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农村里,农忙时各忙各家事,稍微农闲时,还会做些别的事情贴补一些。
捡粪,就是去地头田埂上,看到有些猪屎、牛屎什么的,扫到筐子里捡回来,堆在自家的粪堆上,发酵成有机肥用。
省下了化肥,不就省下钱了吗?
不管农忙农闲,反正勤快人就是闲不住的。
正说话间,周恒父亲已经提着撮箕回来了。刚刚出院的原因,面色还很苍白。
周恒立即说道:“爸,你这昨天才从医院回来,现在就做这做那,是不想好啊?”
父亲周发强说道:“没事,这活又不重。活动活动怕什么,躺着还不容易好。”
他把撮箕放在外面,走进院子,看见一家子都在等他吃早饭,连忙说道:“你们先吃先吃,莫等我,我洗手了就来。”
平时严肃不苟的一家之主,今天难得露出了笑容。
可不嘛,桌上是一年才能见一次的儿子、几个月见一次的女儿和外孙女。
这就很值得他高兴了。
平时只有两老在家的小院子,今天可是难得的热闹呢。
山村养殖
第三章 喂水
三岁的王思齐嘟着小嘴,说道:“姥爷,我们就等你了,你快点,要加油哦!加油加油!”
娇脆的小嗓音,逗得桌上的人都笑了起来。
一家子坐在桌上吃早饭,都是农家菜,内容还挺丰富。
才坐下,那边鸡群又浩浩荡荡的出去了,依旧是昨天那只大红公鸡领队,昂首挺胸,气宇轩昂,仿佛君王带兵巡视领地一般。
大军浩浩荡荡而出,很有阵势。
很快的,鸡走圈空,剩下一个水泥打的空猪圈。
这是前年打下的猪圈,还曾养过好几头猪。
那时候老爹听说某某品种的猪肉很好,卖价高,就去买了几头小母猪回来。打算养大了去配种,然后下了猪崽喂大再卖猪肉。
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们没什么经验,也没人指导,市场行情又瞬息万变,又加上只是小规模,各种原因,最后反正是人辛苦了两年,累脱一层皮,也就回了个本。
所以说,养殖行业,总是听别人说赚钱,到自己操作起来,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不,以前花钱打下的水泥猪圈,现在只能空着,当鸡舍了。
幸好农村地方大,够折腾。
周恒便想,自己手机上的这个黑科技,如果真的靠谱的话,那真是个宝贝了。
其余就不说了,光那个扫描,就似乎挺有用的。
一会儿吃完早饭了,再看看,继续再研究一下。
要是有点养殖教程、说明书什么的,那就好了。
如果靠着这个什么app,能真的把养殖办起来,如果收入比在外面打工还强,那他真的会考虑,就在家创业算了。
别看现在家里只有五百只土鸡,看着是不起眼,但是,他如果有了高级技术,完全可以规模化的扩大啊!
反正农村里有的是场地,只要技术好,养出来的鸡质量好,销售方面,他认为是不用愁的。
现在的社会情况,他可是非常清楚,市场上只有大量的饲养洋鸡,价格便宜,但口感和营养方面,完全赶不上土鸡。
土鸡和土鸡蛋,堪称供不应求,价格也高出几倍,还难以买到真的。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愿意把钱花在日常生活上。
什么绿色生态蔬菜、绿色养殖方面的东西,完全就是将来的一个趋势。
他如果有了黑科技养殖技术,就等于已经领先很多人了。
别的不说,先有早前的丁磊去养猪了,后面的几位大佬都跟上,马云、刘强东等几位,也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涉及。
他们一个走绿色路线,一个走机器人养猪路线,一个走科技ai养猪路线,目前都还在研发中。
这很可能就是下一个风口浪尖啊!
李嘉诚的司机,跟在他后面投资,赚到了钱;现在有大佬们已经开始养殖行动,所以周恒认为,如果有条件,完全可以跟上。
现在,就看这个什么app可不可靠了。
他在打着自己的算盘,饭桌上却是一番热闹。
王思齐找到了藏在碗底的荷包蛋,顿时惊喜大叫:“妈妈,妈妈,介里有一个鸡蛋!”
