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杯传奇-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父亲耶稣基督于公元61年和路加及保罗一起从克利特岛来到马耳他(《使徒行传》)。后来保罗从那里回到耶路撒冷,但刚刚到达就被控合谋反对撒都该教派的大祭司乔纳森·安纳斯。乔纳森这时已经被耶路撒冷的罗马总督费利克斯谋杀。费利克斯被送到罗马,皇帝尼禄要亲自审讯,保罗被迫跟随。不久后费利克斯被判无罪,保罗却一直被关押,因为尼禄不喜欢他以前的学生希律阿格里帕二世。
这一时期,耶稣二世的弟弟约瑟生活在远离罗马威胁的地方。他在一所督伊德教学校中完成学业,和母亲玛利亚·抹大拉一起住在普罗旺斯。后来他的叔叔雅各也来到这里。雅各于公元62年被逐出耶路撒冷,从此生活在西方。他所带领的拿撒勒派受到罗马人的残酷迫害,古犹太最高评议会也指控雅各传播不合法教义。后来犹太长老判他被众人用石头砸,并且宣判他精神“死亡”(被逐出教会)。这个曾经被尊敬的古犹太最高评议会议员从政治和宗教权利的巅峰跌落下来。
雅各已经不容于耶路撒冷的律法,他来到西方,加入高卢的玛利亚·抹大拉和她的同伴的行列。彼得来到在尼禄统治下的罗马,管理保罗创立的教派,他们这时已经被称为基督徒了。公元64年,罗马城陷入火海,唆使人放火的很有可能是精神不太正常的皇帝尼禄,但他把此事归咎于基督徒。彼得和保罗都被处死。
尼禄的高压政策引起了一系列政治恐慌,圣地的反抗情绪渐渐点燃。公元66年初,卡萨里亚的奋锐党和罗马人之间爆发出一些零星冲突。战斗迅速转移到耶路撒冷,奋锐党人在这里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他们控制了耶路撒冷达四年之久,直到公元70年弗拉维斯·提图斯将军率罗马大军将这里夷为平地。圣殿倒塌了,一切土崩瓦解。大多数居民被屠杀,幸存者被当作奴隶卖掉。圣城在接下来的60年里成为荒芜的废墟。
这样的灭顶之灾让犹太民族处于混乱中。不仅耶路撒冷沦陷,库姆兰也崩溃了。他们最后的堡垒是著名的马察达山地要塞,位于死海西南方。在这里,不到一千犹太人抵挡住了罗马大军的一次次进攻,但他们的补给品渐渐用完了。公元74年,由于胜利无望,要塞指挥官以利亚撒便睚珥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集体自杀。只有两个女人和五个孩子活了下来。
大量拿撒勒派难民逃出圣地,到北方继续传播他们的教义。他们到达了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土耳其南部和欧洲部分地区。后来的编年史作家伊德沙的朱利叶斯·阿弗里迦拿斯记录了他们逃亡的详细情况,并说明(我们在第二章中已经讨论过)罗马当局焚毁了耶路撒冷的所有记录,以防将来有人看到耶稣的家谱。他把耶稣的后代称为Desposyni。

《启示录》中的〃羔羊〃指的是谁?
