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陕西坑-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研究生。长子沈克己23岁,清华大学数学系大四学生。次子沈从礼21岁,他没有上大学,初中毕业之后直接去了技校,现在在天津造船厂工作,已经是6级技工。在工厂里面普遍被认会是一名前途无量的工艺师。
家庭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未来几年内的“禁口令”。
“我要反复强调的只有一点,实事求是。绝对不要把任何问题大而化之。工作就是工作,技术就是技术,这些和政治无关。你们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对政治有任何评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如果别人要你们表态,你们的表态只能是,服从领导安排。”沈茂完全拿出了当年从军时候对下属发表命令的态度。声音不大,但是里面包含着绝不允许反对的意志。
“这是为何?”次子沈从礼率先问道。
“打草惊蛇听说过么?”沈茂问道。
“听说过。”沈从礼答道。
“蛇再弱,它也有毒牙。躲在洞里,你根本不知道会怎么样。时时提防,代价太大。打草惊蛇之后,蛇就变成了明处,处理起来十分轻松。”沈茂做了解释。
“那就不怕误伤,万一蹦出来的不是蛇呢?”沈从礼看来已经完全明白了父亲的态度。不过他明显对父亲所预言的政治运动很好奇。
“打了草之后,他们就蹦出来。这说明他们还是想蹦。只要想蹦的,就得被收拾。无论什么目的都一样。”沈茂做着深入的解释。
“我要不要劝劝那些想蹦出来的同学和朋友呢?”长女沈大多问。
沈茂听完之后忍不住笑起来,“看看,还没轮到大型的社会运动呢。我这在家里面刚一打草,你们就蹦出来了。不管什么怎么蹦,你们都是在蹦。往草外面蹦是蹦,往草里面钻也是蹦。你们老老实实的在原地呆着,什么都不吭,什么都不动。这才是正确应对打草的办法。我把话说头里,你们要是觉得自己忍不住要蹦,我允许你们现在回家。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没事上上网,看看电影,看看书,睡睡觉,锻炼身体。在家很安全。如果你们觉得还是想继续上学工作,那就专心的给我上学工作,学生就是要好好学习,工人就是要认真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钟撞好,别管和你无关的闲事。越俎代庖,都学过吧。不要参与不是自己专业的活动。”
“爸爸,您这要求也太高了吧?”沈大多作为女孩子,忍不住向父亲撒娇了。“非礼勿思,这得多高境界。周围一片乱糟糟,我们怕是把持不住。”
“把持不住也得把持住。实在把持不住,可以回家歇着。”沈茂答道。
“我是学数学的,数学不要什么实验条件。我对回家没意见了。”长子沈克己表了态。
沈茂满意的点点头,“你需要什么资料,我可以帮你找。你只要能够真的想深造,可以去苏联继续留学深造。这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在以后,你们绝对不要参与到政治里面去。”
“爸爸,想不参与就可以不参与么?政治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沈从礼说道。
“你这话根本就是还想参与。要真的不想参与,政治运动与你何干?热情参与与刻意避开,都是对政治有兴趣的表现。”沈茂立刻打断了二儿子的话,“我还是那话,不要当那一打草就蹦出来的小蛇。你们还嫩着呢。”
三个孩子互相对视,他们不能说不理解,也不能说理解。作为父亲的沈茂,工作再忙也没有疏忽对孩子的教育。所以孩子们大概能够知道父亲对他们的要求。不太清楚的则是父亲的要求有什么深刻的意义而已。
“你们都不从政,所以我就是告诉你们很多事,你们也了解不了。何必呢?我之所以这样要求你们,是要你们能够先保障自己的安全。多看,多想,什么都别说。等到我告诉你们可以说化的时候,你们自己就能够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沈茂认真地说道,“有什么不明白的,回来问我,什么都不要对别人说。”
“知道了。父亲。”沈克己率先说道。他的姐姐和弟弟听到沈克己表了态,这才有点不甘心的表了态。
会议结束之后,沈茂和母亲私下开了一个小会。
“我现在担心的是克己这孩子。”沈茂遗憾地说道。
“轻易许诺,自以为是。他和你爹一个样子。”老太太说道。
“不行的话,我现在就赶紧行动,把他送到苏联去。”沈茂向母亲询问着。
老太太想了想,“还是送去英国吧。”
“为何?”沈茂好奇的问道。
“送到苏联或者美国,也保不准有人要拿他做文章。送去英国,感觉好一点。英国人很奸猾,做事不会太过份。”老太太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沈茂思忖一会儿,点了点头。“就这么办吧,母亲。”
“你侄女他们你就不管了?”老太太接着问。
沈茂苦笑了一下,“我已经管不了了,希望这孩子自己能够明白过来就好了。”
老太太无言半晌,问道:“这运动得搞多久?”
