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彭氏军史评论-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墙牵氖ψ魑桓稣逋度胝蕉返淖鞣ū硎玖瞬宦F涫嫡馐且恢窒涟谋疚恢饕骞鄣悖牵氖υ诰旁路莸恼蕉分忻墒芰酥卮凑谛拚校唐谀诓豢赡茏魑桓稣逋度胝蕉罚露⒚挥衅渌嗟氖裁丛け付樱绕涫亲凹撞奖6摇奥矶辜苹敝兴樟丝涨肮婺5慕ネ黄频戮老叩牡氐悴皇且涣酱Γ缺缁穑绻蟮乱庵臼ψ魑桓稣逋度氲侥骋桓龇较颍д交参幢啬芡炀柔пЭ晌#叽τ诒览1咴档恼醴老摺6以诠诺吕锇驳幕匾渎贾薪醒爰啪耗诜⑸牟鹕⒔ㄖ凭樱闵⑹褂玫淖锩枪榫淘诳寺裨砩希皇悄露砩希敲矗牵氖Τび牍诺吕锇菜私饧啪ɑ蚓海┑母卟憔霾吣谀徽馐窍匀灰准摹�
卢切河谷和贝里两个地点成为这次大战中最关键的两个战场,“搜罗每一个能够作战的士兵,全部送往卢切河谷前线,时间就是生命!”莫德尔将军的呼吁已经可以看出战况的紧急。因为在卢切河谷的战斗指挥不力,GD师的师参谋长冯·弗伯少将后来被莫德尔上将解除了职务,由冯·纳特兹梅尔中校来接替。虽然有好几次第9集团军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但德军出人意料地顽强给俄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雪地上倒毙着遍野的是身穿褐色和白色伪装服的苏军尸体。到战役结束时,大德意志师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该书的作者将责任归咎于莫德尔上将对该师的分割使用,这是一种想为GD师“正名”但事实上极其搞笑的观点。该书的作者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在此战中的优异发挥,大德意志师从此打出了“东线救火队”、“磐石部队”等实至名归的王牌师的威名。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给莫德尔将军派来了援兵,莫德尔将军可指挥六个装甲师与两个摩托化师来抗击朱可夫的进攻。德第9装甲师机动到突破口堵住了缺口,突入的俄军陷入混乱,进退维谷,大部分被消灭。朱可夫不甘心失败,指挥第41、第22两个集团军沿尔热夫突出部左翼击溃了贝里的筑垒城镇以南的德军前沿防线,企图突入到德军防御的深远后方,形成大包围。但是“根本没有路,运输车辆无法自由开动。敌军在撤退时炸毁了所有的桥梁。厚厚的积雪和大雪中极差的能见度严重阻碍了部队的机动。”
防守重镇贝里是德国名将第41摩托化步兵军军长约瑟夫·哈尔佩上将,他指挥部队在城南构筑支撑点。面对俄军的疯狂进攻第41摩托化步兵军得到了“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暨第1装甲师的“魏特瑟姆”(vonWeitersheim)战斗群的增援。克卢格元帅、莫德尔将军后来又派来了第12、第20和第19装甲师等部队,德军成功地守住了贝里并转入反攻。俄国第6坦克军(后来斯大林下令重建该军)和第20骑兵师的兵力基本上被消灭了,仅有少量残余逃脱;第41集团军也被德军合围并遭受了重创而伤亡惨重。俄第20集团军在五天惨烈的战斗内损失了三万多人和二百辆左右的坦克。
战斗异常地惨烈,譬如在罗珀托克的东南,有一架德国的Ju88对地攻击机用炸弹和机载加农炮就消灭了五个中队的哥萨克骑兵。在威廉森·默里等所著的《赢者之师》中提到了德军方面的一次行动报告,一个沙费尔的军士长指挥着一辆架在四号底盘上的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在前一天已经击毁了五辆坦克,他从赫伯特作战基地前进,立即向敌人发起了进攻,这些大都是T34型坦克,有三辆KV—1,上面挤满了步兵……弹药打光后,他将炮车开到隐蔽处重新装填炮弹……他先后摧毁了十五辆KV—1和T—34。
苏联方面错误地把装甲部队集中在狭窄不适宜的地形中使用,或为攻克某个孤立的要塞进行的毫无成效的缠斗。对苏联军队而言,战斗的结果是一场十足的灾难,朱可夫元帅被迫下令结束收获甚微的进攻。在“马耳斯计划”中俄军大约有十万人死亡,二十三万五千人负伤。而德军则宣称俄军损失了五十万,并有约一千七百辆坦克被毁;德军的损失要远小于俄军,仅有四万人伤亡。'※见注解七'“马耳斯计划”对于俄国而言,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战略上阻止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向南方战区斯大林格勒区域的德军提供增援。

※注解五:战后,苏联方面解释火星行动是为了让德国人犯错,要让德国法西斯感觉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反攻只是一次辅助性进攻,真正的攻击是“马耳斯计划”的错觉。根据国内知名二战军事研究学者mars提供的资料,苏联的情报机构策划了一切,让德国人最信任的苏联两栖间谍Demianov故意向格伦的情报机构提供了火星行动的情报,以掩盖即将在斯大林格勒展开的大反攻,使德军不敢往南部调兵,连朱可夫也被蒙在鼓里,从而误导了德国人的判断,以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
