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征服者-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内堂一看,只见坐榻上两位年约三十出头的中年人正在低声交谈着什么,虽是身在天下闻名的“猛虎将军府”中,却并没有丝毫拘谨的样子,显得气定神闲,从容自若,张扬心中已是先赞了一声。
那边的两位中年士人见一员身材魁梧气度不凡的年轻武将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后面紧跟着郭嘉,明白自己等的正主儿已经到了,忙起身施礼。
其中一位圆脸黑须神态谦和的中年人首先道:“在下平原华歆,冒昧前来拜访,还请大人恕罪。”另一位略显消瘦眼中却是神光十足的中年人接着道:“在下河南郑泰,见过张大人。”
张扬见两人一个礼数周到一幅谦谦君子的模样,另一个一看就是一位精明干练的人物,心中已是一喜,待听说是华歆和郑泰就更高兴了。
要知道历史上的华歆后来曾官至曹魏的司徒,施政能力有目共睹,郑泰虽然不如华歆那么有名,却也决非无名之辈,在“后汉书”上是和北海孔融,颖川荀彧齐名的人物。
因此张扬连忙恭敬地回了一礼,又笑道:“我说奉孝兄怎么那么神秘,原来竟是两位先生亲自光临!在下对两位早已仰慕已久,今日得以相见,实在是三生有幸;两位先生快快请坐,累你们久等,张扬实在是失礼之至。”
华歆忙道:“哪里哪里,是我二人来的唐突了。”又再三客气,方才肯入座。郑泰素来豪爽,只微微一笑,也不多话,跟着一起落座。
等侍女上来换过茶水退出,张扬笑着道:“两位先生比我年长的多,张扬冒昧称呼一声‘子鱼兄’,‘公业兄’,不知可使得?”
华歆忙道:“我二人一介布衣,怎敢当大人如此称呼。”
这时候郭嘉在一旁笑道:“子鱼兄、公业兄,我家主公生性不喜拘礼,两位就不用客气了。”他跟张扬时间虽也不短了,深知张扬一向不喜欢繁文缛节,偏偏他也知道好友华歆素来多礼,便趁机先出言点醒他。
郑泰见华歆还要谦虚,忙抢先回道:“大人既然不喜拘礼,我等敢不从命?”说完先笑了起来。
一番寒喧过后,郑泰首先切入正题道:“我等二人自到了京城就听说皇上下旨让西园军准备出征平叛,早听说校尉大人战功卓著,想必是胜券在握了。”
张扬微微一笑道:“不瞒两位,新军新建,仓促出阵,胜算其实不大;但我辈身为武人,当此国家危难之际,可以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自然不敢畏缩不前;此次出征,若不能胜,我是不会回京城的。”语声虽是平缓,却透出了强大的自信和决心。
华歆听了点了点头,随即又出言道:“那大人有何平叛良策呢?”
张扬知道对方是想要先考考自己,于是微微沉吟了一下,道:“良策不敢说,但兴邦自思,所谓平叛之策无非是文武并举,剿抚并济;既要从军事上打击叛军,擒杀匪首,迅速稳定局势;又必须采取措施安抚好百姓,稳定住民心,掐断祸乱的源头;从‘治病除根’的观点来看,倒是后者更重要一些。”看了看华郑二人他又道:“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愚见,还要请二位指点。”
华歆听了叹道:“大人能想到安抚民心为上,武力平叛为次,足见见识深远,我大汉有大人这样的能臣良将,实是天下百姓的福气,‘指点’二字,大人再也休提。”
郑泰在旁边听了也点了点头,微一转念,忽又道:“听奉孝言道大人有意扶助天子整顿朝纲,铲除阉宦佞臣,重振大汉国威,不知是否属实?”
张扬听了微吃了一惊,这话要是漏出去可是不小的麻烦,因为自己扶助天子是假,获得利益才是真的。
不过见郑泰正直直地瞪着自己,心知此时只要稍有犹豫,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立刻就会打上折扣,因此便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道:“不错。”
郑泰接着追问道:“大人志气可嘉,只是请恕在下直言,以大人现今的实力,纵然有陛下的赏识,恐怕也远不是中官外戚的对手吧?”