在耶稣12岁那年入教后(《路加福音》),除了一些次要的资料提到约瑟是耶稣的父亲外,《新约》没有再提起约瑟的个人经历。在此之前,由于耶稣的出生时间不符合规定,艾赛尼教派的西面(加百列)必须宣布耶稣的出生是合法的(《路加福音》)。这时《新约》中也提到了约瑟。这就是约瑟被提到的时间跨度。我们从耶稣的圣殿事件中得知约瑟在公元18年还活着,但15年后,当耶稣受难时他并没有出现。现在普遍的推测是,在耶稣于公元29年创办教派时他已经死了。
《新约》的叙事有一个不幸的特点,那就是耶稣的父母或多或少地被忽略了。里面完全没有提到圣母玛利亚的日常生活,除非是跟耶稣直接相关的。结果,我们连她的死亡时间都不知道。虽然每年8月15日我们都会庆祝圣母升天日,但《天主教百科全书》已经确认这个日期是人们随意定下来的,而不是玛利亚死亡的准确时间。而且关于她死亡的年份也有诸多猜测,从公元36年到公元48年不等。但我们从福音书中得知,耶稣在受难时把母亲交给“他爱的门徒”照顾:“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翰福音》)。在这段叙述中,用于形容这个门徒的职责的希腊词是paranymphos,意为私人随从或者守卫。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这个神秘的、“被耶稣所爱的门徒”的身份。
在公元61年耶稣去马耳他之后,追寻他的踪迹就比较困难了。有些文献表明他跟随使徒多马的脚步去了印度,后来在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去世,那里有一座他的坟墓。但这一结论的基础是1894年克什米尔人的一份声明,声明中说耶稣和先知YuzaAsaf是同一个人,这座坟墓就是他的。虽然这一声明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但证据并不充分(见附录III)。但是,耶稣显然是死于公元73年或者之前。因为在那一年,他的长子耶稣贾斯特斯被加冕为王:“我耶稣差遣我的使者为众教会将这些事向你们证明。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启示录》)。
神父和传教士通常会说《新约·启示录》中连续提到的婚礼是象征着耶稣基督和基督教会的密切结合。但事实上,当圣约翰(使徒约翰·半尼其)在希腊的拔摩岛上写下神秘的《启示录》时,教会还没有成立。他根本就不知道在他死后会有这样一个组织迅速发展。他在深奥的作品中记叙的婚礼其实是对救世主家庭历史的记载。
耶稣和玛利亚·抹大拉的女儿他玛于公元53年在雅典嫁给了圣保罗。耶稣贾斯特斯的婚礼就是《启示录》第19章中描述的羔羊的婚礼。正如约翰把耶稣称为“神的道”一样(《约翰福音》),约翰·半尼其把他称为“神的羔羊”(《约翰福音》)。这些比喻——道和羔羊,在《启示录》中也同样被用在耶稣的后代身上。
耶稣贾斯特斯(生于公元37年)在公元73年时年满36岁,他的新娘在婚礼晚宴上“蒙恩穿上光明洁白的细麻衣”,“他说…我和你,并你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同是作仆人的…他的名称为神之道”(《启示录》)。
他的儿子耶稣三世生于公元77年,后来成为了阿拉法和俄梅戛(《启示录》)。这是希律王室的撒都该教派的头衔,当希律王室于公元102年终结时,这一头衔转由大卫王室继承。耶稣三世于公元113年结婚(按照王室传统,那时他也是36岁),他宣布,“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启示录》)

耶稣最爱的门徒究竟是谁?
“耶稣所爱的门徒”是个神秘人物,他的身份已经被争论了上千年。大多数人认为他是指使徒约翰·半尼其,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的兄弟。另一个有可能的人当然是玛利亚·抹大拉,因为《新约》的福音书和《腓力福音》都提到过耶稣爱她。第三名候选人是约翰·马可,或者被称为圣马可。
在《新约》中,《约翰福音》是惟一提到这位蒙圣宠的门徒的。在描述耶稣受难的章节中,有一节提到耶稣指定这位蒙圣宠的门徒作为圣母的保护者。这段资料立刻把玛利亚·抹大拉排除在外,因为很明显这个门徒是男性: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把他当成你的儿子…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翰福音》)。
除了《约翰福音》中提到的这个“被爱的门徒”外,只有耶稣的女性亲威陪伴在他受难的十字架前。所有福音书中都是这样记载的。这里没有提到彼得或者任何使徒到场。在耶稣受难前,《马太福音》第26章和《马可福音》第14章中都说到,在耶稣被捕后,使徒们都离开他逃走了。很明显,没有任何人留下。
这个神秘的门徒后来又出现在耶稣复活的场景中,这再次排除了玛利亚·抹大拉,因为她和这个门徒有对话。而且我们也可以排除彼得,因为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出来了:
她就跑来见西门彼得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对他们说,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约翰福音》)
后来,在彼得和耶稣的谈话中,又提到了两次“耶稣所爱的门徒”,但没有说出他的名字。约翰·马可也可以被排除了,因为福音书中第一次提到这个神秘人的时候,他正和耶稣一起吃最后的晚餐:“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约翰福音》)
虽然《约翰福音》没有特别说明最后的晚餐桌上有谁,但其他三篇福音书都提到了,而且它们一致说明最后的晚餐只有耶稣和他的十二使徒参加了:
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坐席。(《马太福音》)
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都来了。(《马可福音》)
耶稣坐席,十二使徒也和他同坐。(《路加福音》)
由于所有福音书都没有把约翰·马可(第一次出现是在《使徒行传》中)列为十二使徒中的一个,他肯定没有参加最后的晚餐,因此也不可能是侧身挨近耶稣怀里的人。这三个候选人只剩下约翰·半尼其了,这也是大多数人认定是他的原因。但问题是,《约翰福音》的作者不太可能给这么重要的人物留下一个不明确的身份。
在所有福音书中,《约翰福音》是最明确的。它叙述了许多其他福音书中没有提到的重要事件,例如迦南的婚礼和拉撒路的复活。它是惟一一篇说明在贝瑟尼给耶稣涂油的女人和前一次给他涂油的女人都是抹大拉的福音书。用神秘和隐晦的方式提到这个使徒和作者一贯明确的叙述风格相矛盾。因此,《约翰福音》在此之前很有可能明确说出过这个迷一般的使徒的身份。它是不是曾经说过耶稣特别喜爱哪一个使徒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它曾两次提到过这个人。
为什么对观福音书都没有提到这个被爱的使徒,因为他的原始资料在上文中就已经不见了。为了掩盖耶稣和抹大拉的真正关系,圣克雷芒把拉撒路复活这一事件删除了。《约翰福音》的作者并没有忘记提及这个被宠爱的使徒的名字。《约翰福音》的第11章第5节中说:“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后来,在耶稣让他被逐出教会的朋友拉撒路复活时,《约翰福音》第11章第36节再次肯定了这一点:“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第48节:被称为渔夫国王
由于前面已经提到过两次,《约翰福音》在最后的晚餐、受难和复活场景中提到他时,就用“被耶稣所爱的门徒”代替了。他其实就是拉撒路,在《约翰福音》中,这个亚伯拉罕族以利亚撒的头衔取代了他以前的名字——奋锐党的西门。他是耶稣资格最老的使徒,玛利亚·抹大拉是他同一教派的姐妹,他还娶了耶稣的姨妈海伦娜莎乐美。西门拉撒路不仅仅是使徒和库姆兰的族长,还是耶稣的家人。因此,耶稣指定由他来照顾圣母是理所应当的。
在了解这一点后,又一个问题出现了,谁写了《约翰福音》?它和《启示录》不同,《启示录》的作者(圣约翰·半尼其)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是约翰,而《约翰福音》的作者是匿名的。他既不是约翰·半尼其,也不是《新约》中的《约翰一书》、《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的作者。《约翰福音》的作者似乎知道对观福音书所没有的许多细节,而且知识更渊博。他还描述了大量祭司的职责和耶稣的生活细节。
在《约翰福音》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出这篇福音书有大量信息来自于那位被爱的使徒,但他并不是作者。在耶稣和彼得关于那位被爱的使徒的一段对话后,《约翰福音》对叙述做了结语:“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使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约翰福音》)。因此,“他的见证”指的就是西门拉撒路的见证。他是“被爱的使徒”,为《约翰福音》的作者提供了大量资料。但是《约翰福音》的叙述本身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和证据,让我们能够推断出作者。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在提到来到耶稣坟墓的女人时,四篇福音书的说法各不相同,只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玛利亚·抹大拉在场。事实上,她非到不可,因为作为耶稣的妻子,她必须为耶稣涂油。《约翰福音》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惟一一篇说抹大拉是独自去坟墓的福音书。
《约翰福音》第20章中提到,在发现坟墓空了以后,玛利亚·抹大拉找来彼得和拉撒路。在亲眼看到空坟后,他们就离开了:“于是两个使徒回自己的住处去了。但玛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
在和坟墓里的两个天使说了几句话后,抹大拉就在园里见到了耶稣。这就是著名的“不要拥抱我”对话。抹大拉竭力想拥抱耶稣,但被耶稣制止了。(原因是这时抹大拉已经怀孕,他们不能有身体上的接触。)
《约翰福音》是惟一记录了这一情景的福音书,这是一段耶稣和玛利亚·抹大拉之间的私人对话,他们是单独在一起的。因此只有两个人有可能是《约翰福音》的作者,而显示不是耶稣。《约翰福音》中有大量来自抹大拉密友西门拉撒路(他陪伴她到了普罗旺斯)的资料和信息,而且清楚地说明是同一个女人为耶稣行了两次涂油礼,它只可能是这个女人写的。只有她知道自己在园中和耶稣的对话,没有其他人在场。《约翰福音》的作者只有可能是玛利亚·抹大拉。
在第一章的开头我们就提到过耶稣的女性陪伴者们一共被提到七次。其中六次抹大拉的名字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一次是圣母玛利亚的名字排在第一位。这次刚好是《约翰福音》描写她们出现在受难地点时提到的。在其他场合中,福音书的作者们都给予了玛利亚·抹大拉与她身份相应的尊重。但如果她是《约翰福音》的作者,出于谦逊把圣母的名字排在自己前面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第十二章 Desposyni在法兰西建立的王国

耶稣的后代为何被称为〃渔夫国王〃?
