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4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十几年来西夏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宋朝逐渐中断了和西夏的贸易联系后,西夏财力锐减,加上一直支持它的辽国被灭,金国取代辽国成为西夏的宗主国。

    而金国对待西夏却和辽国相反,非但没有了辽国时期的物资援助,反而三天两头向西夏索要牛羊物资,比如驻扎大同府的两万金兵就完全靠依靠西夏的补给来养活。

    再加上宋朝取消了给西夏的岁贡,以及去年冬天遭受重大的天灾**,天灾是指百年未遇的雪灾,使得西夏近一半的牲畜被冻死,随后金国又向西夏强行勒索百万只羊。

    虽然最终西夏如数交付了百万只羊,但却因此导致西夏内部关系急剧恶化,河西的回鹘和吐蕃率先指责朝廷偏向党项族,掠夺其他民族,包括羌人和汉人也纷纷响应回鹘和吐蕃的指责。

    很快,党项族内部和朝廷关系也出现破裂,开始有了极不和谐的声音。

    就在十月,李察哥率军两万镇压了河西的回鹘人造反,又回头在西凉府镇压了两支羌人部落的造反,杀死数千人,掠夺他们牛羊等财产,这种残酷镇压非但没有让西夏其他民族臣服,反而更加离心离德,甚至连党项族最大的拓跋部也有了要求李乾顺下台换帝的呼声。

    西夏内忧外患,兵力逐渐减少,处境开始变得十分危险。

    冬天的兴庆府大街上十分冷清,行人稀少,大部分店铺也都关闭了,这时,寒风中一名中年男子正沿着南城附近的大街匆匆北行,走过一条小巷,他折身进去了,不过他又停了一下,确定后面确实没有人跟踪,他才快步向小巷深处走去。

    走到小巷的另一端出口前,男子在一扇木门前停下,这里是乔氏商行的后门,乔氏商行是西夏最大的宋人商行,专卖各种宋朝奢侈品,虽然西夏经济凋敝,但乔氏商行的生意还不错,它的顾客都是西夏贵族,而梁王在店铺中也有三成份子,所以一般人也不敢来招惹他们。

    男子有节奏地敲了三下门,片刻,门开了,里面露出一张苍老的面孔,“啊!是九爷亲自来了。”

    九爷的全名叫做张九,是宋夏辽金之间著名的驼运牙人,专门负责给人运货,黑白两道通吃,而且也能给西夏皇帝李乾顺搞到一些特殊商品,李乾顺一个宠妃尤其喜欢宝妍斋最顶级的西湖八景香水,这种只提供给权贵的顶级香水,张九也能搞到,并带莱西夏,使李乾顺着实取悦了自己的爱妃。

    也正是这些缘故,张九拥有西夏皇帝颁发的特别通行证,可以随意进出西夏。

    “是魏掌柜找我来的。”

    “魏掌柜在,请进来吧!”

    张九闪身进了院子,被老仆带到掌柜房,房间里一名年轻人正坐在桌前写信,老仆咳嗽一声,“魏掌柜,张九爷来了。”

    掌柜一抬头,他长一张娃娃脸,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但他目光却很深沉,掌柜叫做魏英,是很多年前李延庆派到西夏的潜伏探子,和大宋军方失联了快十年,魏英也从一个小伙计一步一步做到兴庆府乔氏商行的大掌柜,他实际已经三十岁了。

    “这么冷的天,九爷亲自来了!”魏英笑眯眯起身行礼。

    “你魏老爷相召,我敢不来吗?”

    张九和他很熟,他直接在小桌上坐下,翘着二郎腿问道:“有货物托我运去大宋?”

    “找你老还能有什么事?老规矩,送一批羊皮去京兆府乔氏商行。”

    “你运气还不错,西夏朝廷正在考虑将羊皮也列为禁品,再过段时间恐怕就运不走了。”

    “连羊皮都要列为禁品,那西夏还能卖什么?”

