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那些事儿·诸子争霸-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轸冷笑道:“为了抓你,我军可是死了不少将士,就这么放了你,你认为可能吗?”

孟明视叫道:“先轸兄,秦晋两国世代交好,你这么做岂不是太绝情了吗?”

先轸笑道:“这可是你们自己送上门的,送上门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所以说你怪不得我们,怪只怪你们不该来到此处,你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吗?绝命岩!就是上天要绝你们命的地方,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命,觉悟吧!”说着亲自擂鼓,高声喊道:“给我放箭!一个都不能放他们走脱!”

箭如雨下,孟明视等人还没反应过来,数百名秦军就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秦军一片混乱。

孟明视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束手无策,前面被乱木阻住去路,后面则是堕马崖、落魂涧,万丈深渊,无路可退。他只好命令军士舍弃战车和辎重,从左右爬山越溪突围,逃得了一个算一个。

这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屠杀,晋军一面射箭,一面将无数的山石和点着的柴木从两侧的山崖上一股脑儿地砸将下来,一时间,山谷下血流成河,大部分秦军不是被柴火烧成焦尸,就是被山石砸破脑袋,甚至被巨石整个儿地从身上碾过去,变成一摊肉饼,偶尔有几个挣扎着爬到山上的秦卒,也迅速被山顶的晋军杀死扔了下来。凄厉的哀号回荡山谷,飞溅的鲜血和焦臭的浓烟混着满天的细雨飘散在半空之中,化作迷迷蒙蒙的猩红色血雾,将整个战场变成了一片鬼蜮。

可以想见,三万多人被活活堵死在一条山谷里,任人屠杀,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那种绝望、恐惧,是多么令人悲悯。四百年之后,白乙丙的后代战争疯子秦将白起率大军与赵括率领的赵军在古上党地区大战一场,赵军大败,白起将投降的四十万赵军赶进长平附近的山谷里,然后封堵谷口,也是使用石头、弓矢等居高临下攻击,将其全部杀死在谷中,从而造成中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悲剧。从谱系上来讲,赵人应该是晋人的后辈,白起此举,也算是为自己的祖先白乙丙报了当年崤之战的仇——使用的是几近相同的手段!

原来,真实的战争,是如此的残酷。

原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充满了仇恨与屠杀的记事本。

这场屠杀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不绝于耳的惨叫声很快变成了断断续续的呻吟和悲鸣,秦军三万勇猛的将士甚至连武器都来不及使用,就死伤殆尽,战争的结束快得让人有些出乎意料。先轸含笑看着山下堆满了整个峡谷的秦军尸体,心中很是满意,相对于之前让他名震天下的城濮之战,这场战事伤亡小,时间短,成效大,又轻松又写意,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他笑着对身旁自己的爱子先且居道:“看到没有,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杀伤,这就是谋略的重要性了!走,我们下去收拾残局吧,孟明视这小子还在下面等着我们呢!”

孟明视等三帅神色木然地聚在一块巨岩之下,他们眼睁睁地亲眼目睹了整个大屠杀的全过程,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惨死在晋军的手下,变成了异国之鬼,现在他们的心中,除了仇恨,还是仇恨。

他们明白,即使他们能幸存下来,但终其一生,恐怕都无法从这一场战争的阴影和噬骨的仇恨中走出来。

先轸顺手杀死了一个旁边被大石压住下半身不断哀号的秦国士兵,结束了他的痛苦,然后眼神平静地看着孟明视等三人,就像在看三头刚刚被擒获的困兽。

“怎么样,就剩下你们三个了,老夫献上的这场演出,还算精彩吧!”

孟明视鼓掌凄然笑道:“精彩,太精彩了,不过我军三万将士的冤魂不会放过你的,我们主公也不会放过你的,秦晋两国,从此不共戴天,现在,你开心了吧!”

先轸怒道:“这些就不劳你们操心了,你们还是先担心一下你们自己的脑袋吧!”

孟明视瞠目道:“哼,这三颗脑袋,你要拿就拿便是,废什么话!你若不拿,总有一天我们会加倍讨还回来的!”

先轸道:“别急嘛!现在还不是时候,待我先将你们献给主公,羞辱你们一番,自会让你们好好上路,放心好了!”

