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束射向一面镜子。一半的光子被物体的轮廓反射回来,另一半被镜子反射回来。所有的
光子又都射到感光的全息玻璃片上。玻璃片中的分子随即改变了颜色深浅。这样所形成
的图像在激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三维立体的效果。
这真是个奇妙的过程,好像在某种程度上从物体上反射回来的光子可以与从平面镜
上反射回来的光子相互“沟通”似的。不过这样来解释这种现象是受人争议的,因为一
般物理学原理也能解释这一过程。
真正令科学家们震惊的还是全息照片玻璃摔碎时发生的现象。全息照片的碎片并没
有变成拼图似的小片;可以拼在一起恢复原来的画面,而是每一个小片中都显示出整个
画面。根据传统物理学的定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一小片玻璃中的每个分子瞬间就
改变了外观,却没有直接的物理作用能够解释这种变化。这一发现暗示着在一个更深的
或者是非物质的层面上,甚至是简单的无生命的无机玻璃分子都知道它们自己的角色,
它们有自我意识,知道自己的状态,并知道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这也暗示着这些玻璃
分子有集体“记忆”,并且它们之间还能交流沟通。要不是这样,单个的碎片又怎能知
道该重组成什么样的图像呢?
实际上自然界中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系统的一部分包含着整体的——至少是关于整
体的重要信息。在很多情况下,每一部分包含的信息对于整体的产生或其发生根本性变
化都是必需的。
另一个例子是基因信息。在人体(或者是任何动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中都有DNA分子,
这些DNA分子包含了有关整体的信息。你也可以把它们叫做蓝图或者模板。基因信息告诉
每一个活细胞它应该成为什么样子。是左脚大拇指上的一小块皮肤。还是右手大拇指的
肌肉细胞,是大脑皮层的脑细胞还是青蛙后腿的肌肉组织。每一个活细胞都有潜力生长
成他喜欢的任何样子,但它只有懂得它在整体中的位置之后才能健康成长。
实际上,身体部分癌变也被认为与此有关。癌细胞似乎是忘记了它们的目的,不知
道该成为什么。它们携带着必要的基因信息,但不知为什么,却不能正确的使用、翻译
或理解这些信息。这些细胞本身未必是有害的,但是因为它们不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
协调工作,便很容易妨碍身体的其他部分,而这往往会带来致命的影响。
里昂·西卡特罗就我们的DNA及水晶头骨给我们的信息作了比较,告诉我们人从哪里
来,该成为什么。它们揭示出我们未来的影像。我们可以像癌细胞一样不接受这一规定,
与身体不协调地生长。但是水晶头骨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在身体和灵魂各个方面的发展
目的,使我们懂得如何为整体的最高利益去成长。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带给我们的
整体的形象,长成整体中健康的一部分。简单他说,水晶头骨使我们看到自身可以开发
的潜质以及应该成为怎样的灵魂;这种灵魂必须是整体世界的健康有益的部分。
通过分析组成DNA的“积木”,科学家们以他们惯常用的方法解释了单个细胞是如何
知道它们该成为怎样的细胞的。这种机械的方法至少解释了基因信息是如何从亲代传到
子代,以及当人体细胞分裂生长时,有关整个人体基因信息是如何传递到新产生的细胞
中去的。
但是传统的生物科学家们不能解释人体的单个活细胞是如何知道它在整个人体重大
位置的。
帕特李乔告诉我们说:
“出于同样的原因,科学家们不能解释人类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他们所提出的宇
宙的模型是纯属物质的无生命的‘东西’的集合体。这些‘东西’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纯
粹机械的,好像机器的各个部件,一切事物的运动完全由目前所发现的物理和化学的基
本定律所控制,而且被严格限定在一定的耐空范围内。但是我在心底里相信事情不会是
这么简单的。”
我自己当然也已经开始这么想了。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最近一些量子物理
