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陕西坑-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让两位做一个计划,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武器,假如军委发文询问,我们也不至于乱了手脚。”
每次提到苏联,沈茂的语气当中总有一种阴险的恶意。这和南方同志对苏联发自内心的憧憬,格格不入。就连苏联将会向共和国提供新的武器援助,也没有让沈茂有丝毫感激的情绪,这样冰冷的态度,着实让军区两位领导十分不解。
“苏联的援助是好事,为何沈政委反而不高兴的样子?”左权参谋长问道。
“在我的战略思考当中,我们收复整个蒙古,未必不需要和苏联有些摩擦,甚至是军事讹诈。让我对这个潜在对手有什么好感,我实在是做不到。”沈茂还是非常直接的回答了提问。那冷漠的语气,让彭总和左权参谋长无言以对。
看到两人都沉默不语,沈茂下了逐客令,“制定所需援助项目和数量的问题,请两位开始制作方案,制作完,交给我审批。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就请二位开始制定计划吧。”
两位军区首长起身向军区最高长官沈茂政委敬礼,然后出门去了。
“这位沈政委到底准备做什么?”彭总虽然性子够直,也算是了结党内派系斗争,但是对整个国内国际政治的认识相对幼稚,在这方面,他更信赖左权参谋长的意见。
左参谋长沉默不语,对这个问题,左权曾经私下请教过沈茂。那是一次完全秘密的谈话。沈茂对左权参谋长讲述了一番对国内国际政治的评论和预测之后,左参谋长从此再也不对沈茂政委的政治观点持任何评价。听了彭总的话,左权参谋长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服从政委领导是我们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这件事以后再说,彭总,倒是这个援助,我们真的得好好研究一下。”

除了沈茂所在的湖北军区开始内部研究这些援助事宜之外,共和国属下的各军区同样在研究。援助这玩意,不是你想要就能够要来的,也不是你不要就没人上门送。
苏联急于拉上工业国的盟友,如果是土星共同体当政,那就更好。对于陕西众的崛起,苏联原本以为仅仅是个托派或者社民党性质的组织。但冯玉祥倒台之后,他们需要一个新的盟友。所以把原本要给冯玉祥的武器弹药给了陕西众。
但是陕西众的行事让苏联越来越不敢小看,他们竟然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在西北搞起了工业,和其他中国势力要钱要枪不同,陕西众从不向苏联开口要钱,对武器的需求更是“挑剔”。令斯大林大吃一惊的是,陕西众索要的援助,大部分是交通线绝对可以运输的仪表设备,和一些关键工业部件。如果不是陕西众过于自大,那么这些要求意味着陕西方面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工业化建设。
对于苏联来说,一个土星共同体领导下的工业化政权,是天然的笼络对象。而不要钱的盟友,苏联还从没有在中国遇到过。驻扎在西安的苏联联络员,不断把陕西工业化进程汇报回克里姆林宫。粗糙但是有效的工业体系一天天的完善,眼看着在中国西北,工业中心已经初步成型。
西北局和南方局的合并过程当中,没有杀人,但是整风运动进行的十分彻底。这群中国同志表现出来的革命素质,让斯大林都有些惊讶。
唯一的问题在于,苏联代表团的飞机失事了几次,包括朱可夫少将在内的苏联军官死了几十位。但苏联的军官车载斗量,这么点损失对于斯大林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到了1936年,国际局势变得颇为微妙。在中国,新的中华共和国已经准备解放全中国,而且中国特使周恩来,亲自飞赴莫斯科,向苏联透露了共和国方面的计划。一旦统一全国之后,就要进军东北。在共和国工业实力远不如日本的情况下,共和国请求苏联在飞机、火炮方面给与共和国以全面支持。
苏联政治局责成红军方面对共和国的军事计划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是,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共和国方面是可以达成对日作战计划的目标——将日本人赶出东北。
