然帐篷数量巨大,占地却不广阔,一方面是帐篷太小,每顶小帐篷最多占地七八个平方,另一方面就是帐篷之间太密集,两顶帐篷之间只容人侧身走过。

    狭窄的生活空间带来的必然是环境极度肮脏,污水遍地,整座大营腥臭无比,疾病流行,妇女们容颜枯槁,穿着烂衣破裙,孩童更是赤着身子,在大营内奔跑打滚,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欢喜,不仅他们有了回乡的希望,而且就在一个时辰前,他们终于吃到了多年来的第一顿饱饭,汤里也有了一点油腥。

    李延庆立马在不远处,心情沉重地注视着这座奴隶大营,这时,百余名老者颤颤巍巍从大营内走出,一起跪在李延庆面前,还没等开口,便忍不住伏地恸哭起来。

    李延庆连忙翻身下马,扶起为首的一个老者,又让亲兵扶起其他老者。

    李延庆问道:“老丈贵姓,流落西夏多少年了?”

    老者流泪道:“小老儿姓杨,京兆府人,当年也曾是大宋边军的都头,元佑二年,我们城堡被西夏军击破,所有弟兄都被抓到西夏为奴,至今快四十年了,原以为这辈子都回不了故乡,没想到终于迎来了宋军,小老儿也能安葬在父母身旁了。”

    说完,老者浑身颤抖,咧开嘴无声地恸哭起来,李延庆将这个瘦小的老者紧紧抱住,他的泪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是我们来晚了,让大家受苦了这么多年的苦!”

    这时,从大营内出来千余名大汉,都跪下道:“我们愿从军为死去的亲人报仇,请上将军恩准!”

    李延庆点点头,高声对众人道:“大家若想从军,我一定会满足各位的要求,现在当务之急是大家收拾东西返回大宋,一旦西夏铁鹞子杀来,恐怕大家就走不了。”

    “我们没有财产,只要给点粮食,我们随时可以出发!”

    “粮食会给大家,大家把帐篷带走,沿途也可以遮风挡雨。”

    众人纷纷回去收拾自己的物品,帐篷开始一顶顶地消失了,这时,王贵带着数十人纵马奔来,在马上抱拳道:“启禀都统,仓库已经占领!”

    李延庆大喜,连忙问道:“有多少铜银?”

    “多得难以计数,有司曹正在统计,请都统过去巡查。”

    李延庆安排统领贡祖文率五千军帮助宋奴准备南下事宜,他自己则调转马头,带领数百亲兵跟随王贵向远处的仓库奔去。

    西夏军的仓库位于白铜山山脚,紧靠灵州水,是由而三十座大仓库组成的仓库群,仓库是用白色花岗岩大石修砌而成,十分坚固方正,四周修建有围墙,大门两边还各有一座哨塔,看起来戒备十分森严,现在仓库群已经被宋军控制,大门口站满了宋军岗哨。

    李延庆进了仓库围墙,随即翻身下马,他打量一下仓库笑道:“这么多仓库,应该不光是放置铜银吧!”

    王贵也笑道:“里面什么都有,有酒有肉,冰冻的牛羊肉就有满满的三大仓库,今天上午刚刚分发了五万只羊腿。”

    “有兵甲吗?”

    “有一万副皮甲和配套刀矛,卑职考虑从宋奴中招募一万士兵。”

    李延庆摇摇头,“一万名士兵太少,至少要招募三万士兵,灵州城内有几万套兵甲,应该够用了。”

    “卑职明白了!”

    两人说着便来到了铜银库前,一共由八座仓库组成,其中两座仓库是银库,其他六座仓库是铜库,这时,仓曹司士马文孝上前躬身行礼,“卑职参见都统制!”

    李延庆摆摆手,“不必多礼,可清点结束了?”

