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草-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教、发展教众的是班杰明,但王直硬生生地挤占了神主善济会实际最高领导者的位置。解放军本就是基督教在日本传播的第一大支,作为解放军首领的王直本就有很大的优势。班杰明对王直的做法,倒也基本上没什么意见。班杰明早就一心传教,而军教结合,也利于基督教未来在日本的传播,毕竟日本已几乎是解放军的囊中之物了。
解放军进发东京的过程非常顺利,但快到东京的时候,王直改了主意。选了块风水宝地,圈买下来,筑基造城。对于现成的东京,王直非常有抵触感。想到20世纪时,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南京曾遭遇过日本部队的大屠杀,非常地不快。心里实在压抑不了,领着解放军来次东京大屠杀的冲动。但现在日本各地大多臣服,搞“东京大屠杀”,会起严重的负面效果。只能作罢。但东京是不进去了,怕亲见了,当真抑制不了那股冲动。原本计划进东京后,面见“天皇”,让他给自己册封。这个程序也相当不讨自己喜欢。
所以停了下来造城。并派人通知天皇,叫他主动来朝拜自己。天皇先前已收到王直的文书,早做好了给他册封的准备。只要王直如书中所说,保他后半生荣华富贵,无论是做傀儡,还是让位,也都认了。但王直却改了主意,让天皇过去见他。天皇就害怕了,担心受辱,甚至被杀。想那王直嚣张得连面子上的礼数,都要倒过来。稍有点脑子,就会联想到其他的方面。借天皇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去见王直。于是推说病了,行动不便,等到新城造好,估计病也差不多了,再来见王直。王直一想,也对。等新城造好,宫殿一起,再让天皇来拜见。于是暂时作罢。
王直将这座未来的新城取名为“中都”,意为“中国之都”。居四方之中,成一国雄都。王直对众人,也毫不相瞒,自己要在这500年前,建立伟大“中国”的打算。已经常常把“中国”这个词,挂在嘴边。当然这个城的地理位置,其实也并不是在整个日本岛的正中心。也就是去东京的路上,眼看快到了,附近风景也好,又处在交通枢纽,地势也不错,改了主意,停下来,就开始造城。虽然随意了些,但谁让“东京”激起了王直的反感情绪。要是王直不是穿越自21世纪,知道“南京大屠杀”,估计就不太会有这种感觉。
就算新城造好了,王直并不打算在这个什么“中都”,一直待着。王直的心里早有另一个“中都”的绝佳好位置,那就是在北美洲的中部。在未来,那儿要再造一个雄伟得多、宽广得多的“中都”。日本这边太小,容不下自己的雄心壮志。北美洲就估计差不多了,可以作为一个世界顶级强国——中国的根基。日本这边都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日本只不过是中国小小的一部分。中国的日本,也并不会有太重要的地位。


两百九十五、胡宗宪
更新时间2013430 22:09:08  字数:962

 解放军从大明撤退,无疑留下了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真空,导致江东这片富庶之地,又起了巨大变化。在朝中某位严姓重臣的谋划下,由下边得力助手赵文华出面保荐,其亲信胡宗宪出任新的浙江、南直隶总督,攫取“胜利果实”。
王直的态度是相当坚决的,严禁解放军再度进犯大明。由于管控得力,加上作为主犯的丰臣秀吉又被软禁,效果还是明显的。不仅解放军如此,日本西南的诸位大名也连带地受到压制。之前,丰臣秀吉领着解放军主力,在大明江东一带,攻城略地,战果丰硕。引得日本西南的几位大名,也向他依附,跟着出兵,尝到不小的甜头。王直来到长崎,重掌大权后,严厉限制船只行动,将不良势头狠狠压住。
大明这边,一时间“倭寇”不仅退兵,乃至绝迹。失地尽复不说,本土的海贼也得到顺利清剿和镇压。当然这天大的功劳首先要算在适时上任,扭转大局的胡宗宪及其一手提拔的武将俞大猷与戚继光身上。而更多的荣誉还是落在朝中严氏权臣及附庸身上。
由于将帅得力,明军确实改变气象,连番克敌。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海盗们失去了靠山,无论实力还是人心都大不如前,导致形势急转直下。就像一战中的英法,没有美国的帮助,肯定无法战胜德国;二战中的苏联离开美国,也会遭遇吞并。一旦失去了背后真正强大存在的帮助,只有失败一途。但是如果那强大的存在,一直给予支持和帮助,局面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在21世纪,小小的越南都能让中国万分被动。仅仅因为后边站了个美国。说句实话,别看越南弱,真打起来,中国恐怕也会吃不了兜着走。因此,有一点是大可放心的,中国绝不可能在东海和南海动武。
由于王直为了征服日本,离开长崎,出师东京。虽有先见之明地,将丰臣秀吉也带在身边,可根本控制不了南部的诸位大名,暗中组织人员船只,重新进犯大明。由于实力不济,这些长途跋涉的小股武装虽不乏成功,但多以失败告终。情况又变得微妙起来。大名们背地里对王直生出了很大意见。
而极为聪明的胡宗宪,也意识到主动退兵、不再进犯,似乎有很强求和意愿的王直,是个可以而且应该争取的对象。否则面对海外贼人接连不断的骚扰,和本地残寇此起彼伏的反抗,实在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一旦招安了王直这个海贼之王,靠着他的声威和实力,应该能够安定地方。这样一来,既能保持功绩,也可杜绝后患。而朝中的反对派见又生变化,以此为托词,正轮番进言,不仅对己不利,更是要连累背后恩人。