在远东沉重打击日本人,是苏联的一贯希望。如果共和国方面能够做到,苏联人绝不反对对共和国进行援助。唯一的问题在于,周恩来坚决反对苏联提出的外蒙独立的方案。周恩来严肃表示,共和国绝对不会允许外蒙以任何形式独立出去。保证中国领土完整,是共和国与苏联谈判的底线。
共和国理解苏联方面对西伯利亚铁路的担心,对这个问题,共和国可以和苏联签署任何程度的友好条约,甚至共和国方面可以在外蒙不驻军,但是外蒙绝对不允许独立。
这样强硬的外交作风,斯大林一点都不生气。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对于斯大林来说是一个本能,但是对外蒙,斯大林有自己的想法,当他开始以武器援助为要挟手段的时候,周恩来表示,共和国绝对不会屈服于任何要挟。收复东北是共和国的既定国策,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共和国都不会有丝毫动摇。而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同样是共和国的底线,共和国绝对不会各让一寸土地。
这次莫斯科会议双方可以说不欢而散,苏联暂时中断了对共和国的援助。
总理回到西安,已经是1937年初。包括主席在内的政治局常委一致赞同总理的态度。主席慨然说道:“死了张屠夫,也不吃带毛猪。”
政治局常委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共和国核心的200名委员和增补委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40多名没有站对立场的委员们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动摇。对这批人,负责党政的任弼时率先发难,严厉批评了这些人的“托派”立场。接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决议,临时罢免这部分同志的一切工作,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思想改造。
不仅如此,中央以整风调查为名,针对各部分负责同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凡是有丝毫动摇的同志,统统被临时免职,集中进行思想改造。常委们内部达成了协议,任何被列入名单的同志,想解除“冷冻状态”,就必须得到七名以上的常委签字通过,否则,他们就做好一辈子“学习改造”的准备。
这样的雷霆手段,震慑了党的内部,“共产国际派”被清洗一空。在此时,苏联的外交使者赶到了西安,他们带来了斯大林同志的意向,如果中国同志靠自己的努力将日本赶出东北,让日本无力威胁远东,那么苏联可以考虑在友好同盟协议的框架下,解决外蒙问题。共和国方面也跟没事人一样,开始提出苏联军事援助共和国的计划。
不过苏联人也够阴狠,他们暗示,只要日本开始进攻苏联,那么这个口头的框架式协议立刻解除。
主席是战略大家,陕西众有着充足的经验。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日本在今天的战略格局下,绝对无力进攻苏联的余暇。就是苏联的对华援助到了日本忍无可忍的地步,日本也绝对没有办法在1939年前主动对苏联发动进攻。所以对日作战的最终时间定在1939年3月。这也意味着,蒋光头政权的寿命,绝对无法熬过 1938年3月。
1937年4月初,**向各个军区司令下达了命令,解放全中国的军事行动,将在5月底正式展开。而进攻江南的主力,落在林彪指挥的河南军区头上。武汉军区主要负责牵制工作。在全国战略形式上,武汉成了磨盘的中轴,不是任何主攻方向,却要呼应东路,南路,并且掩护北路的侧翼。沈茂从1936年制定的诸多屯兵,屯粮,疏通交通的计划,全面地派上了用场。
早在1936年9月,丁宫作为共和国驻德国代表,终于得到了德国元首希特勒的接见。
具体会谈内容只有一个,丁宫用一百万美元的存款作为抵押,向元首申请在德国开采油田。当然,丁宫也不认为自己可以糊弄希特勒,所以话说得很明白,这是为了中德友好,所以自己想为德国开出几口油井。一百万美元的存款,是作为费用抵押,让德国放心。丁宫本人不是骗子。直到这一百万花完前,开出了油井,那么德国评估之后,返还丁宫钱,直到全部返还这一百万为止。之后的工作,就当时丁宫为中德友好做贡献了。
元首对于这种微妙机会的把握,从来是跟有魔力一样。他当即表示同意。
