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果然,晋献公派人追杀二公子,于是,在公元前655年这一年,重耳跑到翟国,夷吾则逃亡到了梁国(今陕西韩城南),让我们记住历史上这个看似普通的一年吧,因为同在这一年里,后来让秦国称霸西部的百里奚也因祖国虞国被灭而亡命天涯,这两个改变了整个春秋历史的重要人物,竟然在同一年里遭受了如此类似的命运。历史的巧合,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不幸中的大幸,跟着重耳一起逃亡的,还有晋国十个十分厉害的牛人。
第一名,赵衰,字子馀,即赵夙之子,后来三家分晋的赵国始祖,老成持重,是重耳的首席谋士,重耳以师礼事之。
第二名,狐偃,字子犯,戎国人,重耳的舅舅,又名舅犯、咎犯,智计过人,是重耳的狗头军师,重耳以父礼事之。
第三名,狐射姑,狐偃之子,字季佗,食采于贾,所以又叫贾佗,饱读诗书,对重耳忠心耿耿,重耳长事之。
第四名,先轸,食采于原,又叫原轸,军事天才,后来著名的城濮之战指挥者,是重耳最为倚重的军事顾问。
第五名,魏犨,即毕万之子,后来三家分晋的魏国始祖魏武子,勇武过人,是个武林高手,也是重耳的贴身保镖,高级打手。
第六名,介子推,晋国隐者,“割股啖君”,忠义耿直,也是重耳非常敬重的贤人。
第七名,颠颉,也是一个武林高手,就是鲁莽了一些,后来因为嫉妒放火烧死了重耳的一个恩人,被重耳给杀了。
第八名,狐毛,狐偃的大哥,也是重耳的舅舅,一直担任狐偃的助手工作,也是个不错的参谋人才。
第九名,胥臣,官列司空,字季子,故又称司空季子。他知识渊博,有经济之才,是重耳的文化老师,重耳对其十分看重。
第十名,壶叔,心思细密,是重耳的大管家,负责重耳的饮食起居和后勤工作,后来重耳大赏功臣的最后一位,原因很简单,壶叔“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所以功劳最小。
这十个人有文有武,每一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英雄豪杰,可是这些人个个都对重耳忠心耿耿,放弃了在晋国的优渥生活跟着落魄的重耳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受尽磨难,还是紧紧地团结在重耳的周围。为什么?除了重耳自幼谦恭下士,交游广阔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晋国内乱,政治环境太差,所以他们才会紧随重耳,以争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也只有三个徒弟跟着他不远万里去取经,还老是有人不听话;可是重耳却有十大牛人相助,而且这些人还都对他忠心耿耿。所以说,重耳可比唐僧牛多了,也幸运多了,我说得没错吧!
3 别离
翟国是重耳母亲的祖国,而且少数民族一向好客,所以翟国的君主爽快地收留了重耳一行,不但管吃管住,还给管女人。其实重耳逃到翟国那一年,已经四十三岁了,可是自己的两个老婆却还留在晋国,身边连个女人都没有,生活太郁闷了。刚好这个时候翟君讨伐咎如(赤狄的一支,隗姓,又称“东山皋落氏”,散居在太行之野)回来,便大方地把抢来的两个异族美女中的妹妹季隗嫁给重耳,生下伯鲦、叔刘;而把姐姐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下了赵盾(注意,这也是个牛人啊,我们后面再讲),这是重耳的第一个桃花运,亡命天涯寄人篱下却管吃管住还有美女送,这世上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重耳在翟国过得还真是爽啊。
重耳在翟国地位超然,又有独具异族风韵温柔乖巧的美人儿相伴,现在连儿子都有了,俨然就要在翟国安下家来,宁静地过完下半辈子了,可是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些其实都只是他一相情愿的想法,别忘了,怎么说他也是晋国的公子,是拥有继承晋国国君身份的人,你想他的那些亲人加政敌会放过他吗?在重耳来到翟国的第十二年,隐藏了许久的危机终于爆发了。
命运之神不会允许这样一个经天纬地的英雄就此老死蛮夷之地的。
原来,重耳和他的弟弟夷吾逃出晋国后,过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权臣中大夫里克杀死了罪魁祸首骊姬和她的倒霉儿子奚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他做国君。重耳跟他的谋士团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局势还未明朗,回去后也被里克杀了就糟了,为稳定起见,还是坚决地辞谢了里克,留在翟国观望。如此,里克只好迎接回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晋惠公了。晋惠公夷吾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他一回到晋国,就诛杀了里克等一干老臣,之后又害怕重耳回国跟他争位,便派了他手下的第一大内高手,一个叫履鞮的人(履鞮名披,字伯楚,履鞮是他的官名,其实就是一个宫里管鞋的太监)带着勇士潜往翟国刺杀重耳。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还好这件重要机密被重耳的外公狐突探知了,便写信来要他们赶快逃跑。
翟国待不下去了,重耳和他的一干手下只有接着流亡了,天下虽大,哪里是他们的容身之地呢?