她如今已经会自己吃饭。而当她吃到压在碗底的鸡蛋时,那种兴奋无异于探险挖到宝一样。
小孩子的情绪就是这么直接,高兴就可以乐上天;不高兴张嘴就哭。
周瑛笑了,问她:“鸡蛋谁放的?”
“是姥姥放的!嘿嘿嘿……”
小丫头傻乐呵,笑得憨憨的。
“那你要对姥姥说什么?”
“谢谢姥姥!”小丫头想起了老妈平时的教育,很机灵的转过头,向姥姥道谢。
乐得李芸莲合不拢嘴,说道:“好孩子,快吃快吃。”
偏偏王思齐还没得瑟够,又对周恒炫耀:“舅舅,你看我有鸡蛋!姥姥给我的。”
好像在说:你没有哦!
周恒把头伸过去,嘴张得老大,一副要抢吃的样子,说道:“快给我先吃一口!”
模样太逼真,小丫头真的以为他要要抢吃,连忙向旁边躲,还很硬气地说道:“不给。”
周恒逗她:“不给我吃一口,小心我赶你回去!”
“我才不怕你,这又不是你家!”王思齐嘟嘴反击。
满桌子哈哈大笑,现在的孩子们,真是没办法低估了。脑回路让大人都跟不上。
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有个孩子在这里闹着,父母脸上也是笑逐颜开。
周恒反问王思齐:“这里不是我家,那是谁家?”
“是姥姥和姥爷的家。”小丫头理所当然的回答。
桌上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周恒也笑着,心头却一阵默然。
这里是他的家,但是在王思齐的眼里,他只有过年才在几天,来去匆匆,平时都看不见,还没有她来的多。
所以,她才觉得,这里不是他的家吧。
周瑛笑过之后,赶紧告诉小女儿:“齐齐,这里就是舅舅的家,舅舅喊姥姥喊妈妈,知道吗?”
王思齐一知半解,眨巴着眼睛,眼神萌死人了。
老妈李芸莲一边吃着,一边问他:“小恒,你这次请了几天假?在家里多住几天呗?”
眼底有着明显的期盼。
周恒没法解释——他接到家里的电话,向公司请假时,上司乘机刁难,他一气之下,就把工作给辞了。
主要也是因为,他们公司是走外贸路线的,现在是每年都在下滑,发展得并不好,正愁着怎么找借口裁员呢。
但现在他却不敢这么讲,怕老娘担心他的工作问题,更怕她会觉得,是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害他丢了工作。
于是,他说道:“请了很长时间,一个月,老板人很好,让我多陪陪家里人,还答应给我发一半的工资。”
以后再问的话,再慢慢蒙混过关吧。
父母很高兴,连连说道:“那就好,那就好。你老板真的是好人。那这次比过年都呆得久啊。”
李芸莲把一盘辣椒炒肉推到他面前,说道:“来,小恒,把这盘肉吃完,免得下顿又热。”
说是这么说,其实就是想让他多吃肉。
在他们看来,肉鱼什么的就是好菜,就是应该让孩子多吃,就仿佛孩子在外面天天是吃猪食,过着可怜的日子。
吃完早饭,家里就慢慢热闹起来了。
有不少人提着些鸡蛋、茶果什么的,来到周恒家。
虽然是留守村,但一些淳朴的民风,还是被很多上年纪的人保留下来了。
比如说,村里谁家生了大病,一般邻居都会提些东西,去看望一下。
周恒父亲急性肾结石住院,这不算小病了,来的人也不少。
这些礼节上的事情,周恒应付不来,对那些上一辈的人,已经有了陌生陌生的感觉,于是打个招呼之后,就让老妈应酬,他去忙他自己的事情。
手机app里有几个支线任务,他正好可以做一下。
【打扫鸡舍。】
这很应该,鸡舍里掉的鸡毛、拉的鸡屎都有,五百多只鸡不是小数目,每天吃喝拉撒都会弄得一地狼籍。
不弄干净的话,很容易产生病菌什么的,再被鸡吸入,有很大的致病隐患。
以往他不在家时,这些都是老爹干的活。
但现在老爹病了,当仁不让就是他的活儿了。
冲洗的用具倒是很方便,家里以前养猪时,就去买了塑料水管,加上室外的水龙头,接上了就能冲洗。
洗完了撒点消毒水。
周恒起初还不是很上手,但干了一会儿,觉得也没什么难度。
他想,难道自己适合养殖这个行业?
