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呷嗣竦恼尉跷颍庑┤丝梢运凳悄训玫暮美樱腿盟亲约罕硌萑グ伞�
所以冷眼观之的立场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政治局的支持。
而为苏拉威西的革命进展情况也超过了最好的预期,印尼政府本来在这里的统治就薄弱,加上马来共和国的立场也进行了调整,强化了让苏拉威西独立的宣传,这就更得到了当地人的支持。到了1962年4月,印尼政府不出意料之外的制造了几场大屠杀,共和国立刻把这件事给捅了出去。美国人的注意力再次转到东南亚。
而1962年5月中旬,美国侦察机拍照的空中照片上看到了古巴开始安装苏联的防空导弹;也看到了运载地对地导弹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而此时,美国已经调整了部署,兵力已经在印度洋与东南亚集中,准备与埃及和共和国有可能的行动对抗。这样的空档被苏联人抓住了。美国突然面临着三个很有可能同时爆发冲突的地点 ——中东,东南亚,加勒比地区。
这三个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自然是加勒比地区最重要,中东次之,东南亚最次。回想起半年前自己对中国人战略的疑问,现在好像已经揭开了谜团。随着苏联的突然出手,苏拉威西就成了绝对的鸡肋。
肯尼迪非常清楚的认识到,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苏联人的核武器架设在古巴的土地上。这已经是排位第一的问题。美国一定要竭尽所有的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中国人在苏拉威西的所作所为,现在也必须加以阻止。
所以在1962年8月,印度内战爆发的消息传到华盛顿的时候,肯尼迪只感到头晕目眩。
世界大战好似已经迫在眉睫了。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无疑是地球上最顶层的五个国家,二战的五大盟国,五个至少工业化或者初步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占有世界上近30%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财富。这五个一旦共同决定了某件事,至少在地球上,是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国家联盟能够与之抗衡。
这样的一个组织,绝对是以内斗为主。
但是内斗都是有一个极限的,如果内斗最终毁灭了五大国构架的战后体系,大家都会变得理性起来。所以一连串的矛盾接二连三的爆发,全世界局势变得一片混乱,欧美金融市场作出巨大反应,连续一周狂跌之后。中国提议召开紧急会议,五个国家的特使就在北京会面了。
中东危机有中美两国共同演绎,苏拉威西人道主义危机,也是中美的矛盾,古巴导弹危机则是美苏集中冲突的结果。这些都是可控的,至少是能够理性对待的问题,但是印度的内战,就超越了五大国的运筹范围。无论是美国、英国、法国,还是苏联和中国,都没有主动挑起或者鼓动印度内战。在世界政治版图上几乎毫无声息的南亚次大陆,正因为没有五大国的插手,局面不断恶化,很快进入不可收拾的地步。
印度内战的爆发是印度本身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当年被共和国与英国介入,强行捏合在一起的印度联邦迟早会分裂,这是共和国的判断。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内战居然会来得如此突然。印度联邦的四大联邦政府分别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北印度、南印度四大块。北印度亲英,南印度亲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亲阿拉伯,四个联邦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围绕着中东战争,四方一直争吵不休。南北印度自然是希望印度联邦站在美英一方,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则支持埃及。从1961年开始,印度联邦议会和政府实际上已经处于瘫痪状态,立场冲突让四方根本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二战期间,这四方之间爆发过战争,上一次矛盾还没有消退,离心力一直是在增强而不是在减弱。所以1962年5月,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宣布结成巴基斯坦联邦,退出印度联邦。印度联邦政府最终选择了军事解决的手段。