但是丁宫又含蓄的希望这件事能够元首派遣可靠的工程队来执行,不然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极有可能下绊子。元首对此也表示认同。
一般来说,打油井选址成功率不足4%,也就是说这一百万顶多能打五次。而丁宫只用了一次,就打出了一口油井。这个看似笑话的行动立马震动了整个德国石油业。
对德国这个工业国而言,油井就是日进斗金,夜进斗银的玩意。丁宫花了不到20万美元,就打出一口井,按照这口油井的产油量,只要能够产油一个星期,所有成本就回来了。
对德国来说,石油运输成本远高于石油本身的成本。而德国正在高速复兴当中,本国石油产量的提升,对于人民的信心鼓舞之大,甚至在这口油井的本来利益之上。更何况,这口油井产量颇为可观。
所以,在1936年10月份,丁宫要求收回上次一百万美元的保证金,并且申请再次打油井的时候,元首,包括经济部长和戈林,还有一些容克资本家,以及军方代表都参加了会议。
存款簿原封不动的退回给丁宫,列席人员对波恩大学毕业的丁宫,提出了无数关于德国石油储量的问题。丁宫表示,他仅仅对三处油田有些研究,至于到底有多少储量,他也不清楚。不过可以先开采一下试试看。
从1936年10月开始,到了12月初,丁宫带着德国石油业工程师,连续打了四口井,三口井成功。这前后五口油井,80%的命中率,和同业们4%的命中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打了五次油井,总共花费了不到一百万美元,四口油井日产石油1200吨。德国高层为了这个彻底鼓噪起来。
在当时,德国自己缺油,从外面运石油回来,成本贵不说,连带英国封锁,想买石油也是千难万难。
丁宫突然接到了无数德国容克财团的邀请函,等他在灯红酒绿的宴会中被灌得晕三道四,宴会后和一群德国美女胡搞的天昏地暗,偶尔半夜醒来,他突然明白过来。原来自己被变相软禁了。
这边软禁了丁宫,另一边,德国容克财团立马开始和总理希特勒谈判。对前四口油井所属权,容克财团认为“归属不明”。容克财团表示,可以用十倍开采费的价格购买这四口油井。而之后的油井开采,必须交给容克财团来负责。
丁宫在波恩大学的所有矿业学、数学、机械学、地质学老师,已经被容克财团全部雇走。又掌握了丁宫本人,容克们石油行业的大佬们握着坚强底牌,底气十足。
元首此时还无力和容克们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摊牌,经济部长出身容克,他也不得不对容克做出一定让步。连日的谈判以产油价格和比例争论的面红耳赤。然后不少人又开始散布关于丁宫这个中国人仅仅是运气好的流言蜚语。
经过了一个礼拜的激烈讨论,最后达成了勘探费用由经济部出,产油利润四六分帐的最终方案。容克拿大头,经济部拿小头。这转眼就到了1937年。从1月到4 月,丁宫又打了六眼井,三口完全成功,一口也在勉强出油。到了这个地步,元首第一次就国事方面正式召见丁宫,询问他带来了共和国的什么消息。
其实消息很简单,共和国方面希望在得到国际承认方面,得到德国的支持。即使不支持,也别下绊子。对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元首表示了认同,并且热情赞扬了丁宫对德国的帮助。
共和国的事情谈完了,元首询问丁宫,在奥地利和匈牙利,有没有什么可以开采的油田。丁宫表示没把握,但是应该有几个地区可以开采。
三天后,丁宫踏上了前往奥地利的行程。随行队伍前呼后拥,把丁宫照顾的无微不至。仅仅在德国,丁宫的油井就给德国增加了每年120多万吨的石油产量。如果能够开出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油井,德国军部甚至乐观的计算,包括现有产量,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的石油总产量能够达到每年400万吨石油,那么德国就能够保证战争时期,石油供给不出现大的问题。
在德国待了将近10年,丁宫作为海外埋伏的人员,深知德国的情况和历史上所说,希特勒一人想发动战争完全不同。德国军方和容克财团们,为了战争已经忍耐了太久,为了这次战争,可以说德国已经把裤子都给当了。石油产量的暴增,会让整个形势更加火上浇油。
1937年5月底,在丁宫打出第五口油井的时候,德国和奥地利已经完成了合并谈判。双方达成了全方位的统一。而此时,共和国的部队进入集结地。
准备在“外国干涉”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力量的蒋委员长,正将重兵集结在南京这个兵家死地。
