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瞧谕髡琶裰鞯恼兔悄芄挥胨呛献鞴彩隆5切脊诺囊蠊啵缚谔蟆T�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投资进入德国,还可以被用作支付每年的赔偿费用。后来,世界经济出了问题,美国的资金也停止流转。所有德国人或多或少都把他们的经济困境归咎于赔款,更为普遍的是归罪于《凡尔赛和约》,这是希特勒手中最强有力的王牌。事实上,议会中不再有一个多数派准备承担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魏玛民主”在1930年时就已经失败。当时最大的政党社会民主党因“建设性弃权”而与众不同,意思是它既不投票赞成也不投票反对。德国国会就这样维持着内部分裂的状态。在1932年,德国的选举日要比国会开会时间还要多。年迈的兴登堡总统按法令进行统治。在1933年,德国多数选民要么支持共产党要么支持纳粹党,结果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他呼吁拥有充分的权力,换言之就是独裁,这需要得到德国国会2/3代表的授权。希特勒得到了支持!社会民主党人是魏玛共和国'91'的指路明灯,希特勒获得独裁授权,这是放弃战后解决方案的最后注解。到此时,他们(换了一个党名)在国会中的代表席位减少到了5个。当要对希特勒的提案进行投票时,这几个人之间又发生了分裂。有两位代表投票支持希特勒,两位反对,一位弃权并抗议其他人在分裂该政党。到这个时候,赔偿已被废止,但已经造成了损害,希特勒已经启动了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计划。

在所有的危险中,真正的灾难是德国人并不认为他们已经被打败。德国人坚定地认同一个传说,即他们遭到了“背叛”——犹太人、左派分子和头脑愚笨的学究们妨碍了德国赢得战争,阻止了德国建立一个会比天真的美国人能够梦想到的任何事物都更合理的欧洲。鲁登道夫是这个怪诞传说的主要设计者。当时有一位英国记者,在一个偶然场合用英语问他是否感到德国遭到了背叛,经过翻译人员的解释,他回答说,“是的,德国遭到了背叛”。

在“一战”的最后岁月里,人们在讨论停战条款之时,劳合·乔治已经意识到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灾难。他曾发表了一个引发争议的评论:“即使现在实现了和平,20年后的德国人也会像当年迦太基'92'人谈论第一次布匿战争一样。他们会说他们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进行更充分的组织和准备,他们就能够在下一次战争中赢得胜利。”2这多少有点儿像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所说的论断——德国应该会赢得胜利,只要它不受背叛、不受不合时宜的人道主义的胡说八道和左派叛徒姑息养奸政策的祸害,它就能够获胜。1918年11月10日,希特勒正在养病——因为战场上的毒气曾导致他失明。当他听到有人说爆发革命了,他的反应是:“从我站在我母亲坟前的那一天起,我不曾再流泪悲叹……一切都已是徒劳……难道所发生的一切竟能使一群卑劣的罪犯攫取我的祖国?我越想清晰地理解此时发生的可怕事件,我越是羞愤交集,怒火中烧,与这场可悲的灾难相比,我双目所受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他得出的结论就是:“不要和犹太人谈任何条件,只能有一个现实和毫不妥协的选择——或此或彼”。通往比“一战”还要恐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道路已经铺就成功。



说明:


1 条约中有一条(从未被批准)规定,禁止出售不干净的明信片。

2 引自《劳合·乔治:战争领袖》(Lloyd Gee: War Leader),从两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最具同情心的论著。但非常不幸的是,作者没能在生前完成关于劳合·乔治人生历程的写作,没能对“一战”获胜后劳合·乔治的计划进行阐述。

'90' 威廉·奥彭爵士(1878~1931),著名肖像画画家。本文所说著名油画是指他的名作《凡尔赛宫签署和平条约》。——译者注

'91' 指1919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因这一时期的德国宪法在魏玛小城制定,且奉行民主共和原则,故将这一时期德国称为魏玛共和国。——译者注

