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村养殖-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说到在这里工作,他一时间有些意外。
    他倒是有替自己打算过的,在感觉自己的精神状况好了之后,他打算继续在这里呆到过年,然后明年开始去认真找工作,毕竟长时间不做事的话,没有收入,父母也担心。
    就他自己来说,感觉生活也应该向前进,而不是继续当鸵鸟,逃避生活。
    现在反正已经是下半年了,就干脆过完年再说。
    周恒这么突如其来的想要请他帮他管理,他一时间有点没转过弯来。
    其实他还真挺喜欢这种生活的,每天与羊呆在一起,生活在自然天地间,抬头就是蓝天白云,即使下雨,听着耳边的嘀嗒声,哗哗的溪流声,这些都是他最开心的来源。
    即使以后认真工作了,也会多抽时间过来,把自己的思绪放空。
    要说爱好的话,他十分的确定,这样的生活,应该就是他的爱好之一。
    而如果在这里工作呢?
    那真是太好了啊!
    他思考一阵后,同意了。
    在这里随便吃了点中饭,孙计安就来接周恒了,和他一起去办山地的承包。

第三百零六章 蹭喜酒
    孙计安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留在走马乡的,每个村都时不时下去看一看。
    至于扶贫路线,暂时还没有看到十分有效的苗头,只是走一些常规步骤,先修路,看看哪个村有些什么优势,然后尽最大化的把优势发挥出来。
    至于到底有些什么样的优势,孙计安暂时没有发现。
    常规比如说种茶叶、种经济类作物的,各村也不是没有,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摆弄那些茶山,看不到年轻人。
    但是这里的茶叶不出名,价格也不高,一年到头也就是顾个生活而已,想赚多少那基本没戏。
    可惜了小罐茶没有跟这里联合经营,要不然,那么大的广告体量下,也能带富这里啊。
    至于说种果树什么的,那更是不提,多少很好的水果,都无人问津。一来也因为路没有修,二来也真是太远了,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比如周恒他们去年刚刚去石泉村时,那成片的银杏树林,每年结的白果,除了村民会捡点回去吃吃外,其余的就掉下来烂在那里。
    那么值钱的果子都没有人来收,何况其它的?
    一来是太远,二来是没开路,这里有银杏果每年烂掉的消息都没有传开去,甚至都没有引发哄抢。
    就这情况,还怎么扶贫啊?
    他唯有先把路修了,再进行下一个步骤,但是感觉希望不大。
    前阵子听说周恒想再扩建个养牛场,喜出望外,他今天终于来了,正无事可做的孙计安,亲自过来接他,和他一起把山地的承包流程办完。
    然后,周恒找了张峰,让他们父子仨再帮他建个牛舍,适合五百头牛的。
    虽然父子仨都各自干着养鸡,但这些天不用疫苗什么的,鸡场的活儿也不算太多,他们也空得出来。
    然后再在石泉村请一些小工,活儿就能尽快干完。
    养殖app似乎对初次养殖,痴迷于“五百”这个字数。养鸡五百只也还罢了,羊也是五百头,这所花的成本差别了几千倍啊。
    如今肉价正高,导致了各种国家补贴养殖行业,于是催生了大量的养殖涌入,一下子,牛犊、羊羔、猪苗这些也是直线涨价。
    养殖行业从来就没有定数,遇到入苗成本低、出栏时价格高,那就叫运气好,可以大赚一笔。
    而如果相反的话,入苗成本高,出栏时价格又低,那就倒霉了,有可能辛苦一年只保个本。
    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比如现在大量的养殖户一起涌入,供货量不足,自然就拉高了入苗价;
    而大家都是同时入苗的,出栏时间也会差不多,到时候大量的肉同时涌向市场,价格又会低得让人想哭。
    如果运气再差一点,遇到个什么瘟病的话,那就什么都别想了,老实去打工还债吧。
    周恒前一段时间没有去开始黄牛的养殖,部分原因也因为牛犊价格正在高位。
    现在虽然也没怎么降下来,但是他现在手头的事情闲下来了,不那么忙,倒是可以搞一下。
    想完全等牛犊降价,那不知道何年何月,手机app也没给这方面的提示。
    不等了,就现在干吧。
    牛舍建在离羊舍稍有点距离的地方就行。
    牛跟羊可以一起养殖,各吃它们喜欢的草,因为有时候牛爱吃的草,羊恰好不爱吃;而羊爱吃的草,可能牛也不爱吃,套养是可以的。
    但是一定不能一起住,搞不好会有羊死亡的。
    建牛舍需要请小工,就在石泉村请就可以了,让他们做事也赚点工钱。
    另外,养殖五百头牛,规模不小,需要的人力不少,也要先建一批办公区和员工宿舍出来。
    虽然大概率仍然会在村里请人手,他们可以在家吃住,但是管理人员、守夜人员等等,是一定要住在这里的。
    养牛可是贵价养殖作物了,这些年偷牛的人不少,需要加大守夜的人数。
    孙计安听着他妥善的计划,很是高兴,说道:“你看,我早就说过,让你把我们镇里的山,全包了,多好。你增开一个养牛场,就需要那么多工人,把一个村的人全部安排给你都可以,这就拉动了就业啊!”
