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陕西坑-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恳求希特勒,在德国,没有一个冷冻仓库能够把温度降到零下五十二度的。
或许这样的请求激起了希特勒对自己在前线作战时遇到的苦难的回忆。总之,撤到最近的补给点的方案得到了允许。德军如蒙大赦,开始了撤退。而苏军除了象征性的攻击了一下之外,几乎是目送着德军撤离。
在各个补给点,至少还有充足的食物,燃料。古德里安想起了当年曾经和丁宫谈过,那次虽然是应该一次礼节性的会面,最后两人却相谈甚欢。说起坦克在各种环境下作战的情况,丁宫说起,如果在极北方的酷寒当中,可以学习爱斯基摩人修建冰屋作为营地和机库。还可以修建一条雪铸成的防线。
在此时,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古德里安征召了部队里面直到爱斯基摩人冰屋是如何修建的军官,然后让工兵部队和他们一起商讨如何修建营地。结果一天内居然弄出了几个样板。古德里安立刻把这个发明通电各部队。德国人被冻得要死要活,激发出了空前的斗志。中央集团军两天不到就完成了全军的军营。冰屋外面是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但是屋内可以保持零下三度左右的温度,这已经是德军一个多月来想都不敢想的条件了。
除了住宿冰屋之外,还有机库冰屋,甚至还有修理厂冰屋。只要烧点汽油提高温度,机库里面就可以保持零下五度的气温。这样的温度下,坦克可以正常启动,再也不用为了维持坦克温度,发动机基本处于开机状态。节省出大量汽油。
除了营地之外,德军还用冰雪和树枝修建起了防御体系。坑道,防炮洞,瞭望塔等设施应有尽有。
防御体系刚刚完成,苏联人的反攻就开始了,结果反攻在这样看似简陋的防御体系前撞得粉碎。苏联人的坦克在进攻时候,德国坦克开出机库,大炮托出机库,也可以随时发动反攻。就算是冰屋被炮弹击中,坚实的外壳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冰雪塌下来对坦克和火炮并无影响,新建一个机库即可。甚至连营房被击中,也不是大问题。只要不是炮弹穿透冰墙在营房内爆炸,冰雪营房内的伤亡极小。
双方就这么坚持着,德军在整个冬天,只要油料有保障的时候,就会发动突袭,始终给苏军造成威胁。随着德国人对严寒的适应,他们的防御体系不断延伸扩大,再次对莫斯科构成了包围的态势。


1941年12月8日,日本在向美国递交了宣战通告后,袭击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斗的细节直到1960年才全部披露。日本特遣编队是由山口多闻指挥的,这位兄台连续派遣多批次战斗机,猛烈的攻击珍珠港。包括航母在内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两艘航母在试图逃出的时候,被击沉在航道上。
不仅仅是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艇无一漏网,潜艇船坞,油库也被彻底摧毁。油库爆炸后形成的黑色烟柱,甚至特遣编队都可以在望远镜当中看到。
受了中国歼一战斗机的刺激,日本除了开发出零式之外,陆军又开发出了重型战斗机烈风。最可笑的是,在这两款飞机开发过程当中,中国高价卖给日本的高精度机床起了重要作用。特遣编队开始安全的踏上归途,联合舰队就开始南下,直扑东南亚。作为打头阵的战斗机,就是零式和烈风。
这两款飞机都拥有超长的航程,美军没有一款飞机能够与之抗衡。占领了天空的日本人,一摆和中国空战失利的阴影,对地面美军基地和起飞的美军飞机猛烈攻击,疯狂开火,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
在日军南下的时候,共和国几乎是视若无睹。国内的重大议题集中在一个令大多数人感到扯淡的议题上。有一部分陕西众提出了重建中国水域体系的议题。
经过几百年糟糕的水政,中国的河流已经是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程度。地上悬河黄河就不说了,淮河也基本上处于一个名次状态。各种运河更是惨不忍睹。工业化,城市化需要水源。发展农业需要灌溉。基于这样的现实,一部分陕西众提出了一个狂想一样的计划,重建中国水域系统。
按照最早的黄河、淮河分布,使用人力将其归于旧河道。大概就是黄河历史上出了三门峡,洛阳之后,并非向东,而是折而北上,沿着太行山麓、燕山山脉,最后从北京、天津入海。后来的河道都是黄河一次次的决堤之后,形成的新河道。所谓九河水系,就是这样形成的。黄河河道南移,不断和淮河争抢河道,最后将富庶的江淮一带弄得惨不忍睹。
为何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要从北京起,就是因为北京是黄河入海口处,从这里可以得到水源注入大运河。新的水系调整,就要恢复黄河最靠北的河道,再将已经被折腾得基本上不存在的淮河回归故道,整顿原有的运河,以及灌溉系统。