先轸于是汇集诸将,将三帅及褒蛮子押上了囚车,与滑国的辎重玉帛,一并押解到晋襄公大营。襄公穿着黑色的丧服受俘(晋国从此使用黑色丧服),军中欢天动地,三帅强忍眼泪和屈辱,咬碎银牙,褒蛮子心中恼恨,大喝一声:“卑鄙小人,使这等诡计,有什么光彩的!”这一声,就如半空中起了个霹雳一般,一下子盖过了晋军的欢呼声,整个大地仿佛都晃动起来,大家都忍不住掩耳失色。蛮子就呼声中将两臂一撑,麻索囚车竟被震成碎片,蛮子双脚一蹬,腾空而起,一把夺过旁边看守士兵的长戈,抡圆一转,十数个晋国士兵顿时身首异处。蛮子并不停歇,飞也似的朝襄公奔去,一路竟无一合之将。

擒贼先擒王,原来蛮子想劫了襄公,以此反转形势。

襄公心中大骇,仓皇叫道:“快快救驾!快救寡人!”

先轸也吓了一跳,忙叫道:“放箭,快给我放箭!”

数百名亲卫们连忙挡在襄公面前,弯弓搭箭,朝褒蛮子一通乱射。

蛮子身中数箭,依然拼死冲了几步,才因失血过多不支倒地。先轸忙拔出佩剑,冲上前用力补了几剑。蛮子挣扎了几下,终于再也动弹不得,在血泊中又喘了几口粗气,这才死透。

先轸惊魂未定,又用剑割了蛮子首级,这才全身虚脱地坐倒在地,拊着胸口道:“好一个厉害的家伙,可以比得上从前的魏犨了!”

崤之战是春秋时最著名的伏击歼灭战,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大型伏击歼灭战战例,在所有史料的记载中,都清楚地表明秦军三万将士除了三帅之外是全部阵亡了的,先秦时期伏击战中能与它媲美的,恐怕也只有三百年后孙膑击杀庞涓的马陵之战了,因此,它对春秋时期军队装备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军事思想和战斗形式的发展变化,具有深远影响。而秦穆公也因此学习到了宝贵的战争经验,在秦国之后的所有战役中,秦国再也没有穿过崤山劳师远袭过,而是使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和避开山谷攻击孤立城池的战术。在当时,各诸侯一般野战,并不攻城,因为围困城塞需要大量部队粮食和很长时间,会误了本国农业生产,成功率很低。可是秦国却因为地理的原因,反其道而行,一开始就苦练攻坚,并当成基本战法,开始慢慢地蚕食晋国的边境,所以到了以争夺城池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战国时期,秦国的攻城战术已经远远地走到了六国的前面。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天下间就再也没有秦国的对手了,秦国因此得以蚕食三晋,并吞六国,一统天下。(秦国的东出之路被晋国所阻,这种先天劣势,最后却演变成了一种最大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勤能补拙了。)

反观晋国,他们虽然在此次战役中取得了一时的大胜,却公开破坏了秦晋联盟改变了原来的战略格局。文公时,秦晋联盟,晋无侧背受敌之忧,且可借秦以增强自己在与楚斗争中的地位,甚至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联合秦国一起灭掉楚国,真正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但崤之战晋襄公与先轸却将秦国这个好盟友推向敌方,促成了秦楚联合,将自己置于两面作战的最不利境地。自此之后八十余年,晋在南向与楚作战,同时还必须西向与秦作战,对北部边境地区的控制随之放松,边境外的狄、戎等族,便乘虚进行侵扰,于是就形成了晋国三面受敌的战略局势。其实在当时晋、楚、秦互争中原霸主的三角斗争中,不论从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地理环境上,晋、秦之间的矛盾,都不是主要矛盾,而且也没有激化到不得不交战的地步。何况当时秦晋没有公开决裂,晋也没有一战而灭掉秦国的力量。晋国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一时之利而惹恼秦穆公这个可怕的对手。因而,站在晋国的立场上,从战役上说,崤之战是晋国君臣的一次重大胜利;但从战略上说,则是晋国君臣因全局观点不强而造成的一次失误。这次失误在数十年后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晋国由文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霸权最终被雄才大略的楚庄王给夺走了。当然,晋国毕竟底蕴雄厚,楚庄王死后不久,春秋霸业又复归于晋。

所以说,论军事,晋襄公君臣无疑能力不俗;但论政治论外交论大局观,其见解实不逮晋文公,姜还是老的辣啊!

