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七十章 争抢

第371节第三百七十章 争抢

“差这么多?”

“当然差这么多……”张用诚面色不变,继续道:“在场各位,去年平均拿的赏银是一千到两千之间,各司把总以下到局副百总以上,一年总在百两以上。另外置装费,武器、战马,还有大人贴补的盐菜银子,你们猜就是多少?”

不消人接口,张用诚就直接道:“光是盐菜银子一项,一般的边军以一堡四百多人计,一年是一千两出头,我们一个局一年的盐菜银子是一万多两。嗯,五百来号人,一年就是吃这么多……你们可真够能吃的。”

众人尽皆绝倒,然后大笑起来。

当初舍人营一个局是一百二十五人,然后各局还有直属部门,四个局为一司,每司定额当然就超过五百人了,这和戚继光一个司才不到九百人的编制大为不同。

这也是为了方便骑兵编成,一个局就等于一个骑兵连,四个局等于两个骑兵中队,以四个骑兵中队可以编成一个骑兵团,也就是两个千总部,正好就是一个营……中外的兵力编制,其实在明朝到清季中叶之前,有很多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交战面阵的展开,队形的控制,战场上的微调等等,到明末时,还得加上火力的输出运用。一直到清,西方在火器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除了队列和输出之外,白刃格斗,士兵的训练,相辅相成,一直是渠道上升。

明军却是走了弯路,在惟功这里,预计肯定会把弯路给扳回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乖乖,真是厉害。”

“想不到我们光是吃就用这么多?”

“这还多?我倒觉得伙食银子还能再加一些,辽东这里比京城苦的多,在京城时,大家有假,时不时的回家还打打牙祭……不过老实说回家也吃的不老好,不过比在营里的菜色要丰富的多。”

一个司一年一万多两伙食费,这钱在九边任何一镇都骇人听闻,但其实细算起来,盐和菜,柴薪,都算在内,平均每个士兵一年是二十两的伙食费用,去除掉相关杂费用,也就是十来两的肉食摄入,按大明十斤猪肉一两八钱到二两的价格来计算,每个士兵一年的肉食一百斤上下,一百斤去除三百六十五天,平均一天的肉食也就很有限了。

这是最低标准,当然,猪肉几乎是最便宜的肉食,比牛羊肉要便宜的多,特别是明朝表面上还是禁止杀牛的,肉食的选择余地并不大,鸡肉倒是便宜,一只肥鸡才四分银子,四两银子够买一百只的,可是这年头没有大规模的养殖业,鸡都是散养的土鸡,营养价值和口感超棒,但问题就是你没有办法大规模购买。

很多穿越小说,上来就能保障士兵一天多少的肉食摄入,有时候是太想当然了。

舍人营以前的肉食保障,当然是仰赖京城这样特殊的存在。京师一年输入的羊就在几十万口之多,猪当然也是足够,只要有银子,可以大量供应,辽阳这样的地方,后勤方面的人已经开始挠头,四千多人,每人每天三两的肉食必须保证,这是训练的最低摄入标准,油,主食,肉,鸡蛋,缺一不可。没有这些,当年的舍人营和现在的辽阳镇的艰苦训练就无从谈起。但一下子这个镇城每天要提供这么多主副食品,就算粮食是朝廷拨给,但盐,油,鸡蛋,肉,都要购买,这会对辽阳的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如果是全镇扩充到几万人的规模,估计辽阳镇的其它人就吃不上这些东西了。

三四十万的银子,换成别的军镇总兵,怕是能乐晕过去。纵是李成梁这样身家巨万的主,银子也不是好来的,李家有几万亩地,加上和蒙古人做走私贸易……就是把内地的好东西,比如茶叶,粮食,也卖一些药材和生铁一类的违禁物品,不从关口,直接与蒙古人走私贸易,这样当然就是一本万利,一年估计几十万银子能到手。李成梁到九十才死,李家的家财肯定在千万以上了,不过没有守住家业的人,辽东失陷,广宁都落入了建奴之手,土地家奴烟消云散,浮财也就有限的紧了。

别的军镇,蓟镇是朝廷包养,宣大也是重镇,延绥,固原,这些军镇,当地的卫所每年还要上交子粒银,地方贫苦,收入出息有限,粮食要外送,穷的鸟不拉屎,要是有这么一大笔银子拨过去,怕是乐的总兵官屁滚尿流。