这样的整顿,如果能够完成,其意义自然是巨大。不仅水患可以得到极大限制,而且大批地区变可以转成大农业区,河北等地区也可以重现旧日的辉煌。每年都要折腾淮河两岸人民的汛期,也可以彻底消除,江淮会重现旧日富饶美丽的生机。
但是,这样的计划要消耗的人力物力是可以想象的。大规模重建中国水利体系,带来的气候影响同样无法预期。
作为发起者,他们的理由同样足够。如果这样维持现有状态,不说太久,只要二十年时间,在治理黄河与淮河的水情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就差不多可以用来完成这样的工程,如果把工程受益算进来,那么从二十年期的角度来看,这些投入产生的效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工程,还有一个无法明言的好处。工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弥合党内开始尖锐的一些矛盾。将矛盾爆发延后很长一段时间。
共和国建国期间,一直有一个很讨厌的理论难题,产权问题。这问题实际决定了共和国的政治方向,到底是允许私有制以法律保障的形式存在的现代工业国家,还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党内明显分为两大阵营,现代工业国家和共产主义国家。或者说帝国主义国家路线和共产主义国家路线。
在陕西众当中,这个分歧是从军事斗争开始的年代就产生了。那些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从事军事斗争的同志们,很容易就因为无私奉献,产生出共产主义觉悟,而陕西众内部在面临经济现实的时代,也同意国家资本主义。工农业资本归国家所有,就打造出了中国最强的经济实体,到了解放大陆之后,这个资本实体之强大,完全彻底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现在,土星共同体内部对如何处理这样的一个庞大资本,有诸多不同意见。
帝国主义派和共产主义派纷争不休,中间派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的主要敌人并不是资产阶级,而是特权阶层和依靠资本继承形成的食利阶层。这两个阶层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中间最堕落的部分。所以通过独生子女政策限制特权阶层的自我繁衍,限制权二代。通过高额遗产税限制富二代。但是帝国主义制度,并非不可取。”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各方有限的认可,以及各方的旗帜鲜明地反对。
但这个问题总得最后弄出一个应对方案来,首先倒戈的共产主义派,他们提出的质疑是,现在的中国人民教育水平不够高,所以一旦放开资本所有权,先富起来的是哪些人,不言而喻。如果保证人民至少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动身。
中间派的态度是先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普及义务教育,逐渐放开私营产业的范围。共产主义派人数其实不是特别多,而且理论认识也不足以提出能够应对各种具体情况的实际方法,他们自己也很清楚,如果过于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必然向着极左滑下去。最后,作为妥协,共产主义派得到了在监查方面的优势。但是共产主义派也不是没有别的优势,至少军队的代表们,大多数是支持他们的。
剩下来要妥协的就是帝国主义派,其实这部分同志对于更需要的是体制上的胜利,他们可以等待更好的时机。现在突然这样进行大变动,其影响他们也是能够想到的。循序渐进不是不能接受,至少他们在制度上已经获得了胜利。资本主义制度有其固有问题,如果突然放出这头怪兽,至少在现在的阶段,破坏力很可能大于其建设性。
所以,到何种程度的时候,再放开产权改革,就成了讨论的焦点,各种提法都有。而这份可谓“战天斗地”的《重建中国水域体系》的报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支持这个方案的人,是日渐增多。对于这样的方案,反对者可以用“没有充足的数据论证”作根基,但是他们同样拿不出足够的数据论证。而几名陕西众的水利专家,则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这个计划。
在日本开始太平洋战争的时候,这份报告已经得到了很大一批同志的支持,以及相当大一批同志的默许,反对者成了少数。最后,在投票当中,这个计划居然以不算微弱的优势在大人投票中得到了通过。这个结果包括胜利者都感觉相当的意外。