'92' 迦太基,位于今突尼斯境内。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曾是地中海区域著名的强国,实行贵族寡头政体,先后与希腊各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争霸地中海。迦太基与古罗马共和国之间进行过3次布匿(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战争,以罗马获胜而告终。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241年之间。——译者注。





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



下面的这份清单,重提了我自己出版的一部分作品,但主要目的是列出过去几年来学者们创作的大量文献。那些较为老旧的著作,人们可以在这些新作品的参考书目中查找到。只有在罕见、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我才会提及它们(有时会提到它们重印的日期)。这类作品就包括我自己的《东线:1914~1917》(The Eastern Front 1914~1917,1975)。很显然,它仍然是关于东线问题的重要作品。俄国人在很早以前就不想再研究有关东线的话题,因此,包括土耳其在内其他所有国家,有关东线的出版物都遥遥领先于俄罗斯。

最近有3部作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大范围描述和解释,它们极具研究价值,因为它们对早些时候的研究叙事进行了更新,并与近年来的大量记述成果结合了起来。戴维·史蒂文森(David Stevenson)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1914~1918: 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World War,2004),在“一战”的所有问题上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比如,当时在医药或飞机方面取得的进步。尼尔·弗格森的《战争的悲悯》(The Pity of War,1998)研究范围也十分广泛,尽管关注的方向不同于史蒂文森,该书尤其关注战争财政这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而且,它指出的其他问题,比如士兵们的士气和他们为什么会那样战斗,也都具有重要价值。休·斯特拉恩(Hew Strachan)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第一卷:准备战斗》(The First World War; Vol。I: To Arms)是计划出版的3卷本中的第一卷,作者对军事非常熟悉,还论及了奥斯曼帝国前几个月在战争中付出的努力。我十分感谢这3部重要著作提供的资料和观点。

其他几部较短的描述性著作也需在此介绍一下,每一部作品都有它自身的优点。罗宾·普赖尔(Robin Prior)和特雷弗·威尔逊(Trevor Wilson)《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First World War)在军事技术细节方面,比如对于大炮的使用发生的变化,给了我非常实用的帮助。二人都对A·J·P·泰勒的那本篇幅很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First World War,1966)不屑一顾,我也一样,但企鹅出版社却在不断重印。我在莫斯科的时候得知,俄罗斯官方关于东线历史的著作最终会在2014年出版。意大利战线已得到充分研究,马里奥·伊斯内什(Mario Isnenghi)和乔吉奥·洛查(Giio Rochat)在他们所著的《世界大战:1914~1918》(La Grande Guerra 1914~1918,2004)一书中,有精美的图片和扎实的文献探讨。曼弗雷德·劳赫恩施泰纳(Manfred Rauchensteiner)的《双头鹰之死》(Der Tod des Doppeladlers,1993),则对“一战”中的奥匈帝国进行了研究。关于法国的最新著作是安东尼·克莱顿(Anthony Clayton)的《光辉的道路:1914~1918年的法军》(Paths of Glory: The French Army 1914~1918,2005),不过J·B·迪罗塞勒(J。B。Duroselle)的《法国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La Grande Guerre des Fran?ais,1994)也值得一读。关于土耳其战线的情况,爱德华·J·埃里克森(Edward J Erickson)的《受命去死》(Ordered to Die,2000)中有所讨论,人们也可参阅迈克尔·卡弗(Michael Carver)的《土耳其战线》(The Turkish Front,2001)。当然,科芒当特·拉尔谢(mandant Larcher)的《世界大战中的土耳其战场》(La Guerre Turque dans la guerre mondiale,1926)仍然值得一读。关于德国,G·赫希菲尔德(G。 Hirschfeld)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百科全书》(Enzyklop?die Erster Weltkrieg,2003)一书对重要事件都做了摘要性论述,由于一些文献已不复存在,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他这部百科全书很有实用价值。人们也可参看霍尔格·赫尔维格(Holger Herwig)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德国和奥匈帝国》(The First World War: Germany and AustriaHungary 1914~1918,1997)。