张扬一听,心里嘀咕道,谁他么的和中官外戚死啃啊,老子就是想浑水摸鱼,不过现在还不是告诉他们二人真相的时候,尽管他们是郭嘉推荐的,但毕竟张扬还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因此表面上微微一笑道:“公业兄说得不错,若单说胜算,在下实在是很少;但有道是‘位卑不敢忘忧国’,张某虽一介武夫,却不敢只顾及自己一人的得失一家的安危而坐视国家衰微百姓罹难而不顾。”
郑泰听了,不由眼睛一亮,和华歆对视了一眼,忽扬首大笑道:“好一个‘位卑不敢忘忧国’!郑某服了。”说完,和华歆二人一起起身长拜,道:“郑泰(华歆)愿听从大人吩咐,但有驱使,决不敢辞!”
张扬大喜,慌忙起身搀扶,嘴里连声道:“怎敢当两位大礼,快快请起。”
重新落座后,郭嘉在旁边笑道:“子鱼兄,公业兄,如何?我言非虚吧;如此英雄人物,岂非正是我辈应该扶佐之人?”
郑泰笑道:“奉孝的眼光我自然是佩服的,不过总得让我心服口服才是吧。”众人听他说得有趣,都笑了起来。
几个人正聊得高兴,忽听外面李晨高声道:“主公,宫中圣旨到。”
张扬一听,忙出去接旨,却是皇帝急召他进宫见驾。眼看天色已黑了,却不知皇帝有何急事,张扬不敢耽搁,忙急急上马,跟着前来宣旨的小黄门向宫内赶去。

☆、第九十章 皇室家事

张扬突然接到了皇帝紧急召见的旨意,便跟着前来宣旨的小黄门赶到了洛阳南宫的兰台。
兰台位于洛阳南宫嘉德殿的西侧,往南就是著名的供奉着“云台二十八将”的云台,往北过了阿阁则是皇后的寝宫长秋宫。
张扬虽然并不熟悉皇宫内部建筑的具体分布情况,但嘉德殿他是到过的,也知道再往西往北就是皇帝的后宫了,那可不是臣子可以轻易擅入的地方,这么晚了皇帝到底有什么急事要在后宫内院见自己呢?他心里不由开始地揣测起来。
离兰台尚有点距离,耳边就已经传来了阵阵悠扬的丝竹声,张扬心中已是一动,待到得近前一看,果然见刘宏正高坐台上在观赏歌舞,旁边围了一大堆伺候的妃女,美酒佳肴,欢声笑语,一片歌舞升平的气象。
张扬见状,心中冷笑,这就是万民拥戴的大汉天子吗?外面子民正生活的水深火热中,他作为天子却在享受着美好的人生,真他娘的活该东汉覆灭。
刘宏显然没有觉察到张扬心中的冷笑,笑着道:“爱卿来了,今天难得天气这么好,爱卿正好来陪朕观舞。”态度显得很是亲切。
“谢陛下!”张扬恭敬的答道,便做了下来,表面上在认真地看舞,却一点没往心里去,脑子里只在盘算着一会儿该如何向皇帝推荐华郑二人。毕竟,象华歆郑泰那样既有才能又有声望的人才,只是屈身在自己身边当个幕僚委实过于浪费,远不如在朝中为官,和自己互相呼应更有价值。
好容易等到歌舞暂时告了一个段落,张扬一边抚掌赞叹了几句,一边正要开口,却听外面传来一声高呼:“皇太后驾到!二皇子殿下驾到!”随即就见一位五十来岁的宫装贵妇拉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孩走了进来。从称呼上来看,来的显然正是皇帝的母亲董太后和二皇子刘协(当时因被董太后抚养所以人称“董侯”,也即是后来历史上的汉献帝)。
张扬心中一边暗叫倒霉,一边不敢怠慢,忙随殿上众人一起拜倒,口中高呼“太后千岁千千岁,殿下千岁千千岁”。
董太后与皇帝见过了礼,一转眼就见到了张扬,不由一愣,道:“原来皇帝有客。”
刘宏笑着给董太后介绍道:“母后,这位就是最近闻名京城的‘猛虎将军’张扬了,张爱卿,快来见过太后。”
张扬忙再次拜道:“臣上军校尉张扬见过太后,见过二皇子殿下。”
董太后听说是在枫园徒手格毙了燕乌的张扬,忍不住上上下下打量了眼前的年轻武官一番,因着她侄子董重的关系,她自然不会给张扬什么好脸色看,当下只是在鼻子里微微哼了一声,也不叫张扬平身,就听凭他跪在自己的面前。
张扬顿时心中大怒,只是现在是有皇帝面前,他也只好忍耐。另一边刘宏虽然觉得太后有点过分,不过旁边那么多宫人在,他也不好为了一个臣子而落自己母亲的面子,当下只好闭口闷不作声,脸色当然好看不到哪里去。至于其他的妃女当然更不敢出声,场面的气氛一时显得很僵。
正在这时,一声清脆的童音打破了殿内的尴尬。
“你就是那位乱拳打死鲜卑蛮子的猛虎校尉吗?那燕乌我也是见过的,却没想到那么轻易就败在你手下,想来到底还是我大汉的勇士厉害呢。”却原来是二皇子刘协。只见他又转头对董太后道:“太后,这么说话不方便,您还是让他起来吧。”