肯定有人在等着看笑话,这是胜利一方的第一念头。但是,既然方案得到了通过,全国人大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尽管要面临各种极度棘手的问题,但是其中的骨干们都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这件空前的大工程给干好。
共和国的人大决议要公示的,这个决议的公示,在下面引发的反响并不算大。倒是国外更加重视这份决议。在世界都陷入战火的今天,共和国居然还要搞如此庞大的国家工程,这其中的政治意义被国外使用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解析。得到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
共和国十年来的量变到质变虽然还不足以扭转世界历史的大势,却在中国历史的大势上有着重大的改变。沈茂在陕西当县长的时代,陕西就开始推行水土保持的战略。八年来的努力,已经起到了效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了改善。陕西那时代的森林资源并没有遭到建国后的那种破坏,加上有意识的水土保持,1941年,黄河泥沙数量减少了将近一半。黄土高原上的绿色覆盖面积越来越大。按照这个趋势,到1950年,黄河水土流失情况会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如果乐观点估计,新的黄河河道甚至不会出现悬河的问题。陕西众都是2009年过来的,大家都知道一个消息,因为长江水质变清,在某些河段,已经出现清水侵蚀河床河堤的问题,而冷风中的哥本哈根防止地球变暖会议,也是绿色环保组织们出丑的一个经典案例。
唯一问题在于,能否出动这样的人力物力。乐观的估计,最小工程量相当于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三倍。隋炀帝做了王前驱,共和国虽然不至于闹到那样的局面,但是在战争时期,大家能做的也仅仅是做好规划。开发也要以中部和东南沿海为主。这就将整个形势变成了对轴心国宣战问题的考量。
其实共和国乐得世界大战当中,各国厮杀的头破血流,处于相对安全的共和国,可以专心的发展自己。但是,中国这种级别的国家,有了质的改变,最终还是要对世界造成重大影响的。太平洋战争虽然如期爆发,但是欧洲却有了重大改变。丁宫的船队虽然没有被刁难,但是意大利和英国的冲突有了全新的变化。
意大利本来倒是很想打酱油的,德国对意大利的希望就是它能够守住地中海地区,不要给德国添乱。英国人在敦刻尔克失败之后,以及在之后的空战中伤亡惨重。苏德战争的爆发,给了英国人以希望。他们现在唯一还能够动手的区域,只有非洲。在日本南下之前,英国人集结了他在非洲殖民地的军队,对埃塞俄比亚发动了“解放战争”。意大利人此时在非洲的核心利益是利比亚,放弃埃塞俄比亚并不是什么大事,意大利人撤退了。英国人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继续挥军进攻利比亚。结果,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全然不同的意大利雄狮展开了较量。
自从得到了石油资源之后,墨索里尼掌控下的意大利经济就迅速有了好转。墨索里尼也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他加强了意大利军队的装备和训练。特别是重工业的起色,以及对德石油出口和成品油出口,意大利得以搞到了一些德军的旧坦克,增强了意大利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英国人进攻利比亚,墨索里尼先是对意大利人进行了足够的宣传。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起色的意大利人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攻击?意大利军队的战斗意志随即得到了极大提升。
依靠了沙漠防线挡住了英军的头三板斧之后,意大利军队在德国提供的参谋长顾问,隆尔美中将的建议下,以反向肘击的模式对英军发动了反击。第八集团军遭到了重创。二十万士气高昂的意大利军队,一举重创二十万英国军队以及英国殖民地军队组成的联军。
英国联军损失了八万人,一路败退向埃及。意大利军队随即展开了追击,在阿拉曼一举摧毁了英国人临时组织起的防线,在12月18日攻克埃及,把第八集团军撵去了中东。英国人的地中海交通线彻底被切断。
此战中,隆美尔对意大利军人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赞叹不已。参观了利比亚油田之后,对利比亚丰厚的石油资源颇为感慨。
