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皇商-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华有些遗憾地摇头道:“还没有。”
“黄礼……跟我玩儿起了间谍和托儿……”王诩低声自语,心思飞转,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细作就不用再去管他了,让朱桂来见我一面。剩下的事…还要请马先生帮我找一个人。”
马华自然知道自己一边要帮王诩维持着官场的关系,一边还要尽力避免在外人面前和王诩关系过于亲密,所以很多事,他都只能为王诩提供信息和人,而要做什么,都还要靠王诩自己,这也算是进入仕途前对王诩的考验。
“我明日便会唤朱桂前来,以后便让他和公子直接见面。至于找人,公子想要找什么人?”
王诩很清楚马华的作用是什么,所以他也不会吩咐马华去做一些具体的抛头露面的事,人尽其用才是用人之道。
“最好是从未在杭州露过面的,看上去能像是一个…纨绔公子。”王诩还在斟酌着字句,马华便大笑道:“马某正有一人要引荐给公子,定合公子之意。”
“苏公子,请现身吧。”马华朝着前厅左侧的门后喊道。
话音一去,人影便现,娥眉淡扫,丹眼凝神,面若脂粉,白衣胜雪,风流有度,两眼四顾之间暗藏着几分英气和果决。
王诩暗忖:此人竟然比自己这幅皮囊还要惹人注目些,只是脂粉气有些重了。
见王诩似有些出神,马华故咳嗽道:“公子以为此人如何?”
王诩认真地点点头道:“再合适不过了。不过…他为何从我家出来?”
马华忍笑答道:“苏公子背井离乡,孤苦无依,所以马某擅自做主,将其安排在了后院南面的小屋中。”
“嗯”王诩有着现代观念,并未觉的家中住了男人有何不妥,再说他深知马华的识人之术,料想不会在他家安放一个毫无用处之人。
“苏某见过王公子。”倜傥的公子哥双目直勾勾地看着王诩,拱手道。
“苏公子不必多礼。”王诩不禁联想到黄礼,没来由地浑身一阵冷颤。
“噗嗤”眼前的公子忍俊不禁,连忙伸出手背,挡住了笑容,原本面若凝脂的肌肤不由得窜起了绯红,一双媚眼求助地瞟向马华。
“你是……苏槿儿?”王诩看着这双倾国倾城的媚眼和眼角上挂着的一颗泪痣,忽然认出了眼前之人,正是被黄礼一文钱卖出的苏槿儿。
苏槿儿被王诩道破身份,咬着下唇,垂眉低眼甚至有些乞怜地眼神看着王诩。
正在此时,一旁的马华将王诩拉了过来,低头附耳道:“此人正是苏槿儿,马某不是要有意哄骗公子。只是此女非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当年马某便想要替她赎身,谁知被黄礼抢先了一步,让她受了多年的折磨,而我也是在那时候结识了黄礼。如今公子正值用人之际,她又是最了解黄礼的人,公子既然当时离开杭州之时帮过她一把,何不再帮她一把。”
王诩本有些气恼马华和苏槿儿在自己面前唱双簧,不过转念一想,马华所看重的一定不是苏槿儿的美色,此女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而马华的一席话不仅释疑了王诩心头关于他和黄礼如何认识的疑问,也着实打动了他。了解黄礼弱点的,非苏槿儿莫属,而能够将在生意买卖上将一个女子作为助力,也只有他这个现代来的王诩莫属。
王诩苦笑着摇头,心中不得不服,马华将他二人看得透透彻彻,他也再无话可说,“就依马先生所言。”
马华释然地一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公子果然有如此度量。那么马某就先告辞了。”
说着,马华朝王诩拱了拱手,然后看了苏槿儿一眼,便离开了。他清楚,王诩要的是他给王诩提供食材,至于这盘菜该怎么做,那边是王诩自己的事了。
“苏……姑娘,请坐吧。”虽是见过苏槿儿几次,但是单独的见面,这还是头一次。
苏槿儿看了王诩一眼,也就听话地坐下了。甫一坐下,便开口道:“王公子如有吩咐,大可直言。”思及马华交代她的,她也顾不得在王诩面前矜持谨慎,心跳加快了。马华说过,要待在王诩身边,最好的办法便是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美色,虽然她对自己的美色有足够的信心。
