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宋-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都?”

余玠本和郝经并不熟识,只是这次承了他的情,见李哲说得郑重,也忍不住
问道:“郝大人调回益都可是好事么?”

“自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李哲到底少年心性,城府不深,见余玠面露
疑惑,忍不住得意道:“我听说李总管科举后就要有大的举动,山东官场将发生
剧变,郝大人在此时调回,当然是好事。”突然也觉自己失言,李哲遂紧紧闭口,
心中懊悔不已。

余玠却吃了一惊,他在路上听说山东已经获得自治权,现又闻山东即将剧变,
他心念转得飞快,一个念头突然闪过:“难道这李思业真要称帝不成?”他见对
方眼中警惕,也不敢深问,忙道谢而去。

寻到验牒处,只见早排了长长的队伍。考试在即,自然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低头闭眼苦思苦记的,也有摇头晃脑吟诗做赋的,当然也有不少富家弟子,让
书童去排队,自己在一旁偷眼细看往来的娘们。

“余玠兄!”余玠正暗恨来晚,却听见有人在唤自己名字,见他甚是眼熟,
猛然记,他不就是在泗州渡口碰到的黄宗耀吗?此时一见,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感
觉,余玠喜道:“黄兄是几时到的?”

黄宗耀所遇都非宋人,这两日到处受人白眼,自觉如过街之鼠,突见余玠,
顿时喜出望外,生怕其离去,便紧握他手不放,急道:“我前日便已到,余兄呢?
可寻到住处?”

余玠只觉其手上汗津津,甚是难受,便借故抽了手,笑道:“我刚到,还没
有来得及安排食宿。”

黄宗耀大喜,“食宿都是免费,我那房里正好缺一人,不如余兄与我就共住
一室如何?”又怕余玠不肯,便低声笑道:“我那里风景极好,更妙旁邻便是一
青楼,保证不让余兄失望。”

余玠见他略得温饱便思淫,心中鄙夷,一转头,却见说话间,队伍又长了几
丈,胸中着实郁闷,遂不理会后面人是否抱怨,便直接插到黄宗耀前里,恨恨道
:“只要黄兄不嫌我鼾声刁扰,同住无妨。”

后面人一直便盯着他,见他果然插队,心中愤恨之极,但见其身量高大,胳
膊粗壮,却无人敢吭一声。

但他的举动却惹恼了前面几名金国举人,几人耳语几句,上来一人上下打量
余玠,见他身着寻常儒生长衫,也没戴帽,只用一方巾束头,便冷然道:“在下
益都张含,请教这仁兄台甫?”

余玠眼睛一翻,却不理他,黄宗耀忙弯腰赔笑道:“我二人是从宋国来的,
这位台兄姓余,在下姓黄。”

“宋国人?”张含一声嗤笑,“你们既来我金国也罢!为何不懂规矩,我闻
宋国人崇尚礼仪,今日一见才知道反不如我金人,可笑!可笑!”说到此,张含
嘴角微挑,眼光轻蔑之极。

余玠听他说得刻毒,一把拉直了黄宗耀,冷笑道:“不敢!余某人此举乃蒙
金人所赐,中原本是我宋家江山,金人难道也是依礼而取吗?可叹某些人却忘了
自己的祖宗,甘做女真人的奴才!”

张含脸色大变,刚要发作,突然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你插队也就罢了,
为何还要用一番大道理来掩饰?”众人寻声望去,只见旁边不知何时来了几人,
为首一人身着青衣小帽,手执白玉折扇,面上似笑非笑,不是李思业是谁。

原来李思业极重此次科举,生怕手下官员办事不力,漏了他的人才,便每天
来报名处暗访,今日可巧,正碰见几人斗嘴。

那张含便是张信之次子,他是认识李思业的,心中惶恐不已,刚想跪下,却
猛然醒悟,既然他着便服,就是不想让别人认出,自己这一跪,岂不是坏了他的
事,腿似弯未弯,急闪到一旁。

李思业见张含识相,心中暗暗赞许,眼光一转,又对余玠道:“再者,你既
不喜金国,为何还要来山东考试?”

余玠本是烈性之人,见来者颇有气派,但口气严厉,他心中恼火,本性也渐
露,甩开黄宗耀拉扯,目光凌厉如刀,直盯着李思业硬道:“我闻山东李思业与
金帝平平坐,签定和约,这哪里又是一个做臣子的本分?又闻其出兵辽东,攻取
上京、中都,却又用来换取淮北,这何曾又是一个为将者应做的事?还在山东发
行交子,驱逐金钞,自定律法,自拥军队,这分明已是诸侯之国,所以我以为山
东已不属于金国,李思业既是汉人,那山东就为汉人之地,我也是汉人,为何就
来不得?”