但在辽阳镇来说,这银子真不够使。

“除了日常开销,每月需在一万五千两左右外,军需局的报告上说的很清楚,头三月,最少要五万银子才够开发。”

张用诚看看周思进,笑道:“思进你自己说吧。”

如果说通事局是辽阳镇现在的大脑,那么原本的军技局和后勤局加起来,就是辽阳镇的肠胃。原本的军技和后勤两局合并,成为军需局,后勤保障,物资管理,赏银军饷发放,军械制造和维修,都在军需局下负责。

负责人是周思进,除了军需局外,负责军训局的周晋材,参谋局的陶希忠,军法局的钱文海,通事局张用诚,已经决定,这些主管,一律不必再兼领一司,而是专门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也是军事训练参谋业务细化后的必然之事,钱文海和周思进等人都很容易接受现在的角色,只有周晋材还有点想不通,他还是想带兵打仗,惟功已经答应他,等将来寻找到合适的替手,就给他一个营去带,现在只能委屈他当辅助部门的主管了。

每局主管,都是标下参将的级别,这一次速把亥的战功下来,惟功准备抬举几个老弟兄为标下副将,马光远几个资历还差一些,暂且还是参将便是。

这么一来,朝廷的名爵在辽阳镇实在是太泛滥了,一个局百总都有保到四品武职的,别的军镇最少也得是带几百兵的千总才勉强够资格。一直得到明末崇祯年间,才会转为总兵多如狗的状况。

“日常训练,损耗极多,每日皆要补充,不然的话,库存支撑不久。另外,大人将来要募兵,人数在数万,不仅是兵器,还要有火器,另外还要有蹄铁,马鞍,工兵所用器械,马车,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匠人,不论是皮匠,铁匠,木匠,都是多多益善。军需局不趁现在选址,建窑,立房舍,难道等用时再着急?”

周思进看向众人,从容道:“五万,只是盖房子的费用,一块砖多少钱,匠人工钱,你们自己算算吧。”

“好家伙,这么大的窟窿……”周晋材叫一声,接着便也是说道:“军训这一块,光是衣服,每天都有磨损要更换的,小零碎就更不必提。肉食一定要有保障,误了这一块,谁的面子我也不给。”

“我们参谋局急需大量战马,每日绘测地形,记录在册,我现在不仅缺人,更缺马……总不能一直叫我们安步当车?”

“还是我们军需器械这一块缺口最大!”

“我们通事局要负责统筹,人手缺,资金也缺,将来招兵训练,我们要现在就负责统计,最好是先期教育立刻开展,不然大人在三四年内练成三四万精锐的打算,实在是很难办的到!”

通事局的主要负责军令发布,调动、军籍管理,奖励,同时负责招募新军,下有经历处、军令处、军籍管理处和人力资源处等各部门。

喊话的是经历处主官,张用诚秉性做不来这样的事,只得由他的部下代劳了。

一场军议,针对的就是整个辽阳镇未来的发展方针大计,可以说,各局都是雄心勃勃,都有自己的一揽子的计划,大家你争我抢,绝不相让半点儿。

谁都知道,现在这会子决定下来的可能是未来两三年内的重心所在,在这样重要的关头,岂能相让半点儿?

眼看各局的主官们摩拳擦掌,就差要打起来

的感觉,在场的其余军官,都是险些笑出声来。

罗二虎是侍从室卫队的主官,也算是一个军事主管,他站在最前头。

然后就是郭守约和王柱这两个千总,现在营中只有他和王柱还是有旧日千总的头衔,在营务重新整理之前,只此两人,经常有人老总老总的叫他们,弄的憨直的王柱老大不好意思。

然后是马光远,佟士禄,王乐亭,陶安然等人,这些都是未来的军事主管,当然,周晋材等人,也随时可能出掌一营,也是没准的事。

后起之秀中,赵雷,巴沙儿,将来可能都统带一营,还有马世龙,郭增耀等人,俱都不差,最少也能干到千总,领一千总部。

军事主管,好就好在只管带兵打仗,生活内务训练一把抓,但又有各部门协助,军械制造等物,又有这些部门大佬们操心,连怎么打仗,制定做战计划,都由参谋局来负责,还有通政局,记录功劳,颁发赏格,丝毫不差,总之,在当年舍人营也好,现在的辽阳镇也罢,他们只专心带兵打仗,在自己的专业上多操心才是正办。

