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家可归了。
“韩将军,我又何尝愿意这样就退兵呢;子敬,派人去把张扬军的使者叫来;看来,这次进攻荆州,我们是要无功而返了。”
孙策将事情的原委大致的告诉了张扬军的使者,并说明江东人马很快就会撤退,回去扫平山越,稳固后方后,再商议进兵,请张扬原谅,也表示了歉意。
数日后,孙策放弃了江夏,退回九江,留下韩当、朱治等人守柴桑一线,自己则与众将领大军来救余杭。
当张扬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也是措手不及,没想到孙策的后方竟然出了这么大一个篓子,弄的现张扬军也颇为尴尬;大好的形势只怕就此葬送了。
于是张扬也只好准备退兵了,毕竟现在孙策已经退兵了,荆州的压力顿时减少了一半,自己这边邓城、樊城尚未拿下,主动权其实还在荆州军手中。
如果这时黄祖的水军沿江而上,刘磬的人马再从陆路过来,魏延军的数万人马也不是摆设,那时候张扬军数面受敌,绝对是要吃亏的;当下命令全军撤回宛城。
宛城,赵云、张绣这几天也没有闲着,宛城周围的防御工事也完成了不少,除了栅栏、箭楼外,还在北、西、南三门外设立了三个大营,重重的防线,把宛城守得铁筒一般。
张扬颇为赞许,说道:“子龙和诸位宛城的将士们这些天都辛苦了。”赵云等人慌忙谦逊着。
张扬摆摆手,说道:“现在孙策已回江东,荆州军正在向这里汇集,不久就会来攻打宛城;各位,我们该怎么办?”
“主公,宛城得来不易;我军已经不可能放弃。我军现有近六万大军,再加上这些防御的阵线,对于荆州军来说,想要攻破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话的正是贾翊,“但是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对方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的对我们进行大规模的攻击。我想我们的主力在退回徐州之前,应该大胜一场立威,之后才可以从容退兵。”
“嗯,可是,文和,你认为刘表会同意我们占着宛城不放吗?一次不成可以两次、三次这样无休整的攻击啊。”
“主公,这点其实并不是刘表最关心的。我军虽然占据了荆州北部的门户,但是邓、樊二城防御极为坚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拿下的。经过此役后,我军对邓、樊的防线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刘表对邓、樊一线的防御应该会比较安心。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善于进取的人,荆州军的将领中也没有几个会是主战的。我想他的这种麻痹思想或许也是我们日后的一个机会。”
“你的意思是荆州军不会来宛城?这怎么可能。”
“不,他们会来的,而且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因为孙策退兵之后,荆州军的士气正在回升,现在有一个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我们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不过,只要击退了这次攻击,我想他们吓破了胆,荆北应该就没有大问题了。”
“不错,看来这次我们要有一场恶战了。”张扬叹了口气。
正如张扬军众人所料,在得知孙策的人马退回江东,张扬退回宛城之后,刘表大喜,当即命令刘琦的人马收回江夏,就地驻守。
同时调集部分黄祖的水军,沿江北上,准备围剿张扬,夺回宛城。同时,刘磬的一万陆军也从江陵出发,向樊城而来,一时间,荆州人马士气大振,都想打败汝南军,夺回宛城。
而正在邓城休整的魏延也得到了消息,在收回郏下、安众后,亦将全军向前推进,向宛城而来。
果然,数日后,探马来报,邓城集中了数支荆州军马,看来要对宛城不利。而且在襄江流域,黄祖水军的先头部队已经也到了樊城,准备沿江北上。
张扬当即命令臧霸,从军中挑选三千熟识水性的精锐士兵(主要来自于荆州的万余降兵),严守淯水一带,如果发现黄祖水军,小股部队就全部干掉,如果大队人马就引上岸来。又命令徐晃率领一万人马,接应臧霸;伏击黄祖的大队水军。