日军的南下,让英国人乱了手脚。现在,他们的舰队想开去亚洲,就要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才行。更糟糕的是,英国人为了能够拼凑起足够的军队,大量调动了亚洲的舰队,以及印度军队。在意大利人的猛攻下,只有不到两万英军逃到了中东,其他部队全军覆没。要么战死,要么进了意大利人的战俘营。
而在此时,能够抵抗日本的军队已经屈指可数。
可以说是无趣的战斗,呈现全面优势的日本海军,以围剿的姿态对英、美、荷联军海军进行着打击。陆地上,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则猛烈进攻。12月22日,英、美、荷联军的海军只有一艘驱逐舰逃到了澳大利亚,剩下的舰艇全部沉入了南中国海温暖的海水之中。日本人在国内对战争的伟大胜利进行了疯狂的吹鼓。
1941年12月30日,山口多闻的航母编队从已经攻克的新加坡港出发,进入印度洋作战。轴心国正在以不可抵抗的姿态,在世界上扩大了其势力范围。
而位于世界到东端的中国,表现出的宁静姿态,让世界的目光不得不放在她的身上。
英国特使,在1942年1月1日,终于赶到了北京,和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进行会晤。要求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苏联和日本已经签署了日苏友好条约,除非日本对苏联宣战,否则苏联在苏德战场上形势危殆,不会主动向日本宣战的。
中国一百年来一直被欧洲国家侵略,不平等条约签了上千个,共和国在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以及建国以来的日子里,不断和英法等国发生摩擦,英国人深知,中国肯定乐于见到欧美列强遭到损失的。
只要中国没有宣布加入轴心国,那么把中国逼向轴心国的任何言谈都是不明智的。虽然极为不想向中国低头,但是英国人对于搞平衡的伎俩用的熟而又熟。所以拉拢中国的特使,是以平等的姿态向中国解释,加入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性。
共和国很清楚加入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性,而且就是中国不加入,日本的目的也是要围堵中国。这样的好机会,就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和对方谈判。那种复仇式的冲动,仅仅会让人理解到中国还是一个弱者。
第一次谈判,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英国将废除一切和中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在之后,以充分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尊严的基础上,重订条约。英国将会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将旧条约原本和副本,全部交给中国。英国将归还英国官方博物馆当中所有中国文物,而且中国拥有追索被英国抢走的各种文物的永久权力。中国宣布将和英国建立友好的双边关系。
1月3日,反法西斯阵营各国政府,以及流亡政府,都表示将依照英国的模式,在战后和中国重新建立起新的外交关系。
也就是在这天,日军航母编队在山口多闻指挥下,重创英国印度洋舰队。然后舰队保护着登陆舰队,在孟买实施了登陆作战。
1月5日,日军攻克孟买。
1月6日,苏联表示接受共和国政府提出的援助计划。
1月7日,英、美政府通电,敦促中国加入盟国。
1月8日,苏联代表团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太祖,表示将归还1919年后从中国夺取的领土。
1月9日,中苏部长级谈判当中,苏联方面同意再归还一部分1894年后从中国夺取的领土。1月20日,双方就领土问题正式签署了协议。
1942年1月30日,中国宣布加入盟国。并且对德意宣战。同日,德意也对中国宣战。
但是中国和日本并没有互相宣战。
盟国和轴心国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格局,英美两国对轴心三国宣战,中苏对轴心国当中的德意宣战。轴心国当中,德意对同盟国宣战,日本却没有对同盟国的中苏宣战。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各大国之间却完全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着不同的外交姿态。


共和国之所以不愿意突然参战,想坐等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