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溪村已经正式开始改造起来,来的都是学生,有一个导师带队,有一个工程队配合他们的工作。
许教授不会经常来,但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问他。
村里的路,用本地一种特有的石头铺成的,既有特色又就地取材,省了运费。
而外墙方面,全部统一用水泥砌出假砖的田园效果,这样即使不推倒重建,也能有统一的效果,形成整体风格。
其余大大小小的建筑改动,也完全按照设计图纸来操作。而周恒他们家的外墙,也会这么做。
但这个工程,可小不了啊,
江晓萱问周恒:“这改造不用到明年吧?”
周恒摇头:“怎么会?又不是全盘推倒重建,只是改造而已,几个月就可以了。要不然,学生们岂不是毕不了业?”
正聊着,他的电话响了,是孙计安打过来的。
“喂,周恒啊,搬家搬好了没有?你现在不忙了吧?”孙计安说道。
周恒结婚也邀请了他,但他只去吃了顿酒宴,没有时间在那里玩三天,村里的事情忙着呢。
一边是蝴蝶潮还没有结束,游客们每天依旧来,另一边是村里开始改造了,周恒投资到位,这些管理方面的事情,自然是他要操心的。
总之,每天都忙得跟孙子似的。
“哦,搬好了,有什么事情吗?你该不会是要告诉我,周边村三代鸡的事情已经谈妥了吧?”周恒笑问他。
当然是没有那么快的,打个趣而已,给这个老同学再增加一下精神压力,哈哈。
三代鸡下半年就要开始了,那现在就要准备开始和周边村谈谈,因为各家承包山地、建鸡舍等等,也都需要时间。
这是经验之谈。
龙溪村全村养殖,是从去年就开始在做的。要是拖到过完年再开始,那现在还没谈妥。
不过这件事情,却不需要周恒一家一家的去说,像这种致富项目,跟他们村委谈就好了,村委会找全村人开会商量。
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在龙溪村的各亲戚家帮忙了。
而这种跨村之间的合作,两边村委最好也互相知道一下,这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所以,孙计安也是要操上这份心的。
他不管,这事周恒也能办妥,但有他的话,当然是更好一些。
孙计安恨不得摔电话:“妥个屁啊,我现在恨不得多变出几个人才行。我现在是问你啊,市电视台要来村里采访一下,你能抽出时间来吗?”
事情还是要说回蝴蝶潮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了,游客每天那么多,甚至还有生物专家过来研究蝴蝶、研究生态,这样的新闻,市电视台肯定是少不了要来采访宣传一下的。
怕是接连着省电视台也可能会派个记者来。
周恒这段时间忙嘛,都没回来,现在家里建房子,要先把家里的东西搬出来,事情也很繁杂,所以孙计安打个电话过来,问他有没有时间接受一下采访。
算是很照顾他的个人时间了,毕竟小地方的新闻,也不讲求什么时效性,再说了,有关生态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现在生物学家们作了这些天简单的研究后,采访起来也算言之有物了,所以安排他们一起被采访。
这也是时代使然。
环境问题现在成了全球关注的重点,与别国动不动靠罢工、流行来号召治理环境相比,咱们国家比较喜欢实际动作。
马老板在这方面是让人服气的,有办法召唤全国人与他一起做这件事情,用实际行动将沙漠绿化,并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
而周恒这里,经过生物专家们的初步研究后,也发现了有关于生态方面的问题。
正因为生态问题得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改善,这里才发生了蝴蝶潮,让世人看到了难以想象的人间奇景。
这太匪夷所思了,堪称奇迹。
所以,就有了这场关于生态而对周恒的采访。
第二百五十一章 捡羊屎回来
这次的采访,周恒说得不多,只说了在养殖方面,他的确是有些与众不同,也得以使鸡比平常土鸡更优质。
至于生态方面,他没有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功劳揽得太多,可能会给他带来麻烦。
反正到底是怎么改变生态的,他一概说不知,就由着生态学家们自己琢磨去。
其实由别人夸自己,总比自己夸自己更有力,还不麻烦。
生态学家们肯定也不会指望他的,这是自己的专业领域嘛,于是又是上山采土样、又是采集水样先前就有人指出,这里的水样不一般。
那是去年水产专家得出来的结论,虽然还没有正式写出论文,但行业内也是有耳闻的。
如果说这里山水本身有别于其它地方,然后因为某种特定的原因,而产生了生态大变革,从而引发蝴蝶潮,这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他们也留意到了,不但是蝴蝶,各种蜜蜂也多了些。
彻底的生态转变啊。
人们以往谈到养殖,多是怀疑会污染环境的,但这里做得不错。
专家们猜想,可能是这里的养殖,严格遵守散养密度,才能取得这么别样的成就?