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市就是古时的小镇“六水河”,玛利亚·抹大拉于公元63年在这里去世。正是艾克斯的温泉赋予了它的名字,艾克斯是古拉丁语“水”的派生词。在朗格多克的传统中,抹大拉被称为“水之女王”。诺斯替教派(或者凯尔特人)崇拜的女性常常和湖、井、泉水和溪水联系在一起。
在福音书时代,有资格施浸礼的祭司被称为“渔夫”。从耶稣在麦基洗德修会中任职后,他也成为一名被任命的“渔夫”。由于1世纪的翻译错误,耶稣被误认为是一个干粗活的木匠的儿子。这次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也被误导接受了使徒们拿着渔网在渔船上挥汗如雨地工作的画面。例如: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马太福音》)
在库姆兰出土的《会规手则》中写道,除了三名代表利未部落的祭司外,还有12人组成的库姆兰最高公会(代表救世主的使徒),他们的职责是“保持这片土地的信仰”。无论神父布道时怎样宣传,事实是这些使徒根本不是迷途羔羊,不是放弃一切家庭责任来跟随具有神赐医疗能力的主的下等人。他们是宗团中最显赫的成员,他们真正的职责由于那个时代的翻译错误而被误解了。象征性的捕鱼是当时的浸礼的一部分。
大多数浸礼是在死海或者加利利海中举行的,一些个别或者小范围的浸礼也有可能在约旦河中举行。想加入犹太人宗团的非犹太人也可以受浸礼,但不是在水中。他们可以和受浸礼的犹太人一起站在海里,但只有被大网拖上船了之后才能接受祭司的祝福。因此,行这类浸礼的祭司被称为“渔夫”,受浸礼的人被称为“鱼”。《路加福音》第5章中描述,耶稣“从船上教训众人”后,他们就打上许多鱼。这其实是描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浸礼。《约翰福音》第21章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
和“渔夫”平级的利未祭司被称为“面包”。在获准加入宗团的仪式上,在职的利未祭司会给祭司们端上七块面包,给独身状态的祭司候选人端上五块面包两条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律法象征,因为非犹太人虽然能以“鱼”的身份受浸礼,但只有犹太人能当上“面包”。
在耶稣的神迹“让五千人吃饱”中,这一关系表述得相当明确。正如在迦南把水变成酒的神迹一样,耶稣再次决定蔑视犹太教的律法,让不洁的非犹太人也能成为祭司的候选人。因此,他对非犹太人的含族人(被象征性地称为“五千人”)做了让步。他送给他们只有犹太祭司候选人才能接受的五块面包和两条鱼,以此让他们的统治公会拥有进入宗团的权利(《马可福音》第6章)。在另一次“让四千人吃饱”的神迹中,耶稣送给非犹太人的闪族公会只有高级祭司才能接受的七块面包(《马可福音》第8章)。
在耶稣成为麦基洗德大祭司后,犹大王朝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祭司国王王朝。或者说,耶稣的后代成为了“渔夫”国王。耶稣和玛利亚·抹大拉传下的后代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