二战的五大战胜国很久没有这样聚集在一起,作为会议发起人的共和国,其代表是陈毅元帅。元帅一身戎装,肩头上的国徽无言的陈述着他尊贵的地位。
“要解决当前混乱的局面,就必须解决军事冲突和经济冲突问题。”元帅开诚布公的说道,“美国在50年代极大扩充了核武库,就我所知道的情况,美国现在核武库总数占有了世界全部核武器70%以上的规模。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陈毅元帅侃侃而谈。
英法代表是无所谓,美国代表是不耐烦,苏联代表则微微点头。
“必须限制核武器的发展,我国前主席太祖说过一句话,核武器在发射架上才有最大的威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核武器本身保证了互相毁灭的情况,也保证了核大战打不起来。不管美国政府怎么样威胁苏联,或者几个宣布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怎么互相威胁,但是战争追求的是胜利,而不是同归于尽。古巴导弹危机,归根结底就是不平衡导致的危机。只有让世界平衡起来,才能保证世界的和平。和平与发展才是世界的主流。”元帅继续陈述共和国方面的观点。
“那么苏拉威西问题就是中国追求的平衡了?”美国特使基辛格带着嘲讽的口气说道。
“没错!这的确是中国追求的平衡。苏拉威西本身根本就不是信奉穆斯林的地区。印尼政府对该地区的屠杀事实确凿,我们不能允许印尼政府强行屠杀当地人,然后把这个岛屿变成对抗共和国的桥头堡。共和国绝对没有占据苏拉威西的打算。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共和国要的仅仅是保证苏拉威西不会被一个偏执的印尼政府,通过血腥暴力手段变成反华基地。这是共和国的利益所在,也是共和国的底线。”陈毅元帅说起充满帝国主义风格的发言,理直气壮,让各国代表都感觉有种非常奇妙的不和谐感。
“现在的世界必须恢复平衡,不平衡之处必然邪恶丛生。”陈毅元帅用这样的话作了总结。
英国代表对共和国的态度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们是玩弄“均势政策”的老手,世界现在乱成这样,恢复平衡对英国来说有种天然的好处。
美国和苏联代表对此就很不感冒,而法国人现在只求能够恢复旧有地位,世界乱起来,倒是给了法国机会。艰苦的磋商就此展开。
作为印度的前宗主国,英国很期待印度分裂,英国人不喜欢穆斯林,一旦印度分裂,那么南北印度就会亲英——至少英国人是这样相信的。
印尼政府背后是美国,美国人绝对不肯再退一步,退让意味着共和国可以取得最终胜利,现在共和国是在分裂印尼,等到共和国达成了这个战略目的,那么下一个战略目标又是谁?
对此,共和国首先表态,共和国不谋求分裂印尼,但是必须保证人道主义危机必须停止,印尼当局不能够再屠杀苏拉威西岛的居民,所以共和国建议,由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暂时接管苏拉威西岛的治安,恢复当地群众的生活。
基辛格听了这个建议,忍不住在心里大骂中共都是些邪恶的家伙。表面上看,美国得到了很多,包括印尼的不分裂,制止了人道主义危机。但是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员,共和国可以充分的获取当地的商业合同,甚至可以派兵捞取地盘。美国人现在实在无力开发苏拉威西的资源,美国商业界肯定会极端热情的与共和国合作,最大受益者肯定是共和国。但是占据苏拉威西的恶名却是让美国人来背。而且经济的发展,必然极大的鼓舞当地人追求独立的心思,中国人就是挖了个陷阱让美国人跳。
不过基辛格完全可以想象,国内的那些曾经试图开发印尼但是却失败了的美国商人,会如何大力游说国会。共和国正在借美国的手来分裂印尼。毕竟,共和国和美国人打交道更能够得到订单,反正苏拉威西不是美国国土,美国国内势必有大批的家伙会出卖苏拉威西的。
对此,英国人表示赞成,法国人也表示支持,苏联同样支持。基辛格知道,哪怕自己把这样的决议的未来如何深刻的向国会解释,但是国会最终会同意。美国的军队存在于苏拉威西,这表示了美国军队正在抵抗中国的战略扩张,这个政治意义是巨大的。美国军靴所踩过的地方,代表了美利坚的势力范围。第七舰队的集结每天都在消耗庞大的费用,共和国给足了美国人面子。美国如果选择了实质性的对抗,那么就要空耗庞大的费用,而收获基本为零。共和国明显看透了这点,基辛格深信,现在共和国的使者正在美国活动,把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放案推销给美国商业集团。自己的反对并无意义,所以他也就任命了,自己是特使而不是总统,尽自己的努力就行了。
