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赔我们一支枪。”
显然,这明显是在栽赃!
家里很穷,土匪不是来抢东西的,聪颖的韩三倩心里非常清楚。面对讹诈,她不得不思考对付的办法。经过再三思考,她猜测到了土匪光顾他们家的原因:
姐夫郑安富的三弟叫郑永请,过去当过国民党永济县的党部书记。日本侵略军刚盘踞永济、风陵渡一带的时候,郑永清在逃避日本时曾把两包鸦片烟存放在他们家里。那两包鸦片烟数量不小,每包大约有两三斤重的样子,韩三倩估计土匪是冲着郑永清的鸦片烟来的。土匪因为没有达到抢走鸦片烟的目的,才故意栽赃,要他们家赔一支枪。
韩三倩猜测出原因之后,便打发臣子和廷相到首阳村去一趟,把这个情况告诉给郑永清。
郑永清听了两个孩子的传话后,赶紧找到他们村的郑兴兴,让郑兴兴去调停这件事。
郑兴兴和本村一个叫郑成功的人,好像是有点亲戚关系;郑成功在当地是一个有名望的绅士人物,和各方面都有接触,能同情穷人也有点杀富济贫的豪绅义气,但也干一些坏事。
郑兴兴把情况给郑成功说了以后,郑成功便问郑兴兴:“顶头那家的情况怎么样 (意思就是有没有钱)” ?郑兴兴回答说:“顶头的人都是种庄稼的,都不是有钱的人家。他们家只喂着一头瘦牛,一年打的粮食连吃的都不够,哪能赔得起一支枪”!
首阳村靠近黄河,西侯度村在塬上是山区丘陵地带,首阳村的人都习惯把东、西侯度、舜南等坡上的村子称顶头。
其实郑永清心里已经明白,郑成功本身就知道并参与了这件事策划和指挥,因为郑成功一直都想得到郑永清的那点东西,郑成功是估计郑永清和臣子家有点亲戚关系,猜测到郑永清一定会把鸦片烟存放在那里的。
为了摆平这件事,郑永清让郑兴兴给郑成功说话的时候,就送了一些鸦片烟去。由于郑永清的斡旋,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父亲的影响 '本章字数:3257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3 08:30:11。0'
007 父亲的影响
父亲去世的时候,臣子才10个月,他对父亲没有一点点印象,但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却与故去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除与父辈的血统有很大的关系外,和他以后对父亲的了解也密不可分。
在他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巷里玩耍,村里几个老汉冬天闲来无事,都在巷道里晒着太阳说闲话。臣子突然听到他们说起了父亲的名子,便坐在旁边侧耳细听。
那些闲谝的老汉这一会儿扯到了智智(薛智顺的小名)。有一个叫薛绪才的老汉,是村里的一个乡村中医,说过:“智智虽然念书不多,但他心灵,爱看书,经常借我的医药书看。他看过以后,还经常向我提出一些问题,他所提的问题还很有道理,说明他能看懂这些书。要是世达能让智智再多念几年书,说不定他还能看病哩。”
有个小名叫“狗蛋”的老汉接着说:“有顺和智智还不是一娘生的亲兄弟嘛!世达叫他念书他就是不念,总喜欢在地里干活,这弟兄俩个要是能打个颠倒就好了”。
臣子家隔壁的薛种昌看到臣子在旁边坐着,便转身对他说道:“你父亲那老弟兄几个里头,就数你父亲能干哩。他心眼多、手也巧,会当厨子能做席。那时候,一到冬季,村里有红白事情的时候,都是你父亲当厨子。他会做点心、会炸馓子,还能用土办法给村里人看简单的病,在咱们村里也算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能人哩”。
薛种昌说到这里,那些闲谝的人来劲了,你一言他一语地说开了智智:“智智的确是个好人,一到冬天他就没有闲的空,整天都在给人帮忙。村里的红白喜事一般都集中到冬天,他会做菜,不管谁家过事,都要请他帮忙做菜。智智是有求必应,东家忙完忙西家,一冬天几乎就没有闲过。”
“哎!智智的点心确实捏的好,一到腊月里,你看他忙的,整天都在给人捏点心、烤点心。”
“那家伙馓子炸的可好了!希酥脆香的,咱们村那一家没有叫他炸过馓子?”