    “药和宝石呗!还有宝妍斋要的牛脂,西夏也不禁,这次我就要运一批牛脂去巴蜀交货。”

    魏英从柜子取出一只密封好的纸筒,递给了张九,张九也不多问,直接接了下来。

    这是两人间的默契,张九从一开始就知道小魏是李延庆安插在西夏的斥候探子,而又因为宝妍斋的缘故,张九和李延庆略有点私交,和李延庆一番谈话后,他便接受了替魏英送信的重任。

    所以之前两人说‘亲自来’之类的话,其实也只是一种调侃,魏英找他,他必须亲自来。

    “最近有什么重要消息吗?”魏英又笑问道。

    他知道张九既然是送牛脂去大宋,那必然和西夏的梁王梁安仁打交道了,梁安仁负责西夏军队的后勤物资,他利用职务便利低价收购军方的牛脂和羊脂,大量卖给宝妍斋,一次就能赚数千两银子。

    一年跑上几次,两万两银子的收益是十分稳妥的,这些年他光卖牛脂和羊脂就至少赚了十万两银子。

    梁安仁虽然也有三成乔氏商行的干股,但他几乎从不来这里,魏英也接触不到他。

    张九点点头道:“确实有些消息,野利部和米擒部到现在都没有交秋税,好像他们要求降低一半的税羊,朝廷也不肯答应,结果僵持住了。”

    党项是羌人的一支,叫做党项羌,后来脱离羌族,自称党项族,一共有八个部落组成,细封部、费听部、往利部、颇超部、野利部、米擒部、拓拔部等等,此外还有黑党项和雪山党项等小部落,其中又拓拔部落最为强大,拓跋汉化名就是元,元昊就是拓跋部落酋长,他统一党项,建立西夏,他又继承唐朝封他们的李姓,叫做李元昊,西夏皇族都是拓跋部贵族。

    而其他部落也处于半独立状态,军事上听奉朝廷调遣,经济上每年秋天缴一次税羊,其他族中事务朝廷也不过问,由他们酋长自决。

    但由于这些年西夏在军事上接连失利,损失十分惨重,这些损失其实就是八个部落的损失,人口损失太大,而受益却没有,令其他七个部落的贵族日益不满,就连拓跋部内部也有了矛盾。

    就在今年夏天,七个部落一致要求实行募兵制,也就是朝廷要给部落和牧民好处才能出兵,而且从前是无偿出兵,甚至连兵器、战马、骆驼都要自备,因为从前有收益,大家都还能接受,但现在只有损失没有收益,谁也不干了,回鹘和吐蕃还起兵造反自立。

    到目前为止,朝廷对各部落提出募兵制的要求依旧装聋作哑,这便引起各部落的普遍不满,大家便借交税羊的机会闹事了。

    魏英笑道:“朝廷当然不能答应,答应了野利部和米擒部,其他部落也要跟上,朝廷更没有收入,还有大量的俸禄要支付,到最后恐怕连现在的军队都恐怕养不活了。”

    “说句话玩笑话,我觉得如果宋军这个时候攻打西夏,其实是最好的时机。”

    “宋军自顾不暇,光对付金兵就已经焦头烂额,哪里还有精力攻打西夏,你想多了。”

    “呵呵!我只是随便开个玩笑,没人会当真的,好了,我走了,魏掌柜保重!”

    “九爷一路顺风。”

    张九离开了乔氏商行后门,便匆匆向小巷另一边走去,纸筒就在他后背的包里,但他随身带着西夏天子的特殊金牌,没有人敢搜查他。

    在兴庆府乃至西夏,张九几乎可以横着走。

    就在张九刚走,魏英又开始部署手下,刚才张九说的情报,他要确认后才能用鹰信发往长安城。

    至于张九带走的重要情报,是极为重要的西夏各地布兵图,这是魏英花了一千两黄金才从西夏兵部郎中手里买到的情报。

第九百四十五章 铠甲仪式

    冬去春来,转眼就到了建炎三年二月。

    曹蕴和赵福金的肚子越发明显,身子也愈发倦怠,走路也不太方便了,府中特地请了四个接生婆,每天都来陪同二人。

    “冬梅,去催催老爷,说时辰要到了,让他赶紧一点,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你来扶我一下。”

    小丫鬟连忙跑上来扶住曹蕴,曹蕴一手撑腰,一手扶住丫鬟,慢慢地向内堂走去。

    内堂上,李延庆还在不紧不慢地喝粥,他略有点走神,这几个月他一直在紧张地备战,眼看要到北征的日子,但朝中却传出不和谐的声音,有大臣公开表态,要求官家还政于太上皇,虽然这个声音很微弱,但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就在上个月新年刚过,老帅宗泽不幸病故,他手下有八万楚州军,这支军队由谁来掌管,便成了官家和太上皇斗争的焦点,一旦太上皇胜出,官家的帝位就危险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都统制刘光世的呼声最高,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是太上皇赵佶的心腹,曾参与江南叛乱,死后被朝廷剥夺一切官职,刘光世也被牵连,封了一个大将军的虚官,但太上皇赵佶却坚持认为刘延庆无罪,强行给刘延庆平了反,追封他为延王,谥号善忠。