学家已经开始怀疑那种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更小的分散的不具备记忆、意识和目的性
的“东西”构成的这种观点了。有关这一点的辩论实际上早些时候就有,也就是科学家
们所谓的“波粒二相性”问题。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都相信每个物体都是由一级又一级更小的物质比如粒子组
成的,粒子之间的联系是纯物质的和机械的。但是早些时候,人们就发现某些现象——
比如无线电波——就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解释。从伦敦发一个无线电信号到纽约,就不可
能是粒子在刹那间就跑完了全程,但这一现象却可以被解释为能量“波”或者信息“波”
跨越了大西洋。我们现在的理解是在伦敦的粒子受电的作用被“激发”了,它们开始四
处运动,并且以一定的频率振动,影响它们边上的粒子。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向外传播,
好像池塘中央激起的涟漪向四周荡开去,最后,在大西洋的彼岸就传来了电磁波的振动。
有趣的是,里昂·西卡特罗还把水晶头骨和无线电的工作原理作了比较。他说,它
们实际上是以同一种方式传送从未听见过的“创世的声音”。那就是为什么不论我们在
这个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都能收到它们的信息,不仅仅在水晶头骨的附近才能听到它
的声音。
迄今为止,传统的物理学家们承认两个基本概念:物质的微粒性和能量的波动性。
他们相信,这两个概念能解释整个宇宙的运动。物质微粒性和能量波动性的效果被认为
是完全可以预测和观察到的,是由物理机械过程决定的。但是总有一些现象我们不能将
其归属于这两种状态。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光了。光有时候像是由分散的单个物质粒子
组成,比如,它不能穿过大部分挡住它的物体。但是又有时候,它像是能量波或信息波,
自己没有物质实体,比如,它能穿过透明材料的物体。
有个著名的实验叫做“单个光子干扰实验”。这个实验甚至暗示了光的微粒——光
子——不仅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运动特征,而且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相互交流。
但是在对亚原子微粒作更仔细的研究之前,光只是少有的几个特例之一。在亚原子
层面,波和粒子的传统分界线消失了。物质再也不能只被作为其中的一种来解释,它们
只能被理解为又是光又是粒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即是能量,能量即是物质,“东
西”也就是“信息波”,实际上,“信息”或者“能量”就是所有“东西”的本质。至
少在亚原子层,这些概念是不可分割的。
类似这样的发现开始把科学界分成两大阵营。有些人能够接受“东西”同时既是
“物质”也是“能量”,既是“物体”也是“信息”。另一方面,有些人把这看成是可
笑的矛盾,从逻辑上讲是不可能的。
牛津大学的一位量子力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大卫·德伊兹教授就接受了这种看法。他
和许多持相同观点的人认为,之所以单个粒子会表现得好像是能量波或信息波的一部分
是因为“平行宇宙”的存在!这位著名的物理学教授说:
“我们并没有真正同时看见粒子和波。单个光子干扰实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
为受到了平行宇宙中的粒子的影响。我们实验中的光子实际上是在与我们看不见的宇宙
中的光子相互作用。”
虽然乍听起来,德伊兹教授的话有些玄虚,但实际上他的解释跟量子物理学家关于
宇宙运动的最新学说是合拍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实际上经典力学是不正确的,量
子力学定律才是对自然的真实描述。”
量子力学的精髓就是“不确定”原理。一切物质都是由在“不确定”位置的“不确
定”粒子组成的。正如量子物理学家常说的:“某个粒子,在任何时候,在某一位置出
现的概率和在另一位置出现的概率一样大。”我一直觉得这有点像是承认自己的无知。
但是德伊兹教授却解释说:
“量子力学本质上是关于多个平行宇宙的解释。有些宇宙和我们的宇宙很相似,而
另一些则很不一样。在我们附近的宇宙可能只跟我们的宇宙相差一个光子,而最远的那
些宇宙则跟我们的宇宙完全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宇宙都有相同的实际发生的机会,但我们所看见的却是无数
的可能的宇宙之一。据大卫·德伊兹教授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粒子都存在于
它自己的宇宙中,但各个宇宙相互作用,造成我们所见或感知到的某种宇宙的格局。”
德伊兹教授总结说:“现实世界并不是由一个宇宙构成的。”但是我们只能在它的一个
层面上活动。
这种说法与美洲土著人的世界观以及水晶头骨的守护者和通灵者的观点极其相似。
印第安人早就相信我们只居住在现实世界的一个层面上,而这个现实世界还包括很多非
物质的层面。他们还相信事物可以像粒子一样存在于某个物质的时空中同时又像波一样
在别处产生影响。根据这种观点,正如里昂和帕特李乔告诉我们的,水晶头骨的存在在
任何地方都可以同时感知到,头骨可帮助我们与现代物理学家刚刚开始逐步发现的现实
世界的其他层面沟通。确实,我们逐渐发现美洲土著人对于宇宙的理解比我们现代科学
家还要超前一些。
比如,美洲土著人相信我们不仅能和其他生物沟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无生命的
物体沟通,比如水晶头骨。他们还相信这种沟通能开启通往灵魂世界(用我们物理学家
的说法叫做“平行世界”)的大门,帮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
而亚原子层的最新科学实验则再次暗示这可能是真的。比如,最近另一个量子力学
实验暗示人脑真的有可能直接与无生命体沟通,至少是在亚原子微粒的层次上。这个实
验是韦恩·伊塔诺和他的同事们于1989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德市的国家标准和技术
研究所做的。弗莱德·艾伦·沃尔夫博士在他的《梦中宇宙》一书中报告了该实验。在
这一实验中,5000名科学家观察了在磁场中受无线压电量波辐射的铍原子,为了帮助我
们想象这一实验,弗莱德·文伦·沃尔夫博士用烧开水作了个比方。简单地说,这一实
验证明了一句古老的谚语:看着的水壶永远等不开。科学家们观察得越频繁,铍原子就
越不“开”。这种效果不能被“看”的物理效果解释——“看”是通过激光束来完成的
——这实际上是给整个系统增加了能量,从而给被原子加热,而不是冷却它,所以比作
烧开水。根据沃尔夫博士的说法,这种结果是“观察者效应”造成的。“观察者效应”
是说:“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
状态。”这一原理现在已普遍被量子力学研究领域所接受。
沃尔夫博士说:“重要的是观察者的意图。想让物体或系统保持最初状态,观察者
必须有看见它的最初状态的意图。如果观察者意欲看见水开,水就会开。”
沃尔夫博士指出,必须认识到“意图”和“打算”以及“预计”是不同的,“意图”
必须涉及适当的行为。不过这里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现代实验已经证明了人脑的功能会
对亚原子微粒,或者说“量子系统”的运动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无生命物体和人脑之间
的某种相互作用和沟通是可能的。我们的思想能够以一种不能用传统物理学定律解释的
方式,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事物。
似乎原子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它们被注视着,并随即改变它们的状态或
行为,这一现象暗示着即便是亚原子微粒也有某种“意识”,感觉到它们身边发生的事
情。这就是美洲土著人所说的“分子的头脑”,看来这种意识也包括分子和人脑内部之
间的某种联系。
真的,如果我们把水晶头骨看作是“量子系统”(即它同时是物质微粒又是能量波,
或者是存在于另一个以上平行宇宙中的微粒),那么它们能与人脑相互作用和沟通并且
影响我们的意识的说法似乎很有道理。如果实验表明人脑有明显影响无生命物体或原子
微粒(如铍原子的状态和运动)的能力,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不会反过来影响人脑呢?