这样的激励下,连佟士禄这种粗人都是手不释卷,放了书本就开始催参谋官制定演习计划,军训官替他们增加将士体能储备,每个人都是心气特别的高。

加上现在你争我抢的局面,虽然惟功不免都为银子的事情发愁,但一个团体的向心力和不停向上的势头,总是在眼前就看的出来。

372。第三百七十一章 划归

第372节  第三百七十一章 划归

会议进行到这个时候,简直就成了分脏大会。

现在有四十万不到,军需局的前期工程就要提走五六万,然后还是无底洞,各部门都要用银子,通事局教育处打算在辽阳办若干个扫盲中心,教授青年识字,然后改善民气,从中挑选可用之才加入营伍,或是顺字行……这一点是怎么也分不开的,但先期费用,也不在少数。

军队的日常费用,那是绝不能轻忽的,不管是训练还是日常开销,军饷,赏格,都绝不能出一点纰漏。

目前为止,舍人营有三分之二是京卫子弟,三分之一有顺字行的背景,军心士气维持不堕,一则是恩义早结,二来惟功的威望足够,大家相信到辽镇以后,会有一个更好的新局面。而且,很多京卫出身的青年,相信数年之后,自己会载誉而归,营中大量的保举出来的六品七品武职的青年军人,他们相信十年八年后,自己总能到守备或是千户一级,那时候,也算光宗耀祖了。

但未来是未来,到目前为止,营里超高的军饷,超出普通人标准多少倍的伙食,还有军服,鞋袜,当然,也有相当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才铸成了现在的强军。

这些东西是一环扣一环的,少了一环,都可能引发整体的崩盘!

“好了,大家不必争。”惟功想了想,笑道:“军需局的那一笔银子,还有通事局的教育费用,这两样在最前,然后参谋局,军法局,拨款稍微延后……并不是说不给,总要叫财务处的人能喘过气来。”

其实还有很大的一笔开销是用在军情局身上的,但王国峰一字不出,安然坐在众人侧后的阴影里,很多人简直都把这个曾经的小兄弟给忘了,只有王国峰自己知道,军情局的银子是无论如何不会少一文钱的,从来惟功大人对军事情报的重视是不在所有其它的工作之下,甚至隐隐有第一的感觉。

有惟功一锤定音,最得意的当然是周思进,然后是通事局上下,其余部门或多或少有些沮丧……银子到手了才好施展,现在只能苦等。

年入超过百万,这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甚至叫人很难相信的事实。

江南的大豪商,身家过百万的很多,甚至数百万的都不在少数。隆万大开海已经有不少年头,事实上嘉靖末年就已经形成风气,江南闽浙一带,已经颇有一些很有实力的大海商。他们拥有的船只,一艘价就在十万以上,身家丰厚的海商,可能有好几艘这样的大船,然后拥有大量土地,当铺,米行等来钱的生意,所以身家丰厚的实在不少。

两淮盐商,拥有大量盐窝盐本,每年十万金以上收入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把生意做到几十家分店,拥有数千名伙计和掌柜,年入过百万的,已经初显商业帝国的雏形,年收入是江南闽浙大商的全部身家,这就足可叫人惊骇了。

而为了展布,养军,扩大,年入百万居然就不敷使用,这种气魄,如果叫人知道了,哪怕是万历天子,恐怕都要从金台上滚落下来!

万历的天子正项收入,是拿两百万漕粮改折为银子的金花钱,这一百万,是堂而皇之的进入天子的内承运库,是天子一年合法的白银收入。

除此之外,一应费用,都得天子下旨往外廷伸手拿。

万历八年,万历就是因为屡次伸手,弄的张居正不胜其烦,最终上折子痛批一番,将一个青年天子,弄的毫无脸面可言。

而在惟功这里,百万银两,却是轻飘飘全用出去,用在自己身上的,大约也就是侍从室的钱,他的起居,英国公府派出来的一群家生子负责,张元功还想给他派长班和轿夫,派丫鬟仆妇,惟功是坚决拒绝了,要不然自己这个大帅带着一群小厮丫鬟上任,忒不成话了。

“卫所军户所占营房的搬迁事宜,还有营房的修缮,这一笔银子先提出来。”

“将负责的大掌柜全召到辽阳来,确定分区经理事宜。考核奖惩制度,盘帐,巡查,这都要确定下来。”

“初期会议之后,预计我要到宽甸和辽南一带巡查,关系极大,诸君,努力。”

“是,大帅!”