※注解六:关于俄军在马耳斯计划中参战人数的说明:
本书采信的是《东线战场》和《火星行动1942/11~12》的数据,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来自英国安德森(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院战争研究系主任)等三人组,另一个是美国二战东线史大师davidglanzt上校'原美国陆军外国军事(苏军部分)研究办公室主任'。当然还有另外一份数据供读者参考,由苏联方面提供的:参战兵力只限于第20,第24,第29,第30,第31,第41集团军;共计兵力54。507万。
※注解七:关于俄军在马耳斯计划中伤亡人数同样是争论的焦点。俄军战时称歼敌7。7万,毁获敌坦克610,火炮2091,飞机200;俄军纯减员70373,伤145301。德军战时称苏军损失50万,坦克1700;己方损失4万。而davidglanzt显然同意了德军的数据,据信他还查阅苏联的绝密档案,红军有近50万人伤亡或被俘。个别苏军战斗单位在行动中损失极其惨重。第20集团军在开战前的超过114,000人中损失了58,524人。第1机械化军损失了12,000人中的8,100人以及全部的220辆坦克,而与之协同的第6斯大林步兵军损失了30,000人中的20,000人。在级别更低的兵团中损失甚至更高。第8近卫步兵军第26近卫步兵师在战斗结束后其7,000名战斗人员中只有500人尚有战斗力,而第148和150步兵旅的4,500人在行动结束时分别只有27和110名“战士”了,鉴于双方争议很大,本书采信了哈佛大学版本《赢者之师》的数据。

(七)“突出部”的形成
更新时间200787 6:05:00  字数:4190

 一九四二年的冬天,粉碎了埃里希·曼施坦因元帅的顿河集团军群替斯大林格勒城下的第6集团军解围的“冬季风暴”以后,俄国人的胃口是越来越大,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在一系列方向上连续实施反击:在南部,以顿巴斯和罗斯托夫为总方向,旨在消灭杰米扬斯克的德军;在西面,谋求击溃德军的顿河、A、B三个集团军群;在北方,则计划突破德国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在西北方向——也就是在战线的中部,苏联方面从北到南部署着加里宁方面军,西方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这三个方面军面对着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第3装甲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苏联最高统帅部拟订了一个在奥廖尔地区歼灭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然后向北插入德国人后方的斯摩棱斯克会合的计划。这个计划实际上就是失败的“马耳斯计划”的翻版。如果计划成功的话,除第3装甲集团军以外,德国人的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都将被包围歼灭。
一九四三年一月三日,苏德双方首先在南部展开了高加索会战,这一场大战包括了库班空战、克拉斯诺达尔战役、新罗西斯克—塔曼等一系列战役,直到十个月以后才结束。最终俄军歼灭德军二十八万人,且战且进了八百公里,解放了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让德国消灭南部俄军、夺取最富饶的产粮区和石油产地以及打入近东和中东地区的计划彻底地破产了。
一月十二日,为了打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经过长期准备的苏联沃尔霍夫、列宁格勒两大方面军也发动了攻势,俄军第2突击集团军、第67集团军分别突破了德军在拉多加湖以南地区什利塞耳堡以南十二公里的防御。经过七天的战斗,到一月十八日,沃尔霍夫和列宁格勒两大方面军在锡尼亚维诺以北会师,解除了德国法西斯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封锁。