    这无疑笼络住的刘光世的心,使刘光世感激涕零,更加坚定地忠于太上皇,目前太上皇已将近四成的朝臣都拉拢过去,知政堂吕颐浩、范宗尹和朱胜非已公开站队支持太上皇,郑望之则表示中立,这便使太上皇权势日渐上涨,上个月,知政堂以三票赞成、两票反对和一票弃权,通过了署印案,官家的旨意必须要有太上皇加印才能发行。

    这就意味着在皇权上,太上皇已经和官家平起平坐,目前太上皇只是在军方还比较弱,如果这次刘光世上位成功,夺取八万楚州军军权,形势就对官家极为不利了。

    李延庆有点担心,在自己发动征夏战役时,太上皇赵佶会趁机发动宫廷政变,废掉天子赵构重新登基。

    “夫君!”

    曹蕴走进大堂,见丈夫还在出神,桌上的一碗粥和一盘包子几乎没动,她便催促道:“夫君,你不是说今天有要紧事吗?怎么还在发呆?”

    李延庆这才醒过来,歉然地笑了笑,连忙上前扶住妻子,“你身子不方便,让冬梅过来提醒一下就行了,不用自己过来。”

    “医生让我有机会就多走走,夫君,赶紧吃吧!”

    李延庆连忙喝了粥,又吃了几个包子,这才笑道:“我吃饱了,该走了。”

    曹蕴给他整理一下衣服,嫣然笑道:“你去年不是说春天要回京城吗?怎么没有一点动静?”

    征夏的消息封锁得极为严密,李延庆连自己的妻子也没有说,整个京兆府谁都没有想到,一场大战即将要发生。

    “朝廷中的局势有点诡异,老爷子的意思让我暂时不要回去,再等等看吧!”

    曹蕴点点头,“夫君自己决定就是了,快走吧!”

    “那我走了。”

    李延庆亲了一下妻子的脸颊,旁边丫鬟和女护卫都连忙别过头去,脸上忍住笑,曹蕴娇羞地推开丈夫,李延庆哈哈大笑,快步走了。

    一刻钟后,李延庆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来抵达了经略府,他刚翻身下马,曹叶便迎了上来,“经略,朝廷消息来了。”

    “怎么说?”李延庆连忙问道,这个时候来消息,一定和军权有关了。

    曹叶刚要开口,李延庆止住他,“我们进去说!”

    李延庆来到自己朝房坐下,这才对曹叶道:“朝中情况如何?”

    曹叶躬身道:“军权已经定下来,楚州军一分为二,刘光世继任楚州防御使、都统制,领四万军队,另外四万军则交给都统制岳飞,增强荆襄一线的实力。”

    李延庆脸色有点不太好,八万军和四万军队的区别不大,还是刘光世赢了,他又问道:“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就是韩世忠部调到江南,在常州训练新兵。”

    这个消息让李延庆稍稍松了口气,这显然是赵构的一个补救措施,用韩世忠来阻挡刘光世军队南下。

    “还有什么?”

    “别的就没什么了。”

    曹叶将一卷鸽信呈给了李延庆,李延庆打开看了一遍,就如曹叶所述,他想了想道:“你给我草拟一份鸽信,就说西军支持朝廷决定,坚决捍卫天子的意志。”

    曹叶吃了一惊,“经略要公开站队吗?”

    李延庆点点头,“这个时候了,没什么可顾忌,公开站队可以稍微延缓一下某些人的野心,给我们争取时间。”

    “经略是担心征北时朝中出事吗?”

    李延庆负手走到窗前,凝视着天空白云,良久,他微微叹口气,“这正是我所担心。”

    “那要不要取消。。。。。。”

    不等曹叶说完,李延庆便摆手道:“国之决策岂能轻易变更,一切按照计划实施。”

    “那京城。。。。。。。”曹叶担忧地望着李延庆。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暂时不要想那么多,先全力以赴备战。”

    “卑职明白了!”