董太后向来甚是疼爱这个小孙子,同时毕竟也知道张扬现在是皇帝的宠臣,也不能让皇帝脸上太难看,便哼了一声道:“罢了,你且起来吧。”
刘宏见儿子出言解了围,心中暗松了一口气,忙高声道:“来人,快给太后看座。”转头又对刘协道:“协儿,你坐到朕身边来。”他因着刘协生母王美人的关系,一向对刘协另眼相看,何况刘协人虽小却一直很懂事,今天又有解围之功,便加倍疼爱起来。
另一边张扬回到了座位上,虽心中气愤,但也忍不住偷眼打量起刚才帮了他一把的刘协来。
只见刘协额上简单地扎着一根丝绦,身穿一袭素色的袍子,腰侧配着一块玉佩,显得干净素雅。一张小脸方中带圆,跟他父亲倒是很象,显得很是温和,只是脸上却是一副和他年龄很不相称的成熟严肃的表情,显然常年处在互相倾轧的宫中让他早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唯有一双一眨一眨的灵活的大眼睛方才不时显露出他稚童的本色。
这就是历史上以幼龄登基,一生坎坷,虽有精利图治之志却无力回天,最后被迫退位,郁郁而终的大汉末代皇帝了。张扬心里忍不住轻轻感慨,觉得这个刘协如果在太平盛世做皇帝,肯定会有一番作为,但偏偏遇到了乱世,便注定很悲哀。
这时刘协也注意到了张扬在偷偷看自己,按说这种明显不合礼仪的举动应该让他生气才是,但奇怪的是他却一点也生不起生气的念头,因为对方望向自己的眼光和其他人决不相同,既非是探究审视,也不是巴结羡慕,而是一种同情和淡淡的关切。这让他微微觉得有点奇怪,也隐隐感到了一丝暖意,再加上出于孩童天生的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尊敬的天性,心中顿生好感。当下他忍不住道:“张将军不知哪里学的那么高强的武艺,不知能不能教教我?”
张扬微微一愣,随即笑道:“殿下缪赞了,天下之大,比臣高出一截的高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臣又怎敢厚颜为人师?”
旁边刘宏听了心中一动,他一直以来都有心改立刘协为太子,只是顾及到何进兄弟手握重兵,党羽众多,才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如今张扬新掌西园军,又得到了朝中不少大臣的支持,若让他成为刘协之师,改储之事自然便多了许多胜算。
刘宏想到这儿,他笑着道:“爱卿你也莫要谦虚了,武艺比爱卿高强的或有之,能让朕放心的也只有你了。”说着转头对董太后道:“母后,您以为呢?”
董太后虽然倨傲,却也不是笨蛋,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她之所以收养刘协,固然是怜惜他生母早亡,更是为了和何皇后争权,若手握新军军权的张扬能做刘协的师傅,好处自然多多。
因此她立刻一改刚才傲慢不屑的态度,脸上堆起了笑容道:“皇帝所言极是,张将军就不要推辞了;协儿,还不去拜见你师傅。”刘协一听,高兴地站了起来,上前几步就要冲张扬行礼。
张扬慌忙站了起来,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自古以来,为人臣子者最忌讳的就是卷入到皇位之争中去,因为那等于是在拿自己和家人亲友的性命在做一场败多胜少的生死豪赌。败了自然逃不了要被株连,就算胜了,还得提防被主上猜忌,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情。
再从胜负可能性上来说,以现今的情况来看,刘辩因为母亲和两位舅舅的支持,又年岁居长,可以说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刘协虽然因为有董太后的支持和皇帝的宠爱,虽然有一点机会,但处于劣势是毫无疑问的。更重要的是,张扬现在在朝中最大的臂助士林派在针对宦官时可以说非常可靠,在对抗何进时就已经很勉强了,而要他们在干涉皇位问题上出手相帮则近乎不可能。
何况,张扬并不想在洛阳久待,更不想当他么的什么皇子的狗屁师傅,这样反而会触及到了何家最敏感的权利之源而招致何家兄妹的疯狂反扑,而且面对有何皇后支持的何进派,张扬现在还没有把握,因此若答应无疑将自己变成众矢之的。
正为难间,忽然门外传来一声轻笑道:“喔,这么晚了这是谁要拜师啊?”