“人都说能人是笨人的奴才,这话一点不假。一到冬天,智智可是忙死了,白天争他不到手,晚上就去请。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给人干到半夜。”
“着了他人太好了,谁叫都去,从不推辞。如果是一个鬼子熊,才不劳那个神呢!”
众人的议论让臣子倍感自豪,他觉得有这样一个父亲是他的骄傲。他一定要向父亲那样,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乡亲们喜爱的的人。
一次,臣子在家里玩耍,翻出了一个长方形的木质名章,上面竖刻着“薛克仁”三个正楷字。字的大小和杏核差不多,他便拿着名章去问母亲:“薛克仁是谁”母亲说道:“薛克仁是你父亲的大名。”“我父亲不是叫薛智顺吗?”小臣子不解地问道。
“那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大名。那个时候你还没有出世呢!当时你父亲和潼关塬上一个叫宋林生的人很要好。那个姓宋的家里是开金矿的,很有钱。有一回,他对你父亲说,你们赵村(风陵渡)是个做买卖的好地方。当地群众都把做生意叫做买卖。你父亲二十九岁的那年( 1924年 ),宋林生拿来了二百块银元给你父亲,想和你父亲合伙在赵村做买卖。当时,姓宋的提出想开一个木厂。你父亲说:“你提出开木厂这个主意好,是个好买卖,能挣钱。我很愿意干就是怕我父亲和我老大不会答应。这件事先不能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现在知道了,肯定不让干的。这样吧,咱们先开始搞,等事情办的差不多了再给他们说,到那个时候,事情已经办成了,他们或许会答应丶会支持的”。
“宋林生一共来过咱们家里两次。第一次来是和你父亲商量做买卖开木厂的事。当时你父亲说:我现在没有钱,你的二百块银元,在木厂没有办起来之前也用不了那么多,我先拿你二十块钱花着看,不够了再说。宋林生同意你父亲的主张,留下二十块银元就走了。宋林生走后,你父亲就开始筹办开木厂的事。
那个时候,他为了朋友的嘱托,几乎每天都要跑十多里路去赵村,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木厂就筹办好了。为了开业大吉,你父亲给木厂去了一个好名子,叫“德茂林木厂”,就在那个时候,你父亲也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子叫薛克仁。”
“木厂建成之后,你父亲把你林生叔捎信叫了过来,两个人商议开业事宜。宋林生看到你父亲把事情都办好了心里很高兴,他们两个商量好以后,就一块去见你祖父和你大伯,给他们说明了开木厂的情况。当时,你父亲提出了让家里也出上一些钱,算是两家合伙做买卖,挣了钱两家平分。你祖父听了以后坚决不答应。你祖父说:‘庄稼人就是要靠土地种庄稼过日子,做买卖就不是我们庄稼人干的事,你就不要再瞎胡闹了。’你大伯也不愿意,他的想法和你祖父不一样,他是觉得,如果你父亲出去做了买卖,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力,他的负担就重了。如果还要让家拿钱,他更不愿意了。”
“由于你爷爷和你大伯的极力反对,你父亲就无法和宋林生合伙开木厂了。宋林生当时很丧气,他想在赵村开木厂主要是依靠你父亲,你父亲干不成了,姓宋的因为没有你父亲帮他,他一个外乡人就觉得不好办。你父亲当时很无奈的对宋林生说:‘我不能干了,你还可以再和别人干。摊子已经铺好了,你另找一个人就能开始干了。’宋林生说不想再干了,他回答说:‘人对脾气狗对毛,咱们两个相好才合伙做买卖,如果是其他人我宁可不干。在你们风陵渡开木厂就是因为你忠厚诚实,又有心眼,而且勤快能干,有你在我才能放心,要是再找其他的人我就不干了。’你父亲没有办法,两个人便决定不干了。就这样开木厂的事情就塌火了。”
