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始,由于鬼子多半在睡觉,值岗的人不多,让两边的抗五军都攻入了机场的铁丝网内。教导队打到了离跑道上的十多飞机只有二百米多的地方。于是,他们发射了火箭筒,打中了这些停放的飞机。
而第五大队进入机场的地方离飞机远,倒是离日军守卫大队的军营近。这一个大队的鬼子从房子里冲出来后,不要命地向抗五军冲杀。
教导队按照事先的布置,并不猛攻,而是冷静地隐蔽自己,精确地射杀敌人。
可陈明仁可不是这个风格。他命令他的二个中队进入机场,也向日军兵营猛冲猛打。这一招也不算有什么错,“二军相遇勇者胜”,把距离拉近后的对打中,抗五军的侧把子可是占了大便宜。这一下,竟然把急于冲出营房的鬼子打得死伤过半,剩下的被压缩在营房一带。
看到这敌我两支队伍这么对打,教导队的也只好上去帮忙。教导队面前的敌人只剩下三十多个,所以一冲,把鬼子都打垮了。教导队一部分从另一侧面攻打这兵营的鬼子,另外一部分就在机场里横扫,见到飞机就是一枚手榴弹。刘桂五他们一帮东北军军官们杀得直叫过瘾!
而伏击鬼子的二个抗五军大队运气也不是很好。敌人来增援的部队来得很快,开头来的是一支车队,有五辆装甲车和约四十辆卡车。埋伏的四千多名抗五军战士等敌人进入埋伏圈后,就发起进攻。第一波打击后,这个大队的一千几百名鬼子很快就只剩下三分之一。这与预计的战斗设想完全一致。
但这剩下的敌人就不好消灭了:敌人又有一个大队,骑马和跑步,随后就又跟着到来了。他们向我军收尾的部队冲击,而被伏击的日军也在原地负隅顽抗。而且,后面有更多的敌人在往这儿增援。这几天,沈阳一带鬼子的警惕性高,都在防着抗五军,一听机场被大部队袭击,就猜到是抗五军,日军指挥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部队前去支援。
财迷带了一个中队的预备队在南面接应,听到了情况报告后,命令伏击部队立即边打边撤,争取与敌脱离战斗。同时,命令机场的部队也马上撤退。
可陈明仁要求,他叫伤兵员等先撤,机场让他再打五分钟,现在只剩下一个飞行员住的楼还没打下来。实际上他已经付出了相当的伤亡代价,已经打红了眼。
财迷一听是飞行员楼,也就同意他们打。让教导队也帮助一起打。
不过这一打,不是五分钟,而是近二十分钟才打完。这还是陈明仁让战士把几桶汽油推过来,在楼下点了火,把敌人烧成烧鸡,才完成的。
这二十分钟的成绩是有的:整个机场都给抗五军打烂了,百来架飞机,油库,弹药库,都打掉。一个大队的鬼子,加上飞行员、地勤等,没剩下几个落网的。但是,后果也是严重的:敌人增援部队也到达了机场,抗五军只好边打边退了。
等两支队伍在约定地点与军部合在一起,后面的日军追兵也合到一起。抗五军交替掩护,向东南方撤退。不久又遇上了大获全胜的“老北风”部队。
“老北风”部队的时间观念一点都不强,原来说好几点钟开始攻击,但“老北风”他们对这个“点钟”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只有大约是“五更天”动手他知道。
而财迷是到了这个时空才知道什么叫做一更天、二更天的。这时的城镇中往往请一个更夫,晚上让他在街道上“打更”。更夫的责任不光是看有没有小偷,和防止火灾,还有为大家报时间的责任。这人左手拿一个竹筒和一面小锣,右手拿棒去打。一个晚上分为五更,一更的误差可以达二个小时!一更天(晚上八点左右)打的是一下竹筒一下锣,“笃、咣”。二更天(晚上十点左右)打的就是两下竹筒一下锣,“笃、笃、咣”,依次类推。三更是半夜,而五更就是黎明天快亮时。时间主要靠更夫来掌握,实际时间不光按冬天与夏天不同,更夫先走到的街区,听到的声音的时间早,与更夫后走的街区时间相差很多。这么大的时间误差,另一时空的人肯定是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老北风”部队就是这么凭感觉的时间来行动,行动上又有点拖拖拉拉,他们在苏家屯动手的时间比抗五军的要晚一个多小时。
这时日军都调去打增援机场了,他们突袭驻守苏家屯日军后,竟然没有别的日军去增援,让他们从从容容地把日军的装备和镇上东洋人的店铺都搜刮了一下,满载而归。只是原来定下为抗五军分散鬼子兵力的目的没有达到。
由“老北风”他们带路,大家一起往东方撤,因为沈阳的东面有山,而且这一路上没什么日军大部队。到了夜里,敌人慢慢跟得远了一点,部队也进入了山区。
从这山区向南,是去向本溪;向北,则去向抚顺。“老北风”觉得在山里拖着鬼子走,他们比较有经验;而且在昨天的战斗中,抗五军拼得利害,就很仗义地提议分兵,他们领着鬼子向南走,让抗五军先向北走。
财迷同意了他的建议。
半夜,财迷他们就先向北走了一段路,而“老北风”部队的人为他们消除了踪迹。干这个,也是“老北风”他们的拿手好戏。
………………………………
等抗五军成功摆脱日军后,才发了个电报,把进入东北战斗的情况向北平的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部报告。到二十七日,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抗五军在新民和沈阳的大捷!尤其是沈阳机场之战,又击毁敌机上百架!两次战斗共歼灭敌人五千!
