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实体精校版)-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梁渡江,只有八千人,不料想陈婴带了两万人来,情愿归奉项梁,让项梁既惊且喜。而后陈胜的侍臣、苍头军首领吕臣率几万人赶到,在长江做强盗的英布,率几万人赶到,还有个蒲将军,也带万人赶来加盟。于是项梁军威大震,兵力达到了七万人。

项梁是名将之后,其名气远比刘邦大得多。所以天下英雄及非英雄,纷纷跑来投奔。投军的人中,就有一个挎剑而来的非英雄——

韩信。


最优秀的兵法家

韩信是淮阴人,出生于公元前231年,比刘邦小二十五岁,比张良小十九岁,只比项羽小一岁。当韩信投项梁的时候,他二十四岁,而项羽则不过二十五岁。

史学家确信,韩信少年时代,一定有过和张良圯上奇遇类似的事件。倘无类似之事,就无法解释韩信何以会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兵法家。能够推断的是,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着手灭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许多有学识的人逃到徐淮一带,躲藏了起来,而韩信是淮阴人,应该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遇到了如黄石公般的奇异人物,授予了他兵法绝学。

学得屠龙术,苦无用武地。虽然他是最优秀的兵法家,却被乡人鄙视。当时乡邑推选优秀的子弟为官吏,韩信成功落选,从此没得饭吃。

没饭吃怎么办?

只能去蹭。韩信厚着脸皮到处蹭饭,大家都讨厌他。于是韩信就想,蹭饭让人讨厌,看来得调整一下蹭饭方略了,咱是大兵法家,饭可不能乱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蹭。

韩信的针对性,是针对于下乡南亭亭长。这个人的职务与刘邦相同,刘邦在平民时有过犯罪的前科,但还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亭长。而韩信清清白白的信用记录,却只能去亭长家里蹭饭。由此可见,两人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是存在着巨大落差的。

从这个落差就能够看出来,刘邦属于高情商、智商也靠得住的稀有之辈。而韩信则是典型的高智商、情商却有点不靠谱的类型。情商高的人,总是能够从人际关系中获利。而情商低的人,遇到与人合作的事情就会吃亏。比如说,刘邦交了一大票好友,但凡惹出事端,总会有好友拼死相护。比如说,刘邦平民时就有犯罪记录,是萧何等人护着他。做了亭长之后又惹出祸端,是夏侯婴护着他。弃职潜逃之后,害得吕雉坐牢,又有任敖跳出来保护他。

刘邦是典型的在家靠父母——实际上是靠守寡的大嫂——出门靠朋友的成功案例。因为他情商高,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能够让对方无怨无悔地付出。如果对方心理上有波动,他就会及时安慰,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打消对方的顾虑,让对方继续无怨无悔地付出。

而韩信却没有这个眼力见儿,情商低的人,在人类的情绪世界里,就好像一个瞎子,当变化发生时却一无所知,所以总是把事情搞砸。韩信也信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由于他学的是屠龙术,倘无一个如刘邦这般的领袖人物,愿意把他放在屠龙的位置上,那么他就一无是处。

当时韩信所经历的情形是,每天下乡南亭亭长家里做好饭的时候,韩信准时出现在门前,让亭长及妻子只能热情邀请韩信共同进餐。就这样连吃了几个月,吃得亭长一家崩溃了,没见过这种人,连续几个月死铆在一家吃,换一家吃你能死啊?

死铆在一家连吃几个月,而且连对方崩溃了都一无所察。可见韩信在当时的窘境,与他对人际交往的生疏。

于是南亭亭长的妻子,就错开正常做饭的时间,提前把饭吃了。等韩信登门,一家就热情地陪韩信聊天。聊得韩信肚子叽里咕噜爆响,他悲愤地站起来,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要和你家断绝往来,从此我再也不会原谅你们!”

和亭长绝交之后,韩信在当地更找不到蹭饭的地儿,只好到城下钓鱼,钓一条吃一条。有个老婆婆在河边洗棉絮,看到韩信饿得极惨,就拿饭给韩信吃。就这样一连十几天,老婆婆每天来洗棉絮的时候,都替韩信捎上饭。韩信吃得高兴,对老婆婆说:“婆婆,你待我真好,等我以后发达了,一定重重回报你。”老婆婆生气地道:“呸!你挺大个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我是不忍心你饿死才帮助你,谁稀罕你的报答?”