这些天张扬也没有闲着,利用这几天的空隙,他继续完善了宛城的防御体系。除了宛城以及周围的三个大寨以外,还在宛城的周边,准确的说是在三个大寨的外围设下了许多小型的据点,每个据点三五十人不等,稍大一点的近百人,但是这些据点并非独立的存在,那样会被荆州个个击破,张扬是将这大小共五十余个据点连成一个据点群。
每个据点有自己的队长,每三个据点设一个大队长,一个副队长,据点之间以栅栏相隔,但是并不影响各据点的联系,这样形成了一片环行的外围防御体系。
只是时间紧迫,各个据点建立得比较粗糙,有的作栅栏的圆木,连树皮也没有剥干净。但是作为最前线的军事设施,实用就好,美观与否也就不那么讲究了。
但是如此大规模的设施,仅仅十余天就能全部完成,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几天后,先是东面的臧霸水军传来了捷报。
黄祖带了三万水军沿江北上,先头部队五千人马是由荆州军水军将领陈生率领。臧霸得到消息,暗想五千人马,凭自己手上这三千人马,只怕是胜不了的,所以还是把他们引上岸,由徐晃的人马伏击,自己再截断其后路,务必要全歼这支人马。
于是,臧霸先派人联系好徐晃,又派自己的一个亲兵,带了约有百余人假意到江边巡视,以便诱敌。正遇到陈生的船队,陈生见对方不过百余人,哈哈大笑,心想这次夺回宛城的首功,看来要到手了。
当下命令水军开始围剿这支小部队,他到也颇为小心,留下一千人马看管船只,保护身后,才带着其余的人马,上岸来了。
臧霸的亲兵见了,马上下令撤退,向徐晃的伏击圈退去。陈生哪里在乎这百多人,也更没有想到这会是诱敌的部队,以为只是普通的巡哨队伍,见了自己人多害怕的跑了,当即高喊:“给我杀,一个不留;快追上去。”
要说这些荆州水军自从孙策撤退后,似乎便分外的兴奋,总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好像孙策不是自己撤退的,是被他们打跑的。
此刻听到主将的呼喊,都兴高采烈的追杀过来,毫无阵形可言。
当他们进入徐晃的伏击圈时,看到如此散漫而又毫无章法的队伍,徐晃也不禁嗤之以鼻,暗道:“白痴,就这样的人马和我们较量,如果我们还输了,也真的不要再活了。”
看到时机已经差不多了,徐晃飞身上马,全身青光大盛,挥舞起开天战斧,大声说道:“杀!一个不留。”
☆、第二六二章 决战宛城(续)
汝张扬军一声大喊,伏兵尽出,两面进攻,荆州军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便看到无数的徐州士兵挥刀举剑的向自己杀来,顿时全部都懵了。
张扬军面对丝毫不知抵抗的荆州军,开始也是愣了一下,没有想到伏兵一出,对方竟然全傻了。但是这时候,两方人马的差距差距就显现出来。
张扬军是最先恢复状态的,这是战场,士兵的职责就是消灭眼前的敌人,直到对方永远倒下。只有死去的敌人,才是最好的。
而荆州军顿时就被冲了个人仰马翻,徐晃的战斧根本不需要使出什么招数,每一次的挥舞、劈下,回斧,再劈,都是一阵腥风血雨,不知道有多少荆州士兵被他砍翻。
这时候,陈生才反应过来自己是中埋伏了,当即大喊:“快撤,快,到江边,上船,快!”自己掉头就跑,荆州军大乱,士兵自相践踏,乱做一团。荆州军本来实力就弱,又是水军,此刻还中了埋伏,可以想象那是一个什么场景。
而这时候,江边,荆州水军船队,陈生大队人马一走,臧霸的三千水军便对留守的人马展开了攻击,这也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虽然论士兵的实力,甘宁手下的这些来自荆州的水军比起陈生的水军也好不了多少。但是人数却是对方的三倍,而且又是偷袭,完全是一边倒的局面。很快,这一千人马就被杀了个干干净净。臧霸也不停留,率领人马来阻截陈生。
陈生的荆州水军,现在只有两千多人,而且除了陈生和几个高级将校外都没有战马,陈生等人自然是冲在最前面。身后徐晃大军紧追不舍,不时的有荆州军被追上后砍倒。
这时候,臧霸的兵马也到了,臧霸一见前面的武将,看打扮应该就是荆州军的将领了,当即举起霸刀,直接向陈生杀气,陈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看到前面又有一路人马出现,然后便有一将挥起大刀劈来,便被砍死了。
臧霸、徐晃大杀一阵,五千荆州水军,大都战死,当然亦有投降者。而张扬军方面的伤亡极少,只有臧霸的水军稍微死伤多一些。但是对比全歼对方的五千人马的战果,这点损失也不算什么了。
而黄祖得知先锋部队全军覆没,也是心惊胆寒,暗想这汝南军竟然如此了得,他也不敢贸然进攻了,就在淯水边驻扎,再也不轻易派兵出战。