不过在这几天,“老北风”的日子可不太好过。有这么多日军跟在后面,整整一个联队!还跟得这么紧,是他所没想到的!
原来在这一带山中的三支小游击队,也被卷到其中。好在这些游击队也都是山林中打仗的专家,边打边跑的,鬼子也拿他们没办法。
…………………………
抗五军主力脱离了日军,这个时候,财迷才有空批评了陈明仁,说他打飞机场时,虽然成果不小,但牺牲太大。陈明仁开始不服气,他的部队伤亡不过四百人左右,远远小于日军死亡一千多人。但财迷认为这个损失比例还是太不合算了,又给他讲了游击战的定律,就是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走,不能让敌人包围了。要以持久战心态,把保存自己放在首位。
而且,这次陈明仁没能在他自己说的五分钟内结束战斗,总是个事实。对这一点,陈明仁也没什么可说的。
好在这次只是让鬼子给咬上了,没有让鬼子包围,最后还让他们进了山区。否则这撤退中的伤亡可能会很大,这都将是陈明仁恋战的结果。
…………………………
抗五军的游击战水平还是要向老北风他们学习啊!第一大队好不容易向东钻过日军铁岭北面的封锁线,不久又让鬼子给发现了。他们设了一个埋伏,把紧跟在后的一个小队鬼子歼灭了。可是,鬼子中有追踪高手,到了铁岭的东面八棵树一带,又有两个大队的鬼子,跟到了后面。
财迷他们倒是在老北风的掩护下,向北到了抚顺一带,还没有敌人发现。接到第一大队的报告,财迷他们看了地图,发现第一大队与大部队的距离又不到一百公里了。从日军的动向看,他们还把老北风当成了抗五军主力部队,所以财迷决定帮第一大队把尾巴斩掉,也再次显露抗五军的主力,以减轻老北风他们的压力。
在山区的行军是非常艰苦的,财迷决定把打机场一仗中二百多个较重的伤员和一些医务人员,加上一个小队(连),留在了抚顺南边的山区小村落里。医务人员不少是女的,留下的这个小队也选了女兵小队,小队长是上海体校的姑娘姚瑞芳。虽然这姚队长的体力真的挺好,不过一般女兵总比男的差一点。
第四卷 1932年 第一百二十一章 莫日红山伏击战
◆字数:3519◆
抗五军在把伤员留在抚顺后,大部队北上,参谋部也定下了行动计划。
抗五军参谋部让第一大队改变原定向东的计划,而改为向南。自己带了大部队穿过抚顺边上,向北,在莫日红山的北面,夏家堡与上肥地之间,用第二和第三大队设下埋伏。第四大队在东面,准备对付清原方向的日军。其余的部队作为预备队。
七月一日上午十时许,第一大队的人领着两个大队鬼子进入了他们的埋伏地。开始鬼子的队伍拖得很长,不过第一大队的人在埋伏部队预先准备好的阻击阵地阻击敌军前锋部队后,敌人的后面部队也都往前赶。
对这样的阻击,这两个大队的鬼子已经碰到好多次了。只要日军把火力都放上去,把对攻的阵地建立好,一旦冲锋,这支抗日武装就会撤离让路的。
可没想到,这次的阻击可没这么容易打了。日军都冲锋了两次,抗日武装都没有撤离的打算。于是,在后面的队伍也都往前走,看看是不是要自己帮忙打一下。就这样,鬼子都进入了抗五军的埋伏圈。