淮阴有个年轻的屠户,最瞧不上韩信,因为韩信连饭都没得吃,身上却始终佩带一把剑,好像极有派头的样子。每当看到韩信这模样,屠户心里就起无名火。终于有一次,他在路上拦住了韩信,说:“韩信,你人模狗样的,装什么装?饭都没得吃,还带刀佩剑,你有种就拔出剑来,捅老子一刀,没种就从老子裤裆下钻过去!”

屠户这一手,可算是掐到了韩信的死穴上。韩信学的是万人敌,犹如一个伟大的棋手,能够端坐于帷幄之内,把千军万马犹如棋子一样搬过来挪过去。而屠户却凭空给了韩信一个终极选择,要不就杀了他,从此韩信也成为死刑犯,要不就认输,从此没脸再混下去。

当时韩信酷酷地看着年轻屠户,看了好长时间,最后他扑通一声趴下,从屠户裤裆下钻了过去。周围的人哄堂大笑,从此韩信创造了“胯下之辱”这么个成语,为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钻了裤裆,家乡就不太好混了。幸好这时候项梁接到陈胜的假命令,渡江北上,挑战大秦帝国。于是韩信带着他的剑赶来投奔,但胯下之辱的业绩,在项梁团队是不具竞争力的,所以韩信混入几万人中,就消失了。

韩信虽然消失了,但另一个人却浮上了水面。他就是圣人后裔孔鲋的得意弟子,刚刚被秦二世任命为博士的叔孙通。叔孙通是从咸阳逃出,想投奔陈胜的,但当他赶到时,陈胜已经被害,而恰好项梁统雄兵而来,于是叔孙通就投奔到了项梁大营。

这时候的项梁队伍,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驻扎在下邳。听说秦嘉及他所扶立的楚王景驹,正在彭城以东,项梁顿时火了,说:“我们拥有今天的局面,是陈王陈胜率先举旗抗暴。而今陈王战败,不知所踪,这个秦嘉和景驹,竟然擅立楚王,这是大逆不道,断断不能容忍。”

于是项梁驱兵杀向彭城东。秦嘉如何是项梁的对手?被打得逃到胡陵县——居然逃到了刘邦的地盘——与项梁部交战整整一天,最后战死了。楚王景驹发现没人承认他,只好偷偷逃到魏国去,最后死在了那里。

景驹败亡,而且这场大战,就在自己的地盘上爆发,刘邦是什么态度呢?要知道,景驹可是给了刘邦人马,支持过刘邦的。

刘邦什么态度也没有,谁爱死就死,他才懒得管。刘邦的脑子里,只有丰邑,丰邑,借兵打下丰邑,宰了雍齿,占据了刘邦的全部思维。除了这件事,他什么都不想。

眼看项梁把景驹打败了,刘邦第一个想法就是:嗯,如此说来,项梁很厉害,那他肯不肯借兵给我,帮我打丰邑呢?

于是刘邦就真的找来了,只带了一百多骑兵,表示他借兵的诚意。

刘邦来到,恰好项羽刚刚杀光了襄城百姓,回来向项梁报告。于是历史上的首次刘项会面,就在薛县开始了。


大秦流氓帝国

在薛县见到刘邦时,刘邦四十九岁,项羽才刚刚二十五岁。

项羽这个年龄,正是纵横沙场,马上冲锋的黄金年龄。而刘邦老胳膊老腿,居然还能够骑马指挥作战,不要说秦汉时代的营养条件,即使是现代社会,也是件令人惊讶的事。总之刘邦身板再硬朗,也是过了气的老年人了,没法跟血气方刚的项羽比。

在项羽眼里,这个来自沛县的刘季,不过是个怪里怪气的老头而已。但项梁却非常看重刘邦,这从他对刘邦的支持上,就能够看出来。

对于刘邦的借兵请求,项梁满口答应,当场给了刘邦五千士兵,同时还派给他十个五大夫级别的将官。五大夫不是官职,是爵位,当时秦国设二十等爵位,类同于现在的处级调研员。项梁对刘邦的重视,可见一斑。

史书上没有说项梁何以如此重视刘邦,但推敲起来,项梁应该拿眼一扫刘邦,登时吓了一跳,心说这谁家老爷子,怎么跑到这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来添乱?明摆着,这老胳膊老腿,上了战场也是被人打。但在当时,老家伙代表了民间舆论取向,因为中国是农耕社会,最讲究尊老,什么事情一旦获得老年人的认可,就意味着你据有了道义资源。所以项梁怜悯之心大起,担心老头刘邦被人打死,就多给兵马,以保护刘邦。