所有人都站起身来,昂首挺胸,大声答应下来。

……

……

傍晚时分,一队穿着鸳鸯战袄,手中拿着各色兵器的小队开到定辽前卫大榆树巷的营房聚居区里,一边走,一边打鸡赶狗,很快就惊动了不少人。

带队的是一个穿着熊罴补服,腰缠银带的武官,生的黑粗胖大,黑圆脸上长满了黑乎乎的络腮胡须,看起来真象是一头黑狗熊。

看到这么一队人,由一排排营房形成的巷子里立刻鸡犬无声,大人小孩都躲进了屋子里头,不敢出声,到处都是一片寂静,只有这小队士兵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别人能躲,居住在这里的定辽前卫的百户官却不能躲,兵士开进来之后,过了差不多一柱香的功夫,一个长相朴实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破旧的六品武官袍服,匆忙赶了过来。

“下官杜忠叩见千户大人,给千户大人请安。”

“嗯,免礼。”

“谢千户大人。”

来的是定辽前卫的千户林绍忠,待百户起身后,林绍忠道:“本官前来清军勾籍,林百户,将你百户下正军全部给我叫出来。”

“大人……”

“嗯?”

林绍忠狞笑一声,原本就十分凶恶的脸相,不仅变的狰狞,还多了几分奸邪模样。

他虽只是一个千户,但其家族也是定辽前卫的世家,世代指挥,其二哥林绍廷就是现任的前卫指挥,大哥林绍勇是辽阳都司都指挥,有这样两个大哥,还有这样的家族出身,虽是千户,同时也是都司衙门的选锋把总,定辽前卫的兵科也归他执掌,辽镇情形和关内不同,除了西北卫所,内地的卫所早就不清军勾逃了,但辽镇管束还是十分严格,林绍忠得到风声,这个百户自己向来关注的那家人今日举家潜逃,他一听说,便立刻赶了来。

“大人,下官的常例……”

“入你娘,还是和老子拖延?”

林绍忠脾气暴燥,眼看这杜百户故意拖延,刚刚摆出来的那种官场体例立刻消失不见了。他不要说在定辽前卫,纵是辽阳都司向来都是横着走的,兄弟三人他最小,看着长相老成,其实三十还不到,火一上来,拿起鞭子便劈头盖脸的向杜百户身上抽过去,几鞭子一打,杜百户身上的补服都打碎了,身上打出条条鞭痕来。

也亏这杜百户硬气,被抽的一身是伤,仍然一声不吭。

但这么一闹,百户下的人也不能再躲着,两个总旗赶紧过来,一边请安,一边将百户下的正军都召了过来。

一百户该两总旗,每总旗管五十人,每总旗再管五小旗,每小旗十人,一共是一百人。

洪武年间定制,对每百户用多少弓手,多少刀牌,多少火铳,亦是有详细规定。

眼前的这一百户,紧急奉召,排开的队子看起来倒也整齐,只是鸳鸯战袄全部破旧不堪,甚至是连战袄也没有,只穿着普通袄服,弓手三十人不到,刀牌十来个,剩下的全部是枪手,加起来不到八十人,距离百人数字,相差甚远。

林绍忠这一下捉住了杜忠痛脚,大加痛斥道:“好的很,杜忠,国家将百户交与你家世袭,赐给你五十亩世田给你家,吃穿不愁,你就是这样办皇差的?一百户中,居然有这么多逃军!”

其实每个百户,逃亡过半的都大有人在,在此之前,都司衙门年年都会清籍追逃,在辽镇,是都司衙门和总兵衙门有专门的部门办这样的事,在外,则是由地方官府配合,辽镇追逃,是现在九边之中最为认真的一镇,皆是因为实土卫所,逃亡军户,等于是少一个该卫将领便少一家奴隶,少了一个替自己免费种地的人,所以尤其起劲。其余地方军镇,一百户中逃掉九十九户的也并不稀奇,而追逃清军,也只是敷衍了事,便是京卫也是这样,如果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