    周恒鄙视他:“你可真行,这一点就业人数,就能让你看上眼了?”
    农村的工作,哪怕他给得稍微高一些,又能有多少,这就是他完成扶贫的工作?
    孙计安发愁的叹了一口气:“唉,我这不是没办法嘛,我愁得头发一把一把的掉,就是你这,都能让我好睡几个晚上了,我得谢谢你啊!”
    可怜巴巴的样子。
    周恒摇头一笑。
    其实他也是挺感谢他的,以前的事情就不说了,就前阵子,孙计安把他自己的发展团队,借出来给他们用,帮他们周边几个村的联合旅游作经济预估规划,出谋献策,也是出了大力的。
    如果不是那些人员的倾力相助,说不定那个项目就谈不起来。
    联合项目顺利推进后,对周恒当然也是有利的。他是投资大户,等盈利后,他几乎就是躺着赚钱了,何乐不为呢?
    他拍了拍老同学的肩,笑道:“不用跟我客气,我还没先谢你呢。”
    两个人你来我往的假客气一番,孙计安说道:“行了,正事办完了,你先别急着回去,明天一早,我带你去吃东西吧,算我这个东道主请你的客。”
    说来也是,从孙计安到龙溪村工作,再然后调到这里,可以说每次都是周恒在请客,要不就是在他家里,要不就是在羊场上面。
    每次周恒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一定会叫上他,这他很是承情。而孙计安自己呢,则没什么机会请周恒吃饭。
    他是个单身汉,在龙溪村时还住村委呢,现在住在镇上,也不自己开伙。
    周恒表示意外:“你请我吃?!”
    他抬头看了看天,说道:“我记得,今天的太阳,好像还是从东边出来的吧?难道我记错了?”
    孙计安作势要踹他一脚,说道:“废话少说,爱去不去。”
    周恒笑笑,问道:“哪儿有好吃的?”
    “有个村里,明天有喜酒,我带你去喝。”孙计安豪爽不已的说道。
    周恒再次鄙视他:“你可真行,别人村的喜酒你都要去蹭,自己蹭就罢了,还带上我。我的脸皮可没那么厚啊。”
    孙计安说道:“这可不是我蹭喜酒,是人家长辈非要请我的,让我千万要去,我要是不去,这婚礼就等在那里。你说,我能不去吗?”