“什么时候没有人往外面跳了,什么时候运动就结束了。”沈茂给了答案。
听了这话,老太太只是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


周恩来作为银行团的现任老大——中国银行行长,他直属于人大领导。中国银行长政级别与国务院总理同级,只要国家主席和人大委员长不是由同一个人担任,国家主席也没有资格对中国银行行长发号施令。
中国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就是负责人民币发行业务,它并不进行任何商业活动,中国银行控制着人民币与国债的发行活动,承担着货币调控的重任。中国银行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真正央行,货币发行权让中国银行居于共和国银行团的顶峰。所有商业银行都得屏息凝神的仰视着央行的货币政策。
拥有这样的职权,中国银行坐镇者必然是国家重镇。没有人敢真正反对周恩来成为中国银行第二任行长。周恩来也在最新一次银行系统各行长的联席会议上得到了一个很重大的消息。
银行团联席会议采用的是圆桌会议模式。两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会议桌构成了会场的主要布局。
坐在同心圆内圆周围的是三大商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三大合资银行——交通银行、城市银行联盟、邮政银行。还有三大金融机构——中国投资银行、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中国风险投资联盟。
居于同心圆外圈桌边的是二十四名代表,由各大银行、金融监管机构以及财政部的官员组成。他们是负责具体工作的委员,同样是位高权重。每次银行联席会议,根据会议内容,外围人员会有不同的变化。
这次提交报告的是财政部官员,财政部根据统计结果,得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结果,“共和国很可能会发生经济危机。”
代表们听着财政部的少壮派官员前总理做着报告,每个人的表情都各不相同。总理是一贯的严肃,处于核心位置的九名代表则是一脸完全的无所谓。外围人员普遍看上去比较兴奋。想想也可以知道,如果真的暴发了经济危机,这是共和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可以说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196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15%,农业产值增加了10%,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4%,第三产业总产值增加了19%。全国GDP总值2200亿美元,也就是44000亿人民币。人民收入12000亿人民币。人均收入1500人民币。”前总理报告了去年的经济数据。
没有人说话,虽然这个数据听起来十分鼓舞人心,和经济危机看似毫无联系。
“根据统计,全国商品零售总额已经连续24个月下滑,如果这样的形势继续下去,经济危机也就是不远的事情了。”前总理作了如下的总结。
不少人脸上露出不以为然地神色。要是靠国内的消费,共和国早就危机几十年了。这些年,共和国走的是出口路线,广阔的苏东市场,以及亚洲和非洲市场,充分消化了共和国的产品。共和国国内购买力不足,这几年推行的“人人有恒产”计划,房地产如同吞金巨兽一样吞噬着人民手里的现金,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人民有钱消费,倒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共和国是如此庞大的国家,不管多么庞大的财富,一旦用人均来衡量,共和国怎么看都是一个十分穷困的国家。就如同共和国在中东的几大石油供应国,埃及、沙特、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虽然这些国家从国力的角度来看,从那个方面都无法和共和国进行比较,但是他们有钱,这些国家的国民人均国人生产总值以及国民收入比共和国高了数倍甚至数十倍。
在国际会议上,共和国始终是用人均收入作为共和国国力的标准。虽然共和国现在正在引领着“星球大战”为代表的空间技术竞争。从高端电子产品到普通民用产品,共和国商品海潮一样涌向全世界。