扫出来的鸡屎,同样堆在院子外面的粪堆上面,以供发酵出有机肥。
干完活,翻开手机一看,经验值+10。
还挺有成就感。
接下来下一项,他要去自家承包的山上,给那些鸡们换上干净的清水,以供饮用。
那座山没有泉水流过,平时都是在鸡活动的地方,隔多远放一个盆子,倒点水进去,鸡想喝就可以喝。
这也算是养鸡日常工作。
本来就是自家分内的活儿,这会儿手机app里还可以攒经验值,何乐不为!
周恒乐颠颠提着空桶,喊他的小外甥女:“齐齐,走,捡鸡蛋去。”
带个小跟班去,免得一个人干活无聊。
周瑛帮着家里晒豌豆,小丫头正闲得无聊,正在院子里追狗玩。
一听说去山上捡鸡蛋,麻溜的答应下来,喜滋滋的跟上。
周恒找了个小篮子给她,说道:“你就空着手去啊?一会儿捡了鸡蛋放在哪里?”
王思齐笑嘻嘻地接了竹篮,然后发现对于她来说,竹篮真的太长了。
她得举着篮子的把手,底部还拖在地上,就这,也干得喜滋滋的。
家里的大黄狗也摇着尾巴跟了上来。
周恒家里承包的山头,离家并不远,从后面拐出去,走一段路就到了山脚,所以家里的鸡自己就能回来。
很快,他们就到了地方,看到了散落一地的土鸡,都各自在草里扒拉着,吃草啊,吃草籽啊,吃虫子什么的。
好斗的鸡已经飞上了矮树,“咕咕”“喔喔”叫着。
王思齐没事干,也学着鸡们“咕咕”的叫,笑得可开心了。
周恒提着半桶水,逐个往塑料盆里倒去。
山村养殖
第四章 配饲料
要说,南方地区本来是不缺水的,以往,一年四季的雨水量积攒起来,附近的大沟小渠都能装满。
那时候各家灌溉方面是不愁的,养鸡喝水更不在话下。
但是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他们这种南方地区的农村,也经常会感觉到水不够用。
很多附近的小水塘就这么干涸了,长江支流下游的水量都大大减少,他们这种相对上游一些的,那还能有什么说的?
水越是变少后,用水问题也随之而来,再加上很多水库被私人承包,旱季你就望水兴叹吧。
很多原本种大量水稻的人家,后来因为水供应不足,都改成了旱地,种点油菜或者麦子。
周恒家承包的这半座山,也基本上属于靠天收,用水量全靠下雨。
不过地方孬承包价格也便宜,到时候看挂果情况怎么样,多少应该会有收入。
现在套养一些土鸡,也算是土尽其用,给增值了一些。但养鸡就要自己喂水了。
周恒给十几个水盆都换上了干净水,又挣了一些经验值。
干了这点活,不算累,但周恒还是找了块石头坐下,歇歇脚。
以前读小学时在家放牛,他就很喜欢坐在山上,吹吹风,看看头顶的蓝天白云。
尤其是白云被风吹着走时,不断变幻造型,很让人遐想。
坐在山上吹风,是很舒服的。
坐得高看得远。
五百多只土鸡,散落在半座山上,完全不显形,还有大把空余地方。所以扩大化养殖,完全没问题。
稍远处就是他的家,那个白色的平顶房。
周恒回忆了一下,那是他刚读初中时建的,当时建房时,家里人没有地方住,就在不远处搭的雨棚住。
住了近半年呢。
当时虽然苦,但是想着能住进新房,他还是很高兴的。
这一晃,都十几年过去了,房子已经很旧了,有的地方都起了裂缝,还有些漏水——当时建的时候,家里也是钱不多,所以质量不咋地。
嗯,等土鸡养殖扩大化后,赚到钱了,应该把房子重建一下,让父母住得舒服点。
瞧瞧,养殖前景还毛都没看到,周恒已经在考虑,怎么花那个钱了。
山风微吹,醺得人想眯上眼睛,在这里好好的睡一觉。
王思齐提着篮子,很勤奋的在山里找着,看到哪个鸡窝里有个鸡蛋,就像看到宝贝一样,尖叫好一阵。
吓得周围的鸡都一阵“咕咕”声。
而这种带点惊吓的“咕咕”声,是有一定传染性的,稍远处的公鸡,不明白这边发生了什么,但也开始跟着“咕咕”叫了,显得很是警惕。
鸡叫声其实很丰富,还能听出情绪来。
这绝不会像有些人想象中的,鸡只会“咯咯咯”的叫。
王思齐找到一个鸡蛋,献宝似的拿去给周恒看,得意的说道:“舅舅,你看,我又捡到一个了。”
周恒对她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一下:“嗯,小齐齐棒棒的!”