    “大概清点结束了,有粗铜锭二十万块,每块重五十斤,粗铜就有一千万斤,银锭三万块,每块重二十斤,有六十万斤粗银锭。”

    这个数量着实让李延庆吃了一惊,六十万斤白银,相当于九百六十万两,就算精炼后也要有八百万两,这个数量着实吓人。

    李延庆有些不解地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

    “启禀都统,这是三年开采冶炼的存货,西夏一直没有运走,所以积累了很多。”

    说到运走,李延庆有点为难了,这么多铜银存货,怎么运走?

    马文孝明白都统制的担忧,便微微笑道:“仓库修建在灵州水旁,当然是为了走水路。”

    灵州水便是著名的马岭河,发源于贺兰山,一直流入关中,在州新平县注入泾水,最后流入渭河,这条河谷也是大宋通往西夏的重要商业通道。

    马岭河大峡谷在西夏境内原本有一万人驻防,属于夏州都司管辖,目前这一万人已经和夏州军一起被京兆军全歼,如果有船的话,便可以走水路直接运往京兆府。

    李延庆眉头略皱道:“我知道可以走水路,但河边没有一艘船,怎么运输?”

    “启禀都统,西夏水路运输一般不用船只。”

    李延庆顿时醒悟,连忙问道:“可有羊皮筏子?”

    马文孝笑着点点头,“西夏人早想到了这一点,在五座仓库内塞满了放了气的羊皮筏子,足以组成上千艘大型羊皮筏子运送物资。”

    李延庆沉思片刻问道:“马莲水似乎水势很急,会不会有危险?”

    “启禀都统,卑职对那里的水文情况很了解,如果是春夏两季,水流确实湍急,可现在已经入秋,水流已经平缓了很多,羊皮筏子运输物质南下,完全没有问题。”

    李延庆大喜,这是他听到的最令人兴奋的消息,他立刻对王贵道:“争取到明天天亮前把所有的羊皮筏子都吹足气,另外把粮食和羊肉分给民众,如果有多余的羊皮筏子,则让老弱妇孺乘坐,明天上午出发南下。”

    王贵连忙躬身答应,“卑职遵令!”

    安排好了运输工具,八千宋军开始全负荷的运转起来,首先是在奴隶中招募了两万士兵,给他们装备了盔甲和兵器,这支新兵由王贵和杨文艺统帅,李延庆随即又将部分粮食和肉食发放给了近二十万奴隶,保证每家每户都能得到五斗粮食和十斤肉,其余粮食在入关中后再发放给他们。

    当天晚上,数万名老弱妇孺便坐上羊皮筏子南下了,由贡祖文率五千士兵沿途护卫,第二天上午,宋军将所有的铜银粗锭以及粮食肉食等各种物资搬上了近千艘大型羊皮筏子,由王贵率领两万新兵护卫南下,李延庆则率领三千骑兵返回了灵州城。

第八百六十四章 紧急出兵

    由于烽燧过早使用,使得烽燧失去了报警的意义,直到宋军夺取西平府两天后,李乾顺才从部分逃来兴庆府的部落牧民口中得到了西平府失守的消息,这个消息令李乾顺大惊失色,他在三天前才从韦城的飞鹰传信中得知两万援军全军覆灭的消息,没想到宋军北上如此之快,竟然在两天前便攻下了西平府。

    李乾顺连夜紧急召集重臣商议对策。

    进宫商议对策的还是之前的几名重臣,包括相国曹价、副相国王连凤、濮王李仁忠、卫王李至忠以及兵部尚书英贵和户部尚书焦彦坚。

    西夏大臣都知道西平府失守意味着什么,他们纷纷要求李乾顺立刻派近卫骑兵,也就是西夏最精锐的铁鹞子骑兵南下夺回西平府。

    在商议了短短半个时辰后,众人达成了出兵的共识,李乾顺拍案做出决定,令礼部尚书、濮王李仁忠率三万铁鹞子骑兵南下夺回西平府。

    天刚亮,三万铁鹞子骑兵从兴庆府的西大营蜂拥而出,向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