想来想去,他们决定逃往齐国。重耳与赵衰等人商量说:“自从齐恒公称霸后,齐国已经变成了东方第一大国,又富庶又强大,是天下贤士最向往的地方,而且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更重要的是,齐国的重臣管仲刚死,齐桓公正想找些贤能的人来辅佐他,我们去一定会大受欢迎的,有了齐国这个强援,我们就不用再怕夷吾这个鸟人了!”
赵衰等人对此表示同意,于是大家便分头回家,收拾的收拾,辞行的辞行。
此去前途未卜,重耳不想让自己的妻儿跟着自己一起逃亡,只有含泪和妻子季隗告别:“我要走了,等我一切都安定下来后,我就会来接你的,你愿意等我吗?”
“会,不管多久,我都会等你回来的。”季隗坚定地说。
重耳叹了口气,流着眼泪说:“此去祸福未知,前途未卜,也不知我还能不能活着回来,这样吧,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还没回来,你就改嫁吧!”
什么?二十五年?二十五年这么长,可足够把一个小孩变成中年,一个中年变成老人,一个老人变成尸体了!
所以面对重耳哭丧着的脸,季隗大声地笑了:“等到二十五年,咱们坟上的柏都长大了。放心吧,我会永远等着你的。”
重耳给了季隗一个二十五年的承诺,季隗却给了他一个一生的承诺。她决定一心一意地抚养好他们的孩子,坚定而永远地等他回来。
看到这里,连我都不禁要为这个异族女子鼓起掌来了,少数民族的女孩子,果然爽朗大方得很,不像我们汉族的姑娘,老公走了哭天喊地的。跟自己一起生活了十二年的丈夫就要走了,从此天涯两望,不知何时才能相聚,可是季隗却将心中的万般不舍深深地隐藏在心底,微笑着淡然面对这一切,表现得比重耳还要坚强,因为她知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不给重耳压力,她给了重耳一个一生的承诺,这是怎样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动人的情怀,重耳娶妻如此,真是羡煞了我等后人。
韦小宝有痴情忠心的双儿,重耳有重情重诺的季隗,他们都是幸福而幸运的人。
也许有些读者看这里会觉得很刺眼,但是别忘了,这是在两千多年前的父权社会。我们不可拿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人,不管多少年,重耳能劝妻子改嫁,这已经不是当时一个普通贵族男子能做到的了。只要我们秉持着一颗理解与宽容的心,就能想象重耳说出这句话时生离死别的痛苦,这是一种充满了悲伤的黑色幽默。
4 拜土
重耳一行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翟国,朝梦想之地齐国进发了。可是他们的厄运还远远没有结束。走到半路,为重耳掌管盘缠行李的内竖头须(内竖,官名,指未成年的侍卫之臣)居然一个人卷款逃跑了(看来年轻人就是吃不了苦啊),众人没了盘缠,饥困交迫,实在走不下去了,只好借道卫国,想在这儿打点秋风,也好接着上路。
众人一路辛苦终于来到卫国城下的时候,已经风尘仆仆,狼狈不堪了,一个个面黄肌瘦活像逃难的灾民一般。守城门的人见他们如此,便拦住他们,问他们是哪里来的,赵衰说:“车上坐的是晋国公子重耳,要到齐国,请开门借个道儿。”
守关将领本来不相信,可是看到重耳标志性的双瞳眼,还是派人飞马快报了卫文公。自从十二年前卫国被狄人攻破之后,卫文公虽励精图治,埋头苦干,但实在家底不富裕,再加上今年人狄族与邢国屡次侵扰,扰得文公苦不堪言,所以变得越来越小气起来。他知道晋国人是逃难来的,个个饿鬼一般,进来还不把我卫国的小家底吃空啊,于是吩咐守门的将领将重耳拒之门外,还说:“卫国新难,社稷幸存,地主家里也没余粮啊,公子还是换别家去蹭饭吧!”
