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得来说洼后起步并不晚,如果经营得当,万峰不觉得会比别的地方差。
    万峰已经在盘算一但集市形成他该干什么。
    他准备把将威大队的商店也搬到洼后来,就是搬不来也得蛊惑玻璃花经理在洼后开个分店。
    一个商业中心没有商店怎么能行。
    有了商店,再想办法开个小吃部什么的,在把队部空闲的房子弄几间出来当旅社,这样硬件条件就差不多了。
    外地若是来了客户就有地方容身了。
    可惜现在个人开店还得两年时间,否则万峰直接就开一个旅饭商店,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那些商贩们抽着万峰给他们的过滤嘴香烟,你一句他一句地呛呛了半天,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小万!我有一点不明白的是,你这么做好像鞋厂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呀,这和鞋厂以前的销量似乎没什么变化吧?”
    万峰呵呵笑了:“确实什么变化没有,但是洼后却多了一样东西。”
    “多了什么?”
    万峰打哈哈没说多了什么。
    “好了,问题现在解决了,你们可以回去该干嘛干嘛了,这里可没人管你们的饭。”
    商贩们乐乐呵呵地走了。
    商贩们离开,万峰也就进了鞋厂看第一套设备的安装。
    吊车小心地把机器按照顺序一台一台地吊进车间,为了往里吊设备,房盖都掀了。
    吊进去一台张石阡就指挥机械厂的人安装一台,到中午时分第一套设备全部安装完毕。
    吃完午饭,又开始往机械厂东边空闲的厂房里安装第二套设备。
    昨天卸车的时候这套设备就卸在这个院里。
    待这套设备安装完毕已经是又一天的太黑了。
    张石阡又用了一天的时间帮着调试机器,待机器调试完毕,小队这边给张石阡结了帐,万峰把他送到车站。
    临走时张石阡说了一句我可能还会来的话就上了车。
    这次小队买设备万峰也是出了一万元的资本的,因此回到村里万峰就和张海已经会计出纳进行了一个小型会议,主要就是万峰和工厂的利益分配问题。
    这个东西现在必须要搞明白,落实到白纸黑字上,免得将来生出事端。
    砖瓦厂的分红万峰放弃了,留下的就只有机械厂和鞋厂。
    机械厂里的所有产品几乎都是万峰设计出的原始图纸,因此他拥有利润百分之五的授权费,也就是说不管机械厂卖出什么产品,利润的百分之五是万峰的。
    鞋厂万峰原本是拥有三分之一股份的,现在万峰也主动地放弃了其中的百分之二十,只留下了百分之十的分成。
    张海加了一个附加条件:万峰以后如有什么好的发明,要自己不做的情况下要优先考虑洼后,在洼后确定不做之后才可以给别人。
    张海是知道万峰的价值,这货天生长了一个怪物脑袋,随便蹦出点什么想法都能变钱。
    待这些落实到合同上后,大家皆大欢喜。
    原本准备用于进行老设备两班导那批鞋工就被派到了第一套新设备上,而第二套设备因为没人暂时就清闲了下来。
    洼后是实在没人了,要用人就只有外招了。
    万峰走进小树屯供销社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有好久没进过这里了,玻璃花经理都有点不认识他了。
    “你这小子已经有好长时间来过了,是不是嫌弃我们这里地方小商品不全呀?”
    “于经理看你这是说哪里去了,我今天可是专门来找你的?”
    “找我?你有什么事儿能找到我头上?”
    “于经理,把供销社搬到我们洼后去怎么样?我说得是真的不开玩笑。”
    “胡扯,这玩意怎么能搬走?”
    “这怎么就不能搬走了,我们提供房子,你们把商品搬过去不就完事儿了吗!多简单的事情。”
    “去去去,一边玩去,我没功夫听你胡扯,搬到你们洼后去你们买东西倒是方便了,那大树屯,周家的人怎么办?他们可是离供销社更远了。”
    这是事实,就是现在周家小队的人来一趟供销社也几乎等于跋山涉水了,再搬到洼后就又远了二里地。
    看到把供销社搬到洼后去有点不现实了。
    “我们洼后需要一个商店,既然大队商店不能搬过去,那么能不能以将威大队供销社分部的名义到洼后设立个分部?房子我们出,你们就是去人和商品就行,销售利润什么的都是你们的。”
    于经理不懂了:“洼后离这里也不远呀,你们要商店干什么?”