受到鼓舞的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暨西方方面军在一九四三年二月初以前的三个月里对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大卢基战役、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等攻击行动,只不过这些进攻在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以及中央集团军群的顽强防御面前,除了惨重的损失,几乎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为了打破中部战线的僵局,苏联最高统帅部把二月二日刚刚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歼灭了保卢斯元帅第6集团军三十三万德军的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改组为中央方面军调往中部战线。这样一来,莫德尔将军就又有了一次与红军名将扳扳手腕的机会。
苏联红军在南线取得了更大的战果,二月八日,沃罗涅日方面军收复了库尔斯克。二月九日,解放了别尔哥罗德。二月十六日,俄军击退德国“兰茨”战役集群(后改编为“肯普夫”战役集群),经过激烈的巷战,暂时占领了哈尔科夫(※见注解四)。这一胜利,“从斯大林到前线的普通士兵都相信,只要继续挥师西进,红旗很快会飘扬在柏林上空。”红军的士气空前高涨。中部战线的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的右翼因此失去了掩护,因为奥博扬地区由俄军占领着,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实际上还酝藏着巨大的危机,
战场上出现了对苏联十分有利的态势。
德国最高统帅部接受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提出的“继续撤退,以便诱敌深入”的建议。此法同样适用于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如果德军放弃杰米扬斯克退却,就不必再扼守二百公里的正面;同样莫德尔将军指挥的第9集团军如果主动放弃尔热夫—维亚兹玛等地区收缩防线,后退到斯帕杰缅斯克、别雷一线,也能使战线总长度缩短二百公里,至少腾出约十个师(甚至是二十一个师)的兵力,以便在德军防线的后面集结起一支强有力的预备队。因为尔热夫突出部是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前进基地,有“对准莫斯科心脏的手枪”这么一种说法,放弃尔热夫突出部就意味着放弃进攻莫斯科,所以希特勒迟迟难以作出最后的决断。不过随着苏联红军加里宁方面军占领了尔热夫突出部后方的铁路枢纽大卢基城以后,这种撤退的必要性更加地迫切了。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的一再请求,希特勒终于同意了放弃尔热夫突出部,以便拉直战线,把第9集团军的兵力加强到中央集团军群危机四伏的南翼。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德军首先从杰米扬斯克退却。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务必要拖住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后撤的步伐,阻止他收缩防线。但是苏联人的努力显然破产了,莫德尔将军指挥的第9集团军从二月二十六日起放弃尔热夫地区往后撤退,这次行动的代号德方称之为“水牛行动”。
二月二十五日(已比计划攻击的时间晚了十天),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中央方面军(辖第21、第24、第62、第64、第65、第66集团军和第16空军集团军等七个集团军)转入了进攻。但是中央方面军的部队刚结束了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围歼战,仅有三个星期休整和调动的时间,准备十分地仓促,如俄国的第2坦克集团军的四百零八辆坦克经过二百公里急行军之后有将近一半抛锚在路上。
不过俄国中央方面军的参战完全出乎了德国人的意料之外,俄国坦克高速地向前推进,德军的防线被迅速地突破了。但是在罗格维斯克苏联红军遇到了麻烦,德国第707警卫师顽强地防守着这个要塞。第707警卫师从“巴巴罗萨”行动一开始就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序列,只是德国一支担负清剿游击队,保卫交通线工作的二流部队而已。罗科索夫斯基调集了一个坦克军又两个步兵师用了五天五夜的时间才最终摧垮第707警卫师的抵抗,而且这个师的部分兵力后来还突出重围回到了德军的防线。第707警卫师的重要作用在于他们的顽强防守为德军调整兵力部署赢得了时间。