    他告诉周恒,这是那个畲族村的婚礼,他们扶贫工作组有一次去了那个村,看那里的情况不好,就先给了他们发了一些慰问物质,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
    而去的次数多了,除了给他们送物资外,也顺便给他们困难家庭帮一下忙,比如有生病了去医院难的,有家里取快递没人去镇上的,他们都代为跑腿一下。
    一来二去,那村里人跟他们也熟了,当他们是亲人一样,村里有了婚礼,让他们千万一定要去参加,不然,婚礼就等着他们。
    孙计安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神色很高兴,扶贫工作虽然进步缓慢,但他们也是做了实事的。
    周恒本来没兴趣蹭什么婚礼酒席,但是一听,畲族婚礼?那得去啊。
    他还没见过这种婚礼呢。
    以前去别地方旅游时,会看到一些别的这种民族婚礼仪式,但那都是表演性质,那种婚礼每天都来一场,新郎新娘都是装的,就感觉没什么意思。
    但他们这里的那个村,是很原始的状态,完全不涉表演。都没有人来,表演给谁看啊。
    本来急着回去抱小闺女的,周恒就想,要不看完这场婚礼再回去吧。
    唉,真是想宝宝了,带她一起来多好。
    第二天一早,他们起来后,早上吃了点东西,孙计安让吃的,因为去人家喝喜酒那里很远,就是吃过早饭,跑过去都又饿了。
    孙计安一直是开着车,跟周恒一起去办事的,这次去喝喜酒,也是一样的。不过车开了一阵,离开了石泉村,继续往山上开的时候,就上不去了。
    因为这个畲族村是在高处建的,别的地方至少还踩出了宽路出来,平时开车也可以走一下,但这里只有踩出来的小路,而且都是大上坡。
    车停在旁边,他俩走着上去。
    一路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山道两边都是各色梯田,远处的小溪潺潺流过,没看到但是能听到声,耳边的各种鸟叫更是啾啾不绝,显得这个秋季特别静谧。
    这样的景象,就跟那风景画上似的,美得让人不想离开。
    孙计安指着一些茶树苗,告诉周恒这些都是他们畲族人喜欢种的茶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们平时自己喝掉了,他们平时就很喜欢喝茶,剩下的就拉到镇上便宜卖。
    周恒看着这一大片的茶叶,料想也不能值什么钱,毕竟不可能随随便便种点茶,就跟那种顶级茶叶一样,让人发家致富。
    他抬了抬自己空荡荡的手,问孙计安:“我们就这么空着手去啊?不提点什么去?”
    这样去蹭喜酒,不太好吧?
    他来时就只带了些桔子,刚到羊场时拿下来一点,后来又分了孙计安一点,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本来就没预备别的什么的,想着事情早办完早回去抱他的小闺女,哪会带这些有的没的啊。

第三百零七章 畲族婚礼
    孙计安摇头道:“不用,我们已经把礼物送了,人家很高兴,现在我们直接去就行了。”
    他们送的礼物,都是讲实用,不搞花里胡哨的,所以收到的人都很喜欢。
    说到这里他又说道:“哦对了,你上次给学校捐的物资,他们各家也拿到了,都很感激你呢。”
    现在的孩子们少,很多山村的小学都并校了,并到镇上去,集中师资力量。
    但一些村离镇上太远了,孩子太小,交通又不便,去不了,所以石泉村和这个畲族村就近并了一个校,人数不多,但也将就没解散。
    这样的学校,都是些老教师,加上一些支教老师的配备,反正只是比没有学校略强点儿。
    周恒上次见学生们连一些学习具都舍不得买,于是花钱捐助了他们一些物资,让孙计安来办这个事情的。
    学生们在学校领了东西,回家去一说,大人们也很高兴。
    孙计安笑道:“所以啊,你其实不是来蹭喜酒的,一会儿他们知道,你就是送他们孩子们学习用品的大老板,他们也会很欢迎你的。”
    周恒摆了摆手,不谈那些,总共也没多少,单是买些具,花得了多少钱。
    走了好一阵七弯八拐的上坡路,来到一个破旧的古村。
    周恒惊得“呀”了一声,这里真是像古代一样啊。
    石墙,灰瓦,飞檐斗拱,除了房子破了些,真是一派古韵。
    因为明完全没入侵,这里几乎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子,没什么乱七八糟风格的建筑。
    除了一些老旧的电线以外,这里几乎会让人误以为是桃花源。
    还没进村,就听到里面有阵阵鞭炮声、唱歌声、以及一些欢声笑语。
    各种喜庆的声音,让这个安静而老旧的村落,有了阵阵活力。
    周恒看这里很舒服,他如今的拍摄技术,在媳妇的影响下也有所提升,便拿着手机就开始拍摄起来。