    “过一段时间洼后有可能要出现一个集市,会吸引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要想繁华没有商店怎么像话,在那里设个分部,对你们也不是坏事儿吧,起码可以多一个完成任务数的渠道,怎么样向公社供销社书记请示一下呗?”
    于经理一翻玻璃花眼:“我那不是闲得吗?我图个清净不好呀。”
    “于经理,如果你想图清净洼后有了分部你这里买货就少了,你不就更清净了吗?这么解释正确不?”
    “瞎解释,不过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儿,既然你们有需要,那我向公社供销社请示一下,你回去等消息吧?”
    “于经理,你不会让我等到三零零零年吧?”
    “不会,等到九零年就行了。”
    万峰听出于经理这是玩笑话。
    其实于经理人不错,除了那一只白色的玻璃花眼外,其余地方看着都是好人。

第五百七十九章 欣欣向荣
    八一年九月十七号,阴历八月二十。
    这天早晨,洼后的村民敏捷地发现洼后今天似乎哪里发生了一些变化。
    起先粗心的人并没注意哪里出了变化,只是凭感觉知道确实是有变化了,直到看到鞋厂门前一溜地摊才知道变化在什么地方。
    鞋厂门前的空地上出现了十多个小摊,小摊上摆着鞋厂生产的各种胶鞋。
    那些零零落落来自四面八方到鞋厂来买鞋的人发现鞋厂已经不零售胶鞋了,鞋厂的人告诉他们门前的那些小摊上卖的鞋和厂子卖的价钱一样。
    这些买鞋的人过去一打听果然如此,于是,再到鞋厂来买鞋的人就集中到这些卖鞋的摊子前。
    而且这天上午这里并不只有卖鞋的,江军被万峰弄来了,从服装厂拿了一些裤子和衣服也在这里摆摊,为了显得场面壮观,江军就用万峰曾经用过的挂衣架,在道边拉了长长的一溜,衣服裤子往上一挂,五颜六色迎风招展,场面而是壮观。
    他这里吸引最多的还是姑娘,只要来个姑娘都会在他的摊子前停留一会儿,当发现他卖的服装比集市上还能便宜个三毛两毛的时候,卖出去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里还有好卖瓜的老梁头,不过他的瓜被万峰买走的比例较大。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并不是一下涌进来,通常都是这个走了那个来了,竟然造成了细水长流、川流不息的景象。
    经过万峰授意,陈文心的母亲在家包了两锅菜饺子,中午用盆装着到鞋厂门前去叫卖,八分钱一个竟然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被这些商贩和来往的人买得干干净净。
    当时一个馒头或者花卷都是五分钱一个,八分钱的菜饺子已经算是非常贵的。
    陈文心母亲两锅菜饺子四十多个卖出了三块多钱,这让这个妇女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这些商贩一上午的收入都还不错,中午也就没人离去,因为这里不同于集市,集市就是一上午散集后也就没有人了。
    而这里不同,下午竟然也有人骑着自行车来的,因此这一天这些商贩一直卖到下午三点才收拾回家。
    在他们收摊准备回家的时候万峰来到了他们中间,询问他们的收入情况。
    当时的人还是很纯朴的,不会那么多的拐弯抹角,万峰一问就知道了他们的实际销售情况。
    卖得好一点的一天卖出了二十多双,卖的少点的也有十几双,一双三毛钱的利润也是有几块钱的收入的。
    江军这一天也卖出去十几件衣服,他卖的衣服虽然比集市上还便宜一点,但是服装的利润就高于卖鞋,通常一件在五毛钱左右,这一天他也赚了六七块钱。
    “想不到在家门口竟然也能挣钱,而且比我卖冰棒和卖鱼赚得还多,明天我还来卖,反正咱离家近,没人买收拾收拾就回家。”