但是水晶头骨的守护者和很多土著人都说,远没有这么简单。他们相信,人脑和水
晶头骨之间的交流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冲破我们纯物质的那层世界,超越
时空的界限。所以通过水晶头骨我们不仅可以和过去沟通,还能于未来交流。量子物理
学又一次暗示这有可能是真的。跨时间交流可能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事了。
爱因斯但的相对论说宇宙中没有什么东西比光速更快,理由是如果真有比光速快的
物体,那么它将赶到时间前面去。因为时间,正如一切事物一样,也是相对的。时间的
相对性表现在它是相对于速度而言的,或者说是相对于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位移而言的。
你在空间运动得越快,在时间里“运动”得越慢。很多现代物理学家把时间和空间考虑
成同一度的不同方面,他们把这叫做“时空连续体”。而这正是古代玛雅人深信不疑的。
有趣的是,这也正是“头骨之声”通过通灵者卡罗尔·威尔逊提到的一种概念。物理学
家们的结论是,时间和空间是有联系的,因为当穿越空间的运动足够快时,时间会变慢。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这已在一个著名的实验中被多次证明了。这个实
验依靠石英水晶来完成,这恐怕不是巧合吧!爱因斯坦说,因为宇宙中没有东西比光速
更快,所以当你以光速运动时,时间就会静止不动。常用的一个例子是一位宇航员在宇
宙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根据爱因斯但的定律,当他在从地球上看来很多很多年后
回来时,他一点也役变老,因为他的宇宙飞船里的钟几乎没有走动。
当然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不可能用这种方法来证实。但是人们已经用了另一种较为
可行的方法来证明它。1971年海尔莱德派克尔德公司的两位科学家把两个原子钟定在零
时。原子钟是根据石英水晶的精确电子振动来计时的。一只钟留在实验室里,而另一只
钟则被放置在一架绕地球飞行的大型飞机上。当然,飞机的速度没法跟光速相提并论,
但这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所能实现的最快的运动。实验的目的是想看看这两只钟是否
因此产生差别。
信不信由你,那只飞行了很久的钟虽然飞行速度只有每小时600英里(965公里/小时),
它显示的时间还是比另一只钟慢了一点点,差别只有几百万分之一秒,但这是符合爱因
斯坦计算得出的预计的。在那之后,这一实验被重复了很多次,有时科学家还把条件稍
作改变,但结果一再表明,如果你把速度调整到光速,时间将会停止。
爱因斯坦的理论也说明了如果你以比光速更快的速率运动,时间会倒退。或者换言
之,你会回到过去。虽然目前人类还没有办法回到过去,亚原子微粒却已经能做到这一
点了。1995年,古温特·宁茨在德国的科隆大学做了一个亚原子实验。他的实验是将一
个短波信号一分为二。一半的信号像正常短波信号一样在空气中以光速传播,也像所有
正常的短波信号一样几乎在发出的同一时间到达目的地。宁茨对另一半信号则做了不同
的处理。在它前进的途中,他放置了所谓的“量子障碍物”。这是一种电子障碍物,目
的是阻碍包括短波信号的一切亚原子微粒传播。宁茨的想法是要阻碍信号在这一途径上
的传播,但实际发生的情况却与此相反。
在实验中,朝着量子障碍物发射的那个短波信号实际上以4。7倍光速的速度向外传播,
在它被发出之前就被接收到了。虽然在这么短的路程之内观察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但这个实验却令科学界人士震惊。宁茨指出,如果你在宇宙的这端建起一个量子隔离带,
一直延伸到宇宙的那一端,沿着这条路发送的信号会比光速还快,它会逆着时间传播。
在你发射它之前它就会跑到宇宙的另一端去。
物理学家们仍然在就宁茨的实验争论不休。有些人怀疑所发送的是否真是“信息”。
实际上发送的信号是莫扎特第40交响曲的录音,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同意它是“信息”的。
虽然争论仍未停止,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某些东西是能回到过去的。
科学家们逐渐就导致这种效果的原因是“量子隧道”达成了一致。这种观点认为离
散的亚原子微粒可以通过亚原子障碍物组成的一条隧道,它们从“时间隧道”钻出来的
时间比它们进去的时间还要早。要在这里详细讨论这个理论未免有些复杂,其基本概念
是一个“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