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宋-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叫来:“快看,益都火了!”

杨铁手看见烟火也大吃一惊,益都城已经陷了,这仗还有什么可打,但振威
军并不放过他们,很快震人心魄的进攻鼓声开始敲响,振威军中军处白旗首先亮。

“杀!”晁氏七雄同时一声怒吼,率先冲出阵营,带领着一千铁骑兵直向敌
军最密集处冲去,那气势惊天动地,直吓得敌人心寒腿软。一千铁骑兵如狂风暴
雨一般杀进了敌阵,瞬间便将敌阵撕扯成两半。杨铁手大怒,一抖铁枪,连挑十
几名骑兵,他在敌人骑兵阵中横冲直撞,无人可挡,晁雄见那敌军首领枪法精妙,
便抽出箭来,偷空一箭向杨铁手的战马射去,正中战马的前腿,战马长嘶一声跪
倒在地将杨铁手摔了出去,众军一拥而上,将杨铁手牢牢按在地上捆绑了来。

李思业显然高估了李全的军队,他不知道李全军中最精锐的五千枪兵已经被
杨妙真带走,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兵,所以当两翼杀出时,所的作用只是防止溃
兵的逃跑,这一战,振威军全歼了五千李全军,仅一百多人跳水逃走。

卷二兴第十五章山东格局

(9K9K中9K文9K更新时间:200752 20 :20:00本章字数:2367)

李思业出兵占领益都府的消息传来济南,李全大叫一声,便觉得眼前昏黑,
腿发软,心里却象火烧。他本能地扶住了帅椅,便瘫软在椅子里了。他的几根稀
疏的胡子簌簌地抖动着。

“大帅!大帅!”

一名亲兵站在帅案前急急的喊道。

这时李全猛地睁开眼来,眼里凶狠狠地闪着红光,脸色也已经便成铁青。他
突然跳了来,随手抓案上的令箭气吼吼地抢前一步,照准亲兵的头上打去,发狂
似的骂了来。

很久,他骂累了,这才颓然的躺进椅子里,心里突然深深地恐惧来,他为李
思业时机捏拿之准而恐惧,此时他与东平的夏全及博州的彭义斌刚刚战成胶着状
态,仿佛一个三人角力的比赛,任何一方只要稍为放松便立遭淘汰。若是再早个
十天,他或许能分出二万人马去支援益都,可现他在连一千人马都拿不出来,而
且只要消息一泄露,军心即变。李全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思量不出对策,只得派
人去将妻子杨妙真和大哥李福请来商议。杨妙真几乎是和李全同时知道了益都府
及北方大部被袭占,她的第一个反映便是悔恨,并不是为出兵而悔恨,而是为周
翰海的无信而伤心,她生平最恨无信的男人,可偏偏她生命中重要的两个男人都
占了这一条。

“小姐!你就吃东西吧!”杨妙真的两名贴身丫鬟在她的寝帐前低低的喊着,
从昨天下午,她就把自己关在帐里,已经一天一夜了。一直到第二天中午,一名
丫鬟实在忍不住,端着放食走了进去。

“滚出去!”丫鬟跌跌撞撞地逃了出来,紧接着所有的饭菜碗碟都一齐被扔
了出来,后再没有谁敢走进帐内一步。时间渐渐地到了下午,突然帐帘一掀,一
脸寒霜的杨妙真走了出来,恢复了她平时的冷静和理智,只有从她那微微发红的
眼角,才能猜出她或许曾经痛哭过。她默默地吃了晚饭,重新又回到了帅帐里,
望着沙盘陷入了沉思。黄昏时,李全派来请她的亲兵也到了,杨妙真便翻身上马
直向李全的营帐奔去。在摆脱了儿女情长的心态后,杨妙真又重新变成了叱咤风
云主帅。

对益都的丢失她却没有周翰海想的那样气急,毕竟也是女中豪杰,在答应帮
助周翰海的当夜,杨妙真便恢复了理智,出兵东平府是她一夜深思的结果,如果
她不出兵,一旦李全急攻密州不下,很可能就会被夏全从背后偷袭。而且从大局
上讲,她也并不赞同丈夫过于看重李思业,她始终认为东平府的夏全才是自己的
真正对手,重彼轻此,必然会造成战略上的决策失误,而最终被夏全所败。如果
不是李思业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杨妙真的考虑都完全是正确的,现在的实力对
比夏全是一头恶狼,而李思业不过是刚刚长成的幼犬而已。但杨妙真的失误便是
在于她看错了人,李思业绝不是刚刚长成的幼犬,他是一条龙,一条一遇风云便
会腾空九天的巨龙,他身上比所有的人都多了八百年的智慧。