两百九十六、德川家康
更新时间2013430 22:09:40  字数:1496

 王直水涨船高。作为义弟的德川家康,境遇有了大幅改善。这些年来,他可都在骏河,给今川义元作人质。干着苦工杂役,吃着残羹剩饭,有时还要受骂挨打。由于鬼武者的关系,今川义元纵有多么心不甘、情不愿,也乖乖地派出使者,向王直递交了表示愿意臣服的文书。德川家康是王直结义四弟的消息,鬼武者是知道的。再加上王直特意的嘱咐。今川义元不得不转变对德川家康的态度,对他重视起来。
德川家康不能再作为“人质”了,起码明面上不行。否则一起得罪了王直和鬼武者,今川义元只有死路一条。义元是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厉害。
但义元太聪明了,另外动起了心思。如今王直在日本是如日中天,有个他的结义兄弟捏在手里,关键时刻,兴许能起很大的作用。而就这么将德川家康放手,以这些年对德川家康的虐待,等他回到三河,肯定闹独立。义元丢了一大块地盘不说,还多出个劲敌。但又不能再让德川家康当人质。
今川义元还是想出了一个狠招——让自己的亲外甥女“濑名姬”嫁给德川家康作正室。德川家康这年正好13岁,稍稍早了些,但也可以成亲了。大婚之后,义元就以照顾亲外甥女婿的名义,继续把德川家康留在身边。腾了座别院,给他居住,好生招待。
从低贱的仆人,转眼就成了座上宾,更做了东床快婿。德川家康也料事出有因,暗中打听下,得知原来是二哥王直奋斗了这么些年,得势称霸,很快便能掌控整个日本。瞅着水涨船高,自己作为义弟,身份自然不同以往。虽然如今受了优待,但内心里对今川义元,根本谈不上感激,甚至有些鄙视。仇恨也只增不减。由于真实处境,还是个人质,并没有将这种情绪表现出来。而对于王直这个义兄,则是更加景仰和爱戴。同样也是深深埋在心底。
至于王直和德川家康的结义兄弟关系,为何被鬼武者所知。除了当年一起去温泉山庄,被约莫地估测到关系不一般。还因为梅姬的缘故。当年梅姬可是王直、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结拜的目击者。梅姬后来被鬼武者组织所收纳,成为首领绘理子底下的红人。她所知道的事,自然也会被绘理子知道。
梅姬加入鬼武者组织的原因,并不一般。梅姬做了王直的小妾后,贴身随行,相处久了,也被王直套出话来。原来当年梅姬并不太相信王直是真正的一枝梅。王直出海以后,梅姬便到日本各地寻访主人——那个其实已经死了的织田信长少爷。由于遍寻不着,便假借“一枝梅”的名义,做起了行侠仗义的好事。没料到被一位大名,设计埋伏,擒拿入狱。鬼武者组织消息灵通,虽然猜测这个“一枝梅”是假的,但还是非常重视。绘理子更是亲自代人去营救。梅姬感恩戴德,便投入绘理子的麾下,为她效命。里边也有借助鬼武者的力量,继续找寻“一枝梅”少爷的打算。梅姬前后也为鬼武者组织做了不少事,甚至执行过刺杀任务。由于丰臣秀吉领着解放军在南方闹大了,并且也有首领为一枝梅的消息透出。梅姬跟随绘理子一同前往长崎探查,更是亲见了丰臣秀吉一面。丰臣秀吉自然不是“一枝梅”。但有丰臣秀吉是王直义弟的关系在。王直作为实际首领的身份,也呼之欲出。当年王直一伙,从那古野出海,为首的正是王直。这也是梅姬亲见的。因此将情况综合分析后,确信王直就是“一枝梅”,也就是真正的“织田信长”。若是假的,哪有这样的实力。威震东海不说,只要有意,整个日本也迟早是囊中物。
王直知晓梅姬与鬼武者组织关系的来龙去脉后,反倒有些轻视起来。原本他还以为梅姬一早就是鬼武者组织安插在“一枝梅”身边的棋子,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鬼武者组织毕竟还没神通广大到那个地步。要知道鬼武者组织和“一枝梅”,可曾是死对头。据说鬼武者组织当年的刺杀佣金榜上,排在前二位的,就是“樱木”和“一枝梅”两大超级高手。以“一枝梅”的能耐,身边都被按了人,岂不是能够反衬鬼武者组织的强大。