    。。。。。。。。。

    上午时分,李延庆来到了位于长安北城的军器司,这里一直便是陕西路的军器制造中心,占地约百亩,由弓弩坊、刀枪坊、铠甲坊等三座工坊组成,工匠近千人,能制造大宋《武经总要》上的一切兵器,这些工匠一半以上都是原来汴梁军器监的良匠,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后,他们便开始向外疏散,大部分人都被送来了京兆府。

    军器司从去年八月便开始大规模备战,至今已过去近七个月,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北征所需的一切军器物资。

    李延庆首先来到铠甲坊,今天之所以有事情,是因为今天在铠甲坊要举行一个仪式,庆祝第一千件冷锻甲完成,自从四个月前在两名青堂羌的帮助下,成功造出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冷锻甲后,铠甲坊的三百名工匠便开始全力以赴打造这种铠甲中的宝器,四个月的时间,他们打造出了一千副冷锻甲,而大型斩马剑已经打造出三千把,李延庆终于可以组建自己的重甲步兵了。

    李延庆赶到铠甲坊时已经稍晚,第一千件冷锻甲已经完成,挂在铺甲板上,在光线照耀下闪烁着幽幽冷光,旁边则站在军器司的一班官员,另一边则是几名主要的工匠。

    这时,李延庆在大群人的簇拥下快步走来,军器司司正孙启功连忙迎上前行礼道:“感谢经略使对军器司的重视!”

    众人都知道经略使格外重视冷锻甲,不光第一件冷锻甲成功后亲自来庆祝,现在第一千件完成也来了。

    李延庆在众人的瞩目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军器司的支持,感谢工匠们的辛劳,并希望工匠们再接再厉,早日完成第三千件冷锻甲。

    随即便是冷锻甲威力的展示,这是李延庆亲自安排的一个表演,让工匠们都亲眼看看他们制造出的铠甲的威力。

    李延庆一摆手,鼓声敲响,一队二十人的弩兵列队奔来,每个人都拿着神臂弩,工坊内鸦雀无声,大家都摒住了呼吸。

    这时。只见百步外出现一名士兵,身材魁梧,身披黑色冷锻盔甲,手执一柄丈许长的斩马剑,威风凛凛,俨如天神一般。

    斩马剑就是陌刀,它吸取了夏国剑的包金锻造法,打造出的刀刃长五尺,中间异常坚固宽厚,两边锋利无比,可劈可刺,由于它本质是一柄长剑,所以继承了神宗年代的名字,斩马剑,它轻轻一剑便能削断马蹄,奋力一劈,可见战马一劈两断,是对付骑兵的大杀器。

    这时,一名押队大喊道:“弩箭准备!”

    二十名士兵刷地举起了神臂弩,冷冰冰的二十支弩箭瞄准了百步外的黑甲士兵。

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备战

    这时,那身着冷锻甲的甲士大喝一声,开始飞奔跑来,“射击!”押队也下达了射击的命令。

    二十支神臂弩一起发射,二十支弩箭脱弦而出,强劲地射向已经冲到八十步外的甲士。

    黑甲士兵忽然停止了奔跑,挥舞斩马剑向迎面射来的箭矢劈去,只见寒光一闪,七支箭被劈飞,但还是有十三支呼啸飞来的弩箭射在甲士身上,很多人都不忍再看,扭过头去。

    强劲的弩箭使甲士连退两步,奇迹在这时发生了,箭矢纷纷落地,竟无一支钉在铠甲身上,黑甲士大喊一声,开始继续奔跑。

    众人顿时欢声如雷,热烈的鼓掌声响成一片。

    这时,甲士走到李延庆身边,脱去头盔,赫然是统领关胜,不少人都惊呼起来。

    李延庆微微笑道:“关将军从现在开始就是重甲步兵营的统制,在此之前军队已经训练了四个月,这第一千件冷锻甲的完成,便意味着重甲步兵营正式成立,它的军力能扩展到多少,就掌握在诸君的手中。”

    工匠再一次热烈鼓掌,关胜向众工匠深深行一礼,感谢他们造出的冷锻甲。

    。。。。。。。。

    离开铠甲坊,李延庆又来到了隔壁的弓弩坊,弓弩坊的占地更大,主要是各种大型攻城器械也在这里制造,李延庆并不缺少弓弩,他军中的神臂弩就有两万余支,普通军弩更是超过十万支。

    他现在缺少的是大型攻城武器,包括大型火和巨型投石机,现在工匠们正在制造一种超巨型的投石机,太原城也曾经有三架,只是没有发挥作用。

    从去年初开始,当时还在太原城作战的李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