魏犨是个暴脾气,他生气地说:“卫毁(卫文公名)如此无礼,公子宜临城责之!”
赵衰叹息道:“蛟龙失势,比于蚯蚓。大丈夫能屈能伸,我们还是咽了这口气吧。”
重耳无奈,只好兜了个大圈儿绕关而行。
卫文公犯了大错误,他实在不应该这么小气,为了一点接待费而得罪重耳,后来重耳当了晋君后,讨伐楚国时,顺道就把卫国给揍了一通。
重耳一行被卫侯拒之门外,只好忍饥挨饿绕道接着走,眼看已经中午了,骄阳似火,仿佛要把原野上的一切都烤焦了似的,就连风,都凝成了固体,他们有气无力地挪着步子,没有人说一句话,因为他们要节省说话的力气,用来走路。
突然,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因为在前面一大片广袤的庄稼边,有一群农夫正蹲在田埂上狼吞虎咽地吃午饭。这一幕,彻底地摧毁了他们的胃神经。
重耳吞了口口水,对狐偃说:“你去跟他们要点吃的来吧,我实在饿得受不了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这都好几顿了,再没东西吃就要饿昏了。”
狐偃觉得自己身为大官,去跟人家讨饭,实在不合体统,可是经不住肚子叫唤,只好厚着脸皮走到那群农夫的面前,结结巴巴地说:“我们,我们是从晋国来的……车上坐的那个是我们的主公晋国公子重耳。……我们远道而来,粮食吃完了,你们,你们能不能分给我们一点儿啊……”
农夫们看了看这群眼里冒着饥饿寒光的贵人,不由乐了,好哇,你们这些大官也有今天啊,哼,看我们这次怎么捉弄你们,于是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你看我们都是些种田的农夫,吃饱了还要干活呢,哪有多余的分给你们吃啊!”
狐偃说:“不给饭吃,就把碗借给我们用一下好吗?”这句话我就搞不懂了,莫非狐偃饿糊涂了?没有饭,要碗何用!难不成他也要学曹操来个“望碗止饥”?
农夫说:“倒是怪可怜的,好,那我就行行好吧!”说着他就捧过一块土坷垃来,笑着说:“给你们吃这个!”
众农夫大笑。
狐偃顿时石化。这是啥意思,难道这位农夫就是传说中的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太高深,太高深了,礼乐求于诸野,此之谓也。
狐偃正陷入沉思中,大师们却指着面面相觑的重耳等人前仰后合地大笑起来。暴脾气魏犨可一点都不欣赏他们的幽默感,冲上前去一把夺过土块扔在地上,挥起老拳就要揍人,狐偃突然一拍天灵盖,从后拉住魏犨,捡起地上的土块满脸喜色地说:“得饭易,得土难。土地,国之基也。天假手土人以土地授公子,这可是大喜啊!公子应该快快拜受才是。”
看来狐偃真的饿昏头了,明明被这群农夫给调戏了一番,却认为这是大喜的兆头,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摇起头来,可惜附近没有精神病院,否则非送他去检查一下不可。
可是我们的重耳却并不缺乏阿Q精神,他居然郑重其事地下车跪在了土块前,大家见状,也纷纷跪了下来,虔诚地对着那土块膜拜起来。
大师们哭了:“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经病……”
重耳当然不是神经病,更加不是饿昏了头,怎么说呢,他这可以算是一种行为艺术,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因为,沙漠里的人需要一滴水,而困境中的人需要一个希望。
而他们的希望,就是这一块土坷垃。
你想想看,他们已经几天没吃饭了,身体已经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现在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精神的力量,理想、信念和希望是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的唯一动力。不管这块土坷垃能不能给他们好运,但是他们宁愿说服自己相信这一点,所以,一顿饭也许能暂时解决他们的肚子问题,可是这一个土块却能真正给他们力量和希望,这让他们坚信,不管经历多少苦难,总有一天他们会回到自己的祖国,成为那片土地的统治者。
5 割股啖君
精神的力量很强大,但是终究不能当饭吃。这一天,大家实在饿得走不动路了,只好停下来休息。重耳又饿又困,枕在狐毛的膝盖上有气无力地说:“狐毛,我们还有吃的吗?”