16 文嬴的救赎

崤之战的第二天,襄公同诸将带着三帅奏凯而归,他准备将秦三帅献俘于太庙,然后施刑。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晋国上下都欢欣鼓舞,只有一个人,心中异常伤痛,这个人,就是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已故“野蛮女友”辰嬴的妹妹——文嬴。

文公与辰嬴虽然已经去世,但是文嬴身为硕果仅存的“太妃”,她在晋后宫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她的意见,甚至完全可以影响到襄公的决策。

因此,她听说了此事后,就对襄公说:“秦晋世代交好,一向彼此帮助。这次的冲突和误会完全是因为这三个卑鄙小人挑拨而起的,我老爹恨不得吃了他们的肉泄愤,君王你何不把他们交给我老爹治罪,这样大家就都开心了,秦晋两国就此和好如初,化戾气为祥和,岂不是美事一件!”

襄公心里当然不会指望秦晋两国会将此事当做没发生,和好如初,但是他心里明白,根据秦国的军法,“兵败者死”,孟明视等三帅回到秦国是一定会被秦君处死的,从前的成得臣不也是被父亲放回楚国了吗,最后不还是被楚王给逼死了。所以,反正他们都是死路一条,自己也就不必做这个坏人了,不如就卖个面子给自己这个后妈吧!

于是襄公答应了文嬴,命人把孟明视三人给放了。孟明视三人害怕晋国人反悔,不敢入朝称谢,连夜出城,往西一路奔逃。

却说先轸打完仗回到家中,晚饭刚吃到一半,突然听说襄公把自己辛辛苦苦抓来的秦三帅给放了,当下把口里的肉往碗里一吐,怒气冲冲地直入朝堂,责问襄公道:“主公,我听说你把秦国的俘虏给放了,这是不是真的?”

襄公道:“是的,母夫人请求寡人放了他们,寡人抹不开这个面子,已经答应了。”

先轸气急败坏地当着襄公的面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跺脚怒道:“兄弟们拼死拼活才抓住这三个秦帅,你小子竟然因为秦女的一句话就放了他们,纵虎归山,前功尽弃,我们晋国总有一天要毁在你的手里!”

先轸的这个举动真的是失礼了,不但责骂国君,还不讲卫生吐口水(这个就是所谓的唾骂了),简直没把大老板放在眼里。大家要知道,先轸虽然是功高盖世,但另一面也是功高盖主,这其中的利害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如果是个成熟精明的政治家,这个时候应该韬光养晦,至少也不应该勃然犯上,台面上大家当然会说先轸是忠君爱国,一时冲动才会如此失礼,可是在襄公的内心深处,一定已经对先轸起了戒心,其实强主和强臣之间的罅隙总有一天会冒出来的,不过是冲动耿介的先轸让它提前浮出了水面而已。所以事后晋襄公虽然对先轸的无礼行为并没有迫究,可是先轸自己心中却十分不安,于是他主动辞去了元帅的职务,将自己贬为将军。四个月后,白狄人趁晋国国丧,起兵攻打晋国,一直攻到箕的地方(在今山西太谷县,一说在蒲县)。晋襄公亲征,将狄兵在箕地打败,新上位的年轻将领郤缺斩获白狄的君主,立下大功。在这个大局已定的时候,先轸突然独自一人单骑驰入狄军,杀掉数十名狄军士兵后,脱去重铠,以身受箭,最后被狄军乱箭射死,以这种壮烈的自杀式攻击执行了对自己的刑罚。先轸一生戎马,他最后死也要选择战死疆场这个最有尊严的死法。

先轸在遗书中写道:“一个普通人在国君面前放肆而没有受惩罚,怎么敢不自己惩罚自己?所以我借翟人之手自裁,代替君讨。”白狄人敬重于先轸的忠勇,于是将他的头颅恭恭敬敬地送回了军营,只见他的头颅面色红润,就如未死一般。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就这样,天下无敌的一代军事大师先轸就这样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秦帅孟明视也少了一个可恨可怕而可敬的对手,哀哉,壮哉,痛哉,惜哉!