“槿儿姑娘…”王诩似乎看出了苏槿儿的不自在,于是便改了称呼,没想到苏槿儿一听,便开口打断道:“王公子以后于人前还是称我的表字珊阑吧,至于只有我们俩时,王公子怎么称呼都可以的……”说道最后言语中竟有一丝莫名的暧昧。
王诩正了正色,料想苏槿儿也是想要和过去做些了断。于是点点头道:“苏姑娘,那王某就直言了,你要做的事很简单……”

第五十五章 定计

苏槿儿依旧是住在了王诩的家中,由于丁花和冉儿语言不通,且又不懂得中原习俗,所有倒是苏槿儿和冉儿的关系逐渐密切。
次日,王诩刚用过早饭,朱桂便登门拜访了。王诩着丁强带着冉儿和苗阖夫妻上街游玩,自己和苏槿儿留下来接待朱桂。
“这位是报社的朱桂朱主编,这位是苏珊阑苏公子。”王诩将二人介绍给彼此,此时的苏槿儿依旧是男儿装扮。
二人见礼后,便落了座。
“报社的细作可找出来了?”王诩直入主题地问道。
朱桂点头道:“能肯定是谁,但是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若是报官…”
“不,不要报官。”王诩出言打断道,“既然他弄来了细作,我们也不好拂了别人好意,那就将计就计吧。”
“我们先去找两个人。”王诩心中有了第一步计划,也是他检验苏槿儿能力的第一步。
丁强驾着马车,将三人带到了杨冶的住处,同时又找来了孟纯。王诩见人都到齐,于是开口道:“各位都是我王诩信得过的人。”说着,王诩故意看了一眼苏槿儿,然后又才说道:“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
王诩对四人道出了自己的计划,然后孟纯和杨冶就出了门。紧接着,王诩又向苏槿儿以及朱桂告之了自己的第二步计划。
苏槿儿听完,窃窃地抿嘴一笑,没想到自己中意的人儿不仅长于诗词,而且头脑也是精明过人。她的这些小动作一一地落入了王诩的眼里,王诩虽不明白她所笑为何,但笑容一展,随即便露出了女儿般特有的妩媚神态。
“苏公子,我会把石勇派给你,以后让他和各处联络。”
“是”苏槿儿眼神熠熠地看着王诩,她明白王诩的话便是要她完全地负责这两件事,她没想到王诩会如此看重她,这不禁让她心中有些异样的滋味。
“子贵兄,以后还望多多提点。”苏槿儿乖巧地接过话语,向王诩表明她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
回家的马车上,王诩看着车帘外慢慢流过的景色,忽然说道:“苏姑娘,你还是先搬出来吧。”
苏槿儿一听,看着王诩毫无表情的侧脸,心中没来由地一疼,扯了扯自己的衣角,压着声音道:“嗯。”
“如今,你有了个新的身份,不适合和我住在一起。待做完这些事,要搬回来,还是怎么样,都随姑娘的便。”王诩进一步地解释道。
依旧是平淡的声音,在苏槿儿听来却异常的温馨,仿佛一块糖糕含在了嘴里,当即说道:“苏某定会不负公子所托。”
回到府宅,苏槿儿丝毫不怠,便立刻招呼石勇,帮着自己搬出了王诩的宅子,好在什物简单,没到一个时辰,便裹成包袱,装上了马车。
看着石勇驾着马车远去,王诩开始有些佩服苏槿儿做事的决断力了。
安排妥了两件事,王诩思量着该什么时候去找夏彦,据马华所说,自己最初设定的让票号流通的想法被黄礼给搅合了,目前是什么情况,只有见了夏彦才能进一步知晓。
“公子,夏公子来了。”丁强来到前厅告诉王诩。
“说曹操,曹操到。快请他进来。”
夏彦一见到王诩,颇有些激动地上前攀住王诩的肩膀,左看看右看看,见身上似乎没什么问题,才舒了一口:“邵牧,听说你去了崖州那蛮荒烟瘴之地,可把我给担心坏了。爹听说了以后,也是有些着急。”
王诩洒然一笑,“我倒是没有什么。”想要打听一下夏陆的消息,便问道:“叔父近况如何?”
“我两个弟弟夏桑和夏淮才回来,爹忙着和他们对账呢。”夏彦说到账上,脸上一凝,叹气道:“和钱庄掌柜们谈票号的事没有谈妥。”
王诩露出笑容道:“堂兄不必太过丧气,说说具体的情况。”
夏彦坐下,将前些日子和钱庄掌柜们谈票号的事一一地讲述给了王诩听。
“票号都印好了,委实可惜了。”夏彦不无叹息道。
“这也有我的过错。”王诩走时,也给夏彦留了一封信,他从来没有轻视过任何对手,他害怕的便是黄礼会在他走后给夏彦他们设套。所以,便让他们以逸待劳,等着自己回来。
王诩问道:“这些钱庄掌柜们最后是拿了黄家钱庄的票号了?”