得到了项梁的五千人马,再加上原来的九千人,刘邦的兵力,一下子扩充到一万四千人。一万四千人小意思,刘邦带兵的本事,最多可以统十万兵。有了一万四千人,他再次挥师强攻丰邑,守城的雍齿说什么也顶不住了,只好弃城逃走,逃到了魏国。

雍齿本是沛县人,却被迫逃亡魏国,心里肯定是非常后悔——事实的确是这样,此后他颠沛流离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刘邦的旗下。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夺回丰邑,刘邦信心大增。此后丰邑成为刘邦最大的本钱,他为此也对项梁感激不已。但有了雍齿的教训,这次留守丰邑的人,一定要是极可靠的才行。

派谁守丰邑呢?刘邦往身后一看,前沛县狱卒任敖,进入了他的视线。

任敖的忠诚度,是受过严峻考验的。当初刘邦弃职私逃,连累吕雉被抓入监狱,受到羞辱。正是任敖于危难时分冲出,打伤官吏,保护了吕雉。把丰邑交给任敖,绝对会让刘邦放心。

此后,任敖真的没有辜负刘邦所望,就在这座丰邑城中,守护了两年,扫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

这时候,项梁终于追查到了有关陈胜的准确消息,得知陈胜是真的死了。于是项梁传檄各路义军,齐聚薛地,召开首届义军首脑联席会议,商讨重建统一指挥中心的议题。

各路义军首脑纷纷赶赴薛县,刘邦也来了。同时来到的,还有专程从巢县赶来的七十岁老翁范增。

范增,他见证了整个战国时代的大进程,亲眼目睹了秦始皇是如何将六国各个击破,一统天下的。他一声不吭地看了整整七十年,无数沧桑之变,看得他静久自明,智慧已深,甫一出场,就语惊四座。

范增说:“陈胜败固当,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而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姜是老的辣,妖是老成精。范增终不愧坐观七十年,一语就道破了陈胜败亡的根本。陈胜之败,败就败在他没有立起一杆更招风的大旗,却让自己挺立于历史的潮头之上,结果秦兵出关砍旗,只能追着他陈胜砍。三砍两砍,就给砍掉了脑壳。总之,拉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想要以小的代价换取更多的成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隐忍。

范增说这番话,实际是暗示项梁先要忍。项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议,就派人去寻找楚怀王的后裔。

其实范增提到的楚怀王,是历史上一个相当搞笑的人物,简单说来,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就是被楚怀王气得投了江。

楚怀王时代,楚国的实力最强大,被山东六国推为纵约长,领导六国共抗强秦。于是秦国就派了纵横家张仪,来骗楚怀王,说楚怀王只要和列国断交,秦国就割给楚国六百里地。屈原劝怀王不要上当,楚怀王不听,真的和列国断绝外交关系。而后张仪又改口说,他答应楚怀王的,是自己的六里地,而不是秦国的六百里地。而后秦国再向楚国展开攻击,列国恨楚怀王不是东西,袖手旁观,把楚国搞得极为凄惨。

再后来,秦国又骗楚怀王去秦国友好访问,屈原阻拦未果,气得投了江。而楚怀王去了秦国,就被扣押了。不久楚怀王居然逃了出来,逃到赵国,赵国不敢收留,又逃到魏国,也不被收留。而后秦兵追上来,又把他给拖回去,楚怀王就活活气死了。

但是楚国人认为,楚怀王是有点傻气,但是他厚道、仁慈、讲诚信。秦国正是利用了楚怀王的这些优点,大耍流氓手段,害死了楚怀王,也害惨了楚国。所以楚国虽然亡国,但人心不服,认为秦国以流氓手段取胜,不是玩意儿。

总之,楚怀王在楚国人的心中,印象最深,已经成为楚国悲情的象征。倘立了怀王的后人为王,其号召力是无远弗届的。

大家找来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可怜的王孙,正在给人家放羊呢。

立了楚王,第一个封的是陈婴,他被封为上柱国——这其实是项梁以前自认为被陈胜封的爵位。陈婴还得到了五个县的封邑。之所以封陈婴,是因为他没有丝毫利欲之心,两万人的部众说给项梁,就给项梁了,这种高风亮节,是谁也比不了的。正因为陈婴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人世间获取利益的最高法则了。