这就是目前这一期的采访内容,专家们咬字也特别谨慎,从不用肯定性的口吻,基本上都是他们的猜测。
当然了,这才来研究多久啊,哪那么容易得出确定性的答案啊?
总之一句话,这里的生态问题,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变革,专家们呼吁,这种极其稀有的生态转变,希望市民能在喜欢之余,也保护一下它,不要让这里的环境变化,只是昙花一现。
他们也知道,这里在开发旅游,以增加村民的经济他们当然是不反对的,不能为了环境,让村民连饭都吃不上啊。
而在不反对之余,他们只能尽力呼吁,来这里游玩可以,但请尽量不要破坏了这里来之不易的生态变化。
采访完毕,新闻记者们感谢了他们,然后回去整理稿子,而周恒也与专家们客气的浅聊了一下。
由于这次蝴蝶潮里,还引来了好几种相当珍稀的品种,所以专家们真的很高兴,这里的生态问题,可以供他们研究个够。
不过,关于这个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关键点在于哪里,他们还没有很确切的方向。但是不用着急,总会有答案的。
浅聊之后,专家们继续他们的工作去,而周恒则暂时闲下来了。
他打算把这期的采访视频也截下来,放到自己的去。既然是好事,那当然可以大力宣传一下了,不用白不用。
江晓萱给他端了一杯花茶过来,问道:“采访结束了吗?”
采访是以周恒的鸡场作为背景的,他们山上的蝴蝶也不少,而且现在桔树都开了花,很漂亮。
从开始到拍摄再到专家们说那么多,时间也过去不少了。
江晓萱起先在这里陪了他一阵,然后嫌无聊,四周散步打发了些时间,再回去给他泡了杯茶端过来,正好这边结束。
周恒接过茶杯,闻到一阵香味,问道:“这是什么?好香啊。你走过来累不累?”
毕竟山坡,走上来也是需要体力的。
江晓萱戳着他说道:“拜托你能不能别把我当成老弱病残,我很受打击啊!我难道不是个正常人吗?”
有些人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当弱者看的。
顿了顿,又问道:“茶是梨花茶,香不香?”
他们这里并没有用梨花泡茶的习惯,是江晓萱在别处学来的,现在梨花正开着嘛,取材很方便,而且自然又新鲜。
梨花开得很多,不可能每朵都能结成梨子的,适当摘掉一些,不会影响梨子的产量。
周恒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梨树,建新房也没打算砍掉,所以梨花依旧开着。
有道是一树梨花压海棠,他家有两树呢。这时候开得很香,蜜蜂蝴蝶一堆。
而鸡场上种的是桔树,现在正值开花,也是满山的蜜蜂。
今天是桔树的第三年,也不知道能收获多少桔子。
原本蝴蝶是追逐那些地上的野花的,但现在树上开花了,一堆一堆的,光是这景象,都足够一观、让人赏心悦目了。
周恒喝了一口梨花茶,顿时感觉口齿留香,真正的心旷神怡,很是舒服。
他说道:“原来梨花泡茶这么好喝啊?我们以前都没有喝过。”
江晓萱嫣然一笑,说道:“这个不但好喝,还会对身体有好处。”
不同的花茶,都会对人体有不同的好处。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间里,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的在附近飞着,繁忙的采着花蜜。
不远处,周恒父母正想办法采集这些蜜蜂。
他们听老刘的妹夫说的,用这个办法可以抓住蜜蜂,以后只要它们来习惯了,就会把蜜产在这里。
他们在蜂箱里,倒进一些蜂蜜,蜜蜂闻见了,就会飞进去吃这个。