    这一刻江军意气风发,目光里都跳动着火焰。
    万峰巴不得这些人明天还来,自然表示支持。
    商人是受利益驱使的一个群体,当有利益出现的时候,商人总是冲在前面的第一批人。
    昨天这些在洼后摆摊的人都收获了不输于赶集的收入后,第二天再次出现在这里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万峰从西沟里的新家晃荡到沟口出的队部的时候,惊喜地发现那些商贩又来了。
    只不过这些商贩进来来的队伍出现了变化,有些家明显是孩子跟着来了,有的干脆就来了一个。
    “婶,今儿又来了?怎么就你一个人来呀?我叔呢?”万峰问一个卖鞋的商贩。
    “你叔去集市了,这样这不两不耽误吗。”
    农民并不是愚笨的象征,当他们找到了致富的捷径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你看马上他们就会兵分两路经营了。
    今天让万峰意外的是,这里不但有了卖鞋的卖衣服的卖瓜的,竟然还多了几个卖水果的和一个卖海货的。
    卖水果的自然都是自己家果树上的产品,无非就是国光苹果和一种叫红绡的梨,这个季节也没别的什么东西了。
    那个卖海货的是半上午的时候正好驮着两筐鱼卖到了洼后,意外地看到这里竟然有个小集市,也就顺手就停下了。
    看着销量还不错,不时有洼后人买个一斤二斤的。
    为了表示对出售自己家农副产品的支持,万峰掏钱买了一些苹果和梨拿到机械厂和那些热火朝天的工人分享。
    因为进入了秋季,机械厂的活非常的忙碌。
    脱粒机扒皮机虽然没达到热销的程度,但也是天天有货外发。
    一个新的产品出现总是有一个市场适应期,扒皮脱离机现在就是这么被适应的过程。
    但是这条规律放到拖拉机上就有点不好用了,似乎拖拉机这玩意没什么适应期,打从苏屯农机公司卖开始就始终维持了一个不错的销量。
    万峰还让张广垌到渤海广播电台和渤海日报一共花五百元投放了广告,现在不但是苏屯农机公司经销,渤海农机公司也开始经销。
    这样就造成了拖拉机的销量就有点火热了,机械厂门口几乎天天有卡车停在门口,有苏屯农机公司的也有渤海沿线一带的农机公司。
    只要凑够两台拖拉机就马上拉走。
    连万峰都纳闷在还没有完全进入联产承包时期,这些拖拉机都被谁买走了?
    机械厂专门生产拖拉机的那两个车间一天能下线三台拖拉机竟然没有一点存货。
    因为没有时间制作,周炳德的一吨翻到现在还差两台没有交货。
    张海的嘴已经乐得像养汉老子的裤腰一样了,整天就没有收紧的时候,在洼后的大街小巷经常会听到他哈哈哈的笑声。
    同样乐得何不拢嘴的还有郑老三。
    他儿子到现在已经干了一个月的活儿了,这小子和肖军两个人结成了棒车,两个人天天一起从砖瓦厂往建筑工地拉砖,也不知这两个小子犯了什么病,竟然一天来回跑四趟,这有点疯狂了。
    头一个月就给郑老三拿回家五百多元。
    郑老三哪里有不乐的道理,照这个速度,明年五一他就能收回车本了。

第五百八十章 不三不四干个体
    对于肖军如此的拼命,万峰正的难以理解,不就是欠了他二千一百元钱,难道区区两千元就让他如此的拼命?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如如此的拼命,万峰只能说这货一定是天生有受虐的倾向。
    金秋十月是变化最大的季节,万峰骑着摩托从县城回来,他感觉自己仅仅离开了半天,那片稻浪翻涌的水田竟然变成了一片平地。
    田野那些原本在风中卖弄风骚的玉米,此时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地躺到在大地的怀里,一眼望去视野非常开阔。
    万峰到队部门前的时候,看到张海百无聊赖地坐在大楼前的台阶上和老会计像两个雕像一样沉默无语。
    “你们两个这是在这里冒充纪念碑吗?”