两百九十七、道三之死
更新时间2013430 22:10:15  字数:1545

 斋藤道三派人给王直送来一封密信。大意是,解放军征服整个日本,已经是指日可待、毫无悬念。不但威名远播,更建造取意“四方之中”的中都,用以替代东京,志向远大,望尘莫及。贤婿的目标是拿下日本之后,还要继续向海外扩张。肯定不会容忍日本当前的分裂割据局面,或许会用强硬的手段,来剥夺各地大名的领地。那么作为岳丈,就要做出表率性地举动。只有这样,才是对女婿最好的支持。因此,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将自己的美浓无条件地献给“织田贤婿”和解放军。至于自己,愿意隐居山林,与世无争地度过下半生。心中仍旧牵挂不下的便是浓姬以及其他家族子弟。希望女婿能看在亲家情分上,好好代为照顾。虽然家族的后辈男丁,都不怎么成器,但是如果女婿愿意,哪怕是让他们跟着牵牵马都好。美浓国的稻叶山城地理位置优越,恰好是整个日本本岛的正中心。贤婿有心立“中都”,不如改到此地。
王直当然知道道三心里是什么想法。说的宽泛些,解放军事实上已经征服了整个日本,只是剩下一些形式上的过场和扫尾工作。以如今解放军的实力,哪怕大名们都起来反抗,也一样能将整个日本,血淋淋地鲸吞。更何况多数大名已经进书投诚。不过王直确实不喜欢日本的这种割据分裂状态。解放军既然占领了日本,那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强有力的统治。就算是延续各地的分封,也得封给解放军里的高层——自己结义兄弟或者亲信。所以各地的大名迟早是要洗牌的,而且等不了多久。道三此时表态,愿主动献出领地,其实是以退为进。解放军已成了日本的天,而那个千秋万代的傀儡——天皇,也不得不屈服。作为旧势力,同“织田贤婿”和解放军搞好关系,才是生存之道。就算道三不让出美浓。美浓早晚也是解放军的。不如主动献出,卖一个大人情。若是“织田贤婿”稍稍讲些情面,所得到的好处,绝不会是“让后代跟着牵牵马”,那么简单。
王直虽然明白道三不过还是在耍心计,但心里边还是领了他这个情。解放军迟早要对付那些旧大名,夺他们的权,收他们的地。尽管他们表了态臣服,但解放军需要完整地治理日本。道三主动让出美浓,可以在这件事上,起到一个榜样性的作用。这才是王直最看中的。连道三这样的强势大名,都这么做了,更何况其他人呢。王直乐意看到,众大名的纷纷效仿。而相对应的,王直也必须给这个榜样特别的优待,否则这种“效仿”,就不会发生。“让道三的后人牵马”肯定不能算优待,起码得赐个大官。而作为正室的浓姬,也不能再接着冷落。貌似王直初时,对她还稍有兴趣外,娶了明珠后,便不理不睬,一味地软禁。让她犹如“罚入冷宫”。而明珠倒是不久便又怀孕,足月后,替王直产下一子。王直以自己名字“直”的同义词——“正”,来命名这个儿子。显然已经对他相当重视,看作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浓姬的地位每况愈下,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过实际的地位。似乎在王直的眼里,她就是一个人质加囚犯。
由于王直的第二身份——“织田信长”,是未公开的。与道三的翁婿关系,也暂时只能秘而不宣。所以虽然道三打定主意献地,王直却不能马上就过去接收。否则便暴露“真实身份”了不是。只能先心领了这番好意,待时机成熟,再走这一步。因此,客客气气地先回了一封信,并没有实质性地进展。而对于道三的“将稻叶山城作为中都”的建议,虽然心动,但中都毕竟已经开建,也遗憾地搁置了。
让王直没想到的是,道三预备向他献出美浓的主意,虽然由于时机关系,没有真正落实,却也给道三带来了杀生之祸。
另表一事,能给王直牵马的人,那可也是不一般的。譬如说丰臣秀吉,就是给王直牵马,后来得了境遇的“干活”。道三让他的后代给王直牵马。说不准,也能与丰臣秀吉一般气候。不过话说回来,王直如今已给丰臣秀吉,暗中打上了“永不叙用”的标签。虽然是义弟,但由于私自犯明,闯下大祸,如今也仅同囚犯。情分尽失,若不是当初结拜时留有誓言,只怕已将他除掉。