狐毛说:“赵衰和介子推已经分头去找吃的了,还没回来,要不咱们在这等一会儿,这么久还没赶上来,说不定他们已经弄到吃的了。”
魏犨说:“我看我们还是别指望他们了,这么久还没赶上来,这恰恰说明他们一定找到吃的自己先偷偷吃光了,怎么可能会留下来给我们吃。”
重耳打断魏犨说:“不可能,子馀和子推不是这样的人,我相信他们。”
大家又等了许久,还是不见他们两人的踪影,心中不免有些动摇了,于是纷纷开始挖野菜煮菜汤来充饥。重耳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喝得下这难吃的野菜汤,可是又实在饿得没法,只好皱着眉头捏着鼻子使劲往下灌。
正在难受,突然介子推回来了,他不知从哪弄来了一罐肉汤,踉跄着跑过来说:“公子,我弄到肉汤了,快喝一点填饱肚子吧!”
重耳端过来尝了尝,发现味道好极了,只是口感有点怪,便好奇地问:“真好喝啊,来,大家也来喝一点。对了,你这是打哪弄的啊,没见你打到什么野味啊?”
介子推苦笑说:“这哪里是什么野味啊,这是臣的大腿肉。”
大家正在品尝美味,听到这话差点将嘴里的肉吐出来,什么,这是子推老兄的肉,我说介子推腿上怎么缠了块布,而且刚才走得有些不利索呢,原来是这样。
介子推背过身去,满脸凄凉:“对不起,臣没有用,没有要来食物,只好用自己身上的肉来给公子充饥。”
重耳听了这话,感动得几乎掉下泪来:“子推,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你这让重耳如何是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公子您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饿坏了,咱们的复国大业就全完了,臣的肉虽然又老又粗,但是如果能帮助公子恢复体力,那一切就都值得了。公子,就算是为了子推,请你把这碗肉汤都喝光吧。”介子推捧着那碗肉汤,一脸渴望地看着重耳。
“好,好,我喝……”重耳端起汤碗,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滚烫的泪水从他的双瞳中涌了出来,一滴一滴掉落在碗内,和汤水混在一起,让这碗肉汤变得格外苦涩。
众人纷纷转过头去,默默流下泪来。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介子推一定是在作秀,是出奇招来捞取政治本钱。我要告诉这些人,你们错了,你们都像魏犨一样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想想看,当时的重耳一无军队,二无地盘,只有一个空空的公子头衔,复国遥遥无期,不仅不能给他们发工资,就连生存最基本的食物都没办法提供给他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介子推根本没有必要用自己身上的肉去讨好重耳,更何况,就算后来重耳回国当上了晋文公,介子推也没有贪恋权势,而是和自己的母亲逃到绵山隐居起来,重耳为了把他找回来,放火烧山,最后母子俩双双被烧死,最后以悲剧收场。所以说,介子推的政治觉悟可不是我们这些小人物可以理解的,大家还是抬起脸来成45度角华丽丽地仰视他吧。
过了一会儿,赵衰也赶了上来,远远地就大声喊道:“公子,我弄到小米粥了!”
大家闻声赶忙迎了上来:“太好了,终于有吃的了。”
重耳问:“子馀,你一定也很饿了,为何不自己先吃呢?”
赵衰回答说:“臣虽饥,岂敢背君而自食呢?”
狐毛一边狼吞虎咽地喝粥,一面忍不住揶揄魏犨,“还好这粥是子馀弄来的,这要是落在你手里的话,恐怕早被你的肚子给消化干净了。”
魏犨不禁老脸一红,退到角落里没脸继续喝粥了。
要说重耳实在比唐僧幸运多了,《西游记》里每次唐僧派孙悟空和猪八戒去化缘,不是孙猴子跑去闹事,就是猪八戒跑去泡妞,就算要到了斋饭,好东西恐怕也先被好吃的猪八戒先给吃光了,命苦啊。
就这样饱一顿饥一顿,重耳一行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梦中的天堂——齐都临淄。望着临淄巍峨的城墙,这支形同乞丐的队伍喜悦程度,实不亚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