前面说到襄公被先轸唾骂了一番,心中虽然不爽,但也有些后悔起来,于是立刻派自己的老师阳处父(晋国的新贵,文公末年时由赵衰推荐做了襄公的太傅)率领一队人马去追孟明视三人。

与此同时,孟明视三人也逃到了黄河边上,过了黄河,就是秦界了。

可是待三人来到河边,极目远望,但见大河滔滔,哪里有半条船的影子。前有大河,后有追兵,孟明视不由绝望地仰天长叹道:“天哪,为什么每次到了这种情节的时候都要搞这么一套:有追兵就必然有河,而且一定没船,而且我们最后一定会被迫跳到河里冲到下游被美女所救,然后展开一段奇缘,是不是这样?导演,老这么拍你烦不烦哪!”

(导演:cut!你们三个想得倒美,还美女呢!别做梦了,这出戏的美女都是预备给霸主们的,没你们的份儿!)

孟明视只好再叹一遍道:“天绝我矣!”叹声未绝,芦苇丛中突然驶出一叶扁舟,舟上一个渔翁,一面荡舟,一面唱道:“囚猿离槛兮,困鸟出笼。有人遇我兮,反败为功。”

(导演:江湖闲乐生,你小子怎么又迟到啦,怎么回事?)

(渔翁:拜托,我又要当编剧,又要客串临时演员,我容易吗我,你又不给我加班费!)

孟明视听这歌声并不简单,连忙呼道:“渔翁渡我!”

渔翁道:“我渡秦人,不渡晋人!”

孟明视大喜:“我们就是秦人啊,快点过来接我们!”

渔翁问道:“你们几个莫不是崤山失事之人?”

“正是我们几个,先生您怎么会知道我们的?”

渔翁笑道:“吾乃化外之人江湖闲乐生是也,只因导演,哦不是,只因与秦大夫百里奚有旧,故来此搭救尔等,你们不要愣着了,快上船吧!”

孟明视等人大喜,连忙跳到船中,称谢道:“原来是吾父旧交,多谢多谢。”

江湖闲乐生刚要答话,突然听到一阵马蹄之声,东岸上一行车队已至,正是追来的阳处父等人。阳处父见小船就要开走,忙大叫道:“将军慢走,且听我一言!”

孟明视可不想留下来听什么一言,忙催促闲乐生道:“不要管他,快快开船!”

闲乐生笑道:“放心,他追不上我们的。”说着竹篙轻轻一撑,小船已经来到了河中央,阳处父追之不及,心生一计,解开自己战车左边的马匹,高声叫道:“喂,我们主公忘了给你们准备车马,特地叫我赶来送几匹好马,请你们一定要笑纳啊!喂,喂,你们别走啊,快回来吧——你快回来,我一个人承受不来,你快回来,生命因你而精彩!”

(导演:cut!谁叫你乱加词的,还唱起歌来了,你以为你是“快乐男生”啊!五音不全,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孟明视心中暗道:这等主意,哄小儿也不信,亏你说得出来。

于是孟明视立在船头之上,遥望阳处父,稽首拜谢道:“承蒙贵主不杀之恩,我等心中已经万分感谢了,哪里还敢再接受礼物。要是我们回去后能死在秦国,那么我们死也死得光荣;要是我们回去后万一还能保全性命,那么,三年之后,当亲至上国,拜君之赐,将所有的这些大恩大德加倍奉还!”

阳处父还想说什么,那只小船哗啦哗啦地,已经越划越远了,只听到那渔翁远远地传来一句清澈的歌声:“江湖一扁舟,闲乐笑忘愁,逍遥从此去,天地任遨游……”

17 勇敢的心

话分两头,我们再说秦穆公得到了秦军三万将士尽皆战死孟明视等三帅也被晋国所擒的消息后,内心悔恨交加,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数日之内,头发就变成了“二毛”(黑白相间)。

原来,在孟明视三帅离开秦国后不久,蹇叔和白里奚就相继去世了。

二老去世之日,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举国哀恸。

最终,他们还是没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归来,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原来,秦东门二老哭师的那一幕,竟然真的是一次永诀。

秦国痛失贤臣,再加上前线传来的秦军全军覆没的消息,无比悲怆的气氛弥漫在秦国上下的心头,穆公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质疑和压力。

他追悔莫及。

是我的错,这都是我的错,是寡人的刚愎自用和急于求成,害死了我秦国的三万忠勇将士的性命,这都怪我,为什么当时我居然没有听进两位老臣的忠言呢?如果三帅也因此而死,寡人到九泉之下还有何颜面再见他们哪……

后来,穆公听说三帅已经被晋国放了回来,这才放下了心中的石头,久皱的眉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