两百九十八、招甚鸟安
更新时间2013430 22:10:50  字数:1178

 大明来人了,一位叫蒋洲,另一位叫陈可愿。名头上都是胡宗宪的门下宾客。这大大出乎王直的意料,甚至让他感到无比震怒。并非因为这两人此行的目的,是过来招安。而是某个人,或者说某一群人,完全失去了起码的准则。而那个人却是王滶。
解放军与大明已经交恶。先是为“改革开放”,后是为丰臣秀吉的“私犯大陆”。反正已是“水火之势”。也因为有些这方面的考虑,王直定下了“先征服日本,后西进美洲”的全新战略构想。不愿与大明再有一丝一毫的利害冲突。
照理说,王滶发现大明那边来了招安的使者,就应立即强制遣返。根本不该,带到中都,并且向自己引荐。这几乎就是背叛的行为。
大明的使者先是乘船到了长崎。解放军战士见来者不善,便抓扣了起来。按照规矩,最好的做法是遣返,就算是处决。以两边的敌对关系,也属正常。但当战士们将人带去给王滶发落时,王滶问了情况,竟然视作上宾。而且随船护送到了中都。
王滶如今可是王直身边的红人。丰臣秀吉一倒,海军的大权便转到了他手里。王直需要留在建设中的中都坐镇。而与日本各地、海外诸岛的商货经营、物资运转,大部都赖海军完成。驻军建城本就需要大量的给养和物料。因此王滶并没有待在中都,大多数时间都在长崎这个解放军海军主基地,负责船只的调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同当初的丰臣秀吉一样,失去了首领王直的直接管控,极易不服号令、自作主张。
就像这次一样,明明王直已经将“东进”视为主要目标。王滶却不知好歹地引了大明招安的使者来相见。说严重点,是对他这个义父的“忤逆”。
因此王直在怒骂了一声“招甚鸟安”后,拒不接见使者。甚至当场下了逐客令。让来人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
虽然王直也曾一门心思,想受大明招安,做个逍遥王爷。但由于在“改革开放”上的寸步不让,让这事成了泡影。如今时过境迁,王直也另有打算,准备率领解放军吞了日本后,东占美洲。与大明朝廷更加格格不入。一个在西,另一个却想往东。老死不相往来的事,都有可能发生。怎愿领受这个什么招安。都已经自立为王,乐得快活,革命事业上也可大有作为,何必再寻思去作那封建主义的奴才。若说之前,是没考虑周全,钻进了让大明实行“改革开放”的牛角尖、死胡同。如今眼界一广,只要解放军把海外之地都占了。普天之下,真正都成了中华领土。就不必要向“外”开放了,全在“内”了嘛。所以说,解放军还是一门心思搞海外扩张更好。从长远看,对中华民族也更有利。
就算是后来的21世纪,实行“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