李思业听此人有几分见识,心里倒有了兴趣,便笑道:“那你认为那李思业
为何要放弃上京、中都而换取淮北四州?”

“哼!”余玠一声冷笑道:“自然是为了宋国的人口,只从那山东使臣在宋
国的所作所为便知,现在宋国的乡村小县、大郡京城,哪里没有他们编的童谣俚
语,什么‘头顶山东天,不愁柴米盐’还有什么‘一户有四口,得田二十亩’等
等,如此明白的口号,如此彰显的野心,没想到宋国的朝廷居然默许了,可悲!
可叹!所以我就想来山东看看那李思业到底是什么样人物,我看你也非普通人,
若你能见到那李思业,请替我转告他一句话,蒙古人的软肋在火器和水军,此两
项须优先发展。”

他只说了数语,李思业的心中却默念了数十遍:“如此见识,可千万不能让
他跑了!”又道:“我与那李思业确实有些交情,我当把你的话转告给他,只是
你的姓名可先告诉我。”

余玠原本是个热衷名禄之人,他见这倒是个机会,便收了狂傲之心,取出自
己的名刺,恭敬递给了李思业。

“余玠?”李思业只觉名字眼熟,又细一想,心中暗暗惊喜道:“原来他便
是孟拱的接班人余玠,真是老天有眼啊!”

李思业刚想再问几句,突然一匹快马奔至,有人送来一封火红信皮的快件,
这是莱州八百里加急,李思业急展开,顿时脸色大变,只低声命人盯住余玠,便
匆匆赶回官署。

“辽东考生的乘船遇风暴在莱州外港沉没,四百余名考生中,仅二百多人获
救。”难怪李思业这么紧张,这四百多名辽地读书人是他治辽方略的重中之重,
以辽人治辽的关键。

“速传我的命令,振威军所有军医立刻赶往莱州,获救之人,不许再死一人。”

“命梁秀立刻派船在海面上搜寻死难者尸体,另外通知赵邦永,命他将死难
者的家属全部送到莱州。”

。。。。。。

一个个命令刚刚发出,司笔来报,张信之来了,张信之主管民生,又是本次
科举主考,辽东考生及善后之事都需和他商量。

“只要此事不要影响五日后的考试便可!”张信之冲口而出,他极不满李思
业定的考试范围,见李思业脸色不善,心中微微有些后悔,又道:“大人,辽地
考生既然遭遇变故,恐怕已经赶不上科举,下官可以单独给他们安排一次考试。”

李思业沉默,抚弄桌上一支温润的碧玉镇纸,那是赵秉文送他之物,而此刻
他再次感受到了与张信之的巨大隔阂,这个赵秉文的得意门生,山东的文官之首,
竟不能理解辽东考生的真正意义,真当他们是来考试的吗?还有上个月,为官学
的课程设置和这次科举的考试范围,这个张信之竟然在他家里咆哮,大失体统。

但这些他都能容忍,惟独不能容忍他的异心,每月都要向完颜守绪上奏一份
报告,内容竟连他也不知。

突然间,辽东考生事件在他心里变轻了,官制的改革,至少上层的权力重组,
已火烧眉毛,刻不容缓。

7G7G中7G文7G7G

卷五山东(下)第八章科举考试(三)

(4Z4Z中4Z文4Z更新时间:2007628 8 :11:00本章字数:2873)

宋代科举与唐代不同,考试开始采用糊名制,录取规模也不断扩大,以至于
一个小县的县丞、主簿,都有进士的头衔,这时候的科举才真正类似于现代的公
务员考试。

本次的山东科举更为宽松,几乎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参加考试,而且内容与
金、宋大不相同,更注重实用性和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李思业也想
利用这次科举为他弘文馆扩大生源。

这日凌晨,天麻麻亮,黄宗耀突然被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他微微睁开通红的
眼睛,眼前隐约看见一物,灰白色,模糊不清,渐渐地他眼前的物体清晰来,那
是挂在蚊帐上的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四个血红的大字:今日科考。

如一根针在他的身体上猛戳一下,黄宗耀枯瘦的身板从床上蓦地弹,惊叫道
:“余兄!快来,今天可是考试的日子。”