而第一只吃到了后,就会把其余的伙伴们也带来,不一会儿就成群结队。
蜜蜂只要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就会一直住在这里,筑巢产蜜。不过,也不是完全那么简单的,比如蜂箱就是从老刘妹夫那里买的,还请他指点了不少。
这一满山的桔子树,多少蜂蜜啊,不采下来可惜了。
不但他们家,其余山上的各种树,也差不多到了开花季,蜜蜂很多,不少人都在开始采蜂了。
不知道能收获多少,不管它,自家吃点新鲜蜂蜜呗。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回乡当蜂农了,平时没什么事情做的时间里,就拍些视频宣传,赚粉丝。
周恒端着茶杯,走过去看父母忙得怎么样。
他感觉父母一辈的人,真是奇迹。他们在接受现代知识方面,总显得很慢,但接受这种农作方面的知识,却是一点即通。
即便才先前看到过老刘的妹夫驯过蜜蜂,再加上这两天请教的一些,现在父母已经可以直接上手了,而且有模有样,完全不慌。
要是问他们怕不怕,他们会说:这有啥怕的?别人都能做,我们就能做。对于农活方面,他们自问一生不弱于人。
以后就能吃上自家的蜂蜜了。
他们这山上,桔树不少,现在开花季节,今年可产的蜜应该不会少。
周恒确实没有想到,自己办个养殖,能将生态都给影响过来。
他心头计划了一阵,说道:“爸妈,我明天去羊场那边,把那里的羊屎拖回来吧?”
春季施肥正当用。
周恒这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即使养羊,也想着把羊屎攒起来,然后拖回来自家用有肥不流外人田啊。
以前还担心,这拖一车羊屎回来,还不抵油费的吧?现在看来,还是能抵的。
鸡场这边,白天拉的鸡屎散了满山,收不起来,也没管它,就这么肥了山头,野草和桔树都能沾光。
但晚上在鸡舍拉的屎,也每天扫起来堆着发酵的,有机鸡肥。
而兔场那边,兔子拉屎也扫不起来,同样也是肥了野草,今年那里蝴蝶也不少,而这些野草,也是兔子的口粮。
至于渔场那边,暂时还没发现情况。
所以周恒打算把羊屎先拖回来,春季要施肥了。
周恒父母抬起了头,本想说些什么,但张了嘴还是没有说。
他们本来想说:我们去拖回来就行了。羊屎那么臭,这脏活累活你让我们来。
然而他们不会开车,那路可不近。
“要不要不叫端阳那孩子帮忙拖回来吧?”周发强问道。
儿子经常会有这老板来找、那个记者来采访的,到时候别人拍到他拉一车羊屎,多难看啊。他想着。
周恒摆了摆手,没有那个担心。
他本来就是养殖户,平时怎么可能连点屎尿都不接触到了?想干净就不能做这一行。而且现在每天都有货发,徐端阳光是送货就很辛苦了。
他说道:“我自己去呆几天吧,还要看看那边的羊场情况。”
今年开年的时候,他又买了一辆车,自己开着的,去年的那辆皮卡,就完全用来送货用了。
不过说到拉羊屎带来,这恐怕要借一辆大拖拉机了,小车既装不了,拉着也难洗。
江晓萱说道:“我也去。”
周恒无奈,说道:“我拖个羊屎,你也跟着去?你不嫌臭?”
江晓萱嘻嘻一笑:“我要给你拍下来,让你的广大粉丝看看,好让他们同情你一下,多给你打赏点。”
“很臭的,到时候熏吐你怎么办?”
“我我站远一点啊,站在上风口。”
行吧,愿去就去吧,不知道她是什么恶趣味,这事也要跟着。
江晓萱不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要是知道的话,肯定要把他的脑袋按下来,在地上摩擦一下,让他好好认识“同甘共苦”四个字怎么写。
正聊着天儿呢,不远处有人喊:“周恒,周大老板,忙不忙?”