很快,杨妙真和李福都先后赶到了李全的大帐,李全的眼睛都急红了,他道
:“现在怎么办?你们说说,眼看老巢要失,我们却不能分身,而且一但消息让
士兵知道,那极有可能是我李全败亡之日。”

这三人中最窝火的就是李福,因为李思业便是他亲自招揽的,现在却让他大
失面子,他立刻站说道:“三弟、弟妹,趁现在消息还没有泄露,我们赶快回攻
益都,趁李思业立足未稳或许还能来得及。”

杨妙真闻言当即否定李福的建议:“不可!现在若撤军,那夏全怎会放掉这
个千载难逢之机,三面同时夹攻,这仗不打也输了。”

李福急得直拍着桌子喊道:“那怎么办!我们难道就这样干等不成。”杨妙
真深思一会儿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打破僵局,如果那彭义斌能撤兵就好了。”

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全突然开口道:“或许我有办法让彭义斌撤兵!”他走到
大帐门口望着北方咬牙切齿地说道:“有人刚刚教会我一招!”

三天后,沂州赵必胜接到李全密信突然出兵莒州,但却被赵邦永示弱所迷惑,
在日照镇遭到了空城计,随即赵邦永燃了全镇,赵必胜的二万人马只逃出五千残
兵。赵邦永趁势追击,赵必胜向李全求救,但李全却置之不理,赵必胜大恨只得
率败军逃至海州,投靠了刘庆福。后来刘庆福见李全大势已去,便向宋国的沿江
制置使赵善湘投降,使得宋国的版图北扩到了海州,一百年的故土重归宋朝。

且说赵邦永击败赵必胜后,他见鲁南空虚便动了占据之心,立刻写信给博州
的彭义斌,要求其往南发展。彭义斌接信大喜,随即放弃博州率兵南下,一举攻
破藤、邳、兖、泰安四州,占据了山东南部。博州即空,李全军压力大减,他一
方面派其兄李福进驻博州,另一方面分兵想夺回益都府,不料还未出兵,夏全便
大举来攻,李全只得暂时放弃回攻益都府,全力抵御夏全的进攻。

如果以李思业占领密州为导火线,山东两路的形势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便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使原来北李南夏的两雄对峙局面演变成了‘北李南彭中
两全’的群雄争霸的格局。

北李,指李思业。新之秀,仅用大半年时间便从五十人发展到四万军,占据
益都府、德州、密州、潍州、登州、莱州、滨州等山东北部和山东半岛。“金鳞
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化成龙”便是对李思业最好的评价。

南彭,指彭义斌。卓有远见的军阀,原夏全手下的增长天王,善以静制动,
后发制人,利用李思业造成的山东混乱,一举战据夏全的大半领地,据有山东南
部的莒、沂、藤、邳、兖、泰安六州。

两全中一个指的是夏全。山东最残暴的军阀,手下诸将除曹州的严实还在外,
其余皆散亡,‘败于民’便是其衰落的根由,现据有东平府、曹州两地,但其身
后有金国的支持。

中全二,指李全。曾经纵横山东、淮东的枭雄,曾是除宋、蒙、金三国外的
天下第四大势力,现倒变成了山东四强中最弱的一方,‘失于信’则是他衰落的
因,现据济南府和博州两郡。

山东自此进入了诸强争霸的时代,但这样的格局并没有维持多久,一场由战
乱引发的饥荒已悄悄山东袭来。

卷二兴第十六章饥荒之祸

(5B5B中5B文5B更新时间:200753 8:17:00本章字数:3047)

金天兴元年十月,山东饥荒突,秋粮几近绝收,春夏间的旱灾和夏秋间的兵
灾在这时开始显露出了严重后果。

“赤野千里,片绿无踪,斗米千钱,人民相食,军以民为粮,民以土充饥”

这是柴焕在自己日记中记述了当时山东各地的惨景,无论是南面的东平府还
是北面的益都府,随处可见饿毙的百姓,由于食人太多,瘟疫开始在中南部的军
队里流行,到了十二月,李全、夏全、彭义斌的减员都达四成以上。

