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线是非和〃这几个字,把标题简化成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1978年3月底,孙长江把文章写完了。吴江看了,觉得还不太够,要求孙长江再做一些充实,然后准备在《理论动态》上发表。
3月,杨西光结束了党校学习,到光明日报社担任总编辑。凭着他在党校参加讨论的经历,他一眼就发现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给报社写来的文章《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很重要,但又觉得这篇文章局限于一般的理论讨论,联系当时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没有突出冲破禁区拨乱反正的问题。杨西光认为,真理标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现实的思想路线问题。杨西光为人一向谨慎,要干这件大事,心里有点忐忑。
孟凡在《学习时报》发表回忆说,当时杨西光到党校找到孟凡,对孟凡说,这篇文章要发,有政治风险,我们《光明日报》太小,承担不了,影响也比较小,你看《理论动态》能不能先发一下。你们那里秀才比较多,还有耀邦把关,你给疏通一下。孟凡把这件事向耀邦汇报了。正忙于平反冤假错案的胡耀邦仍然对《理论动态》抓得很紧,他说,可以,把稿子拿来看看。
为什么杨西光一定要《理论动态》现发表此文?孟凡说,杨西光对他说,你们已经给《人民日报》几篇特约评论员文章了,也给我们一篇嘛。孟凡说,杨西光非常希望得到党校支持,得到耀邦的支持。
这以后,杨西光心里定了下来。4月初,他请党校的孙长江来报社开会讨论稿子的修改。孙长江提出要加强稿子的现实针对性,分清路线是非。杨西光让报社的马沛文、陶凯、王强华、张义德改了几次,又让胡福明对文章进行修改,之后把文章送到党校。吴江看了这篇文章,对孙长江说:〃文章还是有勇气的,但是联系实际不够,分量不够,你把两篇文章捏在一起吧,题目还是用我们的。〃孙长江在〃捏改〃的过程中,增强了批评〃两个凡是〃的内容。改好之后,吴江又改了一道。
文章改好之后,4月底第一次送给胡耀邦审阅。胡耀邦画了一个圈,改了一个字,改了一些标点。稿子做了修改再送胡耀邦审。5月6日,胡耀邦召集《理论动态》编辑组在他家中开会。他说,这个问题关系重大,我们一定要仔细推敲,做到无懈可击。他看了稿子,又提出两条修改意见。8日,《理论动态》的沈宝祥把胡耀邦的意见转告孙长江,孙长江又按照胡耀邦的意见做了修改,这是最后定稿。
关于文章的发表署名及程序问题,有人向胡耀邦建议:先由《理论动态》发表,第二天由《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发表,第三天再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并由新华社向全国通电,这样就可以迅速蜚声全国。胡耀邦同意这个设计的考虑是,当时特别重要的文章如果要以社论形式发表,必须经中央政治局主持宣传工作的领导人审定,此人正是汪东兴,可以肯定他是决不会同意发表这篇文章的。若署名〃特约评论员〃,则不必送他审,就能避开这个障碍。于是胡耀邦自作主张批准以这种方公开发表此文。如此重大的举动,居然没有请示华国锋或者汪东兴,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属胆大包天。

第6节:明星胡耀邦:思想解放的先锋干将(6)

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这篇文章,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预定计划,第二天即11日,《光明日报》用〃本报特约评论员〃署名,全文发表此文。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都在头版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新华社也将此文向全国发了通稿。
文章说:〃现在……'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这种倾向依然存在。〃〃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大家心知肚明,这些话正是针对〃两个凡是〃。
这正是胡耀邦多时以来期待的文章。前面说过,当时力图开辟新时代的人,左思右想,一直苦于找不到攻倒〃两个凡是〃的突破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正好与〃两个凡是〃形成尖锐对立。这篇文章发表,等于摊牌。所有洞悉中国政局的人都感觉到,风暴就要来临了。
果不其然,主张〃两个凡是〃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勃然大怒。
最先发起攻击的是吴冷西。就在《人民日报》转载这篇文章当天,5月12日晚上11点,他给胡绩伟打电话说:〃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错误〃,是〃砍旗〃。
5月13日下午,《理论动态》和《人民日报》的人一齐聚到胡耀邦家里商量对策,大家批驳了〃砍旗〃的指责。胡耀邦可不是那么容易被吓倒的,他说,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是无法阻挡的。他想了想又说,再写一篇文章,题目叫《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
5月17日下午,刚被任命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总编辑的熊复说,这篇文章有问题。
5月18日上午,汪东兴找熊复、王殊等人谈话,说这篇文章是针对毛主席来的,〃不知是代表哪个中央的。〃
5月18日晚,中宣部长张平化把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各省负责人召到钓鱼台。他劝告大家辨别一下这篇文章,用鼻子嗅一嗅。他说,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
6月15日,汪东兴在中央直属新闻单位负责人会议上讲话,直接点了〃特约评论员〃的名,并几次点了胡耀邦的名字。他严厉指责胡绩伟和新华社的曾涛,要他们〃接受教训,下不为例。〃
不过,令汪东兴狂怒不已的是,就在他发出警告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邢贲思的文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新华社也立即转发,《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
过了一个多星期,6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吴江写的。据胡耀邦当时的秘书梁金泉回忆,稿子写好之后送给胡耀邦看。当时因胡耀邦受到巨大压力,未在《理论动态》和《人民日报》发表此文。胡耀邦、吴江分别通过两条线联系了《解放军报》。一是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让军报总编辑华楠组织有分量的文章,宣传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吴江是军报老作者,就把这篇文章给了军报副总编辑姚远方。二是胡耀邦给罗瑞卿直接打了几个电话,商谈这篇文章,得到罗瑞卿支持。胡耀邦让梁金泉拿着文章〃去找罗大将!〃梁金泉到罗瑞卿住处,把这篇文章交给了罗瑞卿。在罗瑞卿大力支持下,这篇文章经过修改得以发表。军报发表此文,意义重大,等于代表解放军表了态。
再过一个星期,6月30日,那篇《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在《理论动态》和《人民日报》同时发表。这一切的推手,当然还是胡耀邦。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是胡耀邦修改定稿,署名〃岳平〃,一望而知是〃特约评论员〃的翻版。汪东兴不是批评报纸乱用〃特约评论员〃的名义么,胡耀邦就用这个办法来嘲讽他的上级。