四川军区的部队顺江而下,集结在武汉地区,战争这匹烈马,正等待着最后的信号,然后就要狂奔而出。
不过,形势并没有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样发展。进攻不得不暂时缓了下来。尽管南方局拥有更强大的情报系统,但是对于中国革命的主力,对那些出身中小地主阶层的家伙们,招降工作进行的不令人满意,而政治局常委杨柳,坚决反对在没有彻底招降这批人之前,进行全盘战役。
这些中小地主出身的人们,有自己的资产,最需要国家保护。所以对强有力的势力,有一种强烈的依附感。当然,对于那些会让自己破产的势力,也有强烈的反抗。尽管采取了赎买政策,在新兴的行政管理,工业、大农业等行业,有充足的岗位让这些人参与,但是彻底失去了土地,仍旧让这批人十分不满。对这些人,中央是花了大力气来劝说的。给政策,给出路,很多运输,销售,都交给这批人来做。
在陕西和山西,这批人接触土星共同体早,融合过程较长,他们总算是在新政权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南方,因为接触少,而且当年南方中央也曾经对他们有过激烈的冲突,所以招降他们的工作,由前北洋出身的干部,及其任脉往来完成。现身说法总是有一个极限,而且共和国方面的干部也没办法大摇大摆的前往那里游说这些人。这些人最在意的土地,共和国方面的政策已经绝了他们继续当地主的念头。所谓推出土改,不过是土改时间早晚而已,而不是是否土改的问题。在没有见识到共和国工业实力的前提下,这些人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
所以在军事解决蒋光头前,就必须一定程度的将政策对他们讲清楚。然再用雷霆手段解决光头,威慑这批人。不然的话,江南必将面临坚决的抵抗。而且收服这批人还有一个好处,这批人和光头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能让这批人观望,那么光头实际上就被彻底架空,距离分崩离析也没有多远了。
共和国方面,可以说把自己的暴力机构控制能力发挥到了极限,已经到达了某种顶点。过了顶点,那就是一路下滑。这不是共和国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政治局常委们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在南方活动的干部们,表示需要把攻击靠后半个月。
不过这也没有太大问题,武汉军区兵力本来就不够充裕,很多建设没有来得及搞,所以在这个期间,四川军区的部队自然不可能闲着,大家以军事化的效率,开始了不少基础工程的建设。

长江上的运输船队规模已经从1936年的3艘小火轮,变成了100艘小火轮。在商人们的强烈要求下,总算是拨出了20艘用于民间航运。可以说,长江运输能力从未达到这样的密度。更重要的是,飞机训练也以长江沿线为主,顺道保卫航线。驱散很可能出现的国民党空军。天上不时有飞机编队飞过,江面上的运输船队络绎不绝。特别是汉阳钢铁联合企业与大冶铁矿之间的运输航线,是现在湖北最繁忙的运输线路。
湖北政协委员们参观过汉阳造船厂,他们见识了千吨水压机之后,才明白为何解放军能够这样迅猛的造船。厚厚的钢锭,在水压机下变成了钢板,经过切割,焊接之后,一艘船壳就完工。然后装上动力系统,经过调试调试之后,一艘新船就下水了。而奔行在铁矿,煤矿,钢铁厂,造船厂之间的船队,以及新修的企业间短程铁路之上的小火车。给了政协委员们这样持续量产小火轮的信心。
在农具生产厂,铁经过冲压,切割,机器打磨,几乎无休止的生产出镰刀,铁犁。其他民用品生产,都开足马力,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销路极佳的民用品。政协委员当中,不少都是商人,看着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他们心里笑开了花。
除了这些人之外,来自江南的商人们也同样赞叹共和国的工业实力。但是,共和国会怎么对待他们,这是众人担心的焦点。
“诸位的生意很多都在蒋介石的控制区,我们现在鞭长莫及。”司得人在接见江南商人代表的时候,坦率地说道。“我知道,蒋介石政府在内河运输方面设立了无数关卡。我现在唯一能够向诸位保证的是,我们解放了江南之后,内河航运途中一概不设关卡。参观过我们的工业,我相信大家可以想明白,设关卡收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