    张海仿佛被呛了一般咳嗽了两声:“你小子就这样不好,有时候说话没大没小的。”
    万峰下车也坐到台阶上:“这一路走来漫山遍野都是收山的人,就咱们洼后真清闲。”
    张海挠头:“这事儿你说怪不怪,往常年收山的时候我都是大呼小叫的,每天咱洼后这一亩三分地我都要走几十个来回,就这样这点地还要收个把月的,可是你看现在,我都闲得看蚂蚁上树了,但地里的庄稼稀里糊涂的就收完了。我就感觉早晨一觉醒来,地就光秃秃的连个毛都没剩。”
    这大概就是联产承包唯一的优点了。
    “这还不好,你不乐意清闲?”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说我也弄点你家的服装和鞋厂的鞋摆个摊怎么样?我就坐这里看了一会儿,洼前老江家那小子就卖了两条裤子出去,我觉得我摆个摊一天也划拉个三块五块的。”
    “我又没拉着你,你干我支持你!”
    张海摇头:“丢不起那人。”
    洼后的集市经过二十多天的发酵,现在终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鞋厂门前那片几百平的开阔地上,现在已经是店铺林立了。
    除了那些卖鞋的卖服装的,这里还聚集了很多卖土特产的,什么水果海货,窝里的鸡蛋山里的蘑菇,收山用的农具等等。
    最让万峰意外的是玻璃花经理竟然也出现在这里,背着手溜溜达达的,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
    万峰起身走到玻璃花经理面前:“于经理,您老这老眼昏花的怎么也来了?”
    于经理对着万峰翻玻璃花眼:“说谁老眼昏花呢?我来看看,想不到这里还真就形成集市了。”
    “哈哈,不但是集市而且还是全天候的,这里可是天天都有人的,如果不是现在收山这里的人都摩肩接踵了,怎么样这回有决心到这里开个分部了吧?地点我都给你选好了,就挨着鞋厂我给你起几间房,主要就是经营副食品,我保证一年的营业额不会比大队的主店少。”
    “公社供销社书记批准在这里增加一个分部,否则我会闲着到这里溜达,我以后就是这个分部的负责人。”
    万峰大喜。
    农村商店就是商业中心,这里若是没有一个商店怎么都觉着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可惜开商店国家要到八四年才允许,否则万峰才不会费这神呢。
    有了商店这里就是真正的商业中心了。
    万峰拉着于经理到了鞋厂的西边,这里有一条通到河边的小路,在正在小路和鞋厂西墙之间有一块空闲的三角地。
    这块地大约有十米宽左右,盖五间房有点扯了,但盖四间房不是问题。
    “和鞋厂的西墙拉平,到那条小路边仅这长度给你盖商店,后面就顺着这块三角的形状给你盖个仓库,到时候闲置的货就放在这里,可以吧?”
    玻璃花点头。
    “既然说定了,那么明天我们就安排人动工了?”
    “好!”
    “快则半个月你就可以过来了,从鞋厂那边拉两组暖气片过来,冬天你连炉子都不升了。”
    玻璃花一听,这个好呀,每年冬天生炉子可是个很烦人的事情。
    小队大楼后面有一个很大的锅炉间,里面安装着一个冬天足以给队部机械厂和鞋厂供暖的大锅炉,不差商店两组暖气片。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支专门盖民房的队伍就开了进来,四间简易的平房需要不了多少时间。
    仅仅半个月后,四间简易的平房就拔地而起。
    在举办了一个简易的上梁仪式后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威大队供销社洼后分部正式成立。
    开业那天勇士公社供销社书记和张海为开业仪式剪彩。
    开业当天,这个分部就卖出了上百元的营业额。
    这时已经是十月底了,地里已经看不到半点庄稼的影子,天气开始转冷,人们开始往身上加衣服,秋衣秋裤什么的开始出现人们身上。
    鞋厂现在的生产量达到一天千双的产量,本地的集市终于消化不了这么大的产量,鞋厂的仓库里开始有存货了。
    但第二套设备的人手培训完成也开始工作的时候,鞋厂的产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负责采购原料的采购员忙得焦头烂额。
    这第二套设备的产品和前两条设备上的产品不同。
    这套设备走的是高端产品路线,设计样式和做工都有极大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鞋底像回力鞋那样有一个海绵垫,穿着像踩了弹簧一样。
    这种鞋的统一零售价是五元,几乎就是一双牛皮鞋的价钱了。
    一上市就得到了城市青年的喜爱,但是在农村它的销量很一般,无他,贵!
    这个倒是在万峰的预料之中,这种鞋本就不是为农村市场准备的,它是为将来进入大城市商场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