周恒一看,是给他做事的刘文林。
开年过后,这人回打工的地方辞职,到期后就回来,正好赶上村里开展养殖,他就帮忙干活。
每天孵出多少小鸡、送到了谁家那里,养殖情况怎么样,谁家总数多少、谁家又是多少总数等等,他都有本帐。
到时候周恒按价回收,这些数量也是要达到的,不能卖给别人。
刘文林除了记数外,平时村里养殖户如果有什么事情,安排打疫苗等等之类的事情,都可以找他,有纠纷了他负责处理等等,大事才找周恒。
要不然,像周恒离开家里一段时间,这里没人管着,岂不是要乱套了。
这一个多月以来,他还是很称职的,而且管理村里人也是相当有一套,减少了周恒很多的麻烦。
周恒应了一声,问道:“什么事?”
刘文林笑道:“没什么事,你不要紧张,就是我爸请你们去我家喝酒。”
第二百五十二章 再招工
周恒摆摆手:“算了算了,我们就在家里吃饭算了,你们也自己吃,不用这么客气。”
且不说全村办养殖给大家带来收入,因为毕竟时间还短,他们还没有交货,也就是没有见到钱。
但是自从蝴蝶潮后,村里涌入了大量的游客,带来的农家菜消费、民宿等等,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对村民来说,十分可观。
也就是说,很多人家自己制作的腊肉、腊鱼都已人快被人买完了——这就相当于按市价卖出了家里存的年货。
甚至连咸菜、豆腐乳之类的都有人买。
这些都是因为什么?因为村里来了蝴蝶潮,而周恒在网络上不断的吆喝,才拉来了人。
如果没有这些,他们的腊肉腊鱼是不会有人来买的。
而且周恒不但没有来找他们要钱,还追加大钱投资,和第一书记联系了人,来把村里统一搞装修,打算认真的搞旅游。
村里搞旅游了,那就意味着以后的收入将会是比较稳定的,而不是像这阵子这样,一阵有一阵没有。
他这是实实在在的有功于全村啊。
即使心眼再小的人,也无法挑出任何毛病。
人也是有良心的。就去年那一个暑假,赚到钱的人,都无数次要请周恒去家里吃饭呢。
今年这就更别提了。
除非周恒在外忙着,只要在家,没什么事情,就有人过来请他吃饭。他要是不去,就他爸去。
周恒对刘文林说道:“咱们都这么熟了,你还跟我讲这个客气,不用不用,你们自己吃吧。”
刘文林站在鸡场围栏边没动。
想了想,他说道:“那我还有点事情要向你汇报。”
周恒便问:“还有什么事?”
“现在还没汇总出来,到吃晚饭的时候差不多能出来。”
话这么说,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又互相客气了一番,实在是没办法推辞,毕竟关系在这里,完全拒绝也不好看。
周恒带着江晓萱一起去。
下山路上,刘文林和周恒闲聊着:“今年你们这桔子花开得不错啊,这是不是第三年?我记得是第三年吧?”
果树并不是种上后就能结果的。
周恒回答:“今年就是第三年啊,要是天公作美,应该能结点,不知道今年桔子行情怎么样。”
前些年开始,水果逐渐开始拥有市场,也时有果农致富的消息传出来,而桔子因为比较方便运输,也不少人选择种这个。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外进口水果的大量涌入,导致人们对水果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大量新品种水果悄然上市,也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柑桔市场的份额,各种水果大量丰收,进口水果逐年扩大。
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桔子滞销的新闻也就经常可以看到。
很多承包山地的农民,种了桔树等果类后,都是自家没有销路,只能等着大采购商开着大卡车过来收购。
价格压得极低不说,还来一年不来一年的,农民就只能在家里等着。
今年来了,家里的桔子能拖出去卖掉;明年不来,明年就滞销烂在家里,可能年都过不好了。
或许有人会问,那没有销路,你种来干什么呢?
但农民也没有办法,不种这个,种别的也是一样。老刘家去年的西瓜就差点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