徐晃与臧霸见对方死守,又担心宛城形势,二人商议之后,由臧霸领五千人马驻守东面防线,严防黄祖;徐晃则回宛城;为了保险,在沿途设下几十道哨卡,以及时通报消息。
而这时候的宛城,战云密布,刘表的三路大军(魏延、王粲、刘磬)在邓城会合之后,也准备发起第一轮的攻击了。
在臧霸的水军传来捷报之后,张扬还没有高兴多久,荆州军的第一拨攻势也到了。在邓城会集的荆州军,由刘磬、魏统率领一万人马,开始试探宛城的防御。
虽然二人从探子的回报中已经得知宛城已经设立起重重的防御,建立了很多据点,但是直到他们亲眼看见这样规模的防御阵线时,均有点感到头皮发麻,这样的阵势,自己这一万人马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怕连据点群都别想过去。
二人一商议,还是决定不用进攻了,先回去说明一下情况,大家合计合计再说。于是没有任何的动作就撤退了,守在据点的大将是太史慈,见敌方撤退,也不去追赶,只是派人报知张扬,荆州军的第一轮试探不战而退。
接到太史慈的消息之后,张扬马上下令赵云再带三千人马到前线据点增援。因为这次试探之后,下一次的攻击强度只怕是会大大增加。
果然,两天以后,荆州军调集了五万人马,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五万人马排成了密集的阵形,重步兵持盾在前,轻步兵紧随其后,然后是魏家兵团,最后则是骑兵队,只要前面的兵团冲开了据点的防御,这些骑兵就可以开始突击了。
太史慈与赵云分别处于据点的左右两翼,指挥防守。据点内无数的箭矢飞出或是冲天而起,射向荆州军。张扬军的弓箭手面对如此密集的阵形,根本不需要调整射角和准头,只要对准那片射过去,保证能命中。
虽然荆州军前面有重步兵的盾牌保护,但是面对这些箭矢的冲击力,盾牌能够发挥的作用实在是有限。毕竟在三国时期,开矿、冶炼的技术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并不发达,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先进,更不要说普及了,战争的消耗不仅仅是人力、物力,连锁的这些需要大量劳力的产业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否则历史上也不会出现军屯这样的政策。所谓战争后国民经济的倒退就是这个连锁反应产生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人口骤减,大规模的开采制造是不现实的,像盾牌这种中型的军械大多是使用木头、皮革制成,最多也就是加上个铁皮、铜皮,所谓的铁盾、铜盾并不多,因为大量的铁、铜与其用来制造防守的器械,不如都用来制造兵器。因此像全部精铁装备的重甲铁骑还有虎豹骑人数都不多,但都是冠绝天下的王牌军团。
几轮齐射下来,荆州军伤亡约有千人,但是阵形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离据点防线越来越近了。汝南军及时调整,所有弓箭手退回,长枪、长刀等各类步兵补上来,准备近战。
要说张扬设计的这些据点还是很巧妙的,虽然看起来比较简陋,但是其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在据点的开口处是比较宽大的栅栏,其他地方都是高大的树木,以阻挡敌人的攻击。
这些栅栏没有六七人是抬不动的,而据点的开口处,正所谓狭路相逢,可以想象交战面积并不会太大,所以尽管这次荆州军出动了五万大军,但是真正能与张扬军交上手的最多也就数千人而已。张扬建这个据点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现在果然起到了好的效果。
战场上,惨叫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漂散着浓重的血腥味,荆州军被栅栏阻挡极为别扭,许多士兵想去搬开这些栅栏,但是由于人数不足,被汝南军的长枪兵刺杀。
荆州军只好利用前仆后继的人数优势,硬生生地用血肉、生命去搬开这些阻挡去路的栅栏,甚至直接用刀、剑劈砍,往往攻破一个栅栏要损失几十个士兵,而当他们破坏栅栏,杀入这些据点的时候,却又沮丧的发现,即使将这个据点的张扬的士兵全部杀光,所谓相通的据点之间也有小栅栏在阻挡,虽然比起堵据点口的要小一些,但仍然要耗费不少军力。