饥荒带来的是人口的剧减,整个山东两路都几乎都已经十室九空,或者逃难
或者死去,连最大的益都府人口也由年初的八万四千户减到不足二万户。

十二月初,山东的饥荒开始向深度发展,第一家人肉店在东平府开出,不到
半月间,这个新兴的行业如同星火燎原一般,在山东各地遍地开花,粮食的称呼
中也开始有了‘米肉’的概念。

在这个背景下,为了挽住军心和民心,振威军并没有象李全和夏全那样掠民
为粮,而是从小兵到大将军都实行同一口粮标准,每人每天一合米和一小勺盐,
也就是两顿稀粥。

深秋的雨打在窗户上,沙沙的作响,风的怪啸声不时划过大树,树枝们立刻
发出一阵无助的呼救声。屋内的灯光被从缝隙里透进的风吹得飘忽闪动,将墙上
巨大身影也不停地扭曲着,李思业头靠在椅背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几根白发已
经从他的头顶钻出。这个姿势他已经保持了很久,一份关于人肉调查的报告,再
次把他推进痛苦的深渊。

几个月来他一直在忏悔着,他认为这场灾难是因他引发战争而。他从没有经
历过饥荒,从来没有见过饥荒是如此可怕,他也听说过饿死人,但却没有亲见。
直到昨天。他痛苦闭上了眼睛,昨日的那一幕又浮上眼前:那是一根被一层薄皮
覆盖的骨头,原来应该是一只手,呈灰白色,它拼命地伸向一块黄土,企图攫住
它,仿佛那是唯一生的希望,但最终却没有能抓住,这是路边一个饿毙的男子在
死亡来临时留下的最后姿势。极其震撼了李思业的内心。

两行泪水从他的眼里悄然渗出,不知过了多久,李思业终于从痛苦中醒来。

他发现秦小乙依然跪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今天亲兵队长秦小乙给李思业
端了了一份与众不同的饭,让李思业勃然大怒,几乎要将他处死。李思业叹了一
口气道:“你来吧!以后别这样的,我是主帅自然要以身作则,再给我端一份我
自己的口粮来。”

但秦小乙却依然跪在那里,脸色苍白,似乎没有听见李思业的话。

李思业重重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吓得跳了来。“怎么,还要我再说一遍
吗?”

秦小乙声音颤抖着,指尖死死地掐着自己的手掌,心里害怕到了极,但他还
是咬咬牙道:“可是若是大将军不食,他们也饶不了我。”

“是谁?谁敢这样!”

“是我!”柴焕一把推开门走了进来,也带进了一片风雨,他的眉毛上挂着
雨水,嘴唇冻得发白,可眼睛里却充满了坚定的目光。

李思业立刻挺直了腰板,身体往前倾着,他锐利的目光紧盯着柴焕,手指在
桌上敲得咚咚作响。

“你!你明知军纪如山,为何还要让带头违反?”李思业心中的怒火顿时又
燃了来。

柴焕命秦小仪先把饭端出去,又毫不示弱地迎着李思业的目光道:“大将军,
你可知这饭从何而来?”

“从何而来?”

柴焕的脸突然变得异常严肃,他指指自己,又指着门外大声喊道:这是振威
军的每一人从自己的口粮里省下的一口凑集而成,便是想让自己的主帅能吃上一
顿饱饭。“说着,柴焕的眼睛突然红了。

李思业只觉得鼻腔里猛的一呛,泪水几乎就要汹涌而出,他急忙别过头去长
长的吸了口气,强忍住了泪水。

“我李思业有何德何能何能接受大家这样贵重的心意,若不是我,山东的战
争就不会爆发,对秋收的祸害也不会这样惨重,我有罪啊!”

柴焕叹了口气,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眼光又恢复了平常的柔和,他真诚地看
着李思业道:“这并非大将军之过,‘林欲静而风不止’,以两全的野心,即使
没有我们,山东也同样会爆发战争,我们只是适逢其时,而且正因为有大将军在,
山东北部的百姓才能逃脱被充做军粮的悲惨命运,仅凭这一,我想就足以让所有
的百姓们都对大将军感恩戴德了,大将军是因为无力解决饥荒问题才会把所有的
责任都压到自己的身上。”

李思业也微微一叹,站来走到窗边,细细地聆听窗外的雨声,良久他才回头
道:“明光(柴焕的表字),你觉得我们下一步该什么走?”