中美的矛盾眼看着就解决了,剩下来就是印度内战问题。这个就更好解决,五大国达成了禁运协议,敦促印度内战双方立刻结束内战,恢复法律和秩序。在内战结束前,五大国及其盟国中断与印度的一切贸易。印度自己无法生产武器,中断贸易的结局就是等他们没有装备,自己就消停了。
中东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与共和国没什么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共和国很明智的为美苏提供了私下会谈的场所,自己则态度坚决地表示,“军事斗争无法解决政治问题,一切都要靠谈判来解决。”
美苏之间矛盾激烈,所以双方更需要外交沟通,避免问题激化到不可收拾的情况。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美国和苏联可不会拉上英国和法国来参加会议的。
这是一个初步的会谈,所以美苏都不认为能够达成什么真正的协议。但是世界局势如果一直这样混乱下去,也不符合美苏的利益。所以“北京会议”最终拿出了两个协议。一、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介入苏拉威西,中断人道主义危机。二、联合国达成了印度内战期间的禁运协议。共和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到了1962年7月,一度危急的世界形势开始变得缓和。几个冲突热点都被有效的控制住了,欧美股市随之上扬,与之相应的,就是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
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是个必然,而不是偶然。美国在50年代疯狂的扩张自己的核武库,苏联与美国在核武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共和国躲在苏联背后,压力很小,而且共和国的核武器以长程为主,拥有射程能够覆盖美国全境的火箭。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认为共和国的威胁已经和苏联相差无几。美国国内也在检讨对华政策,检讨来检讨去,其结果就是现在已经失去了武力或者封锁共和国的最佳时机。且不说军事打击,单单是经济封锁,美国国国内一大票公司就会率先反对,更别说那些购买了共和国国债的投资者。现在欧美利率一路下滑,低利率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如果在经济上与共和国战起来,比较乐观的估计是,欧美股市最少得连续下跌两个月。
美国有人鼓吹过——“民主国家无战争”。实际上更准确地说,资本体系内的大国之间,很难发生战争,在这个时代,战争一起,大家一损俱损,想独善其身,太难了。
热战不行,冷战也不是一个好选择。剩下的就是“和平演变”。美国方面选中的对象就是司徒雷登入籍案引发的共和国“违宪”审判。如果可以介入共和国“违宪案”的审判,那就是伟大的胜利。如果能够胜利,那可比战场上的胜利要光辉百倍。美国政府专心解决古巴导弹危机,民间政治势力把大量热情投入“违宪案”当中。
这次违宪案当中,司徒雷登在共和国的代理律师提出,《宗教法》违背了宪法当中“言论自由”的条款。而且司徒雷登父母所在的“杭州基督教天水堂”,是一个经营性实体,应该属于“企业”,类似于“基金”之类的企业。所以,司徒雷登应该可以加入共和国国籍。
共和国的宗教法是陕西众主持的一部法律,其立法核心就是“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本着保护人民“宗教信仰”的权力,所以对未成年人传教,属于“强制宗教推行”,一旦发现,就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宗教人士利用宗教进行违法活动,那么首先以十年最高量刑期为基础量刑,再加上违法行为的量刑。在共和国的司法案例当中,宗教人士违法,统统以该法律最高量刑为准。
在司法实践当中,天主教热爱猥亵男童的神父,数罪并罚,都是以枪毙为唯一判决。而那些敢于煽动群众起来反抗共和国政府的,以有组织的团伙行动,更是全部枪毙,无一漏网。
共和国建国之后,反西方情绪高涨,特别是人民接受教育之后,共和国巧妙的操纵舆论,把历史上各种“教案”拿出来实事求是的宣传一番,那些“挟洋自重”的家伙立刻就失去了民心。共和国人民对共和国重拳出击,清洗宗教,特别是西方宗教的行动,绝对支持。
不仅如此,唱诗班历来是使用少年的,这就违反了《宗教法》,共和国的《宗教法》根据追溯期,对教堂进行了无情扫荡,神父,牧师,宗教人士,统统被量刑十年,投入监狱,押送至新疆种树去了。