“可是,在赵村筹办开木厂,已经花光了宋林生的那二十块银元,当时,你祖父和你大伯不认账,这个钱就只能由你父亲来还给人家。我记得宋林生临走的时候,你父亲对宋林生是这么说的:‘事情已经这个样子了,现在我也没有办法。我拿了你的那二十块银元,已经花了。花了的这二十块钱,咱们俩个人平摊。我的那一半,现在的确没有钱还给你。不过,请你放心,这个钱以后一定由我负责还给你。’姓宋的说:‘事情没弄成就算了,这些钱不要你还了’。你父亲坚决不答应他说:‘朋友合伙做事,就应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怎么能让你一个个人受损失呢!’他们两个叨叨了半天也没有结果。”
“宋林生走了以后,你父亲对我说:‘这件事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咱们家现在没有钱,等以后有了钱一定要还人家。’此后他们两个还一直互相来往打着交道,经常在赵村集市上见面。你父亲殁了以后,宋林生得到消息便拿着礼行赶来了。他来的那天正好赶上给你父亲送葬。那一天,他哭得很伤心,等把你父亲埋了以后,宋林生连饭都不吃就要离开。我挡住让他吃了饭再走,他说心里难受吃不下去。我对他说:‘你伙计把你的那十块大洋还没有还上,他的人却走了。你放心,这十块钱我在心里记着,以后有办法了一定还你。’宋林生对我说:‘克仁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他却先走了,我心里很难受。至于我们合伙做买卖的事你就不要提了,你们家里人当时就不愿意,我也怨不着人家。现在,你一个女人家,以后还得拉扯娃娃过日子,拉扯这么多的娃娃也不容易,又分了家,日子很不好过。我和薛克仁的那些事,你也就不要往心里放了,这事主要是我出的主意,是我找他干的,不是他找我的。这件事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要提了,我永远也不会来向你要钱的。’说完就走了。”
“我当时只知道哭,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从那以后,宋林生一直再也没有来过咱们家。我只听说宋林生的家在潼关塬上的代子营,我也没去过宋林生的家里,也不知道代子营在那里。其实,当时主要因为家里老是穷,一直也没有钱还给人家。如果有钱的话,我也能寻到代子营。只有把欠人家的钱还给人家,我的心里才能觉得踏实。”
“虽然宋林生给我说过,他不会来向我要这个钱的。但我的心里老是觉得不踏实,总觉得你父亲欠着人家的钱没有还给人家,心里一直惦记着。后来,一想起此亊心里就有点不安。臣子呀,这件事你一定要记住,不管你林生叔要不要,将来这个钱一定要还人家,做人要明白,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天。”
听完妈妈的述说,小臣子连连点头。他看着妈妈那个认真劲,心里暗暗发誓:将来有钱了,我一定替父亲把这笔钱还上。绝不能让他在天之灵不安宁,不能让妈妈心里老不安宁。于是,他对母亲说道:“妈妈,你放心,这件事我记着,这笔钱我将来一定还人家。”
韩三倩看着懂事的小儿子,心里很高兴,她抚摸了一下臣子的头笑着说道:“我娃娃是个有出息的好娃娃,你一定要像你父亲那样,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守信的人。”
上高小 '本章字数:4688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3 09:06:02。0'
008 上高小
1940年,风陵渡再次沦陷后,日本鬼子在条南一带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百姓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驻守在河南岸阌底镇一带的是国民党一九七师正泉部副营长侯为,看到父老乡亲惨遭蹂躏心如刀绞,满腔的报国热情,促使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渡河抗日!
上峰没有命令,这是擅离职守!侯为顾不得那么多了!