“1960年美元危机之后,美国正在努力推动贸易顺差计划。美国还算是采取着自由贸易模式,欧洲各国都在努力维持贸易壁垒。从前年开始,共和国对亚洲各国与非洲的贸易也已经出现停滞的迹象。但是共和国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工业生产能力在这两年内增加了50%还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品方面,如果不能够尽快拉动国内消费,那么一场经济危机并非危言耸听。”前总理作了如下的总结性发言。
这可以算是老生常谈,国内消费能力始终无法兴起。当年的严打就是这种消费不振造成的结果之一。就算是共和国人民再也不敢作奸犯科,但是人民手里也没有神灯,人民币是需要劳动才能够换取的。强行高积累,疯狂的基建,扩大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都在为经济危机不断积攒底火。商店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很多人在看,掏钱购买的人总上不去。
各个企业为了不断扩大生产能力,都在发行股票,国家为了基建,也要发行债券,中国人民热爱储蓄,这样的结果更让消费品销路一直下跌。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抽取资金,共和国的房地产业可以说起到了“伟大的功绩”。按揭买房,让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除了欧美之外,共和国的贸易对象多数是以原材料作为支付的,共和国现在是有物资,没现金。
“欧美的形势这么差?”工商银行行长俞石柳问道。
人民银行外汇处处长宋三平答道:“我作为和美国贸易谈判的全权代表,和美国财政部有过几次会谈,至少美国人现在已经快疯了。尼克松竞选失败,就是因为共和党任内爆发了美元危机。肯尼迪说什么都要解决这个问题。凡是和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现在压力都很大。”
“我们和美国不是一直在维持一个相对的贸易平衡么?美国人到底想做什么?”俞石柳问。作为三大国有银行当中最强势的一个,俞石柳不得不更注意这个问题。
“美国要求我们共和国全面开放自己的市场。他们要求我们履行《中美友好通商协议》里面的所有协议。”宋三平答道。
听到这话,会场里面响起了一阵不怀好意的低笑声。


经过几个月的共同工作,周恩来对银行团同志们的“幽默感”稍有些了解。这些银行团的白毛老狐狸们,在精神构造上居然还存在一些“童趣”的因素。至少提到美国的时候,大家更喜欢用笑声表示某些情绪。银行团的同志们普遍喜欢美国,在这个地球上,坚持“全球化自由贸易精神”的,除了共和国之外,就属美国了。哪怕只有这一个共同点,共和国的银行团就十分喜欢美国
两国都致力于自由贸易,希望全球每一个人都能够加入自由贸易体系。对中美两国来说,自由贸易就是财富的源泉。特别是共和国,国内贫乏的购买力以及日益强盛的生产能力,必须依靠对外贸易来解决。就连党内最左倾的同志,都不敢坚定的反对“自由贸易”,银行团喜欢问一句话,“中断自由贸易的话,我们生产的产品谁来买?”
共和国是工业国,只要产品卖出去,就只有多赚少赚的问题。二战结束才十几年,战后的复兴期加上殖民体制解体之后各个前殖民地国家的需求,给共和国提供了巨大商机。共和国的银行团并非不知道以出口为导向的共和国终将遇到经济危机。但是一旦进入工业制度,除了高积累,不断投入资本扩大生产能力。
理论上,提高工人工资是有效解决人民收入的方法。但是共和国的基础建设需要太多的投入,兴建基础建设后,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这些基础设施。更换何况基础设施并非仅仅包含硬件,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国家基础建设当中的一大部分。这些方面的同样需要庞大的资金。说实在的,这需要共和国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努力奋斗,才能够让这样庞大的基础建设初步完成。
“我们大家无数次的讨论过关于提高工人工资的问题,得到了结果是,只有在基础建设更加完善,生产管理,以及生产效率再提高一个层次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才能够提上日程。所以,现在我们只能够继续努力奋斗。让这一天尽早到达。至于经济危机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没有讨论的必要。”工商银行行长俞石柳说道。
周恩来听力很好,在他身后的一位代表突然低低的叹了口气,对旁边的同事说道:“我们把黄金时代预约给了我们的子孙,那么我们留给自己什么?”