正式宗教待遇尚且如此,在建国后进行过的那次镇压反革命运动,封建会道门更是重点打击对象。那时代正是土改的高潮,人民自然站在共和国这边。科学是一个伟大的体系,科学是可以证伪的,仅仅这一点,就比宗教高出十条街。而宗教失去了政治背景,加上共和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不需要通过信奉宗教来获得内心的依托,宗教的市场于是极度萎缩。中国这个本来就无神论的国度,宗教势力已经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严格来说,司徒雷登雇用的共和国律师团虽然反对《宗教法》,但是这些律师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信宗教。与其说他们是在追求宗教自由,还不如说他们追求的是 “反抗共产党暴政的快感”。
第一次开庭的时候,有个脑子犯浑的SB律师居然当庭举起了十字架,陈述宗教的“正义性”,法官秦武安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命令立刻休庭,然后秦法官命令法警将这个“非法在公共场合宣传宗教的现行犯”当即逮捕。这件事事实清楚,证人众多。当天下午就开庭审判,一审定案,该律师被判刑十年,当天晚上就扔进去新疆的囚徒火车,送去种树了。
共和国这样的严厉手段,一时间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现在的世界上,最无神论的国家就是共和国。除了中国之外的国家,要么是宗教国家,要么就极大程度的容忍宗教组织的存在。共和国通过宗教法,将宗教彻底压制在为数极少的区域内。
秦武安作为主审“违宪案”的法官,很快就名扬世界。全世界各大报纸争相报道此案,秦法官的照片不断上了各国报纸的头条。
共和国既然允许质疑宪法,早就被压抑的那些自由派,抱着“豁出去”的心情,开始拼命撰文在报纸,在电视台,在网络上发表支持宗教自由的言论。出乎外国的意料之外,这些人并没有被“中国共产党当局严厉打击”。
当秦武安偕夫人拜访自己的岳父蒋经国的时候,这位新任江江西省副省长的共产党员依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蒋经国仅仅向爱婿招招手,示意他坐下。电视里面是 CNN电视台,播放的是一群记者在法院前对秦武安的临时采访。
“秦法官,就我所知,共和国对于宗教是圈禁形式的,这就是贵国的宗教自由么?”一位CNN的记者用勉强流畅的中文问道。
“我们不仅仅不允许宗教人士在公共场合宣传宗教,而且不允许非宗教人士在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既然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那么宗教就不应该介入公共生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宗教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秦武安答道。
“那么中国信仰的是什么呢?”这位记者紧接着问道。
“中国信仰的是历史,是科学,是人类自己所创造的东西。”秦武安继续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秦法官您信奉的是什么?”记者又接着问道。
“我?我作为法官,信奉的是法律。”秦武安微笑着答道。
采访到这里结束了,剩下的就是一堆评论员上场发表着幕后老板的意思。蒋经国这看向女儿女婿。“小秦,你辛苦了。这件案子可不好办。”蒋经国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我是法官,依法断案就行了。有什么不好办的。”秦武安回答了岳父的问题。
看着女婿坚定的态度,蒋经国也不想就这个问题说下去了。他来北京是参加工作会议,而不是特意来为女婿出谋划策或者进行慰问。女婿在这个时间还亲自上门拜访,这算是给足了蒋经国面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秦武安早已经做了决断。
蒋经国这次除了到北京参加工作会议之外,另一个目的是向中央当面申请,陪母亲去趟美国看望父亲蒋介石。当年蒋经国被苏联人直接送给了陕西,然后在陕西从低级官僚做起,升迁还算正常。现在终于做到了江西省副省长的位置上。
他的朋友曾经私下透露过,中央对他的评价是“一省之材”。往好了说,共和国那么多牛人,也不过是当过“一省之王”,蒋经国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算是种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