“不急,时辰还早!”余玠笑笑从门外走了进来,他穿了一身青色短衫,头
上热气腾腾,神采飞扬,想必是刚从外面跑了一圈归来,他拿一副碗筷笑道:
“倒要先去吃饭,晚了,好菜可就没了。”

几日相处,余玠并未见黄宗耀去过青楼,这才知道他虽有贼心却无贼胆,那
日不过是想邀自己同住,也就对他有了几分好感。吃罢早饭,自有官员引他们去
考场。

山东的六月已进大暑,今年热度尤胜往年,虽然天还未亮,但空气中的闷热
已经让人难以忍受。

一千余名举人分五队列在益都府最大的一所官学前,有士兵在维持次序,这
里就是李思业视察过的那所破烂官学,如今周围的市场已经拆除,官学的面积扩
大了十倍不止,尤其还整出一块空地,让学生操练,但新开的弓马课程却是要到
城外的军营去上。

二人排在队伍最后,余玠见他神情憔悴,眼中仍有血丝,不由埋怨道:“明
知今日是考试,黄兄昨夜为何还要熬夜,就不怕考试时影响发挥吗?”

黄宗耀苦笑道:“我以前一直把精力都放在经义上,对诗倒没有重视,可好,
今儿不仅要考诗,还有诗评,我想那李思业颇重民生,便将宝压在杜工部的诗上,
昨夜便恶补一番。”

余玠听他底气不足,又问道:“若不幸未能高中,黄兄可要返乡?”

黄宗耀神色黯然,他摇摇头道:“为凑路费,家里的两亩薄田已经卖了,若
不能中,我就打算进弘文馆,攒几个钱后再把家人接来。那你呢,可想返乡?”

余玠暗道:“官府正四处通缉老子,回去不是找死吗?”便笑道:“若不中,
我也不回去了,要么进弘文馆,若进不了就去投军。”

黄宗耀笑笑,脱下两只鞋往天上一抛,‘啪嗒!’两只鞋面朝上落地,黄宗
耀笑道:“不妨!今番是顺卦。”余玠见他有趣,忍不住哈哈大笑来。

“嘘!”旁边一人低声止道:“莫要吵,已经开始了。”

二人精神一振,探头见前面果然有了动静,官学的大门已经打开,十几个引
路童子手执大红灯笼站在门内,灯笼上隐约有些黑字,估计是考场号,又出来十
七、八个官员,开始逐队颁发考引。

“蕲州余玠!蕲州余玠!”

余玠高高举手应道:“在这里!”

过来二名官员验了他的学引,又仔细打量他:“身高八尺,国字脸,左手有
一伤疤。”确认无误,这才把考引给他,余玠接过,见上面是‘丁区五十四号’
不由低淬一口,暗道:“晦气!怎的与‘吾死’同音。”

拿到考引,便可入场,余玠拉住黄宗耀笑道:“咱们不在一个考场,呆会儿
考完不一定能碰着面,黄兄可自回客栈。”

黄宗耀心神不定,只翻来覆去看他的考引,随口应道:“也好!祝余兄发挥
出高水平。”

余玠一笑,拍拍他肩膀道:“你也一样!”

军士搜身验过考引后,二人随引路童子各自去了考场。

穿过一座廊桥,余阶刚到门口,只觉凉气扑面而来,暑气顿消,脑中混沌一
扫而空,余阶疾步进门,见考场极大,已用木板隔成无数小间,每间约一席大小,
整个考场可容二百人同时考试。但他关心的却是那清凉之气的来源,正四处张望
寻找,后面跟来的一名年轻军官见状,知其心意,笑笑往墙边一指,他才发现四
周沿墙各有一排长长的水槽,水槽上每隔一尺便放置一块冰。

“想得周全!”余阶脱口赞道。

“这是我们大将军想到的。”说到李思业,那军官口气颇为骄傲,又笑道:
“不仅有冰,郎中药物都齐备,可谓万无一失。”

余阶听他口音象是自己同乡,便用乡音低声问道:“将军可是京西路蕲州人?”

军官眼露惊喜,突然脸一板斥道:“考场规矩,不得谈与考试无关之事,你
的考引上没写吗?你再多言,我便将你逐出考场!”又看看他的考引,带他到靠
边一席,冷冷道:“这便是你的考位,中午饭食自有人送来,若内急可拉动小铃,
除此,不得站,不得离开位子,你还有什么要问?”