夏彦有些恼地点点头道:“嗯,他们让的给钱庄掌柜们的利比我们的高。”
王诩一笑道:“当初和买酒的行商们商议此事,便是在酒楼里,所以这件事被黄礼知道了也不足为奇。他插手也是自然,不插手才是一个怪字。这票号的流通目前来说只是一个试水,他黄礼愿意帮忙,我也乐见其成。不过,他做了初一,我们也要做十五。”
夏彦眼睛一睁,问道:“邵牧这是何意?”
“票号印了就不要浪费了,把他们用出去。不仅要把印好的票号用出去,还印更多的票号。”
“请邵牧明言。”夏彦听得有些似懂非懂。
王诩伸出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木桌,好整以暇地说道:“他黄礼愿意去做行商的们的生意,就让他去做。我们就做杭州城里的生意。我王家在杭州城的影响力大过其他任何地方,而且也有钱庄在杭州城里,我们在杭州城有极高的信誉度,所以推广票号应该不是问题。”
夏彦沉吟了一会儿,又问道:“还是像以前一样的吗?”
“不,嗯……现在流通的铜钱是不是只有这一种?”王诩记得以前接触过宋朝的钱币,在他的印象里,宋朝钱币多而杂,很是不值钱,所以没有太多涉猎,如今有夏彦在面前,他也想弄个明白。
“这个邵牧可能有所不知。”说着,夏彦从袖中掏出几枚钱币,摊在手上,“这是小平钱,也是两浙地区使用最广泛,最好用,也最受百姓喜欢的钱币,价值就是一文。这个呢,是折二钱,价值是两文。这是折三钱,当然也就是三文。还有这个,是当五钱,也是目前最大的铜钱。除此之外,在陕西和四川诸路,流通的是铁钱,较之铜钱更加笨重,而且时常是以一千当八百兑换铜钱。”
王诩终于弄明白了心头的疑惑,经夏彦这么一说,他对票号的推广更加有信心了,百姓喜欢小平钱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其轻便易带,:“铜钱笨拙,若是少带些上路,还显不出其缺点,一旦上了几贯之后,就很是不便。所以,我们这次推广票号不仅要面向大商贾,还有普通的百姓,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票号带来的便利。”
顿了顿,王诩又道:“在四个城门口和码头再开设五间小些的钱庄,让商贾百姓,进城便能钱换票,出城就能票换钱。”
听王诩说完,夏彦眼前一亮,随即问道:“那该如何取利?”
“毫厘不取。”
夏彦已经听过王诩太多的震撼之语,是故这次也没有太过惊讶:“邵牧的意思是?”
“票号的流通,本就能带来无形的利益。”
“无形的利益?”
“对。方便百姓商贾此为一也,其二便是聚财以散。”作为科班出身的他,完全明白银行的获利模式,也完全知道纸票子是不值钱的,只有作为储备金的铜钱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夏彦有些明白地点了点头道:“邵牧以为印多大的额度比较好?”