话音刚落,一位容貌艳丽的贵妇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个十三四岁左右的男孩。殿上众宫人见了,慌忙拜倒,高呼:“皇后娘娘千岁,太子殿下千岁。”竟是何皇后和太子刘辩(因从小收养在道人史之渺家,人称“史侯”)到了。
张扬一边跟着拜倒,一边在心中暗道:这下子可真可是特么的倒霉了!
何皇后先向皇帝和董太后请了安,又让刘辩给他父皇及祖母请安。刘宏点了点头也没问她的来意,他心里明白自己的这位皇后要是肯放心让自己单独见刘协那倒是奇怪了,只不过这回她还真来得不是时候,这让他禁不住微有些恼意。另一边董太后则是正眼也不看何皇后母子一眼,从伺候着的宫女手上接过一碗清茶,自顾自慢慢地品着。
何皇后眼中寒光一闪而逝,脸上却是神色不变,仿佛根本感觉不到皇帝的不快和董太后的轻视一样。
她转头扫了一下殿上的形势,特别在张扬的身上多停了一会儿,装作刚发现张扬的存在一样道:“原来竟是张将军呢,这么晚了,这是在干什么呢?”只是她脸上笑意虽盛,声音中却感受不到半点喜意。
张扬明白何皇后话中之意,正筹措说词,忽听刘辩出声道:“原来你就是那个杀了燕乌的张扬了!我上次没赶上去看,正后悔着呢,正巧昨天他们新给我找了两个能打的,改天你再和他们斗斗看。”言语中,竟将张扬当作是斗鸡一样。

☆、第九十一章 出征之前

张扬一听,还没来得及生气,那边董太后已经出言斥责道:“没规矩!人家堂堂朝廷的将官,能陪你小孩子一起胡闹吗?”斜眼瞟了一下何皇后,又道:“这孩子也不知是怎么教的,整天就知道不务正业。”
何皇后听了大怒,冷笑一声道:“小孩子嘛,说话自然冲些;倒是您老人家动不动就是这么旺的火气,可要当心身体啊。”
皇帝刘宏微一皱眉,对这位皇后他是越来越感到头疼了,尤其是最近她和自己的母亲越来越不对眼,大大小小的冲突不断,他这个做儿子兼丈夫的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偏偏都是在宫里,躲也躲不开,当下微显得有些烦躁地道:“好了好了,这还有大臣在呢,都少说几句吧。”
何皇后见皇帝真生气了,倒也不敢再多说什么,眼珠一转,见张扬正尴尬得起来也不是,趴着也不是,便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张扬身上,冲着他道:“对了,张将军你还没回话呢?”
旁边刘宏终于忍不住插言道:“嗯,张爱卿是朕召来陪朕观舞的,正好协儿有心想学武技,朕想也不是什么坏事,偏巧张爱卿也在,他的忠心为人朕是信得过的,因此便打算让协儿拜他为师。这不,正在说着呢,你就来了。”说完,又故意岔开话题道:“对了,辩儿怎么也来了?”
何皇后笑着回道:“辩儿也好久没来给陛下请安了,正好听说协儿也在,臣妾寻思也该让他们兄弟多亲近一下,陛下您不会怪罪吧?”说着,象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她又向刘宏福了一福道:“陛下,臣妾还有一个不请之请,望陛下恩准。”
“喔,你倒是说来听听。”刘宏但求皇后别闹事,这当口儿自然是一切好说话。
何皇后眼珠一转,娇声道:“陛下,辩儿今年也有十三岁了;最近天下不大太平,辩儿常跟臣妾道要学习武技战阵,将来可以代父出征,替您分忧;臣妾心想小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也是难能可贵,便有心替他物色一位可靠的师傅,正好张将军的能力臣妾也是知道的,还请陛下恩准,让辩儿拜张将军为师;至于协儿嘛,现在毕竟还年幼,臣妾以为还是应该集中精力攻读诸子典集为主,拜师学武的事等他年长一点再论不迟。”
一番话说了出来,众人都是吃了一惊,董太后一听就按捺不住了,正要说话,旁边刘辩先不乐意了。他素来贪玩,学文已经是大敢头痛,听说再要让自己练武,顿时不干了,张口就道:“母后,儿臣最近忙于学习诸子典集,哪有空闲啊?”
何皇后猛一转头,冲着刘辩一瞪眼,淡淡地道:“又不是每天让你练,再说你不是刚才还闹着要找师傅吗?”
刘辩心道我哪有说过这话,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