余阶被他斥责,心中着实恼怒,狠狠瞪了他一眼,突然发现在他的军服左臂
缝有二条红杠,中间夹有一颗银星,不知何意?刚想问,却想刚才之事,挥挥手,
没好气道:“你去吧!有事我自会拉铃。”

辰时正,考官开始下发考卷,这次考试,除考引外,任何一物都不得带入,
笔、墨、稿纸都由考场提供,考策论时,需在考场过夜,也会提供被褥枕头。

余阶先写上名字和考引号,又用长纸条小心地将名字糊住,这才展开卷子,
考题共两部分,前部分为诗,有命题,须参照《文选》而作,这倒不难,宋人只
要读书都会写诗,只是水平高低罢了。难的却是第二部分:诗评。水平低者只能
就诗论诗;水平中者,可引申出此诗的历史背景;而水平高者,甚至可评述作者
的政治见解以及当时政治清明或社会动荡的根由。

余阶心‘砰!砰!’乱跳,不知今回是什么题目,眼睛一闭,猛地翻开考卷,
半晌,他微微睁开一条缝,又凑近细看,竟忍不住要狂笑来,题目正是黄宗耀昨
夜和他辩论得喉咙冒火的三吏三别,兴奋之余,却有佩服黄宗耀的眼光,果真被
那厮押中了题,可以想象他在另一个考场该怎样得意。但时间已不容他胡思,动
笔的钟声响,余阶心静下来,思路慢慢地飞到波澜壮阔的中唐时代。

满屋只听沙沙笔响,偶尔传来干涩的咳嗽声,考官铁青着脸,手持一把铁戒
尺,背着手在考场内四处巡视,眼光锐利,任何人一丝小动作,都休想逃过他的
眼睛,不时有人轻拉小铃,示意内急,需要去方便,考官一努嘴,立刻有士兵陪
他出去。

午饭后,便开始有人陆续交卷,或表情轻松,或脸色阴沉,余阶写完最后一
个字,心蓦地一松,躺了下来,等墨迹略略干后,又从头读一遍,自觉还算满意,
这才交了卷,扬长而去。

天擦黑,余阶才悠闲逛回客栈,今天考得不错,他特地去青楼找个粉头犒劳
自己一番,离房还有十步,便闻清朗的读书声:“。。。。。。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
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声音愉悦,显示读书人心情颇好。

余阶心下了然,推门大笑道:“今日黄兄妙算,难道明日你想写‘过秦论’
么?”



这个年轻军官也不是一般人,和余阶渊源颇深,恕我卖个关子,下集揭晓。

4Z4Z中4Z文4Z4Z

卷五山东(下)第九章科举考试(四)

(9Q9Q中9Q文9Q更新时间:2007629 8 :22:00本章字数:3354)

房内灯火通明,黄宗耀精神饱满,眼眸亮如星光,才一日不见,竟似换了个
人,余阶眼睛一转,见旁边还坐有一人,身着军服,正是笑非笑地看着他,依稀
有些脸熟,猛地想,他不就是考场上斥责自己的那个军官吗?

“你!”余阶迟疑片刻,略略惊异道:“你怎么知道我住此处?”

军官脸色温和,伸出一只手笑道:“我记住你的考号,便查到你的住处,白
天是我当值,我们军纪森严,得罪了你,现在特来赔罪,你可愿认我这个老乡?”

余阶见他诚恳,反倒不好意思,加之乡情催化,他那一恼恨早丢到九宵云外,
见他年纪颇轻,和自己相仿,便紧握他的手笑道:“我的底细想必这位热心的黄
兄早已抖落干净,请问仁兄大名,在哪里供职?”

这军官便是李思业派来盯余阶之人,等了他两个多时辰,早从黄宗耀那里把
余阶的老底挖个干净,他眼微微一瞥,见黄宗耀老脸赤红,便哈哈一笑道:“走!
我请你们喝酒去。”

席间,军官轻晃手中酒杯,凝视着一滴清亮的酒珠顺着杯沿滑下来,最后落
在桌上,化成一滩水渍,又用食指在水渍上随意勾画,写出个‘刘’字,淡淡道
:“我姓刘,单名整字,祖籍蕲州人,少时随父迁到京兆,蒙古人打来,又逃回
宋国,后从军湖州厢军,徐州之战宋军兵败后,我和几百名弟兄逃过黄河,流落
山东,后来加入振威军,因辽东一战表现英勇,擒获张柔,破格升为果毅都尉,
又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