上述这些论著是我叙事的基础。不过,现在通过在网上的大量搜索,很容易就能够补充基本的叙述。在谷歌上搜索任何一个名字或主题,一般都会找到值得注意的内容。许多博物馆都有它们自己的网址,在那里搜索,能得到更多信息。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The Imperial War Museum,。iwm。。uk)是其中的代表,尤其引人注目。有许多私人博物馆网址也值得搜索浏览,比如。worldwarI。,。grandeguerre。,或者。firstworldwar。。我在其他一些网站中也查找到过许多文献资料,比如。findagrave。。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网站,但英国人,至少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这方面还是遥遥领先的。

与本书各章有关的延伸阅读(和参考资料),读者可以参阅下述作品(也是对前文提到的那些论著的一个补充)。



第一章:


最近出版的一部论著是戴维·弗洛姆金(David Fromkin)的《欧洲的最后一个夏天:谁发动了1914年的战争?》(Europe’s Last Summer: Who Started the War in 1914,2004),书中还附有一份不错的书单。詹姆斯·约尔(James Joll)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World War,1992)仍然具有重要价值,而作为对“一战”背景的研究,A·J·P·泰勒的《争夺欧洲霸权:1848~1918》(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Europe 1848~1918,1954)也同样重要。在泰勒写作此书的时代,人们仍然把1914年7月危机看作是一系列外交危机的结果,并对那些危机(摩洛哥危机等)做了非常出色的论述,不过泰勒倾向于认为1914年7月危机是“体系”而不是柏林政客们阴谋的产物。伊曼纽尔·盖斯(Imanuel Geiss)的《七月危机和战争爆发:1914》(Julikrise und Kriegsausbruch:1914,1963~1964),英文缩减版的名字是《1914年7月》(July 1914,1967)。他确实利用文献把“一战”的爆发描述成德国导演的危机。盖斯从那些没有遭到毁坏的文件中发现了更加确切的证据,阴谋论于是开始浮出水面。关于这一点,人们可以参看安杰拉·蒙鲍尔(Angela Mombauer)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Origins of the First World War,2002)。盖斯颠覆了俄国的军事动员引发了德国宣战这个有重要影响的神话。人们也可以参阅V· 伯格翰(V。Berghahn)的《1914年的德国和战争的临近》(Germany and the Approach of War in 1914,1995)。伯格翰教授的优势在于他对海军的特性十分熟悉。



第二章:


对于战争开端这一重要时刻,L·布尔夏特(L。Burchardt)的《和平经济与预防战争》(Friedenswirtschaft und Kriegsvorse,1968)和L·J·法勒(L。J。Farrar)的《速战幻梦》(The ShortWar Illusion,1973)从不同角度对战争的开端进行了探讨。温斯顿·丘吉尔的《世界危机》(World Crisis)(6卷本,1923~1931)和约翰·基根(John Keegan)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新论》(The First World War,1998)都对马恩河战役做了颇具戏剧性的描述。D·E·肖瓦尔特(D。E。Showalter)的《坦能堡战役》(Tannenberg)也值得一读。



第三章:


蒂姆·特拉弗斯(Tim Travers)的《杀戮战场》(The Killing Ground,2003)是研究英军“学习曲线”的一部重要著作。罗伯特·格雷夫斯的《别了,那所有的一切》对于在法国开始战斗历程的英国“新军”,做了重要描述,他不再心存幻想。与之相比,巴里·韦布(Barry Webb)的《埃德蒙·布伦顿》(Edmund Blunden,1990)一书的观点则要更加温顺。另外一位对英军进行过观察的重要人物是E·L·斯皮尔斯(E。L。Spears),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都是负责联系法军的军官。马克思·埃格雷蒙特(Max Egremont)在他的《在两面旗帜下》(Under Two Flags,1997)一书中对斯皮尔斯一生做了精彩的记录。关于意大利参战,印德罗·蒙特烈里(Indro Montanelli)的《乔利蒂的意大利》(L’Italia di Giolitti,1975)一书记述精妙,很有可读性,而且带有现代意大利人有时会表现出的那种黑色幽默。关于达达尼尔战役,奈杰尔·斯蒂尔(Nigel Steel)和彼得·哈特(Peter Hart)的《在加利波利的战败》(Defeat at Gallipoli,2002),与蒂姆·特拉弗斯的《加利波利:1915》(Gallipoli 1915,2001),都论述扎实,非常公正。关于亚美尼亚人问题,京特·莱维(Guenter Lewy)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大屠杀》(The Armenian Massacres in Ottoman Turkey,2005)一书使关于这个问题的其他所有著作都黯然失色,不过,弗兰茨·韦菲尔(Franz Werfel)最初写于1932年的《穆萨达的四十天》(Vierzig Tage des Musa Dagh),虽说被翻译成英文后毫无文采可言,而且有些随意歪曲历史,但还是一部值得尊重的小说。如果非要争论亚美尼亚人大屠杀的话,韦菲尔在他小说的扉页上写道:“请不要用这一争论来反对土耳其人”。关于封锁,苏图(G。H。Soutou)的《财富与生命》(L’Or et le sang,1989)探讨了协约国集团经济战争的掠夺目标。A·奥弗(A。Offer)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农民的解释》(The First World War: An Agrarian Interpretation,1989),从一个有趣和有独创性的角度对战争的目的进行了阐述。格尔德·哈达克(Gerd Hardach)的《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First World War,1977)作为研究经济史的系列著作的一部分,仍然对“一战”经济目标这个庞大主题进行了最广泛的论述(当然,在各国财政方面,前文引用过的尼尔·弗格森的著作最出色)。



第四章:


关于凡尔登战役,阿里斯泰尔·霍恩(Alistair Horne)的《荣耀的代价》(The Price of Glory,1978)是一部经典之作。霍尔格·阿夫勒巴赫(Holger Afflerbach)的《法金汉》(Falkenhayn,1996)纠正了传奇故事中的许多错误。关于索姆河战役,最新的一部著作是彼得·哈特的《索姆河战役》(The Somme,2005)。学者们对英军的战略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论。约翰·特莱因(John Terraine)在1963年出版了一部赞美英雄却不受欢迎的著作——《黑格,有教养的战士》(Haig; the Educated Soldier)。当时正值《多可爱的战争》在伦敦和巴黎上演,它是根据士兵们创作的歌曲改编的音乐剧,后来又被拍成了电影。就算是这部电影的舞台演出版本都接近于天才之作。尽管如此,考虑到黑格将军面临的巨大困难,特莱因的辩解中可能还是有一些最值得称道的内容。林恩·麦克唐纳(Lyn Macdonald)做了一件令人感叹的工作,她收集了“一战”每一年里,士兵们在战壕里的生活故事。她的《索姆河战役》(Somme)一书于1993年出版。关于日德兰海战,阿瑟·马德(Arthur Marder)的《从无畏舰到斯卡帕湾:费舍尔时代的皇家海军》(From the Dreadnought to Scapa Flow: The Royal Navy in the Fisher Era,5卷本,1961~1970年),是一套付出了心血的力作,已得到广泛公认。



第五章:


弗里茨·菲舍尔(Fritz Fischer)在他的《争雄世界》(Griff nach der Weltmacht)一书中对同盟国和平倡议的背景做过阐述,该书后被译成英文,书名变为《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Germany’s Aims in the First World War,1967)。关于美国参战,芭芭拉·塔奇曼(Barbara Tuchman)的《齐默尔曼电报》(The Zimmermann Telegram,1966)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她是驻伊斯坦布尔大使摩根索先生的女儿)。G·佩德隆西尼(G。Pedroncini)在《1917年的兵变》(Les Mutineries de 1917,1967)一书中描述了1917年春天法军的遭遇的灾难。普赖尔和威尔逊(Prior and Wilso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