    手机的拍摄技术的提升,将周恒的拍摄水平都提了一个档次,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很上相的原因。
    正拍着,一个穿着红色褂衫的小伙子,跑进了镜头。
    他满脸喜悦的冲这边打招呼:“孙书记,你们来了?快进来快进来,等你们好久了。”
    他的蓝色褂衫、以及头上的帽子,明显就是民族服饰了。
    孙计安也和他打了个招呼:“小蓝,你好啊。”
    畲族基本上只有四个姓,盘、蓝、雷、钟,以前,他们只允许族内通婚,不与外人结亲,女性地位非常高。
    改开以后,宽松了通婚制度,大量的人开始与汉人通婚。
    他们最崇拜的图腾是凤凰,有自己的语言和字,崇尚歌舞,穿的民族服饰自己染、自己织花纹,还有他们特别的民族银饰,是个很有特色的少数民族。
    他们的婚礼因为太过奇特而有趣,传统特色性非常强,已经申请了非遗保护。
    有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开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化,像彝族的火把节、民族歌舞等等,都已经趋于表演化,但这里现在却是纯天然的。
    来接他们的年轻人很活跃,留的发型也很时尚,头顶留得很长,在后脑勺那里扎了个辫子,其余周围地方,却剪得很短。
    他叫蓝家勋,一笑就露出两排白牙,对周恒和孙计安笑道:“欢迎欢迎,跟我来吧。”
    孙计安告诉周恒,这年轻人虽然也是畲族人,但不是这个村的,而是浙省的畲族村过来的。
    他很不得了啊,为了推广畲族的歌曲和舞蹈化,他跑遍了全国几十个畲族村里,去收集一些只有老年人才记得的歌曲,为他们族的化事业,已经奔走几年了。
    按理说,像这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正是努力奋斗、艰苦创业的阶段,但他却为了民族事业,奔忙几年了。
    他收集民族的歌曲,当然不会有人给他发工资了,顶多全国别的同族人知道了,夸他一句“做得好”,再来一句“坚持下去,我支持你”这样的言语外,什么都没有。
    哪怕各省之间兜兜转转,路费都是自己出的。
    但小伙子很乐呵,腿脚非常快,像只猴子似的在前面蹿着。
    一边走,他还一边扯着嗓子唱了起来,是用畲族语言唱的,周恒一句也听不懂,只能听出这小伙子嗓子挺好,有点像是专业的。
    唱了几句,他回过头来,很自信地问两人:“怎么样?我们畲族的歌好听吧?我这个词是自己编的,但曲是老人教的,我才学会呢。”
    他还解释,他编的词是歌颂太阳的意思,他认为太阳照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能日出而作,大家一起唱山歌,非常的美好。
    理念方面的东西,周恒不是太懂,但感觉他唱得还真是挺不错,发音有点专业,虽然是清唱,但是有四周鸟鸣声相和,透一种非常清新而自然的风格。
    年轻人,能填词,还能到这么偏远的山村来找老年人收集老歌,是挺难得的。
    他说他这是融合了民族唱法与现代唱腔,能更好的将他们的畲族歌声,传送给所有人,让外族也能感受到他们族的化。
    说起这些时,他眉飞色舞,很是兴奋,也很有自豪感。
    到了地方,确切的说是男方家里,现在好几个穿着民族服饰的男人,已经在准备去迎亲的东西了,个个脸上都喜气洋洋。
    一见到孙计安,几个人顿时兴高采烈的跟他打招呼:“孙书记你好。”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跟外人交流,也会说普通话,但年龄非常大的那些,就无法用普通话交流了。
    正因为他的的传统保留得特别好,所以蓝家勋特地来了这里,还想请一两个老人,去教他们畲族语很多发达地方,全部普及普通话后,都不会他们自己族的语言了。
    有些人觉得这种不应该全部忘掉了,得想办法保留下来,才想的这个办法。
    畲族人迎客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宾客奉上新鲜的热茶,也就是周恒他们一路过来看到的那些。
    而且每个人要喝两杯,要喝双数的意思。
    周恒这个粗人,对茶只是普通玩家,就感觉这茶还挺香的,喝着挺润,口感挺好,但茶叶能否卖高价,是否能赚钱,不仅仅靠这些,其中的因素很多。
    比如小罐茶。
    这是羡慕不了的。
    很快,他们准备要去迎亲了,在畲族男方迎亲时,新郎不用出门,要男方的叔叔或者伯伯代为出面,把新娘迎回来。
    而且他们的婚礼,唱歌跳舞非常重要,所以还得带一名会唱歌的歌手去,他们的语言叫“赤郎”,再就是带伴娘,以及抬嫁妆、送礼物的人若干。
    嫁妆里有一个银制的凤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