等最后一小队日军进入埋伏后,扎口袋的部队终于开枪进攻,其他部队也发起攻击。
以有备打鬼子无备,以七千人打鬼子的二千几百人,抗五军的火力也比日军的强,战场形势是一边倒,打了一个多小时,剩下不到五百来个敌人就被压缩在三小块地方,负隅顽抗。
这时,清原的鬼子一个大队赶过来支援,也与阻击的第四大队也打上了,据沈阳的情报人员报告说,沈阳的日军正在上火车,准备开到清原增援。
财迷就决定动用带着的火箭炮,对这三个鬼子密集的阵地开火。三分钟后,部队乘炮火刚停,又一个冲锋,就把鬼子的最后阵地占领了。
抗五军最喜欢这样的歼灭战,大家可以从容打扫战场。也许是这两个大队的鬼子把这儿抗五军的力量夸大其词地报告了,还是这两个大队在这么点时间内被歼灭让别的鬼子感到害怕?敌人知道这儿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很强的,所以,清原的日军大队不光不敢进攻了,还向后撤走,怕被抗五军给歼灭了。直到沈阳的援军到了,他们才一起向战场过来。等他们到了战场,其作用也就是收一下日军的尸体了,抗五军已经离开战场了。
随抗五军一起进入东北的电影拍摄队,对之前在新民和沈阳的战斗都没拍到什么战斗场面,因为那些战斗都是在夜里进行的,根本没法拍。只有这次莫日红山歼灭战是在白天,总算了拍了不少镜头。后来电影放映后,全国人民对这场仗的印象很深。
………………………………
虽然是伏击战,但两个大队鬼子在一个多小时内就被歼灭,还是很出关东军的意外。这下子日军认准了抗五军的主力是在什么地方了。
从破译电报等情报上看,沈阳日军把他们所有在附近的部队,都往莫日红山抗五军部队的南面、东面调,包括本来在追打老北风的那个联队。
财迷他们没办法直接北上,也不能再退回到抚顺以南的山区了,只好与第一大队一起,向东北,准备进入吉林哈达岭山脉。
…………………………
抗五军进入辽宁半个月,打了新民、沈阳机场和莫日红山三个大胜仗,共消灭鬼子七、八千人,自己伤亡七百来人。其中以陈明仁大队在机场一仗伤亡最大,共伤亡四百多人。总的说来,部队打得不错,官兵士气高涨。队伍中的新兵,也成了老兵,都说打得痛快!
但是,形势开始对他们不利:他们目标已经暴露,而且离热河越来越远。
而且,鬼子的电报突然改用了新密码。这可能只是日军常规的定期更换密码,新密码与老密码看上去还是有相当密切的关联。不过要研究出其中规律,还是要积累一定的敌人电报,花费一定时间。
东北的山区,居民很少,住一点小部队没关系,但上万人的大部队,是没法长期驻扎的。
财迷他们研究决定,马上再分兵二路,第一大队再送朝鲜人一程,送到龙岗山脉一带。而大部队人马立即从吉林哈达岭山脉先向北,争取脱离南面沈阳的日军。把莫日红山一仗中行动不便的伤员,与一个小队一起,共一百多人,又留在了吉林哈达山。
抗五军大部队快速向北,穿过辽源一带,直指所谓的“新京”长春!