第7节:明星胡耀邦:思想解放的先锋干将(7)

7月,汪东兴在山东视察时说:不要砍旗,不要丢刀子,还是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当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的胡乔木在社科院大会上说:我可以负责地讲,中央在这个问题上(按:指真理标准讨论)是一致的,谁说中央内部有不同意见,就是造谣,就是分裂中央。此话一出,满场交头接耳,大家都不信。后来胡乔木在人大会堂的一次中央机关司局长以上的干部会议上又讲了类似的话,也引起与会者议论纷纷。
其实,胡乔木自己也不相信这话。因为在6月20日那天,他去了胡耀邦家,对胡耀邦说:争论是党校挑起来的。我不同意再争论下去,要立即停止争论。再这样争论下去,势必要造成党的新的分裂,《理论动态》不能再发可能引起争论的文章了。
许多老同志说,胡乔木一直不大看得起胡耀邦。他曾对胡耀邦说,你只有小学文化,你搞的文章要拿来让我帮你修改。
胡耀邦没有听从胡乔木的劝告。实际上,分裂已经出现了。
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开始并不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他听说此文引起很大争论,就找来一看。5月30日,邓小平同胡乔木等人谈话时说:〃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邓小平年谱》上册,320页)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实事求是,并且在讲话中引用了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也只有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证明是不是正确。这显然是站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边。
但是华国锋仍然坚守阵地,他指示中宣部和《红旗》杂志〃不介入〃、〃不表态〃。
7月21日,邓小平找张平化谈话,警告他不要对真理标准讨论设置禁区。
22日,邓小平找胡耀邦谈话,对他说:〃你们的《理论动态》,班子很不错啊!你们的一些同志很读了一些书啊,不要搞散了,这是个好班子。〃(沈宝祥著《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1997年版,127页)胡耀邦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此,所有的报纸都像火上浇油似的。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邢贲思的文章《哲学的启蒙和启蒙的哲学》。过了几天,胡耀邦又召集《理论动态》开会,布置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另一篇文章《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文章由王聚武执笔,胡耀邦几次精心修改。在修改过程中,传来了邓小平8月19日同文化部负责人的谈话。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驳不倒的。〃(《邓小平思想年谱》,74页)胡耀邦的劲头更足了。《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一文于9月10日在《理论动态》和《人民日报》同时发表,新华社立即转发全国。
随着这些文章接连问世,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烈烈轰轰在全国掀起。与后来的改革形势不同的是,那时候的争论都是围绕着文章展开的。
直到1978年10月3日,文章已经发表了近5个月,中央办公厅一位副主任在信访工作会议上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有些话有些问题。有的人不同意发表。有的人说好得很,一篇又一篇地登。当然可以百家争鸣,但有的人用主席的话批主席……有的不仅针对毛主席,也是针对华主席。有的逼省委表态。黑龙江的杨易辰说五不怕,不对嘛。这股风很大,要顶住是不容易的。我向张平化说,你是宣传部长,你要掌握方向。有人说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但做起来就不是那样了。〃

第8节:明星胡耀邦:思想解放的先锋干将(8)