而张扬军的伤亡比起荆州军就要好多了,但是一旦有某个据点被突破,虽然据点间仍然有防御的小栅栏,但是两边据点的将士不得不分出人手来防御两侧。
而这样一来,正面防守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每个据点的队长死了,副队长补上,副队长死了,参战时间最长的老兵补上,有的据点快要支持不住了,赵云带来的三千人马早已分成了几十个小队,马上填补这些空缺。
这样从清晨一直打到了晌午,荆州军伤亡万余人,而攻破的据点还不到三分之一。毕竟单兵作战比起张扬军来说实力明显不占优势,而人数的优势又无法发挥。
魏延等人虽然不愿意就这样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但是想想即使是突破了这片据点群,剩下的将士只怕没有力气再去攻打城下的大寨了,更何况届时能活下来多少人还是一个问题;无奈之下,选择了退兵。
于是,在留下了万余尸体后,荆州军退了,张扬军也没有追击,毕竟这样的攻防战还要持续,没有必要脱离这些工事去追击敌人。他们默默清理着战场,将阵亡士兵的尸体不论敌我都堆积起来,放火焚毁。
无论是多么勇武的士兵还是将领,在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死后也只是这样和最普通的死者一样,变成一撮黄土。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当然张扬军阵亡士兵的名册是自然会记录下这些战死的兄弟们,毕竟这还要牵涉抚恤家属的问题。
赵云、太史慈二人杀了半日,此刻坐在一个小土堆上喝水;太史慈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子龙,你说荆州军像这样的进攻还会有几次?”
“我想不会太多了吧,毕竟荆州军经受不起这样的消耗。”
“说的也是;走,去重新布置一下我们的阵线,今天竟然被攻破了那么多据点,还真是麻烦啊。”二人相对苦笑。
而撤退后荆州军马上向已经驻守在邓城的王粲报知了战事。水陆两军的交战不利,王粲也是颇为头疼。
现在前线的荆州士兵虽然还有七、八万人,但是这已经是目前荆州能拿的出手的最大兵力了。而且比起张扬军也多不了多少,还要面对如此强悍的防守。可是如果就这样退兵了,刘表主公那里是绝对没办法交代的。
于是,王粲只好知会黄祖、刘磬二人,水陆齐进,成败在此一举。然而,正是王粲今天的这个决定,使得荆州再次丧失了不少士兵,而这些士兵对于日后荆州的消极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第二六四章 决战宛城(再续) (为满500金钻加更。
宛城,张扬大营,张扬和郭嘉等谋士们听了听了前线的战报后,郭嘉说道:“主公,荆州军绝对不会就此放弃,我军恐怕还要面对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
“嗯,对于宛城正面的防守力量,我并不担心,到是臧霸那里只有五千人马,面对黄祖的两万多大军,虽然说陆战优势明显,但是人数的不足……”
“主公,当初我们在准备各门防务的时候,就是因为考虑到东门是淯水,所以并没有下大寨,只要守住淯水的浅滩,就不必担心东门;如今的局势,我想干脆让臧霸将军回撤,扼守东门,我们这里再命一将在东门下寨,增加少量人马以厚兵势。则东门无忧矣。”
“也好,来人,传令臧霸将军回军东门,如果黄祖来追,就地埋伏,挫挫他的锐气。”张扬接着又对徐晃说:“公明,你带五千人马到东门下寨,然后接应臧霸的人马。”
“是,主公。”
臧霸得到了张扬的军令后,马上下令后退,想了想,还是在上次徐晃伏击陈生的地方再次埋伏,等待黄祖再次中招。
而黄祖也真是给臧霸面子。得知驻守在淯水沿岸的汝南军已经撤退,马上下令全军上岸追击。两万五千人马追击五千人马,在他看来取胜那是毫无疑问的。
黄祖的亲兵队长到是比较小心,小心翼翼地问道:“将军,我们是不是应该等陆路方面进攻时再同时攻击,这样追击太冒险了;如果臧霸是诱敌之计……”
“你懂什么,两万五千水军追击五千步军,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已经派探马前去探察,宛城忙于应付正面的进攻,不会派多少人来接应的,我军数倍于敌,即使是有埋伏,也不用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