项梁把自己封为武信君。这个称号的意思是,他很能打,而且讲信义。

看大家都有封赏,张良坐不住了,就撇开刘邦,站出来要推荐韩国的公子韩成,要求项梁帮助韩国复国。现在六国已经恢复了五家,只有韩国还没有复国,这不公平。

项梁却不肯帮忙,但又磨不开情面,就耍了个小心眼,只给了韩王和张良千把人,让他们自己去夺回韩国的老地盘。张良和韩成去了,还真打下了一两座城,但秦兵大队杀至,结果韩王和张良,又沦落成为颍川地带的小股游击队。

接下来,秦将章邯大显身手,上演了一段精彩的个人秀。


秦汉残暴战

秦将章邯在击溃了陈胜的残部之后,随即挥师,去消灭魏国。

魏国这块地,是陈胜的老兄弟周市打下来的。周市起初是想打下齐地,但被齐地的田儋抢先一步,占据狄县复国。于是周市就打到了魏地,大家劝他称王,但是他很清醒,知道自己分量不足,称王只会死得更快,就扶立了魏王的后裔魏咎,周市自己做了魏丞相。

公元前208年六月,秦将章邯气势汹汹地打来,与周市战于临济。可怜周市起家于戍卒,起点太低,而章邯则是秦国文武全才的部级领导干部,双方的素质,不在一个层级上。结果周市不支,退入临济城。

魏王咎知道这次麻烦大了,就让周市去向楚、齐两国求救。楚国项梁这边,派来个叫项佗的人,看名字,应该是项梁的本家亲戚。而齐国是齐王田儋亲自率兵赶来增援。两国军队抵达临济城下,正在秣马厉兵,准备大干一场。不承想到了夜晚,章邯突然下令,每个士兵找根木棍,咬在嘴里,然后拎着刀子向楚齐两军的大营快速进击,这个叫衔枚疾走,是章邯发明的全新战法。

楚齐两国的军队,正在香甜的睡梦之中,料不到秦兵大半夜不睡觉,一声不吭地突然摸了进来,搂头就是一刀,砍得楚齐两军大败,尸横满地,血流成河。齐王田儋被活活砍死,周市被俘,还有个楚将项佗,不知去向。

谁也料想不到,原本被人视为傀儡的魏王魏咎,这时候却焕发出人性的光芒,他派人与章邯谈判,要求章邯不可以屠城,不可以伤害临济百姓,而魏咎则以自裁回报之。使者几度往返,双方都在条约上签字之后,魏咎就坐在木柴上,点起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

历史还欠魏咎一个公正的评价,他是一位仁者,只为了保护临济的人民,不惜身入火窟。这等菩萨心肠,在这血腥的时代,让我们得以一窥人性的光明。

仁者死去,血腥气息再次湮没了这个时代。

魏咎化魂升天,他的弟弟魏豹逃奔到楚国,央求项梁替他主持公道。项梁给了他几千人马,让他回去再夺回故土。

齐国的援军,除了齐王田儋之外,还有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收拾残兵,向东而走,章邯尾随追击,在东阿县再次将田荣围住,准备全歼。担心田荣被歼灭会导致脆弱的齐国再度灭亡,由是东阿成为历史的聚焦点,项梁统刘邦、项羽、英布、蒲将军驱动大军而来。

这是地地道道的全明星阵容,刘邦项羽各自带部将冲杀;站在项梁身边出谋划策的,是范增和叔孙通;替大家上茶斟酒的,是兵法家韩信。人类历史上,再也拼凑不出这样完美的军队了,说这支军队天下无敌,绝对是谦逊之词。

东阿之战,战略方案如下:以项梁亲统诸军,以最勇猛的龙且为先锋,径取东阿。刘邦和项羽扫平东阿外围,以策应中路军的进攻。按理来说,刘邦和项羽的两支军队,应该按其隶属分为左右两路。但在实际战场,这两家明显有点太过于亲近,大多数仗都是混在一起打的。

最典型不过的,就是攻打蒙、虞二城。刘邦这边的战报称:曹参、周勃进攻蒙、虞二城,又在下邑西攻章邯,全部攻下,在袭击章邯的车骑部队时,周勃立了下等功。

从这个战报上,一眼就能够看出破绽。以当时曹参、周勃的能量,攻击蒙、虞二城还是可以的,但要说打下来,可能性不大。至于说到攻章邯,还要攻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