周恩来依稀记得,这是周树人文章里面的一句话。在周树人影响力日渐单薄的今天,突然有人引用起他的文章,这令周恩来有些奇怪。
俞石柳明显没有听到这话,所以他依然进行着发言。当然,我们不得不指出的是,就算是他听到了,他也不会对此进行回应。在俞石柳的思维当中,这根本就不值一提。作为后发工业国的共和国,势必要经过残酷的积累,才能够赶上先发工业国。而共和国现在的积累,远称不上残酷。
“我认为现在必须提高工资水平。”前总理突然插了一句,“至少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或者,对应美国要求共和国全面开放市场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考虑让人民币兑美元稍微升值。”
这话一说完,就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投入了会场,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前总理身上。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含金量”在提升,或者说,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共和国商品的美元价格也要提升。这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人民币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例为20:1。一旦升值的话,对共和国商品出口……
无视周围讶异的目光,前总理继续说道:“财政部的意思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由20:1,在今后大概每年提升一些。一年提升一人民币。也就是说,明年,人民币兑换美元变成19:1,后年变成18:1。先升值三年。到了1964年,变成17:1。而且,尽快推行房地产步骤,尽快让每家都有自己的房产。把共和国国内的消费给解放出来。”
“我认为很可行。”中国投资银行行长声音里面相当兴奋。
实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银行团内部早就有讨论。在共和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的今天,如果人民币稍微升值一下,那么利润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共和国现在很多商品是独家生意,甚至可以说,共和国的出口大头,电子以及机电产品,在人民币稍微升值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受任何影响。人民币稍微升值,只会让共和国商业利润得到提升。
但是货币单方面升值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寻找到一个适当的机会,在美国狗急跳墙的今天,貌似机会已经到了。当然,货币升值绝不能仅仅应对美国的要求,货币升值还需要解决一定的国内问题,不然的话,政治局是绝对不会轻易通过这个决定的。
现在,首先需要的就是银行团内部对此达成协议才行。毕竟中美之间的谈判,绝非一个简单的商业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如果银行团拿不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方案,甚至银行团自己都无法达成共识,那就更谈不上说服政治局那些人了。


宋三平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一整天的会议下来,最终达成初步的决议。各个银行机构对人民币升值进行评估。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所谓评估主要是中国银行、财政部与中国投资银行三家的问题。中国银行管货币发行以及外汇汇率,财政部手里有对外贸易的全部数据,至少是走正规海关路线的商业贸易。中国投资银行承担了海外贸易的银行背书问题。大多数银行并没有对外业务。
工商银行倒是有些客户是做外贸生意的。但是他的意见并不算很重要。工商银行的涉外业务是间接性的,在白天的会议上,大家认为如果企业要是连这样程度的升值都撑不下去,那么倒闭就是应该的。没有任何进行政策倾斜的必要。
会议很消耗精力,宋三平一到家就倒在沙发上,一动都不想动。他其实已经在车里面小憩一会儿,现在他只求立刻能够躺倒睡觉。但是女儿却从他一进门就缠着他,让宋三平强打精神和女儿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但是心里面对未来的谈判进行着思考。
宋三平对工作非常尽职,不开玩笑的说,这是源自于他对党,对银行团的深厚感情。
1925年,宋三平出生在江浙一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