柴焕微微一笑道:“大将军,这便是我来找你的目的,我原本也是读书人,
知道只有文武并济才是长久之道,李全的失败,是他一味的依靠武力,没有得到
士阶层的支持,说小是一个无赖军阀,说大了最多也是一个枭雄,连奸雄也谈不
上。所以如果我们要想不步上李全的后尘,就必须有我们自己的政治目标和基础!

一席话说到了李思业的心坎上,这便是这几天他苦苦思考的答案。“建立自
己的政治目标和基础!”和自己想到一去了,他过来拍拍柴焕的肩膀道:“还是
你比我看得远!”

柴焕却摇了摇头,他凝视着李思业的眼睛道:“我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我总觉得思业的思维方式总和我们不同,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我也自诩有些
才智,但比思业的智慧却差得很远,很多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都被大将军轻松完成,
比如黄水夺粮、又比如夺取密州,这绝不能用运气来解释,我觉得这是一种千万
年经验的积累,我有时候就会奇想,难道思业真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吗?”

李思业被柴焕的眼睛盯得心中发慌,他把脸转了过去,惟恐柴焕看见自己心
虚的样子,他急道:“我哪有什么智慧,我十四岁为铁匠,后来从商酿酒,到金
国后便转战内乡、山东,从未好好的读过书、练过武。论武功我比不上翰海;论
计谋我比不上千铎;论文才我比不上明光;论文武两全我比不上思齐。”

“思业所言不对!”门口又走进一人,正是李思齐,他一直在门口听两人的
对话。

“我也是担心明光说服不了你吃饭,这才赶来,果然还是来晚一步,刚才正
好听见思业的自省。可我胸中有几句话已经憋闷很久,实在是不吐不快!”

他拖过一把椅子坐下,用他那独特的,象狼一样阴森锐利的眼睛盯着李思业
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是阮籍对汉高祖的评价,果真如此吗?我看
不然,高祖于亭长,身负无赖之名,未闻其有惊天纬地雄才,却能灭暴秦、败项
羽、逐群雄,以一军弱旅而终成霸业。何也?我以为他胜在用人,他用萧何、曹
参之才;用张良、陈平之计;用樊哙、英布之勇;用韩信、王陵之将。如此,他
又何需亲劳。大将军也一样,你有黄水截粮之胆略、有内乡救恶之心胸、有攻取
益都之气魄,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心胸,还是志向、毅力、胆略,大将军都是
常人所难以匹及。从熊耳山振威寨的土匪军师到今天山东振威军的大将军,前后
不到一年时间,试问除了大将军,天下谁还能有如此大的魄力?谁还能挥洒出如
此畅快淋漓的大手笔?明光说得对,你是有一种常人难及的智慧,我们这些平凡
之人,或镖师或小兵,是谁都看不上眼的人,也只有你能挖掘出他们的潜力,拭
去明珠上的灰尘,让他们大放异彩,试问这种平等的思想,这种对小人的尊重,
难道不是超越这个时代吗?所以明光说你来自另一个世界并不是惊人之语,要么
只能用另一种解释。”

李思业感觉自己象在众目睽睽下剥光了衣服,被人看穿了一切,他他虚弱地
嘶哑着嗓子问道:“什么解释?”

“你有帝王之相!”

李思齐的狼眼突然闪过一丝奇异的光彩,一字一字,斩钉截铁地说道。

卷二兴第十七章天掉馅饼

(0U0U中0U文0U更新时间:200753 15 :52:00本章字数:3812)

这一章虽然有些小毛病,但就让苦难早些结束吧!浑当天上真掉了个馅饼。



山东北部的饥荒一直延续到十二月底,就在李思业几近绝望之时,一个本不
属于他的大礼包却意外地从天而降,落到了李思业的头上,事情还得从宋皇室中
说。

靖康之耻后,高宗南渡称帝,后传续数代至宁宗赵扩,在荒淫了数十年后赵
扩也走到了尽头,遗旨传位于生前预立的太子赵竑。 赵竑此人志大才疏,仇视权
相史弥远,没事时总爱写‘杀奸贼史弥远’、‘发配八千里’等等,写完后也不
收拾,一拍屁股便钻到烟花之地风流去了。这些书桌上乱飞的字幅自然就成了赚
钱的奇货,史弥远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几条赵竑的墨宝,日积月累,见他的字也没
什么长进,也就懒得再看,赏给下人做了手纸。

等赵扩归天后,史弥远也不看什么遗旨,立即废了赵竑,改立赵扩的养子赵
昀为帝,这便是宋理宗,而将愤青赵竑一脚踢到了湖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