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他率领自己所带的一个加强连,从河南夜渡黄河,来到河北,在永乐镇的南张村驻扎下来。次日,他便率部由南张村移驻到三面环沟的军事要地胡营村。在胡营开始修炮楼(碉堡)、炮台、筑工事。决心有力地打击和消灭日本侵略者。
1940年3月20日,侯为从侦探人员方面得到可靠消息:盘踞在条西的日军20师团的牛岛师团长到条南进行扫荡,3月20日晚上要路过李庄圪瘩岭的饮马泉涧。这是一个打击敌人锐气的大好机会,候为和副营长罗守义马上召开各排干部会议,决定在其必经之地饮马泉涧进行截击。具体部署是由赵福旺第三连一个排的兵力,细致观察敌人的行踪,战斗打响后击敌大部队的尾部。而大部队则埋伏在李庄之北圪瘩峰的两侧山坡上。
3月20日黄昏;按照会议部署;三连连长赵福旺的第一排全体战士已悄悄地埋伏在饮马泉涧的两边山上,其余的三个连队也悄静地隐蔽在李庄圪瘩岭的两侧山坡上。
大约晚上7点左右,一股二三十人的日军从西边徐徐蠕动过来,慢慢地走近了一排的阵地。一个名叫马正方的战士就要跃出,向敌人投弹,,被另一个战士给拦住了。战士们对于敌人的行动,越来越感到蹊跷,只见这些敌人化整为零,散开分别走在山间大路的两边山地上搜索前进。原来这伙人就是村田派出的搜索队,是在搜索探路。
又过了约半个小时,敌人的大队人马从西边过来了。190多名日本兵在深深的大山沟里形成了一条长蛇状,不一会儿便全部进入了候为的埋伏圈。
“打!——”只听侯为一声令下,埋伏在东岭坡上的一、二连和埋伏在西岭坡上的三连战士居高临下,似天兵天将从空而降!三个连的兵力,四挺重机枪,八挺轻机枪,手榴弹、冲锋枪一齐朝敌群吐着火舌!三连长赵福旺也带着埋伏的战士从敌人的屁股后面打来,杀喊声响彻云霄,回荡在幽长的山谷里。忙乱慌神的日本兵盲目地乱放枪炮,进行还击,这哪能抵挡得住?前后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打死了130多个鬼子兵,我军仅12名战士阵亡。
日军村田、中岛率领700余名日兵去攻击驻扎在雪花山上杨振邦抗日纵队,很快就被杨部打败,阵亡了500多名精兵。这两个愚蠢的日军头目;带着200来名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疲惫地停留在条南的上阳村喘息。因他们是从雪花山深山老沟、南蓿┪椿木<嗄敬岳锾映隼吹模┳潘锪锞薹桓龈鏊踅殴帧R唤寰湍齑习傩盏募Γ侠习傩盏闹硌颍么遄永锏酱Ψ晒芬姨健
侯为得到消息之后;立即率领部队赶至上阳村,前哨侦察人员在村头弄死那两个又冷又饿正在那里抱着枪打瞌睡的敌哨。一连和二连的战士冲进村去,赵福旺的三连悄悄在村的四围迅速散开,包围了上阳村。
日军突然看到拥满巷道的中国军队,仓促应战。候部仅用了47分钟的战斗,就全歼了200多名日军。村田、牛岛漏网。村田藏匿在一个小场的玉谷杆堆里;保住了性命。中岛化装成要饭的乞讨,随两个卖核桃的洛南商人溜出村逃跑了。
在永济一带揭竿而起的抗日英雄杨振邦在第四集团军撤离之后,将队伍拉上了雪花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自命为“山西人民抗日游击第一支队”。
在雪花山上,杨振邦招募兵勇,制造和购买武器弹药,发展壮大自己的抗日队伍。
期间,他在下山募兵之时,结识了在家避居的原黄埔军校教官、汤恩伯的少将参谋长秦浩廷。在秦浩廷的帮助下,游击队很快发展到两千多人。
队伍壮大以后,在秦浩廷的参谋下,杨振邦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实行了“三三制”编制。此时,杨振邦又将自己的队伍自命为:“山西人民抗日游击纵队”,设“二部、六处、一个团九个直属单位,下设教导大队、特务大队、执法大队、手枪大队、通讯大队、机炮大队、直属中队和突击队等直属大队。并从‘戒烟戒赌戒嫖’开始,严肃整顿军纪,用文化提高队伍的素质,用纪律严格约束队伍,管理和教育自己的队伍。
杨振邦早年入狱并结识了共产党员冯彦俊(中共山西省地下特委书记),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抗日战争形势极为严峻之时,他在雪花山上保护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并让这些共产党员在“山西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中担任领导职务。在大批共产党员的参与下,部队面貌发生更大变化。
兵强马壮之后,他在秦浩廷的参谋下,率部多次袭击位于境内的日军驻军,击毙日军官佐,打击消灭收编伪军,清除汉奸,对敌对叛逆分子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在战斗中杨振邦足智多谋果断出击干净利索收效明显,杨部将士英勇顽强,战果颇丰!特别是黄旗营伏击战,击毙日酋龟田,活捉炮目竹山一郎和几个日本翻译,极大地鼓舞了条南人民的抗日信心。
在杨振邦部和侯为部经常出其不意的打击下,驻守在中条山一带的日本鬼子,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猖狂了,条南的百姓相对能安宁一点。
当村里稍稍平静以后,山民们便四处请老师给孩子们教书。韩三倩因为家里已经非常困难,就没有让臣子继续上学。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又能开始念书,自己却不能去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