日军判断抗五军是要回热河的,所以主要把部队放在南面和西面堵。这么大的地方,日军的兵力又不多,封锁线拉得这么长,所谓的包围圈本来就稀松,北面的日军最多用一个小队守一个镇子。抗五军用了老办法,黎明前的突袭。先打掉了岗哨,再摸进军营。这个镇子的鬼子一共只来得及开上几枪,就被歼灭了。等几十公里外的鬼子发现用电话联系不上这儿的鬼子,再派人来查电话线和了解情况,已经是下午的事了,抗五军的大部队已经穿过镇子,向北去了。
第二天,抗五军用这样的方法,突然袭击了三个镇子、屯子的日军,就算有的屯子日军哨兵发现了抗五军,偷袭变成强攻,屯子里三、五十个鬼子也经不起有优势兵力和火力的抗五军进攻。都是歼灭战,鬼子在被袭击后,连个报丧的都没留下,所以连是多少人、什么人袭击日军的都不知道。不过从这么频繁的袭击看,日军判断这些战斗不是其他抗日武装干的,而就是从莫日红山撤走的抗五军干的。
抗五军的北上出乎日军的意料。鬼子马上调动部队,在长春和吉林市的南面堵截,也用一些部队从南向北追赶。又为了防止抗五军突然向西,往内蒙去,又派重兵防守长春、公主岭一线。这样一来,包围吉林哈达岭一带的日军又全部被调走了。
可鬼子的兵力还是有限的,现在抗五军大部队的东面是空虚的。
抗五军突然向东,变成悄悄地行军,过烟筒山一带到了松花湖。这一带现在是抗二军王德林部队的游击区,没有日军的。渡过湖就是傅家兄弟的家乡:蛟河。所以,这一带也是傅保国的后花园!
而第一大队在日军去追赶大部队后,翻越了吉林哈达山脉。到达龙岗山脉之前,也与敌人有小规模的战斗。这下,鬼子又搞不清抗五军主力到底在什么地方了:究竟是北上了,还是南下长白山方向了?
第一大队到了通化一带,也就是到了共济会的根据地,这儿有许多村子就是共济会的势力范围。
…………………………
傅保国以前的朋友、弟兄,知道他回来了,还当了抗五军的纵队司令!他的哥哥傅保田是另一个纵队司令!这司令可不是野鸡司令,手下是兵强马壮的上万人!
于是,一些人来要求入伙。经傅保国筛选,组织了一个三百多人的游击队,装备好后留在当地打游击。另外有七个可靠的老兄弟,介绍进入教导队。这一带就成了抗五军共济会的基本根据地。
现在,抗一军、抗二军和抗三军,都已经知道抗五军进入了东北,打了几个大胜仗。所以,也都乘日军调动兵马对付抗五军的空子,活动活动,打一下鬼子。
而抗五军大部队边上的双河、烟筒山,直到的伊通、营城子一带有不少共济会组织,是共济会的游击区。大部队就轮流派出一些部队,在这一带向这些共济会民兵武装展示起游击战术来。
开始时,日军还是用老办法,把兵力撒开,拉成大网样子的“封锁线”,来包围抗五军。企图合围后,慢慢缩小包围圈,来消灭抗五军。不过这办法对别的抗日义勇军可能有点用,对抗五军是一点没用的,等于是送给抗五军一口一口吃掉。
别的抗日武装对一个小队的日军,往往要攻上半天,这样,附近大的据点的日军有时间去增援,甚至围攻抗日武装。但对抗五军,一个小队的日军往往在十几分钟的袭击中就被解决了。如果有的战斗打得慢,让被攻打的日军发出了求救的电话,附近的日军也不敢去救,因为有过这样的情况,日军用部队去增援,往往就在路上中了抗五军的埋伏,不光部队被消灭,空虚下来的大据点也被打掉。这不就是“调虎离山”之计?不过也有“围点打援”的。
这样一来,日军的“封锁线”千疮百孔,抗五军可以在封锁线随便穿越,日军都不知道抗五军主力在什么地方。
现在辽宁、吉林,处处是这样的袭击战。仗都不大,可经不住各类队伍多,打得鬼子不知道怎么办好。去增援、去追击,可能是一点点大的游击队,逃得比兔子快。如果不派增援部队,说不定抗日武装是比较强的,甚至可能是抗五军!
东北三省,烽火处处,鬼子部队,各处来回奔波。鬼子只好改变策略,收缩兵力,只守几个大的城市,不是交通要道上的城镇,都放弃了。这样,集中了兵力,用来对付抗五军的主力。
这样的策略确实是使日军士兵的损失减少了许多,抗日义勇军的多半武装力量都没什么能力去打鬼子的大部队。但对抗日义勇军有利的地方是,好多乡村、小城镇,都成了抗日武装的天下,共济会根据地迅速扩大。
第四卷 1932年 第一百二十二章 袭击长春
◆字数:3675◆
在这战争年代,松花湖一带暂时成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