到这个时候,这位中办副主任还在批胡耀邦,批省委书记,可见斗争的复杂和曲折。
围绕这篇文章的对立僵持局面,要等到稍晚些时候中央工作会议上才最终决出胜负。
事关新时代成败的总攻发起了。这场战役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胡耀邦。
2008年,胡耀邦长子胡德平在《财经》杂志发表《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一文,谈到了当时胡耀邦的思想。胡耀邦说:〃禁锢我们这个民族创造力的,一个是精神枷锁……还有一个是组织枷锁……这样一个精神上、组织上被禁锢、被压制的不自由的民族,怎么可能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进行自由竞争呢?〃(《财经》杂志2008年4月28日,第9期,157页)是的,胡耀邦发动和组织这场进攻,就是要打破这两个枷锁。
人们说,胡耀邦是上世纪80年代一把出鞘的剑,一颗耀眼的明星,一点不错。

第9节:吴明瑜:我为邓小平起草科学大会讲话(1)

吴明瑜:我为邓小平起草科学大会讲话
今年77岁的吴明瑜曾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的特点之一是思路清晰,记忆力极强。他是浙江德清人,出生于1931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曾任华东财经委员会秘书。1949年随军南下,1952年入党,50年代初调入中央新成立的地方工业部工作,在中央机关历练了多半辈子。近几十年的历史,凡是他参与或者了解的,都能如数家珍讲给你听。某个事件始末如何,某人情况如何,最后是什么结果,今天又怎么样等等,条分缕析,一清二楚。再加上他学识广博,政治、经济、文化皆有深入涉猎,还兼任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所以他的同辈人或是比他年长一点的前辈,都夸他〃脑子好〃。最近几年,我有机会每个月和吴明瑜餐叙,真长了不少见识。
吴明瑜文笔又好,早年曾任中科院政研室主任、国家科委政研室主任,起草了不少重要文件,并出版过几部获奖论著。其中最值得纪念的,是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期间,为邓小平起草讲话稿。这个讲话可非同一般,它是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凡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记得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引起的轰动。
但鲜为人知的是,起草这个讲话,还经历了一场纷争。
吴明瑜告诉我,改革开放从科学领域打响第一炮,事出有因。
1977年5月邓小平复出,5月12日就约方毅和李昌谈话,24日又与王震、邓力群、于光远谈话。两次谈话的要点就是一个,强调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学必须抓教育,一定要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之后他又一再讲,我们一定要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引进科学技术,要搞开放。他说:〃我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技教育界知识分子座谈会上讲话。他在讲话中否定了毛泽东钦定的〃两个基本估计〃(即:〃文革〃前的1949 年到1966年,教育界基本没有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大多数教师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邓小平说:〃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是好样的〃,〃无论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在场的〃臭老九〃听得欣喜若狂心惊肉跳,全都由衷地鼓起掌来。当时教育部负责人刘西尧说:〃8。8讲话,震动很大。〃在这个会上,邓小平还决定恢复高考制度。
这就是中共中央9月发出通知,决定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背景。
通知下发,就开始起草讲话,一直搞到11月。大会共有邓小平、华国锋、方毅和郭沫若4个讲话,吴明瑜和林自新起草最重要的两个讲话,邓小平和华国锋的讲话。吴明瑜时任国家科委政研室主任(后改为政策研究局)。我也认识林自新,他是著名的科学技术专家,时任国家科委政研室副主任。林自新后来说:〃邓小平的讲话都是吴明瑜执笔的。〃
吴明瑜说,起草邓小平讲话的时候,他们研究了邓小平一系列讲话的精神,还根据童大林建议,查阅了马、恩全集第26卷。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观论》一文中有一段专门讲知识分子,马克思认为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创造剩余价值,学校教师也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人〃。这就是在邓小平讲话中轰动一时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依据。
起草华国锋讲话稿的时候,吴明瑜和林自新到中央党校请教胡耀邦。胡耀邦在1975年复出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负责人,领导了整顿科学院的〃百日维新〃,并主持制定了后来遭到〃四人帮〃批判的《科学汇报提纲》。这个《提纲》当时也是由吴明瑜起草的。胡耀邦对科学技术一直很重视,他建议讲一讲科教兴国或者科教建国问题。吴和林一听,觉得这个设想非常好,和邓小平讲话稿的精神一致。回来之后,就按照这个思路写了讲话稿。
11月,两个稿子写完。送上去之后,邓小平的稿子很快有了反响。
邓小平看了这篇有9402个字的讲话稿之后说:〃科委给我起草的讲话稿,我看写得很好,文字也很流畅。〃邓小平只在个别段落和字句上做了一点调整。
邓小平讲话稿一共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是当时引起轰动的两个重要观点。第二部分讲科技队伍建设。第三部分讲了一些促进科技发展的实际措施,包括怎样领导科技工作,怎样配备干部,怎样选拔人才以及坚持百家争鸣等。
邓小平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非常喜爱。1989年他会见外宾时又发展了一步:〃过去说,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现在看来不够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邓小平的讲话稿在高层讨论时遇到了阻力。当时的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在政治局开会讨论稿子的时候说:〃我看这个稿子马克思主义水平不高,毛主席讲了那么多关于科学工作和知识分子的问题,为什么不引用?〃他特别列举了毛泽东强调的对知识分子要团结、教育、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