小朋友就是喜欢受表扬,然后高兴的冲向下一个鸡窝,制造下一场混乱。
她在市里长大,来农村姥姥家也很希罕。
而让周恒高兴的是,捡鸡蛋居然也能获得经验值!
他实在有点好奇,满100经验值后,会抽到什么礼包。
就在这时,从家里跟来的大黄狗,突然发现了什么,朝一个方向猛奔了去,惊得鸡群扑腾一阵。
答案很快就揭晓——大黄狗嘴里叼了一只灰色的什么东西回来,毛绒绒的,腿还不时抻一下。
周恒哈哈大笑,原来是只肥野兔啊!
这可真是意外的收获,他真是没有想到的。
他们这里的山,比荒山强点,但离山清水秀又有距离,所以物产并不是很丰富,早些年这些野物都绝迹了的。
连野鸡都看不见踪影。
完全没有想到,这次回来居然还能吃上野兔!
于是乎,今天的中饭比平时还多了一道菜,红烧野兔。老妈厨艺真没得说。
兔子很肥,吃着很香,肉很嫩,野兔就是不一样。
周恒吃得满嘴流油,感慨道:“真没想到还有野兔吃,以前不是都没有了吗?”
老爸回答他:“现在野兔这些,也多了起来,我前些天还看到了野鸡在飞的。那天老徐家挖树,还挖了一窝野刺猬,大大小小十几只,肥的很。”
周恒还是小时候吃过刺猬肉的,好多年都没吃到了。
听到这么说,也馋得不得了。
他问道:“怎么以前这些东西,不是都没有了吗?这都是哪来的?”
“哪来的?现在村里没有年轻人,老人又打不动,不是慢慢就多了?”老妈一边吃着,一边说道。
周瑛这时候也插了一句:“你是没看到,现在村前村后,各种鸟也多了,不像以前,这些都干干净净,一只都见不到。”
周恒感慨,还真是啊!
就他们家院子里的几棵树上,现在都不时有鸟翅膀扑腾声,听着都热闹。
以前就是年轻人喜欢掏鸟窝打兔子,一来二去,都快打绝了。
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就指着这些东西来尝点荤腥。再一方面,那些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管的又不严,干嘛不弄呢?
但是后来都出去打工了,年轻人不在家,没谁干这些了,还真就又开始复苏起来。
挺好的。
饭桌上的话题,慢慢就扯开了,说到这两天要割麦子了,周瑛干脆不回去,就在娘家帮忙。
等她儿子周末放假时,让他也来姥姥家来玩两天。
周恒心头愧疚,他上学、到毕业、到去外面打工,基本上没怎么在家帮过农忙,都是姐姐像是男人似的在家帮衬着。
这本该是他担起的责任。
虽然说,他设想的是,等自己有能力了,在外面买房,把父母接过去养老。
但想法虽好,实施起来却不容易,且不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买得起房,就是让父母这把年纪了,又背井离乡去适应外面的生活,这也有着很大的难度。
语言不通,风俗不一样,没有熟悉的人,那种日子对于他们来说,那不是养老,应该能算是煎熬吧。
以前不在家时,不太去深思的问题,现在都摆在了眼前。
现在,周恒是在认真的思考着,在家里办养殖的事情。
他们这个农村,和国内大部分的农村一样,没有穷到底,不至于饿死,但同样的,也不可能有什么经济扶贫项目临到头上。
属于那种万年不受关注、自己想办法的村子。
离省城又远,没有什么可以沾光的经济项目,也没有本地特色名产品输出,经济方面约等于一潭死水。
托着时代的福,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各显神通,有本事就能把日子