“以一贯起印吧。”王诩估摸着一贯铜钱的重量。
“印出之后,如何让百姓和商贾知晓此事,又来用我们的票号呢?而且若时间拖得太久,保不住黄家和其他商人也会照着我们的做。”夏彦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个不难。我们的票号有水印做保障,有很好的安全性,不会被仿造,这是其他商人们难以做到的。至于说让百姓和商人们知晓,那就更简单了。用报纸就能办到,只要堂兄印出足够的票号,我便会着朱桂留下一整张报纸版面,来写这个事,并且交给百姓和商人如何识别水印。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嗯…至于印多少的问题,就由大哥你来拿主意了。”
夏彦没想到报纸还能有如此之功效,不得不佩服王诩的卓识远见。
“哦,对了,我记得大哥说过,东南向来缺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作为富家子弟的王诩虽然不能体会,但是夏彦有此一说,必有他的道理。而且,若东南真的缺钱,那么针对相应的弊病,就能推行更有效的经商策略。
夏彦没想到王诩会忽然问道这个问题,笑着答道:“其因有四。铜钱外流是其一,我大宋铜钱铸造精良,历久弥新,不易折损。所以高丽、倭国、辽国、西夏、吐蕃、大理都用的是我大宋的铜钱。虽我大宋有明律,不许铜钱外流,但一枚铜钱流向海外,其利有甚者能达十倍之多,所以许多商人甘冒奇险,贩运铜钱出海。其二乃是用钱铸器,好的铜钱被收集起来,铸成铜器出售,获利三倍有余,此项亦是被律例不容,但风险不及贩钱出海,所以,很多百姓都愿意用钱铸器。第三,乃是私铸铜钱,一文官造的精良铜钱入炉重铸,能获三至四文劣质铜钱。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铜钱滞留不行。东南商贾入中粮草之后,便从京中取了茶引或飞钱回来换取茶叶或铜钱。但是地方官吏不愿意支出铜钱,所以往往愿意给商人们茶叶,而所给茶叶利益厚于飞钱。因为茶课一项,乃属于朝廷,而地方所储铜钱属于地方。所以,久而久之,商人们就更愿意要茶引,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茶、盐两引的流通乃至泛滥,而铜钱却始终处在一个地方,没有流动开。”
经夏彦一说,王诩便明白了七七八八。看来茶引和盐引在北宋就应该充当了纸币或是有价证券的作用,只是制度上还没有完善,这样一来,朝廷为获得利,势必滥发茶引和盐引,就会导致两引贬值,最终还是会伤及朝廷财政。
“入中粮草和茶引盐引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王诩想要弄个明白。
“这个为兄也不甚清楚,不过夏淮回来了,他经常跟着船进京,他对此很是明白。至于交引嘛,还是得去找任远,交引铺是他在照看。”
夏彦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王诩的变化,虽说经刘权一事之后,任远嘴上没有那么诋毁王诩了,但是夏彦知道他心里还是不服。
“明天先见见夏淮吧,至于任远那边。过些时日再说……我亦知道叔父有自己的立场,所以,这些日子我不便去拜望叔父,还望大哥替我向叔父请一声安。”
夏彦对于王诩的明理很是感动:“为兄一定会尽全力劝服任远的,爹那边我会带到的。”
虽然王诩很是不喜欢任远,但是夏陆一心想保他,王诩也无可奈何。现在正是要丰满羽翼的时候,所以,只能结友,不能树敌。

第五十六章 初见夏淮

刚送走夏彦,姜麽便来请王诩道:”老爷,夫人请你去后院一趟。““知道了,你先下去吧。”王诩收敛心神,去到了后院,刚一进后院,便见空出的土地上架设着纺车。
“官人,你来看,丁花姐姐纺出的棉线。”冉儿兴高采烈地将手中的棉线递到王诩面前。
王诩接过,摸了摸说道:“这棉线还真是柔软细滑。”
“诶,王公子不知,这是我从崖州带来的木棉纺织成的,品质还不算好。要是你们中原的木棉纺织而成,那品质会更好的。”苗阖上前说道。
“可惜已经过了木棉播种的季节了。”王诩有些惋惜道。
苗阖见状,赶紧支招:“公子莫要灰心,我听丁公子说了,你们中原地区不也是有种植木棉的农户吗?现在正是秋季,赶上收成的时候,种不出来可以买啊。”
王诩没想到这苗阖出的主意倒还真是不错,他当然明白苗阖是为了要做事立功,好让自己能继续留在杭州,就算不能留下,也能赚些钱回去。而王诩也正想试一试棉纺织机能够带来怎样的效果,同时,他夫妻二人住在自己后院,毕竟不妥,也可以趁此机会给二人重新安排一个住处。
“苗兄的提议甚是不错,但是不知丁强能不能识得木棉的好坏。”王诩道出自己的疑虑。
“王公子忘了苗某我就是种木棉的了吗?我可以和丁公子一起去啊。”苗阖毛遂自荐道。
“嗯,那好。你且先收拾一番,我去将丁强唤来,你二人乘陈家的船,去南边买木棉。”王诩说完,便放下棉线匆匆地出了后院,找来了丁强。
而急于建功的苗阖也简单地收拾了行囊来到了前厅,王诩写好了一封信,递给丁强道:“你持此信去找夏彦公子,让他支些钱给你。尽量多地收些木棉回来。”
“是,小的明白了。”丁强接过信,正要离开。又被王诩喊了回来:“等等,有多少买多少回来。”
丁强点点头,领着苗阖便出了门。
安排好了诸多事宜,王诩想想也是该去见见夏家的另外两个人了。由于将丁强和石勇都派了出去,所以第二天王诩就雇了一个马车夫,径直朝着钱庄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