另一方面,莫德尔将军很机智地分阶段逐次实施退却,有条不紊地退向“弦阵地”(又称为“水牛阵地”)。后撤中的第9集团军的各师在每道中间地区扼守一两天,处处控制着苏联人的推进速度。如果红军追击过猛或企图突破,莫德尔就指挥部队杀一个“回马枪”,给苏联人以“猛虎洗脸”式的猛烈打击。追击红军坦克还多次陷入莫德尔将军为他们专设的雷场,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俄中央方面军基本上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但其他俄军的攻击都被击退了。莫德尔将军的第一支部队第78突击步兵师也已经出现俄中央方面军的面前。三月二日,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第2坦克集团军突破了匈牙利守军(第105、108步兵师)的防线,并从突破口投入了预备队骑兵步兵集群,朝着德军的后方挺进。到三月十日,这支俄军已在北诺夫戈罗德以北前出到迭斯纳河,最远已经深入到德军的后方一百二十公里处。
可是这却只是苏联红军一系列失败的开始,首先在南部战线,曼施坦因元帅已经开始了收复哈尔科夫的作战,帝国师与骷髅师从苏西南方面军侧翼发起反击,T—34根本不是新式的虎式坦克的对手,一一被击爆,再加上俯冲轰炸机的肆虐,德国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帝国师更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了一百公里,大德意志师甚至以损失一辆虎式,十二辆四号,一辆三号坦克的微小代价就击毁了二百六十九辆苏联坦克(可能有所夸大)。三月十六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保罗·豪赛尔指挥的党卫军装甲军重占了哈尔科夫。
在南部德军重占了哈尔科夫的同一天,莫德尔将军指挥的“水牛”撤退行动也完成了,他率领着整个第9集团军及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大半在苏联红军重兵的眼皮底下成功地撤退了,并且使红军蒙受了损失十万人左右的兵力。第9集团军被重新部署到了库尔斯克北部的奥廖尔地区。
在蒂佩尔斯基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他很自豪地写到,“德军虽然实施了退却,但他们表明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不比俄国人逊色。他们在战术上显示了无可争议的优越性,短促的退却行动进行得十分迅速和有条不紊。”
在中部战线拥有了充足的预备队,防御专家莫德尔派出第4装甲师来拦截俄军的骑兵集群;第9集团军的主力(九个师)也正逐渐地抵达战场。莫德尔的这种防御方式能节省自己的兵力,迫使敌人发起浴血冲击,德军的士气大振,防守更加地坚决和有信心。相反,俄国三个方面军的兵力分散在长达一百五十公里弧形战线上,尤其布良斯克方面军因为损失太大,基本上失去了进攻能力;因为缺乏燃料和弹药,糟糕的路况及恶劣的天气,俄中央方面军也已经锐气尽失。
南部战线哈尔科夫战事吃紧,斯大林不得已调走了中央方面军的第21集团军,补充给罗科索夫斯基原属于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3、第48和第13集团军三个集团军。但是这三个集团军实际上早已经遭受了重创,兵力和装备都所剩无几,根本就没有太多的用处。
接下来的半个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光环从罗科索夫斯基的头上逐渐褪去,对于他来说是一场噩梦。莫德尔将军首先指挥第9集团军进行的反击,几乎全歼了深入腹地的苏联骑兵步兵集群。随后德第2装甲集团军(两个师)由东往西,第2集团军(四个师)由西往东,第9集团军(九个师)从正面攻击。俄中央方面军丢盔弃甲,节节败退,退守谢夫斯克地域,沿谢夫河固守,好不容易才避免了被围歼的命运。(见《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从三月二十一日起,俄中央方面军就在姆令斯克、诺沃西尔、布良策沃、谢夫斯克和雷尔斯克一线转入防御,组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的正面。当战斗于三月底逐渐平息下来时,俄军已经被打回到原来的出发阵地。在这一个月的战斗中,俄中央方面军总共损失了二十七、八万人,其中阵亡、失踪和被俘大约有九万人之多。据说罗科索夫斯基一生还从来没有败得如此之惨过。“彪悍精明的俄罗斯大汉”罗科索夫斯基(不过,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此公报了一箭之仇)成为“矮胖结实的日耳曼人”的莫德尔手下之败将。苏联历来对失败讳莫如深,不愿像英国绅士那样坦诚地“吹捧”敌国的将领(譬如隆美尔),因此莫德尔在二战中的国际知名度远不如隆美尔元帅。

※注解四:哈尔科夫(Kharkiv):乌克兰重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